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31

成就.自我.成長

一個人的成就該用甚麼來衡量?
事業有成?
腰纏萬貫?
聰明蓋世?
金牌加持?
愛情萬歲?
美滿家庭?
一百個人大概有一百個答案,
因為每一個人的追求也不一樣。
如果問我,一個人的成就用甚麼來衡量,我會回答:
自我的滿足。
一個事業有成、腰纏萬貫的人也許過著富裕的生活,
但是心靈不一定感到富足。
擁有美滿家庭的人,也可能會感到寂寞迷惘。
迷惘於,此時此刻的你,是真實的你嗎?
最真實的你,有沒有可能迷失在日復日的生活之中,再也找不到自我?
有些人的一生就是為別人服務,以滿足別人(情人、家人)為己任,
可是自我的滿足呢?
一個人不可能天生只為別人而活,總得有點甚麼能夠令自我得以滿足。
如果連自己也不能滿足自己的追求(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追求甚麼),
憑甚麼談個人的成就?
愛情無從捉摸,也無法勉強,聚散有時,得失也不是你的責任。
勝負更是過眼雲煙,所有風光也僅是一時半刻,賞味期有限。
兒女的成功絕對不是你的成就,那是他們的,與你無關。
事業、財富、身份、地位也統統帶不走。
如果有輪迴轉世,唯一與我們一起輪迴的,是自我的成長。
靈魂在千迴百轉中浮沉,努力學習,
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談多少場戀愛,
而是為了不斷的成長。
而在自我成長以前,必先肯定自我、滿足自我。
靈魂的成長,才是最大的成就。

2011/5/30

《天才搶匪盜轉地球》:輕鬆愉快地搶銀行


再來一本伊坂幸太郎的小說,這一次保證輕鬆愉快。

伊坂幸太郎的“天才搶匪”系列共有兩部,這是第一部。

書名是有點誇張,雖然四個搶匪都屬於天才型,但是他們在此書中並沒有類似盜轉地球那樣的舉動,不過是搶銀行罷了,然後他們被搶,再然後他們決定搶回他們應得的錢。

四個天才搶匪包括一個能看穿每一個謊言的男人,一個擁有超強生理時鐘的女人,還有一個天才扒手和一個演說高手。這四個風馬牛不相干的男女,如何成為最強銀行搶匪呢?

這一本的小說命題一點也不嚴肅,不會像伊坂的其他小說般看完後帶來一陣輕盈的沉重。伊坂特色的伏線處處皆在,每一個小節都是伏線,雖然當時你並不會注意到這些無關重要的小事,及後當你發現真正用意時,你大概會想:“噢,原來如此。”

不過,用在此書中的伏線只是小驚喜,相對而言,此書較我之前看的伊坂小說弱,這是一個緊湊的故事,但沒有精彩到令人嘆為觀止(我之前看的好幾本也真的令我嘆為觀止)。

當然,我是因為作了對比所以才說此書相對沒那麼精彩,如果獨立來看,這還是一本有趣的推理小說,而且像一齣荒誕的劫案電影(感覺像塔倫天奴的電影吧)。四個人的性格本來已夠妙,四個人搭檔去搶銀行只讓人感覺像遊戲,而他們成為銀行搶匪的理由更是匪夷所思。之後變故發生,下一步會是怎樣一直吸引著讀者追看,結局是有點意料之內,但又難完全猜中。

伊坂在角色塑造上一直十分拿手,每本書總有最少一個角色性格突出,能夠牽引著讀者的情緒。這裏四個天才搶匪都性格突出,因此特別好玩。

此書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每一章均有一些與內文有關的注解,例如:

【偶然】:1)沒有任何因果關係,也非預期中所發生的事情。2)對於連續發生的事件中,讓人很想追究其中意義的因素,並探索它是否對現實具有某種特殊意義。“在推理小說中,第一次的偶然是可以原諒的,但之後的偶然就不應該了。”

【信賴】:1)因信任而產生的關係。2)話說得越多,就越變越少的東西。

【信賴原則】:1)宜小心遵守的義務基準之一。例如開車的人都能遵守交通規則的話,其他的駕駛也會信賴只要遵守行車規則即可的原則。犯罪集團除外。

書名:天才搶匪盜轉地球
作者:伊坂幸太郎
譯者:芃木
出版:台灣角川書店
日期:2007102
-----------------------------------
官方故事大綱:
我不看好兩人組的銀行搶匪,因為兩個人只要苗頭不對,肯定要起衝突。
三人組的感覺雖然還不錯,但仍稱不上頂極的好,就像三角形具備了安定感,倒三角可就完全失去了平衡。
如果車子搭乘三個人和搭乘四個人,在逃亡時沒有差異的話,四個人應該比較好。當然五個人就嫌太擠了。
因為這種種原因,銀行搶匪共有四個人。
於是乎,能看穿謊言的男人、天才扒手、演說達人、擁有精準生理時鐘的女人,這四個天才型人物,組成了史上最強的強盜四人組。但是分明是無攻不克的銀行搶匪,卻出了意想不到的差錯,好不容易得手的「利益」,在逃亡途中竟遇到另一批運鈔車搶匪,慘遭黑吃黑……不僅如此,在進行失敗檢討的過程,還出現了一具屍體?!一場鬥智的都會型推理遊戲就此展開!

2011/5/26

妻憑夫貴?

究竟現在還有沒有妻憑夫貴這回事呢?

