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It's Christmas - To Give, not to Take




讀教會學校的我,習慣每年也有聖誕Party。
雖然不知道聖誕節為甚麼要開Party,也不知道為甚麼要交換禮物。
我不喜歡交換禮物的概念,總是換來令人無奈的禮物。
於是,我決定不交換,直接送禮。

女兒快將一歲生日,許多人問我會不會替她辦生日會。
答案是不會。
一來我們不認為一歲的小人兒明白甚麼是慶生。
二來我不想太隆重其事,
每天也有人生日,小人兒的生日也不過是尋常日子。
三來我不想她習慣接受禮物,
世上沒有甚麼是理所當然的。
生日不一定要慶祝,生日也不一定要收禮物。

我希望女兒明白,
她的誕生是一種恩賜,
因此她應該學會施予和感恩。
於是,藉著聖誕節,
在家裹舉辦聖誕Party,
為每一位出席的家人送上小禮物,
感謝過去一年疼愛她的家人,
讓她從小習慣,
生日應該感恩(送禮),
而非純粹的接受別人的禮物和祝福。

收禮物固然愉快,
但送禮使讓別人快樂,
將可令快樂倍增。
將快樂傳開去,希望大家來年更快樂。

對女兒的生日祝福,是希望她學會:
To Give, not To Take

後記:女兒在聖誕Party中派禮物給家人時表現雀躍和興奮,欲罷不能,但願未來她學會多施予,多感恩。

2012/12/17

新手上路


所有轉變都必須經過一個過程,
而這個過程通常伴隨著一點點麻煩或者無奈。
我害怕轉變,
因為怕不適應,
也怕要花很多時間來適應。
因此,雖然一直有興趣買Mac機,
但講了數年還是說等下一代吧。
終於,等到iMac都轉款了,
靚仔成咁,誘惑太大,於是在末日前爽快買下。
我一直害怕無法適應截然不同的系統,
但再猶豫一輩子還是會害怕,
結果膽粗粗買回來,
基本的使用還是可以應付到,
文書方面比Windows可以更流暢,
可是我慣常用來處理照片的軟件都無法在Mac運行,
這卻令我苦惱非常,
為甚麼人人都說用Mac處理相片比Windows好很多?
但我偏偏覺得麻煩多了。
而且在處理檔案上的思維要完全改變過來,
暫時還是不太習慣,那個許多人讚的iPhoto讓我陷入迷思,
但我想說,憑著我的堅持和執著,我終於找到方法在Mac機上運作到我最愛的Photoscape
(天啊,我完全找不到一個軟件比Photoscape更簡單易用)
雖然使用時還是有些轉折,但用到就好。
最近改以Evernote為工作平台,
但Evernote的Mac版又跟Windows版大不同,
所有事情都要重新適應,
我開始懷疑我到底轉Mac來幹甚麼呢?
但願我快快摸熟,一切順心就手。

PS. 試玩兩天的結論是:事情轉變了就得好好適應,不該總想返轉頭啊。

2012/12/8

禮物



關於送禮,
應該為買而買,
抑或視乎對方需要而買呢?
生日要買禮物,
紀念日要買禮物,
節日要買禮物,
但對方明明沒甚麼需要喎,
待對方有需要時,
又往往碰不上節日,
迷思啊。

關於收禮
我已經收到上天送的最好的禮物
不該再貪戀物慾
當然,我還是有許多東西想要,
然而,我想要甚麼,我都能滿足自己
可是有時候,
收到禮物還是會十分驚喜,
簡直樂透了。

關於驚喜,
多多益善啊,
哈哈。

PS. 我很懶,不太喜歡買禮物,總覺得買禮物雖然很多心思。
   但今年聖誕我卻要買許多禮物,買禮物其實很開心啊(如果不用付錢更佳)。

2012/12/4

不打也不罵


我從來不打女兒,
也沒怎麼罵過她,
不是因為女兒特別乖,
也不是因為她還小,
事實是,
就算她大了,
就算她頑皮,
我也沒打算打她罵她,
我不是要縱容她,
我只是覺得打罵都不會得到我想要的效果。

