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20

愛上你之後

遇見你之前,我嚮往愛情電影和小說中所渲染的浪漫愛情,或甜蜜夢幻,或激情旖旎,或刻骨銘心,或至死不渝,總之愛的火花四濺,令人不禁憧憬有天愛情來敲門,從此幸福滿瀉。

愛情電影和小說總是依循既定的公式,起承轉合盡在意料之中,即使明知下一步會怎樣,觀眾和讀者還是投入其中,看得如痴如醉。也許,我們都在追求那一份能預知下一步的安心感。因為現實中的愛情根本沒有公式可循,或者說,根本不會按著電影和小說所定下的模式走下去。

總覺得兩個人能夠相愛,猶如奇蹟發生,美妙得無與倫比。但我不是天生懂得愛人,不管看過多少愛情電影和小說也是紙上談兵,所以在遇見你之前,對於如何愛一個人我只有概念而沒有把握,直至我們遇見了,愛上了,像是奇蹟,更像是命中注定,因為你是命定的戀人,我們必然會相愛。

愛上你之後,我確信靈魂伴侶的存在,感悟到愛情中的獨一無二和無可取替,體會到某些詞語的真正意義,例如溫柔、細心、可靠、愛護、美好,和幸福……

愛上你之後,我才發現真實的愛情並非濃縮在兩小時愛情電影中的激情與浪漫。兩個人相處有笑和淚,冷和熱,經歷過的悲喜憂樂、苦痛和遺憾,因為始終帶著愛而沒有一絲畏懼。

愛上你之後,我才懂得如何愛一個人,越愛越記不起愛情的存在,皆因我不用再嚮往愛情,而是確確實實擁抱著愛。

愛上你之後,我明白到愛要歷久彌新,必須用心經營,而我必須保持快樂,才能讓你快樂。因為有你,我不再悲觀,時刻活在喜悅中。

愛上你之後,我不再是我,你不再是你,我和你成為我們。我撫平你的傷痛,你擴闊我的視野。我重新認識自己,不斷完善自我。

愛上你之後,世界從此不一樣,一個人變成兩個人,兩個人變成三個人。世界會因為我們的相愛而變得美好。

我們如此相愛。我們如此相信。


2016/7/13

我寫故我在

也許時間花在旅行上,
也許時間花在閱讀中,
也許時間花在電影上,
也許時間花在執屋中,
總之,沒把時間花在寫作上,
那其實沒甚麼大不了,
大部份的人也不在寫作。
誰管我有寫沒寫,
可是一旦很久沒寫作,
感覺自己都不再是自己了。
缺了寫作那部份的我,
竟然就不再是我了。
於是,我寫作的時候才感覺到真實的自己的存在。
胡亂地寫著,寫得不好也繼續寫,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給自己充電,以面對生活的無力感。

2016/7/11

《遇見你之前》:生命畢竟只有一次


先說結論吧,我好喜歡《遇見你之前》(Me Before You)啊。

看電影預告時,其實已經完全預計得到這齣電影的走向,設定很公式的一齣愛情片。因為很久沒看過動人的愛情片,所以還是有所期待,然後我在看電影前已經知道結局,於是我在幾乎可以預計電影每一步的情況下看這電影,沒想到仍會被觸動到。
故事講述生活一成不變的女主角突然失業,因為她是家庭的經濟來源,所以她急著找新工作,並應徵做四肢癱瘓病人的看護。男主角本是年青有為的銀行家,卻因意外四肢癱瘓,從此對生活失去熱情。性格截然不同的男女主角碰撞在一起,竟然互相影響對方,然後當然會在不知不覺間愛上對方。

這樣的設定很公式,但這電影不單是一部愛情電影,同時探討很嚴肅的生命議題:安樂死。安樂死一直是令人爭議不休的議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其實一個人能不能自行決定自己的生死?