當然,如果擁有一個有財有勢的丈夫/伴侶,

大可以退休做少奶奶,享受自己想過的生活。

因為丈夫/伴侶有財有勢又願意照顧(起)妻子,

所以妻子可以為所欲為。至少,她是這樣認為的。

嫁給這樣的丈夫,原本就附帶著種種好處。

-------------------------------------------------------

要是丈夫其實並非那麼有財有勢,

就當成是一個小官好了。

身為一個小官太,

無論是因為不得不繼續賺取微薄的薪酬,抑或是因為退休後沒事可為也好,

總知小官太繼續原來的工作。

雖然小官太職位低微,但趾高氣揚,

因為她的丈夫是官嘛(縱使是一個小官),

所以即使她任職的機構與那個小官丈夫完全無關,

她還是認為每一個同事都應該尊重她這個小官太。

上班嘛,當大家埋頭苦幹的時候,她絕對有“權利”斯斯然吃早餐看報紙。

閒時跟朋友煲電話粥,最少也得聊一小時吧。

禮貌?甚麼來的?別人對她不止是要禮貌,而是要恭敬。

無聊的時候就打打小報告,好打發時間。

-------------------------------------------------------

如果你身邊出現這樣的人,

還是勸你千萬別得罪她,

否則她的金手指一揮,你將會死得很慘。

2011/5/25

《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把神明關起來吧


好長的小說名,而且令人莫名奇妙的。

當然,不看畢全書,你不可能明白小說為甚麼要叫作《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明白之後就會感到一陣悲涼。

這是我到目前為止看過最傷感的伊坂幸太郎小說。之前的好幾本都是帶著歡樂的,這一本雖然也有喜感,調子還算輕鬆,但總有著不能擺脫的哀愁感覺,尤其是看到結局的逆轉,一份孤寂的悲涼久久不散。

《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以“現在”和“二年前”這兩條線平衡發展。“現在的我”是一個剛從東京搬到仙居的準大學生,跟鄰居河崎碰面第一天便被邀請去書店搶一本辭典送給住在隔壁的隔壁的不丹人,因為不丹人失戀了心情低落,所以河崎要送一本辭典令他振奮過來。

“二年前的我”是不丹人的女朋友,他們因為疑似撞破近來接連虐殺寵物的“寵物殺手三人組”而捲入案件,加上“我”的前男友河崎不斷出現,這個志願抱盡天下所有女人的男人,與他們二人的友誼在吵鬧中日漸濃厚。

搶書店是一個幌子,為甚麼要搶書店?“現在的我”接著還遇上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令他陷入一片混亂。“現在的我”已經跟河崎和不丹人相遇,但“二年前”的女主角卻遲遲沒出場,她到底怎麼了?

兩條線各有吸引力,但我還是較喜歡第二條線,河崎、不丹人和女主角的友誼就在吵吵鬧鬧之中滋長,溫馨之餘也帶出不同的人生觀,不丹人的豁達以及河崎的玩世不恭,縱有不同但亦有雷同之處。河崎雖然濫情,但不失可愛,可說是書中最重要的人物。

小說寫外國人生活在日本的孤寂令人心痛,寫少年的無理惡意令人咬牙切齒,最後的結局來一個大逆轉,令人無奈之餘不禁想:

有些事情公義無法彰顯,為甚麼我們不可以私下爭取公義?

甚麼是對、甚麼是錯,到對由誰決定?

把神明關起來的話,就算做壞事也不會被發現?

一如以往,伊坂的小說最後一定會讓你知道,小說之前提到的每一個小節都是伏線,到最後都有合理解釋。

看完小說的同一天,我急不及待找來改編這小說的電影《番鴨.土鴨.神明置物櫃》來看。

其實每次也是這樣,先看小說的話總覺得電影有所不及,況且電影篇幅有限,要改編內容複雜、時空交錯的小說,難度很大。

小說是兩線並排進行,第二條線(三個主角的友誼)比第一條線(搶書店)吸引。我看完小說即好奇電影可以怎樣改編,原來將第二條線變成回憶,大大削減了內容,三人的友誼也因而得不到充份發揮,大大削弱了書中的感人部分,也令河崎的性格變得模糊不清。而原本在小說結尾才出現的轉折改在電影中段出現,那是無可厚非的改動,我也沒有特別不滿。事實上,電影作了好些改動,有的好有的壞,反正我先看了小說,就一定會拿來比較。

如果單以電影來說,此電影最大的弱點是電影感不夠強烈,但整體還是一齣值得一看的電影。

──反正人遲早會死,不樂觀點怎麼撐得下去。
──不管是善行或惡行,只要是自己做出來的事,最後都會還諸己身。就算現在沒事,也會在轉世後報應到自己身上。
──我活到現在,意識中一直覺得自己就是主角,但仔細想想,我在別人的人生裏,只不過是個配角罷了。
──就跟颱風或地震一樣,就算沒做壞事,它也會侵襲過來。這就是毫無道理的惡意。
──會希望全世界的動物和人類都幸福,這是理所當然的吧?大家都是在輪迴轉世漫長人生中偶然邂逅的,那麼在這短暫的期間裏,好好相處不是很好嗎?

書名:《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
作者:伊坂幸太郎
出版:獨步文化
日期:200899
--------------------------------------------------------
官方故事大綱:
過去、現在、回憶;生、死、轉世;究竟能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喜劇發生在現在。大學新鮮人「我」一搬進新公寓,便被神秘鄰居邀約搶書店,而目標竟然只是一本要送給不丹籍友人的《廣辭苑》?
悲劇回到兩年前。寵物店女店員與不丹籍戀人無意間目擊連續寵物虐殺事件,卻因此引起奪命追殺……
都是因為Bob Dylan,「我」就這麼一腳踩進這二男一女的故事裡……
擅長編織多層次時間與角色的伊坂幸太郎,以倒敘手法跳接一喜一悲兩段時空,透過搶書店計畫,角色奇妙重疊的兩個故事,將迎向什麼樣的結局?

2011/5/22

代言人

我應該很紅,
因為我擁有不止一個代言人。
數數手指,我的代言人最少有四個。
很奇怪,別人對我產生疑惑不來問我,反而跑去問我的“代言人”,
而我,其實從來沒有聘用過任何代言人。
最近一個朋友對我說,好幾個人分別問她關於我的事,
我只能抱歉地對她說,無端為你添麻煩,辛苦了。
然後,另一個朋友又對我說相同的話。
我其實好想說:我的事關其他人屁事麼?那些八婆八公到底想怎樣?
這麼關心我的話,就用來關心自己的家人朋友好了,
再不然專心工作也不錯啊。
我只想重申,我沒有代言人,
別要再煩我的朋友!

