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31

《蚱蜢》:浪費了原著小說


伊坂幸太郎的多本小說都給改編成電影,但真正精彩的電影不多,也許,他的小說雖然有很強的電影感,但拍出來卻又是另一回事。嗯,對忠實讀者來說,小說太精彩,電影很難超越原著,所以我無論看甚麼伊坂電影,都覺得不夠好吧。

《蚱蜢》也是這樣,當初看小說時,頭一章就將我嚇呆了,嘩,劇情發展得太快,太多意外驚喜,越讀越有趣。但電影卻有點抓不著重點。三個主角三條主線都刻劃得不夠強烈,其實原著中三個主角有很多交集,也有共同目標,但電影拍來像是各有各活動,觀眾難以投入任何一個角色之中,因此雖見主角在互動,但無法牽動觀眾情緒,更無法凝聚出一種爆炸力,是有點可惜。


電影以三個人物為主線,鈴木為替未婚妻報仇而潛入非法組織;殺手“蟬”是擅長用刀的滅門殺手;而殺手“鯨”的殺人手法是令目標自殺。這故事還有很多殺手,像“推手”的殺人方法是將人推出馬路被車撞死。所有人都牽涉到同一個非法組織的幕後黑手……

之前我常嫌改編伊坂小說的電影都沒有電影感,《蚱蜢》是電影感十足,但依然拍不出小說神緒,所以只能說他的電影都不容易改編。話雖如此,《蚱蜢》的續作《瓢蟲》其實更適合拍成電影,期待有這麼一天。

---------------------------------------------------

官方故事大綱:

萬聖節夜晚,人潮洶湧的澀谷車站十字路口,一起事故讓中學教師鈴木(生田斗真飾演)的未婚妻意外身亡。為了替愛人復仇,鈴木潛入非法組織工作,就當復仇機會近在眼前,他卻目睹仇人被不知名人士推入車道,遭車輾斃。他默默跟蹤殺害仇人的謎樣殺手「推手」,竟不知不覺點燃其他殺手們的戰火。各路殺手傾巢而出──擅長用刀的滅門殺手「蟬」(山田涼介飾演)、專門誘人自殺的憂鬱殺手「鯨」(淺野忠信飾演),鈴木就這樣捲入殺手們的鬥爭世界當中。他的復仇之路,也逐漸往不可預知的未來前進

2017/3/29

又到了放榜的季節

又到了放榜的季節。

每年三月,總有大批家長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度過,為孩子能否入讀心儀學校而緊張。不管是入讀幼兒班、小學還是中學,家長往往比參加入學試的學生還要緊張,孩子大概不會考慮哪間學校適合自己,可以為自己帶來光明前途,倒是家長憑著個人喜好替子女作出安排。為求一擊即中,家長早在入學試前多個月便開始訓練孩子,若嫌不足,索性替孩子報讀面試速成班,催谷再催谷,絕對不容有失。

然而,無論你和孩子如何努力,也不一定獲心儀學校取錄,當中有太多無法控制的因素,考幼稚園的,就算孩子早早學會十八般武藝,你能控制他在面試時不哭嗎?考小學的,就算孩子在學校科科滿分,但入學試的試題盡是他沒學過的生字,你能怪他沒有資質不夠努力嗎?抑或要怪自己沒將孩子催谷成精?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獨一無二的寶貝,但站在學校的立塲,這群小孩不過是一個名字、一堆編號,一組數據,沒有人比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優點,但學校只能憑那短短的面試印象或試卷上的分數來衡量是否取錄一個學生。當每一間學校都在挑選尖子,那平庸的學生該何去何從?學生在面試或入學試上表現不如別人,就代表他們不是好學生嗎?就斷定他們日後不會取得好成績嗎?

好好好,我明白,學校沒理由挑選成績差的考生,除非他們有後台。“識人好過識字”的潛規則一直在家長界流傳,誰能告訴我這只是都市傳說,而非現實情況?
萬一需要面對落選的結果,除了要調適失落的心情外,可能還得向孩子解釋,盡了力也不一定成功的道理。面對挫折固然是寶貴的一課,但幾歲的孩子就要面對現實的殘酷,解釋時能不心酸嗎?