舉個例說,
我想達到的效果是她不要碰電插頭,
於是每次她伸手要摸插頭,
我都拿開她的手,對她說,插頭不能摸
她當然不會罷休,又伸出手來,
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我重複著插頭不能摸,
直到她放棄摸插頭為止,
這個過程可能重複上百次,
但我就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她插頭不能摸,
沒有動氣,也沒有打她手手,
(有朋友說因兒子堅持要摸插頭而打他手,後來兒子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打別人)
我在想,如果我一直不打她罵她,
她大概就不會知道甚麼是打是罵(當然只限她接觸社群之前)
然後就不會打人罵人了。
(現在女兒基本上不會摸插頭,有時伸手想摸,我一跟她說不能摸,她就真的不摸,探索其他東西去)

總有長輩喜歡開口閉口說要打,
她摸插頭,打,
她爬高爬低,打,
但是,為甚麼要打呢?
她根本不知道那些事情的危險性啊
因為她不知道而打她,
打完後,她只記得摸插頭要被打,
卻不知道為甚麼不能摸插頭,
下次她不摸插頭,卻可能做出其他危險的事,
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效果嗎?
她不知道為甚麼被打,
下次她打人也可以毫無理由。

我不想她遇到事情不順眼就破口大罵,
我不想她在別人不合她意時動手打人,
因此,我堅持不打不罵,
有事好好教,
打她罵她只會讓她學會打罵別人。

我不能控制別人的舉動,
只能以身作則
我想她變好,
首先得讓她看到我好,
首先得讓她知道甚麼是好,
當她知道以後,
自自然然就會變好

2012/12/1

十年的幸福



1.
然後,恍惚間,
我們結婚十年了。
這一年我們的生命出現重大變化,
因為我們成為我們仨。

2.
女兒的誕生,
沒有令我們更恩愛(因為本來已經夠恩愛),
卻令我們從此過得更有意義。

3.
十年前的我們為甚麼決定結婚?
除了相愛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種種原因都不重要,
重點是我們真心相愛。(真心相愛大晒呀)

4.
你說你不想再送我回家後獨自歸家,
那感覺很孤單。
十年來,我們從不落單,
從此以後,二為一體。

5.
結婚五周年時,
我們遵守約定,
到關島塞班二度蜜月。
當時我問,十周年還要再來嗎?
你說,待我們的孩子五歲吧。
所以,在十周年的今天,
我們哪兒也沒去,
甜甜蜜蜜地過我們的三人世界。

6.
時間真是十分奇妙,
所有的悲歡離合都經由時間流過,
愛恨嗔癡終究會過去,
剩下的點滴回憶永藏心底。
十年間的經歷,該可寫下傳奇小說。

7.
婚姻不是單純一個承諾。
事實是,愛情從來不需要承諾。
承諾愛一生一世,
那是因為怕自己愛得不夠。

8.
日復日,年復年,
堅守著愛與希望,
未來的未來,
不帶一點恐懼。

9.
愛我的人有福了,
因為你將得到更多的愛,
更大的幸福。

10.
我一直相信我是幸福的。
不是因為現實中我有多幸福,
而是因為我有多渴求幸福。
然後發現,
幸福就在身邊。

2012/11/29

天氣‧末日‧新聞


天氣忽冷忽熱,數天間便經歷了春夏秋冬。
每次我投訴冬天太冷,愛人就會告訴我,
熱帶地方的人倒很羨慕我們四季分明。
(嗯,人類總是傾向羨慕別人的生活)
但我其實一直好想移居熱帶地方,
不是因為我特別喜歡夏天,
只為我特別怕冷,
而且我的冬天衫總是不夠。
(冬天的衫太貴,我捨不得買,於是多年來都是穿著那幾件舊衣)

倒數預言中的世界末日,
還有二十多天。
兩年前問我想不想世界末日,
我毫不猶豫回答想。
一年前問我信不信世界末日,
我信,但希望這不是我們這一代所遇到的。
此時此刻再問有關末日的問題,
已經不是想不想、信不信的問題。