在女主角出現之前,男主角已預約進行安樂死,有一場男主角父母爭論應該支持兒子安樂死,父親認為這是兒子的決定,應該給予支持,但母親卻無法接受,希望終有一天能說服他。

一個一直熱愛生命的人突然胸部以下癱瘓,康復無望,生活無法自理,生活完全失望尊嚴,每天醒來都希望生命快點終結,在這情況下他選擇安樂死是自私懦弱的決定嗎?如果活著每一分鐘都是煎熬,因為不捨而要他辛苦活下去的家人才是自私嗎?


女主角在知道男主角的安排後,決定讓他重新感受活著的喜悅,她以為她在改變他,沒想到她才是被改變的一個。女主角一直固步自封,不敢嘗試新事物,但男主角卻不斷鼓勵她勇敢生活,還幫助她走出舒服圈,活出真我。

生命畢竟只有一次,活得太無趣的話實在是浪費生命。嘗試新事物,不要找藉口讓自己裹足不前,勇於接受挑戰,勇於作出改變,明確追求快樂,讓這輩子無憾。真愛未必無敵,但有愛總是幸福的。


珍惜活著的時刻,珍惜愛與被愛的感覺,珍惜人生的自由。生活可以很無趣,也可以很精彩,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女主角Emily Clarke的表情總是太誇張,連眉毛也無法安靜下來,而且因為表情太豐富而顯得額上的皺紋很明顯。雖然如此,她演得還算可愛。

之前明明看過男主角Sam Clafiln好幾齣電影,一直不覺得他有型,但在《遇見你之前》,他飾演一個四肢癱瘓的病人,身體無法移動,只靠表情卻讓人感到充滿魅力,期待他將來更多演出。


PS. 後來我找來原著小說看了一些重要場口,發現電影非常忠於原著,改編得很細膩,而且拍得漂亮,比小說的描寫更精彩。


-------------------------------------------
官方故事大綱:


Lou (艾美莉克拉克 )住在英國郊外小鎮,26歲的她性格樂觀又多鬼主意,沒有甚麼人生方向,只有營營役役為家計不停做散工。Lou幾經辛苦找到新工作,任務卻絕不輕鬆。她每天需要到鄉郊豪宅,照顧兩年前因一次意外而下半身癱瘓的年輕銀行家Will (森加芬 )。這次意外對Will的世界起了重大改變,曾經勇於冒險的他,變得憤世嫉俗,失去生存動力。於是,Lou決定幫他重新感受生存的意義。Lou帶著Will一起重拾生存的樂趣,越走越近的兩人,發現他們的內起了超乎想像的變化。一切似乎發展得非常美好,但原來Will早已作出了一個傷透別人的決定。

2016/7/7

《天眼狙擊》:人為甚麼能決定別人的生死?

 很久沒認認真真寫電影,一來是因為沒有時間,二來是沒有遇到好非寫不可的電影。早前的《華爾街綁架直擊》(Money Monster)其實很精彩,演員和劇本俱佳,可惜沒有引起太多迴響。

這一齣《天眼狙擊》(Eye in the Sky )更加精彩,簡單的故事,卻如此扣人心弦,觀眾的情緒隨著峰迴路轉的劇情不斷波動,未到最後一刻也不知道結局如何,比任何大堆頭的特技電影更緊張刺激。
 《天眼狙擊》的故事簡單得很,發生在半天之內的劇情,讓觀眾彷如跟電影中人同步思考,非常緊張。電影講述英軍要殲滅計劃進行自殺襲擊的恐怖份子,但這可能導致一個無辜的女孩喪生,可是放生恐怖份子,卻可能令逾80人在自殺襲擊中喪生。面對這局面,該如何選擇?到底該犧牲誰?