只要肯努力,只要態度正確,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好學生,但在汰弱留強的制度下,大家只管催熟孩子,卻忘了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2017/3/26

《烈女本色》:千萬別得罪女人


《烈女本色》(Elle)是好看的,但看完還真有點茫然,到底這算是一齣怎樣的電影?嗯,其實不用替電影分類,好看就行了。

故事講述中年女強人某天在家被蒙面人強暴,但她沒報警也沒自怨自艾,繼續過著日常生活,就像甚麼也沒發生過一樣。隨著劇情展開,觀眾逐漸了解到女主角複雜的背景,父親是連續殺人狂、年邁的母親跟年輕男子打得火熱、兒子是伸手黨、前夫有了新歡、她跟某人發展婚外情、公司內討厭她的人眾多……這樣的一個人物周旋在多段關係之中,依然不忘那個強暴者,想不到對方竟然是……

劇情有著許多出人意外的發展,而女主角的舉動也常常超越一般人的理解範圍,加上女主角出色的演出,令觀眾越看越心寒,到底她在想甚麼?她下一步會做出甚麼?最後大概得出一個結論,千萬不要得罪女人,強勢的女人固然惹不得,但看來柔弱的女人也最好別得罪,女人硬起心腸時根本沒有轉圜的餘地。

---------------------------------------------------
官方故事大綱:

描述身為遊戲公司老闆、中年獨居的女強人米雪兒,一天在自家遭到黑衣蒙面者的侵入與襲擊,但現實生活中的職場衝突、複雜的家庭背景再加上自身的秘密戀情等讓她連自我療癒的時間都沒有。直到最後她決定親手找出真相,但過程卻逐漸失去控制,甚至將她身邊所有人捲入性與暴力的漩渦⋯⋯



2017/3/23

《暗色天堂》:只是人發明了謊言

《暗色天堂》改編自舞台劇《法吻》,許多人也說舞台劇更富深度更加吸引,但我既然沒看過舞台劇,就獨立看《暗色天堂》這齣電影吧。

以神職人員疑似性侵為題材的電影不時上映,像很多年前由劉青雲主演的《最後判決》,像外國的《聖訴》,以性侵爭議為題材的電影還有數年前的《聖誕玫瑰》,大家似乎都喜歡看這種羅生門式的爭議劇情。


《暗色天堂》的爭議點是一個法式濕吻到底是出於雙方自願,還是單方非禮?男主角既是牧師,又是國際慈善機構的總幹事,因此特別引起公眾關注。女主角初入男主角工作的機構當助理,又特意加入男主角的教會。兩人經過多次接觸後相約晚飯,約會後到山頂兜風並在車廂內吻起來。男主角一直認為這個吻是兩情相悅,但翌日女主角卻報警被性侵……
電影由性侵事件五年後開始說起,雙方重遇再說起這宗往事,雙方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沒有做錯,男主角一直想知道真相,回憶著那時候的交往片段,他還是認定對方是喜歡她的,但女主角矢口否認,並最終說出真相。

電影以現實與回憶片段交錯,但現實片段的篇幅很短,起不到帶動劇情的效果,而雙方的對白也沒有帶出任何思考性的問題,主要目的也不過是揭露最後的真相。雖然如此,電影還是有可觀之處,尤其是張學友的演出十分精彩。


(以下含劇透)
我很疑惑,有沒有人知道所有“真相”之後,會站在女主角那邊?我就完全無法原諒女主角的行為。說到底,他們接吻的時候她是心甘情願的,不管往後發生甚麼事,那一刻她是自願的、享受的。然後,她覺得受辱,就控告被性侵,害到男方身敗名裂,好過份。

男主角知道“真相”後的反應有點莫名其妙,他認為他需要為此讖悔嗎?換作是我肯定會感到憤怒。雖然也是他自招那樣的結果,但畢竟在那一吻的立場來說,他還是無辜的。

有時候真相是甚麼根本不重要,正如電影一開始就引用喬治布拉克的名言“真相一直存在,只是人發明了謊言”。
---------------------------------------------------
官方故事大綱:
沒有事實之全部,只有零碎記憶拼湊出真實的部分。國際慈善機構香港區總幹事的杜牧師(張學友飾),靠其能言善道,成為星級牧師,廣受信徒和下屬歡迎。初入機構當助理的Michelle(林嘉欣飾),也被他魅力所吸引。兩人互相欣賞,但礙於身份關係沒有正式發展。後來杜牧師決定到英國出任亞洲區總幹事,二人單獨到餐廳餞行。隨後更駕車到山頂兜風,在兩情相悅下更熱吻起來,不過這一吻便改變了二人的命運。翌日Michelle到警署落案告杜牧師性騷擾,雙方對簿公堂,杜牧師最終身敗名裂,選擇遠離宗教,遁入俗世;Michelle則更沉迷宗教,並找到終生伴侶。五年後兩人在一場合重遇,以為告一段落的事情,卻在你一言我一語間,發現大家仍未放下,事情在大家零碎的記憶下「重審」,卻得到一個法庭也未能給予的答案。

2017/3/16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真的有平行世界嗎?