現在的新聞光怪陸離。
每天看新聞,心情難免變得沉重。
這個世界充斥著荒謬得令人恐懼的事情,有時候乾脆不看好了。
女兒出世以後,每逢看到有關女孩的新聞我總是特別難過,
每次看到小女孩被虐待,總能輕易觸發我的淚點。
想一想假如受虐的是我女兒,我心痛得要死。
怎麼可能有人對稚女下得了手?
在新聞中看到有人死了,我們未必有特別感覺,
直至報導寫出死者生前的點滴,我們才開始有感受,
噢,原來死者背後有這樣的故事。
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故事,
沒有誰比誰更動聽。
新聞天天有,
看新聞的人流下的同情之淚稍縱即逝,
明天又有新的新聞。

2012/11/22

所謂命運


所謂命運
就像
石級上坐著一個又一個的冰人

有的面向燦爛陽光
不一會倒下
化成一灘冷水
再然後蒸發掉
不留一點痕跡

有的置身暗處
冷眼看著同伴逐吋融化
明白自己不過苟延殘喘
宿命難逃

冰人被動
任人擺佈
置身的位置決定了生命的長短

人類主動
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但人生早在出生那刻已經定調
說好的選擇呢?



圖片來源:
http://grd401.files.wordpress.com/2012/06/meltingpeople1.jpg
http://grd401.files.wordpress.com/2012/06/meltingpersongirl1.jpg



2012/11/7

《響在耳邊,近在眼前》:生活仍然是美好的


好繞口的戲名,《響在耳邊,近在眼前》(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好難令人記得住,台譯《心靈鑰匙》似乎更易記,但是沒有特色。

導演之前拍過的《舞出我天地》(Billy Elliot)、《此時此刻》(The Hours)及《讀愛》(The Reader),都是出色之作,這一齣講911遇難者家屬如何走出喪親之痛的電影,及不上之前三部電影,前段略嫌節奏過慢,但是後段感動位十分動人,挽回不少分數。

《響》以一個十一歲的男歲做主角,他的父親於911事件中無辜喪身,父親生前經常與他玩尋寶遊戲,定下任務要他完成。父親死後兒子一直不能釋懷,一年後他鼓起勇氣走進父親的衣櫃,發現一條鑰匙,認定這是父親給他最後的任務,於是他決定找出與這鑰匙相配的鎖。
因為有匙就有鎖,只要找到那個鎖,就能知道鎖後的秘密。

不管父親留下甚麼秘密給他,不管尋鎖行動有多不可能,他注定要踏上這次征途,只有這樣他才有機會面對自己的軟弱和遺憾,迎向未來。

我喜歡這樣的故事設定(療傷系一直是我杯茶),但電影拍得感染力不強,早段主角一直是個不討好的人物,我原本預期主角逐家逐戶尋鎖會有更大的互動,結果只是輕輕帶過。

與主角最多對手戲並不是主角的父母,而是啞巴租客,啞巴成為主角的最佳傾訴對象,由他陪主角一起尋鎖到身份揭破,為主角帶來勇氣面對陰影(例如乘搭交通工具,主角在911事件後一直不敢乘搭交通工具,出門甚至帶備防毒面罩),同時揭開主角一直所逃避的秘密。




《響》的結局共有三個轉折位,父親的電話留言是其一,然後是那條鎖匙的緣由,而真正的驚喜來自第三個轉折,與主角關係疏離的母親讓我差點忍不住落淚。

正正因為結局的多重轉折,令這個故事顯得更動人。

有匙有就鎖,有因自有果。

《響》沒有解釋911的原由,事實是許多悲劇的發生也未能追溯源頭。這個世界不是故意以你為敵,要你為難,事情發生了也只能面對。試著釋懷,試著接受,那需要時間,更需要契機(我試過因為一個夢而釋懷)。尋一個鎖,哭他一場,找人傾訴,寫一些文字,去一趟旅行,吃喝玩樂瘋狂購物,總有一個方法能夠讓你走出陰霾。

然後,你會發現,生活仍然是美好的。
----------------------------------------------------------------------