2011/5/20

誤解

有沒有試過遭人誤解?

應該不會沒試過吧。

有時是因為一件事/一個舉動/一句說話,

總之,你的意思被別人扭曲了,

然後你會發現,欲辯無從。

--------------------------------------------------

你介意被人誤解嗎?

有時是介意也沒有用,

因為就算你介意,誤解也不會因而得到澄清。

如果你用力地解釋,那似乎變得欲蓋彌彰。

但如果你不作解釋,又怎能妄求清者自清?

--------------------------------------------------

重點是,到底誰在誤解你?

無謂人誤解你,你大概甚麼也不用做,

反正就是無謂人一個。

如果是至親誤解你呢?

唉,問題是,既然是至親,何解會誤解你?

你大概心裏冷了一截。

所有人都可以不明白,但是連至親都不明白的時候,

你也許需要檢討一下。

原來,沒有人是你肚裏的迴蟲,

你不說清楚,誰會知道你的委屈?

哭著說沒有人體諒你,

那只是懦弱的行為。

2011/5/18

《誰有下次誰沒有下次?》:失望之作


卓韻芝上次那本探討愛情的作品《愛是永恒(當所愛是你)》寫得實在太好,所以當這本同樣講述愛情的《誰有下次誰沒有下次?》出版,期待一定非常高,結果這次卻讓我有點失望。

為甚麼會這樣呢?是她寫得沒那麼精彩,抑或我對愛情的看法不同了,所以此書不能令我產生共鳴?

卓韻芝依然很理性地討論愛情,可是當每一篇也是冗長地解釋著一個定義時,文章便變得長氣,而且沒有趣味。

卓韻芝喜歡以物比喻人生狀況,譬如以白粥比喻淡淡的愛情、物理學上的回燃比喻埋藏心底隨時爆發的情感。其實這些比喻都用得好,只是當這樣一個簡單的比喻寫成千多字的文章,而論點其實只有一個時,就變得淡而無味。

我不期然想,是不是為了遷就篇幅,所以儘管沒有足夠材料,也要勉強寫完千多字的文章呢?如果能濃縮起來,效果應該不至於這麼差。

卓韻芝的文章總能看出她的聰明和智慧,之前看她的好幾本散文集也非常精彩,十篇之中有八篇是有精辟見解的,可是在《誰有下次誰沒有下次?》這書中,讓我覺得精彩的文章卻寥寥可數。

所以,就算不看這一本散文集,大概也不會有損失。希望這只是過渡期,下一本又回復水準。

書名:誰有下次誰沒有下次?
作者:卓韻芝
出版:明窗出版社
版次:20114月初版
------------------------------------------------------
官方簡介:
相信「愛是永恆」,還得視乎「當所愛是誰」。在情路上遇上誰,是某種機遇,不能強求,我們最多只是在人選出現之時、失去之時、等待之時,慢慢學習着分辨誰有下次,誰沒有,什麼有下次,什麼沒有。
其實每個人也是這樣,在短促的歲月裏,慢慢學習着作出比較恰當的決定。
愛情有自己的命途,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當愛情悄悄出現的時候,選擇保護,或者摧毀。

2011/5/16

《Last Smile, First Tear》:活著就是要向前看


如果可以讓你選擇世界末日的日期,你會選擇甚麼時候?

這是W創作社的音樂劇《Last Smile, First Tear》一開始時,女主角問男主角的問題。

男主角回答:“如果真的可以選擇,我希望世界末日在我出生以前已經來臨。”

因為這個答案,女主角堅持要到男主角新開張的超級市場工作。

這是故事的開端,及後觀眾會發現,男女主角都各自被一段往事所困擾,劇情逐步拆解他們的往事,讓觀眾慢慢了解他們的過去,也慢慢進入他們的世界。此劇有笑有感動位,值得一看。

女主角因為自覺害死好友,因此十年來一直耿耿於懷,又不時見到死去的好友。因此,她無法過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男主角雖然生活正常,總是笑臉對人,但心裏的陰影令他無法釋懷,除了背人垂淚,還做出激烈的行為……

兩個都受傷的人,因為背負著相似的感受,而達到療傷的效果。你令我走出陰影,我令你鼓起勇氣邁出正視自己的一步。

舞台劇的特點是人物和場景都相對地少,因此能夠花更大的篇幅描寫主角的心路歷程。《Last Smile, First Tear》寫兩個主角的心理轉折也寫得流暢。觀眾很容易對主角投入感情,於是看到結局時不禁心頭一緊。

兩個主角都被過去所影響,但一切都因為過去的事件嗎?也許起初的確會受事件影響,可是如果十年後依然選擇“被影響”,那到底正不正常呢?

每個人都應該往前看,過去的事就算有多令人難以忘懷,也不應一直糾纏其中。如果一直說人生是受“那件事”影響,你的人生未免太脆弱吧。因為人生都是自己的,選擇積極抑或選擇消極地“被影響”,也是你的選擇。事件發生了是不變的事實,你如何面對往後的人生才是重點。

活著就是要向前看,過去的事改變不了,你唯一掌握的是現在的人生。

這個世界有一天會末日嗎?末日之前我們都不知道。既然活著,就笑著過下去吧。

劇中女主角常常玩一個叫做“Just Believe”的遊戲,就像我們跟小孩子玩的遊戲一樣,拿著空碗扮吃飯,坐在沙發上伸直雙手扮駕車。總之,只要相信,只要說出“Just Believe”,就將腦海中幻想的一切當成真,於是可以駕駛時空機回到恐龍時代,可以幻想跟不存在的人物傾訴心事。

小時候我們大多玩過這類遊戲吧,扮家家酒,扮去動物園。明明眼前的景物沒變,在小孩子腦海中,就是有能力幻想出千變萬化的事物,並且相信一切是真的。

可是,當我們長大,我們意識到甚麼是真,甚麼是假。於是,我們拒絕相信不是親眼看到的東西,並且自以為很聰明,因為能辨別真假。但這是真的聰明嗎?