久違了的東野圭吾,他的小說總有一定的可讀性,不會令讀者失望,只是早幾年看得太多他的書,所以才故意看其他作者的小說。

這一次吸引我再拿起東野圭吾的小說是因為書名《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我喜歡看有關平行世界的故事嘛,但讀起來卻發現自己被書名和介紹誤導了。原本看介紹真的以為故事就是發生在兩個平行世界裏,一個是男主角跟女主角在一起,一個是女主角跟男主角的好友在一起,但東野圭吾畢竟不是單純地寫愛情故事,所以所謂平行世界,自然有一個圓滿的解釋。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講述男主角過去一年一直與一個女子隔著列車的玻璃窗對面,他很快愛上她但他們卻永遠乘搭相反方向的列車,總是碰不上。正當他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再見到她時,他的好友卻將女主角介紹給他認識,這時候她已經成為了好友的女朋友……有天男主角醒來,他跟女主角已經同居住在一起,但為甚麼他心底會產生一種不確定的感覺?

一邊是男主角痛苦地看著心儀的女子跟好友在一起,一邊是男主角跟女主角是情侶,但卻失去了好友的蹤影,兩條線雙線並行,到底哪一個世界才是真實的?作者逐步鋪陳,謎題一個一個浮現,讀者如主角一樣身處迷霧中,直至真相揭開,一切恍然大悟。其實作者在劇情發展中提供了很多線索,作者應該不難猜到答案。

雙線並行的敘述結構所引伸的精密佈局可見作者的心思慎密,推理部份遠勝愛情部份,所以這本小說還是歸入推理小說吧。至於愛情故事,二男一女的三角關係糾纏著令人感覺不爽快,這主要歸因於女主角無法作出決定,而作者也刻意不描寫女主角的心理。

書名:《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皇冠
日期:2016/8/1

---------------------------------------------------
官方故事大綱:
我跟妳在一起,他消失了。
  妳跟他在一起,我痛苦地看著。
  我們和你們,兩段戀愛正在進行中,
  那裡和這裡,兩個平行世界,
  但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
  
  【平行世界A面】
  崇史又看到那個女孩了,明明這麼近,卻又如此遙遠,
  就像兩條彼此不會交錯的平行線。
  同一時間,同一班電車,同一節車廂,崇史搭乘山手線。
  同一時間,同一班電車,同一節車廂,女孩搭乘對向的京濱東北線。
  兩輛列車停靠在同一月台的時間很短,
  但已經足夠讓崇史凝視著女孩,並且瘋狂地愛上她。
  就這樣過了一年,那一天,崇史終於鼓起勇氣,
  在列車停靠的短短幾秒鐘,衝向對向列車,打算要向她告白。
  然而,女孩卻不在那裡。
  當失望的崇史透過車窗往對向的山手線一看,
  女孩在他原本搭乘的那節車廂裡,正怔怔地看著自己……
  
  【平行世界B面】
  智彥介紹了新交的女朋友給我認識,他說她叫麻由子。我簡直不敢相信,那就是我暗戀已久的女孩!雖然智彥和我情同兄弟,但我實在無法理解,宛如女神般的她,為什麼會選擇智彥?看著她依偎在智彥懷裡,無法克制的嫉妒,正在我的心底發酵……
  一覺醒來,覺得有種無以名狀的奇怪感受,但又說不出是什麼。麻由子跟我是同居的關係,此刻她已經做好早餐,笑著對我說「早安」,她還是一樣這麼讓我心動。我突然想起昨晚做的夢,我夢到麻由子,還有一個我好久好久沒想起的人,是智彥,我最好的朋友,但我卻想不起他在哪裡……



2017/3/15

腦袋無法關機的晚上

腦袋無法關機的晚上,我躺在床上六小時尚未進入睡眠狀態,情感導向的瞬間讓我決定放棄,直接宣告這是無眠之夜,但理智堅持奪回主導權,不睡覺免疫力會下降危害健康搞不好頑疾會伺機回歸。

明明無法入睡依然強迫自己睡覺,這真的是理智嗎?