官方故事大綱:
《響在耳邊 近在眼前》根據莊納頓沙芬科亞的暢銷小說改編。電影講述11歲的奧斯卡舒奧爾在爸爸的遺物裡找到一條鑰匙,為了尋找與鑰匙相配的鎖,而踏上了旅途。在爸爸因世貿中心恐襲喪生後一年,奧斯卡決定去尋找爸爸留在世上的唯一信息。他的尋鎖之旅帶他走訪了紐約市五個城區,在旅途中遇上了各式各樣的人,逐步找到自己與逝去的爸爸、疏離的媽媽,以至整個紛擾的世界之間的聯繫。

2012/10/30

《死了七次的男人》:命運的多個可能性


關於死亡的書我總是特別有興趣,更何況同一個人死七次!所以知道有這本書後,再看介紹,竟然與我最喜愛旳電影之一《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相提並論,我又怎可以不看呢。

未看小說之前,當然不明白一個男人如何死七次。原來小說設定主角有特殊體質,隨時跌入“時空黑洞”,當他跌入“時空黑洞”後,他會經歷那一天九次,而且只有他意識到他不斷重複經歷著同一天,對其他人來說並沒有之前八次的經歷,所以主角第九次經歷的一天才是現實的確定版。由於主角有這種體質,所以當公在“時空黑洞”出現那天突然死亡,主角便想方設法拯救外公。

於是,看到書名也知道主角的外公在“時空黑洞”裏死了七次啦。為了令重複的死亡不致於沉悶,作者在每一輪中均為主角加入了新訊息,同時製造無論主角如何力挽狂爛依然扭轉不了死亡的佈局。

雖然死亡不斷出現,但此書寫來輕鬆幽默,設定也有趣。

“誰是真兇”是推理小說的基本懸念。在《死了七次的男人》中,真兇是誰並沒做成多大懸念,讀者理應一早猜到每一輪的兇手也不同,也憑著書名就知道主角的外公只會死七次。至於結局的轉折,並沒有太大驚喜。最後的推理充其量只是自圓其說,難以令我信服。

一本小說的結局要是做到出人意表兼餘音裊裊,就算前面不怎麼樣也能夠扭轉讀者對此書的觀感。《死》的結局卻不夠強,令此書大打折扣。

然而,喜歡看有關命運多個可能性的讀者,還是值得一看的。

書名:死了七次的男人
作者:西澤保彥
譯者:凌虛
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尖端出版
日期:20076月一版二刷

----------------------------------------------------------
官方故事簡介
結合《蝴蝶效應》與《今天暫時停止》時空特質,解開錯綜複雜的人性糾葛。
令人一看就著迷的創意設定與合乎邏輯的解謎,本格推理迷千萬不能錯過!
「對我而言,在同一天裡所發生的事,總會重複上好幾次。但清楚這件事的,似乎只有我一個,四周的人則是絲毫未察,只是重複著與前天相同的言行舉止,簡直就像裝上了精密儀器的傀儡。對我而言,他們的言行舉止重複了許多次;然而,對他們來說,就和平常的日子一樣,只是過了普通的一天。更何況,他們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就像錄影帶被不斷播放一般。這些事只有我察覺到──整件事就是如此。」──大庭久太郎
每年的一月一日,太庭久太郎都會和家人到外工家過新年。由於遺產繼承的問題,新年期間氣氛搞得相當不愉快。然而就在被灌酒灌到猛吐的夜晚,久太郎發現自己陷入了時空黑洞中,依照慣例,必須得重複九次這令人難熬的一天,時間才能繼續前進……
「拜託!饒了我吧!」
當他這麼抱怨的時候,卻發現在第一輪活得好好的外公,到了第二輪的時候卻被殺死了!而外公要是在新年就死掉的話,遺產問題會引發更嚴重的家庭衝突。
沒辦法,他只好找出犯人是誰,然後在最後一輪中讓外公存活來。接下來的七天,等著他的是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偵探之旅……