Last Smile, First Tear》由梁祖堯和薛凱琪擔綱演出,而且劇中不斷貫穿薛凱琪的歌曲,包括《甜蜜蜜》、《不呼不吸幾多秒》、《給十年後的我》、《天國的微笑》等等。我對薛凱琪的歌算熟悉,所以看此劇時特別親切。


--------------------------------------------
官方故事大綱:
Last Smile, First Tear》故事講述Fiona (薛凱琪飾) 因年青時好友突然死亡的打擊,選擇了放棄與世界溝通,只肯活在自我的世界。她經常挑戰傳統的想法,只憑自己的「直覺」行事。例如只要她「直覺」覺得工作有問題,她就會立刻辭職不幹,所以一直只能靠著「做散工」的收入維持生活,而這種古怪性格亦令親友紛紛疏遠她。
有一天,Fiona又因為「直覺」走到一間超級市場應徵收銀員。而這間超市的擁有者正是Joe (梁祖堯飾)Joe是一位三十歲出頭的年青才俊,表面上選擇了與世界接軌,但因童年時被母親拋棄的陰影,內心已變得崩壞,選擇不再相信任何人,對每段感情都顯得有所保留,不肯投入,以免自己再受傷害。
就這樣,一個不相信世界的人,跟一個不相信愛情的人相遇了,兩人發展一段曖昧的感情關係……。

2011/5/15

信任不信任

有沒有一個人是你很信任的?
信任得無論對方說甚麼,你也認為正確無誤?
於是,就算明知對方的說話可圈可點,
你仍會替對方填充說明,直至能夠自圓其說。
及後就算發現對方錯了,你還是可以輕易諒解,甚至認為錯不在對方?
--------------------------------------
關於信任,我發現有時候我可以輕易信任一個人,
但是更多的時候,我會採取不信任態度。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如果你曾經被騙,
更甚者被同一個人騙完一次又一次,
你還可以信任對方嗎?
如果你可以,相信你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而且跟對方的關係非比尋常。
老實說,我不可以。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被騙兩次之後還要再上當,
那不是愚蠢,而是非理性行為。
--------------------------------------
我曾經被騙,
自此對別人充滿戒心。
最好不要測試我的底線,
因為你會發現,
我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
A騙過,自此連BCDEF也統統不信。
別說我沒受傷害,
我只是沒有揭開傷疤讓你看。
--------------------------------------
我不知道多久才能建立信任,
但肯定頃刻就能將之摧毀。

2011/5/11

《麻辣媽咪》:真心,抑或非如此不可


《麻辣媽咪》(Riding in Cars with Boys)是親情片,大概適合所有在學少女觀看,讓她認清未婚懷孕這件事所帶來的代價,不過前提是,她們必先是有承擔、有抱負的人,否則,她們一律覺得這件事沒甚麼大不了。

電影講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一個15歲少女未婚懷孕。她有理想有抱負,更有自己的想法,她本想誕下孩子後繼續追尋夢想,可是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下,她被迫跟孩子的父親結婚,雖然她當時就知道這個男人靠不住。孩子出生後,她繼續努力讀書,本來很大機會考取獎學金讀大學,可是因為家庭關係,她一次又一次錯失向上爬的機會……

Drew Barrymore飾演飽歷滄桑的女主角,最難信服的是15歲少女的造型,除此之外,其他各階段也演得恰到好處。

我喜歡此電影,雖然女主角常被家人扯後腿,但她的獨立自強還是令我覺得女人理應如此:就算挫敗多少次,就算機會一再溜走,我們就是不應放棄,因為機會永遠是自己爭取而來,只要不放棄,自有出頭天。

曾經有人跟我說,每個家庭最少有一個家庭成員專惹麻煩,令這個家永無寧日。我不是沒有見過幸福無比的家庭,可是既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誰知道背後隱藏著甚麼難言之隱?

女主角的丈夫一事無成也罷,卻一而再害得女主角錯失理想。這樣的男人,大概早應一腳將他踢走。

女主角自覺為兒子犧牲很多,因此是一個好媽媽,但在兒子的眼中卻是另一回事:兒子一直活在令母親失去自我的陰影之下,母親只顧自己,對兒子愛理不理。

這樣的關係大概適用於每一個人:你以為對某人很好,一切也為他著想,但那個人感受到的真是這樣嗎?如果不是,為甚麼會出現這樣的分歧?

有一次女主角跟好友傾訴,她問自己對兒子的愛,到底是出自真心還是非如此不可?她是真心愛兒子,抑或是因為他是她的兒子,她才不得不愛他呢?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如果這個人不是自己的骨肉,還會同樣愛他嗎?所謂無條件的愛,很可能是因為條件一早設定好。
很喜歡結局時女主角對兒子說:“就算沒有你,我的人生也不會變得更好。”

終於解開二人多年來的芥蒂。女主角真的因為家人扯後腿才一再錯失機會嗎?沒有人知道,也許就算沒有他們,她也考不上獎學金,誰知道呢?

所以,我們無法埋怨命運,更不應該埋怨身邊的人。我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怨天尤人也無法改變。

更喜歡結局的安排,首尾呼應,情感真摯。誰會對我們不離不棄?答案不會多出三個人。

女人是不是都充滿母性?只要男人對她說“請妳幫我”,她就一定會盡心盡力幫助男人呢?

