2007/1/31

《巴別塔》:偶然的一個愚蠢決定


因為《狗男女的愛》,因為《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所以對《巴別塔》特別感興趣。

這種由幾段看似毫無關連,卻又互有因果的故事組合而成的電影/小說,我個人十分喜愛,或許是我相信一切皆有因果吧,只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今天我們在路上踢到一顆石頭會對世界做成甚麼影響,就算那個結果在十年後放在我們面前,我們一定不會知道那是因為我們在十年前踢到一顆石頭。(人生始終不是電影,沒有人會將因果一五一十的呈現給我們看,所以有時當我面對逆境,也不敢過份抱怨,誰知道那是不是我自己種下的因?)

呵呵,又離題了。《巴別塔》開宗明義講的是溝通隔閡(在聖經《創世紀》中描述人類本是說同一種語言,但因為妄想自比高,企圖建造一座直達天堂的巴別塔,結果遭上帝懲罰,從此言語不通,各散東西),夫婦、父子/女、家庭、主僕、官民、種族、國家……之間出現溝通問題,是語言,是誤解,是歧視,也是偏見。

因為言語不同,因為種族不同,因為思想不同,因為身體狀況不同,所以產生衝突,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們不願意/無心聆聽別人的訴求,別人的解釋。我們只是主觀地相信自己相信的事,管他人有沒有道理,是不是事實。

故事由一粒子彈開始,貫穿三個地方(摩洛哥、墨西哥、日本)、四個故事(牧羊少年試槍闖禍、美國夫婦旅遊途中慘被流彈射中、墨西哥女傭帶著她照顧的小姊弟回鄉參加兒子的婚禮、日本聾啞少女渴求愛的掙扎),打亂時序,將四個故事分割開來,由觀眾自行拼貼。

《巴別塔》的故事並不難明,至少比《狗男女的愛》和《21克》都易明,而且看幾個段落便已經可以掌握到基本脈絡,不會覺得混亂。而且每一段都有令人追看下去的衝動,有喜有悲,有驚有異,實在是上佳之作。然而,論電影的氣勢,雖然這一次所涉及的層面更廣泛,但是沉重的力度卻及不上前作。

主線是摩洛哥篇,雖然驚險,但是太慘了,我個人不喜歡這種面對困境的片段。

很奇怪,我最喜歡的竟然是墨西哥篇,傭人帶著小姊弟回家鄉參加婚宴,異國色彩濃厚,而且也是全片最開心的一段。正因如此,後來的轉折就更令人心痛。

日本篇最為獨立,也最看得人目瞪口呆。我年紀大了,實在很難理解日本少女求愛的心態,但是看著這個聾啞少女渴求愛卻處處碰壁的過程,實在分不出是過癮還是悲涼。

日本篇縱使跟摩洛哥篇和墨西哥篇扣得不緊,但是我覺得如果扣得太緊便流於刻意,有時候,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不經意。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未看而又不想事先知道劇情的,敬請止步。

《巴別塔》的主題雖然是溝通隔閡,其實還有許多可供談論的地方,例如人性的自私(畢彼特的團友不理他們駕車離開,畢彼特又強硬要他們留下來)與無私(當地人義務幫助畢彼特)、政治問題(因為政治因素而延遲救援行動)等等等等。

然而,真正令我印象深刻的,卻是錯誤決定。

偶然的一個愚蠢決定,卻釀成彌補不了的悲劇。

於是,在摩洛哥山區放羊的小兄弟會突然決定拿行經的巴士來試槍,結果誤傷美國旅客,並導致無可挽回的悲劇。

於是,畢彼特會決定與太太到摩洛哥旅行,以為可以忘記喪子的傷痛,卻因此差點讓妻子客死異鄉。

於是,那個墨西哥女傭會決定帶著兩個小主子返回家鄉參加兒子的婚宴,於是她的外甥會決定醉酒送他們回家並走上捷徑,結果險釀成意外。

於是,那個渴求愛的日本女生會決定隨便找一個愛她的人,甚至不惜脫光身上的衣服裸露人前,結果卻讓自己更加寂寞。

當我們下一些決定時,當然沒想過這些決定可能會帶來苦果,否則我們一定不會做了。可是當我們面對著那或大或小的後果,我們痛苦、我們後悔,卻無法改變,只得接受,只得想方設法解決。

最掀動我心的,是墨西哥女傭與兩個小主子流落沙漠一段。她甚麼也沒有做錯,只不過想參加兒子的婚禮,只不過不想留下兩個小主子,結果卻因為下了一個愚蠢的決定,而差點沒命。

結局讓人感到不爽,為甚麼只有美國人有好下場?

----------------------------------------------------------------------------------------------
官方故事大綱:
榮獲康城影展3項大獎包括最佳導演、評判團大獎、技術大獎三項大獎。由《狗男女的愛》、《21克- 生命可以有多重?》導演最新力作,四段發生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的故事,因為一粒子彈而連上了脈搏,於摩洛哥旅行的一對美國夫婦(畢彼特及姬蒂白蘭芝飾演),因為妻子意外地中槍,引發一連串骨牌效應的事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