2012/10/26

根本沒有可比性


女兒出世之前,我跟愛人協議不會讓女兒參加爬行比賽、得意BB選舉之類的活動。
每次我這樣告訴別人,對方也會詫異地問為甚麼。
我總是一時之間答不上。
也許不為甚麼,我們只是單純不想女兒跟別人比較,不想她太早面對競賽。
孩子們沒說要參加比賽,孩子們沒說想勝出,孩子們也沒說要任何獎勵。
在爬行比賽中,興奮、緊張、想贏的都是家長們,
孩子們甚麼也不知道,只知道眼前的家長變得跟平常不一樣。
那也許是一個遊戲,但一旦牽涉輸贏,事情就沒有那麼單純。
無論我願意與否,孩子將來也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競爭,
所以在她還可以保持單純的時候,盡可能讓她單純地過日子吧。

孩子一出生就無可避免地面對各種各樣的比較。
體重、身高、樣貌、性格、成長進度、學習進度、選校、成績、才藝……
長大以後還要比工作、比收入、比結婚對象……
沒完沒了。
就算我不拿女兒跟別人的孩子作比較,身邊的人或多或少這樣做。
我尤其害怕別人拿我的女兒來貶低自己的孩子,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我試過抱著女兒進電梯,電梯內的母親對正在哭鬧的兒子說:“你看妹妹幾乖,你淨係識喊,冇鬼用,我唔要你啦。”
噢,真是罪過,我們只是路過,害那個小孩遭受威脅,情何以堪呢!

我不喜歡女兒跟別人的孩子比較,甚至不欲女兒與過去的自己作比較。
我小時候很乖,不代表女兒要跟我一樣乖。
我小時候怎樣怎樣也好,跟女兒沒有任何關係啊。
所以,我絕對不會將自己實現不到的夢想投放在女兒身上。
她有自己的命,能夠活出自己就夠了。
(我從來不希望女兒的性格像我,這樣很糟糕呀。)

女兒比其他小孩爬得快又好,說話慢又好,體重輕又好,精靈或頑皮也好,
一切的比較也是毫無意義的。
每一個人也是獨立的個體,根本沒有可比性。
孩子的現在才是一切,
無論別家的孩子怎樣,也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任何影響(比別人蠢又如何?比較以後並不會令孩子變聰明啊。),
真正的影響來自無謂的比較啊。
接受孩子的全部,接受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2012/10/21

《陽光姊妹淘》:一去不返的歲月



今年看了很多校園戲,像台灣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泰國的《初戀那件小事》以及這齣韓國的《陽光姊妹淘》。《那些年》我不明白有甚麼好看,《初戀》甜蜜,但劇情太熟口熟面,《陽光》配上韓劇最愛的絕症,但不沉重,反而較為輕鬆。三齣相比,還是《陽光》最合我口味,其一是我跟主角們一樣出身女校,其二是相比起前兩齣所主打的愛情,《陽光》的友情及人生際遇更能觸動人心。

導演的前作是我極喜愛的《極速緋聞》,網上的評論也普遍叫好,形容得笑中有淚感動人心,所以我對《陽光姊妹淘》抱有一定的期待。電影播到中途,我開始覺得不對勁,電影不是不好看,只是跟我預期的效果很不一樣。我或許期待跟《極速緋聞》一樣的爆笑場面,可是看著看著,能觸動我笑的地方不多,劇情發展沒有太大驚喜。至於感動位,最後一場確實有點感動,但又未至於落淚。

結論是,《陽》絕對是好電影,但不是令我驚喜萬分的電影。

電影講述女主角到醫院探望母親時,發現中學時的好友住院了,好友身患絕症,有錢但時日無多,唯一的心願是跟中學時所組成的“Sunny”隊友見面。主角於是逐一搜尋當年的隊友,同時回憶起中學時的點點滴滴。

雖然我跟電影主角一樣就讀女校,但從沒經歷過那種瘋狂的學生生涯,例如跟其他學生講數打架(電影主角還要置身於軍警武力鎮壓學生的光州事件)。當然,如果電影沒有特別的劇情,就沒戲可演了。

《陽光姊妹淘》的故事設定其實沒多大新意,一邊是中學的片段,一邊是長大後各人的近況,多少有著互相呼應和唏噓,可是“Sunny”七個女生的戲份不平衡,有些角色著墨太少,根本無法令人留下印象,因而削弱了感染力。