我個人認為某程度上是對的。

試想想,當男朋友/丈夫/兒子以低姿態對女人說“我需要妳的幫忙”,女人能不心軟嗎?女人一心軟,就算要了她的命,大概也會答應吧。

-----------------------------------------


官方故事大綱:

本片改編自女作家貝弗莉德歐諾弗裡奧1990年出版的同名自傳,它描述的是女主人公1961年至1986年間的一段充滿波折的人生經歷。著名影星德魯•巴里摩爾在片中演繹這個經歷婚姻不幸但卻自強不息的女性形象。

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主人公貝弗莉是一個充滿幻想、渴望出名的女孩,她的夢想是考進大學,然後從事寫作,成為一名作家。可是,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念書的她擋不住情欲的誘惑,與中途退學、不求上進的雷打得火熱並最終懷孕。在父母的壓力下,貝弗莉勉強同雷結婚,告別學生時代,開始枯燥乏味的主婦生活。不久,兒子詹森呱呱墜地,貝弗莉只得整日困守在家,照顧年幼的兒子。時光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逝去。這期間,貝弗莉依然戀戀不忘少女時代的夢想,伺機完成自己的學業。數年後,貝弗莉和染上毒癮的丈夫雷分道揚鑣。無望的生活出現轉機,她設法進入一所大學,並最終實現自己的作家夢……

2011/5/8

《通靈感應》:生與死之間的距離


看過《擊情》、《驅逐》、《不敗雄心》、《換命謊言》之後,Clint Eastwood所拍的電影我大概都不會錯過。

雖然《通靈感應》(Hereafter)及不上前作精彩,但我依然喜歡這齣電影,也許探討生死的事情總是很容易忍起我的共鳴。

《通靈感應》採用三段毫不相關的故事最後連在一起的方式。這種形式其實並不新鮮,而Clint Eastwood這一次也沒玩出新意,可是那種對人性的關懷,在看到結局時還是能令我感動非常。

第一段故事是法國女記者經歷南亞海嘯,被海水吞噬的她彷似抵達死後的世界,但她其後被救活過來,但她念念不忘是次瀕死經驗,決定以此為題材寫作,可是卻讓她陷入人生低潮。
相信擁有瀕死經驗的人不多,到底有多少人對死後的世界有興趣呢?有人相信人死如燈滅,有人相信物質不滅,靈魂永存,有人相信死後有天堂地獄,有人相信靈魂會轉世……

哪一個才是真實的答案?也許要等待死亡來臨時才知道,可是那之後是怎樣已經沒有分別了。因為人已死,無論那個世界是好是壞,也無法回頭了。人始終還是會通向死亡的國度。

第二段故事講述美國一個通靈師的痛苦和無奈。通靈師只要接觸一個人,就能感受到對方身邊的亡靈,可是通靈的能力卻使他陷入無助的痛苦之中。他一心過正常生活,不想再碰觸別人的秘密,但別人一旦知道他有這能力就不肯放過他。

通靈師的哥哥想利用他這樣的天賦賺錢,可是通靈師只一再表示,這不是天賦,是詛咒。
通靈能力故然可以幫助別人觸開失去至親的心結,如果真能接觸死者,相信生者絕對願意付出高昂的金錢,因為這畢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透過與亡者接觸,生者得到安慰和治療。

可是在治療別人的同時,誰來安撫通靈師的不安?因為這樣的能力,令通靈師失去正常生活,一次又一次,他陷入死者的氛圍,痛苦無法自拔,而且也讓自己墮進絕望的孤寂。因此,這無疑成為詛咒。

是福是禍,原來是一體兩面。

第三段故事講述英國一對孖生兄弟感情要好,哥哥意外離世,弟弟從此失去生活樂趣,他用盡所有方法跟哥哥接觸,可是他接觸的每一個靈媒都未能幫他。

這一段寫得最動人,畢竟,對離世至親的思念最容易打動人,那個小男孩的演出令人心痛。
尋求通靈的人都是因為放不下至親。就跟中國人會去問米一樣,明知道接通亡者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有一線希望還是不能錯過。因為生者是如此渴望再聽一次死者的聲音,一解相思之苦,如此希望了卻死者的心願,同時還自己一個心願。

關於死亡,我們既不能逃避,也不能扭轉。可是至親遽然離世,任誰都會覺得難過。如何跨越死亡,如何重新振作,成為日後能否好好生活的關鍵。

最後,我們知道這三個故事的主角會遇上。三人分別住在法國、美國和英國,他們的生活毫無交集,到底會如何遇上,遇上之後又會發生甚麼事。結局的鋪排有點理所當然,可是我很喜歡他們三人互相救贖的安排。

有時候,我們自身的痛苦卻成為別人的救贖。沒有一個經歷是沒有意義的。

生與死之間的距離,可以只是一線之隔,也可以是永恒的遙遠。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然而現在,大家都活著。
----------------------------------------------------

官方故事大綱:
金像導演奇連依士活 (《擊情》、《豪情蓋天》)執導的最新作品《通靈感應》,由奧斯卡得獎男星麥迪文 (《不敗雄心》、《叛諜追擊》系列)主演, 奧斯卡提名編劇彼得摩根(《驚世慌言》、《英女皇》) 編劇。《通靈感應》講述三個被死亡纏繞的人的故事。麥迪文飾演的佐治是個能通靈的美國藍領工人。在地球的另一邊,法國記者瑪莉 (西西迪法蘭絲 飾演) 一次瀕死的經驗為她的生命帶來極大改變。住在倫敦的小學生馬克斯 (法蘭奇麥拿雲/ 佐治麥拿雲飾演) 失去至親, 希望能找到方法與他在靈界溝通。三人為尋找真相而相遇,他們的命運將會被他們所相信存在於靈界的東西撤底改變。《通靈感應》將於2011120日盛大獻映,並由華納影片公司作全球發行。

2011/5/5

討價還價

有時候我在想,我有沒有能力跟上天討價還價呢?
上天對我們安排了甚麼命運,我們無權預知。
所謂算命,也不過是告訴你一個可能信,
信不信,信多少,悉隨尊便。
我常說,我信命,但不認命。
更多的時候,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寫命運。
為甚麼不可以稍稍跟命運對抗一下呢?
也許,有些事情是不勞而獲的,
但是有更多的事情必須靠自己努力爭取吧。
天掉下來的禮物,可遇而不可求,
也許我在奢求,但是如果我不爭取,
我知道甚麼也不會得到。
我沒有宗教信仰,
也發現求神拜佛、虔誠禱告根本改變不了殘酷的事實。
但如果真的可以跟上天討價還價,
請不要奪走我的希望。
人生倘若失去希望,那不過是苟延殘喘。
我信,明天只會更好。