這有點像經典的電車難題所引起的道德爭議,哪一個決定也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到底誰能決定別人的生死存亡?考量點又是甚麼?生命的價值該以數量來衡量嗎?
 生命不是數學題,不是說犧牲1個人就能救80人很划算,於是便毫不猶豫地犧牲那生命。誰說得準這生命日後不會有拯救世界的大作為?誰能百分百肯定自殺襲擊一定成功,一定會奪走80個生命?不管是恐怖份子還是英軍,都企圖利用自己的力量決定別人的生死,其實一個人為甚麼能決定別人的生死?憑甚麼?最後的決定建基在甚麼?

這齣電影雖然只關乎一個決定,但情節非常緊湊,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而且不但涉及道德問題,也讓觀眾看清各種官僚作風和政治手段,並以政治、外交、法律、公關和人性等角度看待生命的價值。面對同一個選擇題,每一個人的著眼點也不一樣,讓觀眾漸漸多角度思考。

離開戲院,腦海中浮現許多問題,心情帶點疲倦,戰爭是殘酷的,這點毋容置疑,但戰爭和恐怖襲擊還是不時發生,即使如何思考正義的本質和必要,但大部份人的命運卻彷彿掌握在那少數的人身上。我依然不明白他們憑甚麼?

 --------------------------------------------------
官方故事大綱:
凱瑟琳波威上校(海倫米蘭飾)率領英國情報單位追捕一名女性恐怖份子長達六年,經由美軍加入高空監視行動,好不容易在肯亞的秘密基地找到疑似她的身影,特種部隊準備活捉她時,高空偵查人員卻意外發現該名恐怖份子正與其他人密謀自殺炸彈攻擊,凱瑟琳為了防止傷害,旋即下令轟炸秘密基地將敵人殲滅。當無人戰鬥機的駕駛員史帝夫(艾倫保羅飾)瞄準目標後,卻發現這個看似「秘密基地」的房子竟然是一般住戶,而一名九歲女童更活生生跑進他的攻擊範圍玩耍,眼看原本單純的跨國逮捕行動瞬間變成複雜難解的反恐任務,凱瑟琳跟史蒂夫又該如何決定這場行動的成敗

2016/7/6

每一次比較

如果有天上帝問我,比你遲出生的人事業比你好、賺錢比你多、房子比你大、伴侶比你強,你覺得不公平嗎?

那我就跟上帝說,別鬧啦,要問公不公平,由精子跟卵子結合那刻就該問了,但“為甚麼我不是含著金匙出生”這種問題問了也是白問,所以還是不要問,只要信。

相信自己有能力過幸福生活。

然而,因為我們不是含著金匙出生,也無法讓孩子含著金匙出生,於是有些家長拼命想子女贏在起跑線上,但這想法無疑幼稚。明明每個人的起步點也不一樣,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如何論輸贏?其實為甚麼要跟別人比較?其他孩子跑得比你的孩子慢,並不代表你的孩子跑得快啊。

可惜,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孩子一出生便無可避免進入自動比較模式,即使你不將孩子與他人比較,身邊總有人拿你的孩子進行比較,由嬰兒期開始比拼體重、身高、可愛程度,當然還少不免比拼成長進度,甚麼時候轉身、爬行、走路、說話,彷彿早一個月學會說話將來必定出口成章、成就非凡;上學了就要比拼學校、成績、才藝、獎項,長大以後還要比拼職業、收入、伴侶、子女……咦,有孩子又可以重頭開始比拼,如此循環不休,沒完沒了。

將孩子跟他人作比較,屬多餘而毫無意義的行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跟任何人也沒有可比性,不管比較結果如何,對你和孩子均構成無謂的心理負擔,產生無形傷害。

人生最大的障礙來自比較,每一次比較都是一個陷阱,著眼於別人的成就而忽略孩子做了甚麼或能夠做甚麼,令孩子失去獨立性,必須跟他人相比才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是終極的悲哀。


別人的優劣與你們無關,做好自己才是重點。孩子不是不能作比較,但只需跟自己比較,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進步,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勇敢,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接受孩子的獨一無二,別讓孩子陷入比較的漩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