中學時跟朋友嬉戲玩鬧,無無聊聊過日子,那種青蔥歲月總會一去不返(其實任何日子也是一去不返),但年青時就是可以放任地瘋狂,長大以後彷彿失去任性的本錢(又其實總有人容許自己一直任性地生活)。面對一去不返的歲月,難免感慨純真的自己也跟著一去不返。

踏入社會以後,年青的夢想往往被磨蝕得體無完膚。生活迫人,夢想頓成空話。活著難免作出妥協,犧牲夢想可能是最便捷的方法。

《陽光姊妹淘》寫友情寫得不過不失,始終欠缺深刻的描寫。那一段似有還無的愛情也無法令人感同身受。結局可以預期,但依然有令人感動的地方。

電影有一個片段挺有趣的,長大後的主角跟中學時的自己“相遇”。如果我有機會跟過去的自己見面,我會跟自己說甚麼呢?嗯,那得看我遇到那一個時期的自己吧。

不過,我應該會對自己說:“不用氣餒,亦毋須難過,將來你會是一個幸福的人,你會擁有你渴望的一切。”

(噢,想起有一個朋友對我說過這樣的話,“你是一個好人,上天一定會讓你如願的。”
感謝上天,感謝我自己,我真的如願了。)

PS. 看完電影後我問自己有沒有懷念中學時代。答案是沒有特別懷念。那段日子當然有其樂趣和自由,但我更喜歡當下的生活。
-------------------------------------------------------------

官方故事內容:
影片講述曾經是中學七公主" 小團體成員,25年後為人婦為人母後再次重逢相聚,尋找青春回憶的溫馨故事。
從全羅道轉學來的娜美對周遭的一切感到惶恐不安,特別是自己的方言第一天就遭到學校小混混們的嘲笑。就在這時,幾個女孩子及時出現,保護了這個初來乍到,有點傻氣的女孩。她們就是頗有大姐大風範的春花、為了得到雙眼皮不遺餘力的玫瑰、文學女孩金玉、夢想成為韓國小姐" 的福熙、盛氣凌人的冰美人秀智和滿口髒話的真熙。七個女孩組成了歌唱組合陽光" ,力圖抗衡實力相當的組合少女時代" ,希望在學校公演上大出風頭。誰知,一場意外令七公主的團體就此瓦解。
25年後,已為人妻人母的娜美突然感到生活缺了點什麼。一天,她偶遇當年陽光" 的成員之一春花。兩人都甚感欣喜,並決定尋訪其他成員……20多年過去,當年的少女如今都已人到中年。她們擁有各自不同的人生,再聚首會是怎樣一種情況呢?

2012/10/17

越變越成熟


人理應越變越成熟。
因為經歷多了,漸漸不再大驚小怪,漸漸適應了,甚至習以為常。
--------------------------------------------
連我那九個多月大的女兒,也會從經歷中變得成熟。
上月底女兒開始咳嗽,並往往咳到嘔吐,像驅魔人一樣將奶嘔出來。
最初的時候她總是邊吐邊哭。
我知道她辛苦,我知道她害怕。
過了好多天她的病還沒好,依然每天咳到嘔吐,但她不會哭了。
吐就吐啦,吐完就瞪眼看著你,眼神裏再沒有無助和畏懼。
吃藥也是一樣,初時見到針筒就抗拒反抗,
多吃幾天面對針筒卻異常冷漠,
任由大人將藥注入口內,不作任何反抗,卻想方設法將藥吐出來。
有時看到她冷漠得彷彿看透世情的模樣,我心裏不無驚訝。
女兒呀,你還是小寶寶,不用急著變成熟啊。
----------------------------------------------
人的心態總是隨著經歷而轉變。
經歷過許多以後,對生活對世事再也執著不起來。
以前會抓狂的事,現在都能夠一笑置之。
從前的苦惱困惑,再面對的話定能輕鬆應付。
人成熟了,看事物的態度不同了。
過份執著,其實只是跟自己過不去。
雲淡風輕,一切終會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