2011/5/4

《作死不離三兄弟》:你會發現自己才是傻瓜


《作死不離三兄弟》(3 idiots這齣印度電影在網絡上幾乎是有口皆碑,雖然我本來對印度片沒多大興趣,但還是找來看。

之前有在網上看過一些涉及教育的片段,所以大概知道是講述教育的,然而,《作死不離三兄弟》的情節遠遠不止於此,簡直有點豐富得難以想像(有友情有愛情有親情有反思有笑點有感動……),而且劇本的完整度也令人難忘。每一個小節到了最尾才知道原來是伏線,每一條伏線在結局前都圓滿地解決。看到這樣的電影,就算劇情有點老土,我還是感動得很。

顧名思義,《作死不離三兄弟》中有三個主角,他們一起就讀大學的工程學,一個為擺決貧困的生活而讀書,一個為滿足父親要他做工程師的心願而入讀,還有一個傻瓜中的傻瓜:他不追求文憑,只是一心追求學問。為此,他多番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成為教授的眼中釘……

電影雖然只是反映印度的教育問題,但同樣的問題應該放諸四海皆通。

填鴨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得到真正的知識嗎?

讀書如果不是為了求分數求文憑,學問在社會上真的有意義嗎?

工作應該是找一份有前途的,還是自己喜歡卻沒有前途的?

賺錢越多住屋越大就代表越成功嗎?成功的衡量標準是甚麼?

一般人眼中的傻瓜,是蠢得不能迎合這個世界,抑或大智若愚呢?

如果不能融合現實世界之中,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迎合自己嗎?

《作死不離三兄弟》長達170分鐘,在近三小時的旅程中,有些情節你完全沒想過會這樣發展,有些情節你猜得到而且渴望快點演出來給你看。雖然部份情節在八十年代的港產片已出現過(例如潛入婚宴只為吃一頓晚餐),但是更多情節是意想不到的,時而引人反思,時而令人感動,時而好笑好玩,時而感慨哀傷,時而帶來振奮。所以,總的來說,就是好看啊。

歡迎來到傻瓜的國度,以傻瓜的角度看世界,你可能發現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瓜。

看完之後,你可能會思考,你讀書的時候有做過有意義的事情嗎?勉強應付考試之後又如何呢?取得文憑就是出人頭地的入場券嗎?你現在的工作是理想的工作嗎?為甚麼你總是諸多不滿,無法快樂起來?為甚麼你覺得世界欠了你,而不是你虧欠世界?

看完《作死不離三兄弟》你應該也會愛上這齣一點也不傻瓜的電影。

PS. 印度電影的特點是歌舞連場,所以《作死不離三兄弟》也沒有例外地安排了歌舞環節,但我覺得算有節制,歌舞場面不會多得令人煩厭。

預告片(一)

預告片(二)

關於教育(一)

關於教育(二)

關於追求理想

----------------------------------------
官方故事大綱:

本片由印度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拉吉庫瑪希拉尼Rajkumar Hirani所執導,改編自印度暢銷書《Five Point Someone》,由當紅寶萊塢天王阿米爾罕主演,繼《心中的小星星》後,再度探討教育本質的歌舞勵志片。電影場景選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的印度拉達克山區拍攝,標高達到5590m,風景壯觀開闊。

Rancho(阿米爾·汗飾)是印度知名理工學院電機系學生,第一天到學校報到時,就勇於對抗高年級學生欺負新生的陋習,把學長整得哇哇叫,學習過程常挑戰和質疑權威,經常和嚴格勢利的教授VirusBoman Irani飾)針鋒相對,指出教授教學中的虛偽和謬誤,成為學校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

他的好友之一FarhaanR. Madhavan飾)是個熱愛攝影的人,為了家人的期許就讀電機系;好友之二RajuSharman Joshi飾)是家中唯一支柱,家境清寒缺乏自信;教授的小女兒PiaKareena Kapoor)心地善良,和Rancho陷入熱戀,夾在老爸和情人中經常不知如何是好;將Rancho視為假想敵的同學ChaturOmi Vaidya飾)則是急功好利,與教授同聲出氣。

想法天馬行空而熱情的Rancho,勇敢反抗僵化的教育體制,以及處處打壓他們的教授 Virus,改變了每個人讓他們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當一切紛爭終於落幕,Rancho卻在畢業舞會當晚消失...。多年後,FarhaanRaju 展開一場旅程,尋找消失多年的Rancho,一路上他們大學的回憶不斷浮現眼前,而Rancho不為人知的秘密也將揭曉...

片中男主角有不少令人省思的佳句,Chase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follow...(專心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就會跟著你!);心是很脆弱的,要記得時常安撫它!;「生命就像賽跑,如果你不跑快點,別人就會超越你!」;「這麼害怕明天,怎麼過今天?」

2011/5/2

2011年4月電影

這個月看了29齣電影+1齣舞台劇,有好片有爛片。其實我真的不太介意看爛片,不用思考輕輕鬆鬆看完90分鐘。除了個別爛片令我討厭外,我其實不苛求的。當然,看到好電影會令人眉飛色舞。今個月爛片多,好片也多,個人推薦《三個傻瓜》。
《單身男女》

近年港產最浪漫愛情電影。

古天樂和吳彥祖之間,到底選擇有多難?尤其是他們兩個同樣對女主角情深款款。


追求女主角的浪漫招數層出不窮,觀眾的心情應該跟女主角一樣此起彼落,為應該挑選誰而苦惱。
電影節奏明快,雖然近兩小時,但觀眾應該還不捨得電影完結吧。
《雙情路》(Brothers)

Tobey MaguireJake Gyllenhaal和出爐影后Natalie Portman主演,演員出色令電影更添張力。

電影講述男主角到阿富汗打仗,妻子收到丈夫戰死沙場的消息,傷心之餘漸漸靠向丈夫的弟弟
……

我原本以為是愛情三角電影,怎料在這方面的著墨很少,反而更用力地討論戰爭、陰影、愛情和信任。


一個人為了保住性命,為了跟家人團聚,到底願意做到哪一個地步?


