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30

《聖訴》:謠言像飛散的羽毛


《聖訴》(Doubt)這樣的題材,原本不會引起我的興趣,但在栗子妹的推介下買來看,果然是一齣好電影,一齣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的電影。

電影開宗明義講懷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到底是建基於甚麼?我們決定懷疑一個人,是因為對方的行為,還是我們的主觀印象?

電影故事很簡單,但所引發的思考卻可以很複雜。

電影好看在於對白精彩,主角的演技一流。看梅麗史翠普和菲臘西摩荷夫曼交峰的幾場戲,實在很有壓迫力,編導演皆一流。除了他們的對峙精彩之外,梅麗史翠普與家長見面一場亦十分精彩,掀起衝突。

(溫馨提示:紫色字有雷)

話說一個神父主張改革,修女校長守舊保守,還有一個善良的修女,一心只想教好學生。學校來了第一個黑人學生,因為一些小事,善良修女向校長反映,懷疑神父跟黑人學生的關係,校長立即認定神父犯錯,並決定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跟神父斡旋到底。
第一次正面交峰時,神父講了一個解釋,善良修女如釋重負,當下就選擇相信了,但校長卻堅持他講大話。當善良修女質疑她憑甚麼這樣肯定時,她說是憑經驗。憑著經驗,她可以分辨得出好人壞人。

原來,我們與人相處,總帶著一些偏見。而那些偏見,可能只是由小事組成,例如我看到那人發了一次脾氣,就認定對方是臭脾氣的人,印象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觀,自此以這偏見來審視對方的一言一行。

更糟的是,有時我們不是以對方的言行來作判斷,而是憑自己過往跟其他人相處的經歷來作審視。譬如說,我曾經被一個問路的人偷走錢包,自此以後,只要有陌生人前來問路,我也認定對方是小偷。你說,這樣公平嗎?

《聖訴》沒有給予足夠的提示讓觀眾知道事件真相,連最關鍵的黑人小孩回班房後的異樣表情也沒有揭示。導演這樣做,大概是不想觀眾有任何主觀角度。事情到底是怎樣?到底是校長妄下判斷冤枉神父,抑或是校長神通廣大嗅出事態的嚴重性,又還是校長想藉此事除去與她意見不同的神父?神父只是關心那小孩,抑或是利用小孩的天性?電影沒有揭示答案,正如電影中的修女永遠不知道答案一樣。

不管真相如何,修女堅持她的信念,並以此為依據尋找證據來證實她的想法。我們許多時候也是這樣,先認定這是一個衰人,然後在生活小節上遇到對方稍有差池,即以此為證據:早說他是衰人啦。

事情因善良修女而起,因為一些蛛絲馬跡令她起疑。她也許不想將事情鬧大,但是事情發展卻超出她的控制範圍。有時候,善惡好壞就在一念之間。

最喜歡的一段,是神父在受到質疑後的禮拜,講道時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個女人因為說了別人的壞話而向神父懺悔,她希望得到原諒,但神父叫她先做一件事,拿一個枕頭上屋頂割開來。枕頭割開,羽毛飛散,散落滿街滿巷。神父叫女人把羽毛拾回,但女人說不可能,因為她根本不知道羽毛飛到甚麼地方。這就是流言。一經散播,再也收不回來。對別人造成的傷害也永遠無法彌補。

電影拍著羽毛在空中漫天飛散的場面,看著將流言形象化的這一幕,我深感震撼。說三道四何其容易,講的眉飛色舞,因為壓根兒沒想過後果,或者說,根本不在乎,別人的聲譽和感受,與我無關嘛。那是因為有太多這種人,這個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醜陋。

真相到底是甚麼?現實中有多少個真相是你可以抓得住的?當每一個人都憑著主觀性作出判斷時,真相根本毫不重要。

PS. 戲中所有主角也演得十分出色,梅麗史翠普在《聖訴》的表現,絕對勝過琦溫斯莉在《讀愛》的演出,不過,大家也希望看到琦溫斯莉領獎吧。所以說,得獎與否,實力是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Timing
---------------------------------------------------------------
官方故事大綱:
在絕對堅守信仰的年代,即使是盲目也要捍衛道德真理,為了達到目的,各人不惜犧牲一切鐵腕校長艾修女(梅麗史翠普 飾)一直以嚴苛的校規領導其教會學校,但費神父(菲臘西摩荷夫曼 飾)卻認為學校應該順應社會潮流推行改革。在雙方爭持不下時,純樸善良的珍修女(愛美雅當絲 飾)卻發覺費神父對學校新收取的首個黑人學生明顯特別關心艾修女在毫無憑證下,以「神父褻童」罪向費神父作出嚴厲指控,以道德控訴掩藏爭權奪位的真正欲望。一場撕裂人性的權力風暴,在神聖十字架見證下猛烈展開,道德對錯,到底誰能獲得勝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