好,讓理智跟情感轉換一下位置吧。

腦袋無法關機的另一個晚上,我閉起雙眼維持慣常的睡姿兩小時,依然無法跨越清醒與睡眠的界線,越急著衝破障礙按下腦袋的關機鍵,思緒便越活躍,將關機鍵重重深鎖。我並非在思考人生道理生活細節或壓力來源,只是單純在思考如何令自己入睡。我試著號稱可以讓人六十秒入睡的478呼吸法,但當腦袋很認真地向身體發出“吸~屏氣~呼~”的指令時,意識卻比任何時候清醒。

我以為輾轉了十分鐘,一望鬧鐘發現又過了一小時,我意識到堅持躺在床上也是徒然,便決定起來看書培養睡意,隨手翻開最近在讀的《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小說很精彩,睡意飄到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了。日後回想起這段失眠的日子,大概會條件反射想起這本小說,又或者下次翻開這本小說,便會憶記起凌晨時份清澄無眠的時光。於是,失眠從此跟這本書結下不解之緣,也算是一種浪漫吧。

也許我該好好利用腦袋無法關機的晚上,構思一篇精彩絕倫的小說,或者好好規劃人生,但我連一周後的事也確保不了,又如何對人生作出規劃?至於構思小說嘛,我本意是想腦袋關機,一動腦就是本末倒置。

這個簡稱為失眠的狀態最近成為常態,直接影響我的生活型態,持續下去可能導致心理變態,所以我必須再努力入睡,我重新躺回床上,通常在執拗的黑夜過後,夢會在黎明時份降臨,縱然短暫,卻是曾經入睡的明證。


睡一小時後起床上班,陽光依舊燦爛。這個世界沒有欠我甚麼,當然也沒有欠我一夜好眠~呵欠。

2017/3/13

《尋找父女情》:有愛就有失去

《尋找父女情》(Fathers and Daughters)講述曾奪普立茲小說獎的作家在一宗車禍中失去妻子並從此患上癲癇症,他獨自撫養女兒,但因患病須入住精神病院,故暫時委托妻子的妹妹代為照顧女兒。他出院後即接回女兒,並重新投入寫作,但他的新作卻劣評如潮,令生活陷入困境……

女兒長大成人後修讀心理學並成為社工,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小孩,但是她卻能醫不自醫,一直無法衝破自己的心理障礙,不懂得如何投入愛,對任何事也失去感覺,為了尋求“感覺”,她經常與別人發生一夜情,直至遇上一個真心與她交往的對象,明明幸福就在手中,她卻不懂得接納,只想一直逃避……

童年往事和女主角長大後的故事兩線並行,電影藉著時空交錯帶出懸念,牽動觀眾情緒。童年那部份特別精彩,除了因為羅素高爾的演出一絕外,女童星的可愛模樣也大大增加了觀眾的投入感,兩父女的感情戲十分好看,令人動容。女主角長大後的愛情線也有可取之處,因為認定所有愛她的人也留不住,有愛就有失去,有失去就會痛,所以她未嘗認真地愛過一個人,即使遇到認真的交往對象,她嘗試投入去愛,最後卻無法克服心裏的恐懼,一直往後退。
《尋找父女情》拍來沒有過份煽情,父女的溫情慢慢滲透著,令人生更顯無奈。男女主角都有精彩的演出,提高了整齣電影的可觀性。電影帶點療癒效果,從使失去,也曾經有愛,放下執著,才能迎向幸福。


---------------------------------------------------

官方故事大綱:
故事開端要追溯到80年代,作家兼普立茲小說獎得主積戴維斯 (羅素高爾 )喪妻後獨力養大五歲女兒姬蒂,二人相依為命,感情深厚。但不幸地,戴維斯發現自己患上癲癇症,病入膏肓。在對抗病魔的過程中,開始無力照顧年幼的女兒,最終迫於無奈地作出一個痛心疾首的決定……30年後的今天,姬蒂(雅曼達施菲 )雖在曼克頓有了自己的新生活,但卻擺脫不了纏繞她多年的童年陰影,一直無法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