絕對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我知女人心》

改編自西片《偷聽女人心》,因為是劉德華的電影,所以盡可能不錯過,雖然我實在不喜歡看鞏俐啊。

雖然其實鞏俐演得不差,但如果換上另一個女主角,應該會更好看吧。劉德華很落力地演出,不過電影拍得不夠明快,心理描述亦不夠強,浪費了他的演出。


其實原作已經不怎麼精彩,真不明白為甚麼要翻拍。電影講述男主角突然擁有聽見女人心聲的能力,於是在女人間如魚得水,也因此搶去女主角的廣告構思
……
《億萬少年》(Millions) 
導演是《一百萬零一夜》和《
127小時》的Danny Boyle,電影講述一對七歲和九歲的小兄弟,突然收到從天而降的一袋鈔票,他們決定保守秘密,哥哥想買樓保值,弟弟只想分給所有窮人……

電影開頭充滿奇幻感,尤其是那個弟弟天真瀾漫,常常遇見聖人,遇到別人就問對方是不是窮人,到了中後段便重回“正軌”,漸漸失了趣味。


金錢的意義到底是甚麼?對一個小孩來說,大概甚麼也不是吧。

《真愛效應》(Personal Effects) 
會買這張影碟,大概因為介紹說這是療傷系電影。不過電影的療傷效果僅屬一般。


電影講述男女主角因為親人被殺害,而在集體心理治療的活動中認識,男主角還幫助女主角的聾啞兒子,於是由朋友逐漸建立起互相依賴的關係。


Ashton Kutcher
Michelle Pfeiffer的配搭,雖然年紀相差很遠,但沒有感覺突兀,是Michelle Pfeiffer保養得太好吧。
《八星報喜》

我大概只在戲院看過一次,所以當我看這張影碟時,就像看全新的電影一樣,笑到樂不可支。


周潤發演喜劇太強了吧,他的角色根本就是後來《家有囍事》三兄弟的原型,而他一個已經演到周星馳
+張國榮+黃百鳴,可想而知有多強。

當我笑得這樣開懷時,不禁問為甚麼現在的港產笑片難有這麼精彩呢?

《精裝追女仔》 
周潤發
+張曼玉的追女仔電影,儘管有好些笑料都是堆砌出來的,但他們的主線還是能夠吸引人。

沒有《八星報喜》那麼精彩,但還是可以讓人笑個不停。

《精裝追女仔2

沒有周潤發,改由劉德華演出,但主線頓時變得模糊,於是整齣電影就是靠不停堆砌的笑料來支撐,老實說,成績大不如前。

《專釣大鱷》

劉德華
+萬梓良,雖然公式,但OK喎。

電影講述劉德華和萬梓良均是警察,劉德華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受傷,康復後為掙錢給母親換腎,所以希望捉拿通緝犯取得暗花;萬梓良是劉德華的下屬,膽小怕死,但亦希望賺取暗花。兩人的目標是一班越獄不久的匪徒……


過程有打有笑,萬梓良的演出尤其突出。

《難兄難弟》 
已經是
1993年的電影了,原來當年我沒看過呢。

故事講述梁朝偉自小討厭父親為人沒志氣,口中嚷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結果一世捱窮。偶然的機遇下,他重返六十年代,遇上年青的父親,重新認識相處了一輩子的父親。


電影拍得懷舊,人情味濃,現在重溫可以看到很漂亮的劉嘉玲。

《剩女也瘋狂》(The Back-up Plan)

雖然打亂了人生時序,但畢竟還是公式的愛情電影。


話說女主角屢屢遇人不淑但又渴望生小孩,於是跑去精子銀行買精受孕,但就在受孕的同一天,她遇到真命天子,及後的劇情不用說也知道會怎麼發展吧。


嗯,如果你遇到一個很愛很愛的人,但是對方懷有陌生人的孩子,你還會跟對方在一起嗎?那其實是天方夜譚。


電影雖有笑位,但整體不夠爽趣。

《情殺案中案》(Confidentially yours) 
杜魯福的作品,顧名思義就是情殺案中案囉。


有趣之處是查案的是嫌犯的秘書,雞手鴨腳的,但又查到案。
是有點峰迴路轉,雖然誰是兇手其實不難猜。

1983
年的黑白片,以氣氛取勝,懸疑之餘添加幽默和愛情,趣味盎然。
《樹欲靜而心不息》(The Tree) 
又一齣療傷電影。


本來過得平淡幸福的一家六口,因為父親突然離世而天翻地覆。母親及女兒最為傷感,母親陷入不能自拔的悲傷,而女兒因為父親死在眼前而難以接受,更從此相信父親的靈魂就附在家旁的大樹。


電影拍得細膩,不過不是一般公式片,所以情節不多,節奏也有點慢。


失去家人然後寄情他物,生命從此有了寄託,誓死保護比生命更重要的事物。可是人
類無法敵過大自然和天意。要失去的始終還是要失去。放手,迎向前,活出新天地。
《非常外父3(Meet the parents: Litter Fockers) 
《非常外父》系列一直有追,所以第三集就算明知不好看還是要看(最多買碟不去戲院)。


果然,笑點少了,而且笑點不夠自然,劇情也是堆砌到時間夠。沒有特別失望,因為預了不好看,不過當然,

如果純粹找一齣輕鬆的喜劇看,總不至於太差。

只是見到所有演員都老了,實在不無感慨。
《巴姐搞轉娛樂圈》(Miss Pettigrew Lives for a Day) 
只發生在一天的故事,一個失業的中年婦人當上明星的社交秘書,在這一天扭轉多人的命運,包括她自己。


節奏明快,但情節變化不大。如果當作是愛情片,又覺得每一段情也寫得不深刻。女明星周旋於三個男人之間故然像走馬看花,中年婦人突如其來的愛就算有鋪排也欠說服力。

《猛火爆》(RED)

開頭還算爽勁,但是越後越顯得拖拉乏味。


電影講述一個退休的
CIA人員被追殺,於是便走來舊下屬一起揪出幕後黑手。

我原本真的以為那些退休人員會很猛很火爆(我個人覺得卡士很強的),可是又不覺得有那麼強勁。


出場的人物眾多,有點捉不住重心。

《煞破天劫》(Unstoppable)

這是一齣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電影。


一列無人駕駛的火車高速前進,還運載著極度危險品。

開頭當然用了許多方法也無法令列車停下來,主角在很後期才跟火車碰上,所以緊張感都集中在後半段。

雖然明知道結局會是怎樣,不知怎的我還是感到緊張。

《愛.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

改編自石黑一雄的小說,因為看過原著,所以即使我看電影時睡了好幾回,還是能夠明白電影內容。


小說對每個階段都有細膩的描寫,拍成電影要有取捨,於是開頭和中段都顯得過於簡單,難言深刻。到後段總算進入狀況。


最後對生命的探討很深刻。有些事情就是這樣,明明已經接受了現實,但給你一點希望然後又抹殺掉希望,如斯殘忍而絕望,教人心痛。

《三個傻瓜》(3 idiots)

印度電影,長
170分鐘。

講述三個入讀大學工程系的學生,其中一人不斷挑戰學校的教育制度,然後是親情、友情、愛情、教育、勵志的大雜燴。雖然部份情節有點老套,但是非常工整,而且每一個小節也有呼應,確實值得一看。


電影中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不論是教育制度、人生取態、社會問題,都有深入的探討。


雖然話題認真,但是觀影時一切輕鬆有趣,不會過於沉重。

《精裝追女仔3之狼之一族》

基本上兩個字可以講完:超爛。


一個系列來到這個地步,也只能用可悲兩個字形容。

又其實,當年許多港產片也是如此吧。
《非常小特務》

絕對是一齣兒童電影。不過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一對姊弟常常聽母親講述特務夫婦的戀愛故事,可是沒想到那對特務夫婦就是他們的父母,而且當他們知道這個消息時,他們的父母都被捉了。於是,他們決定拯救他們。


除了設定是兩個小孩子做主角外,連壞蛋角色都是兒童節目主持人,充滿卡通感。

Last Smile First Tear

梁祖堯
+薛凱琪的音樂舞台劇。

意想不到地沉重,但我覺得好看。


男女主角各有沉重背景,一個自覺害死好友,一個背負被母親遺棄的陰影。二人互相治療對方的傷口,可是又各有執著,但只要相信,世界一切都可以成真。


全劇以薛凱琪的歌作貫穿,我一直覺得她的歌好聽,所以看起來更有感覺。

《金雞2

因為電視播我又懶得關電視才會看到。


後來老公說我之前有看過,但怎麼我一點印象也沒有。

我不喜歡這樣的電影,各人的演出都太過刻意,有些地方想搞笑但只落得噁心的下場。

唯一的功德也許是記錄了
2003年沙士一役的慘況。當時人心惶惶的事,俱往已。所以電影中唯一留有印象的對白是:香港人最叻就是善忘。

善忘,我們都是善忘的。

《功夫夢》(The Karate Kid) 
改編自《龍威小子》,但舞台搬到北京。


各方面應該有所進步的,例如講黑人小孩移居北京後的不適應和被歧視,都比原版細膩,可是卻增添了許多不太必要的枝節,感覺冗長不夠緊湊。


師徒關係、練武過程,我還是喜歡舊版,單純而感人。

《大吉利是有限公司》(The Darjeeling Limited) 
又一齣可歸納為奇片吧。


尤其是
Part 1無端有Natalie Portman全裸,無解。

電影講述三兄弟在一年沒見之後,在大哥召集下踏上印度靈修之旅,可是他們各有個性,爭執不斷,然後安排好的行程統統去不成,反而無端遇上改變人生觀的事件。


電影絕非荷里活公式片,所以每一個轉節也意想不到。三兄弟經過反思後放下所有包袱,其實人生真的沒有甚麼是放不下的。

《通靈感應》(Hereafter) 
不同故事最後交集的模式在許多電影/小說也有應用,因此要在這樣的模式尋求突破確有一定的難度。《通靈感應》在這方面只做到平穩,沒有驚喜。


雖然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個故事(嗯,我一向喜歡探討生死的題材嘛)。


三個故事分別是死後重生的轉變、通靈師的痛苦以及失去家人的不捨。本來都看不到希望的人生,在三人偶遇的情況下,互相帶來希望。喜歡這樣的結局。人生總有希望嘛。

《永遠的一天》(Eternity And a Day) 
第一次看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


一個年老詩人在入院治療前一天巧遇一個偷渡來希臘的小人蛇。老人在這一天重讀亡妻的一封信,懷念著女兒滿月時的那一天。老人去探訪女兒卻帶著遺撼離開。老人有一隻狗陪著他,但他不得不跟牠道別。他想帶小人蛇回國,但小人蛇卻一再逃避
……

甚麼是明天?比永遠多一天。

《暗戀你暗戀你》(While you were sleeping) 
對我來說是永恒的經典,無論甚麼時候重溫也覺得窩心。


女主角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每到假日都要上班。在聖誕節那天,她救了暗戀對象,他陷入昏迷時,他的家人卻誤把她視為未婚妻。被家人圍繞的感覺讓她不捨得說出真相,糟糕的是她愛上暗戀對象的弟弟
……

人生總不是按著自己的規劃進行,這樣的人生也許更有趣味。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一個美國中尉獨自來到邊疆等待援兵,等了多月依然毫無動靜,而他被當地紅番發現,語言不通的兩方逐漸建立友誼
……

近四小時的電影,總覺得劇情有點推進得太慢,節奏快一點就不用這麼長了。

《天煞──地球反擊戰》(Independent Day) 
導演之後拍的《明日之後》和《
2012》,我始終覺得及不上這一齣。雖然三齣都是採用同一個公式,但這一齣算是最緊湊。

外星人來襲,地球人作出看似沒可能的反擊。當然,一定有美國的英雄才能拯救地球啦。

1996年的特技現在看來還不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