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31

我找到夢寐以求的日記APP

關於寫日記

我找到的完美日記APP-格誌日記

我最終決定放棄的原因

2022/1/26

丟掉真的很可惜嗎?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近年大家都在鼓吹簡約生活,有關收納整理的書藉和影集多不勝數,藉著收納整理家居提升生活品質。

我在接觸收納整理的書藉前,大量觀看囤積狂的影集,受到很大衝擊,為甚麼會有人容許自己生活在垃圾堆中?為甚麼有人會將垃圾搬回家,又不願意丟棄明顯是垃圾的東西?看著整理公司遊說囤積狂接受改變,再將垃圾堆一樣的現場清理乾淨,比一般家居整理更療癒。

如果連重度囤積狂也願意接受改變,我還有甚麼藉口不好好收拾家居?

我知道,整理家居本來就不容易,尤其是當問題積累已久,根本就提不起勇氣開始整理。

早陣子看小說《你的人生,我來整理》,書中的整理師向擁有大量衣服的女客戶提出,不如將所有衣服全部丟掉,再重新添置所有衣服啒。

初看時覺得不可思議,任何整理類的書藉也不過是教導大家丟掉破舊不堪,不合身、不打算再穿、不再喜歡或不再心動的衣服,誰會叫人全部丟掉?撇除浪費與成本問題,為甚麼不可以呢?事實上,沒有任何衣服是失去後活不下去的。

我們的衣櫃裏一定藏有大量多年沒穿的衣服,可是因為種種原因依然沒有丟棄,情感因素阻礙著我們進行理性分析,所以就算進行多少次斷捨離這些衣服依然被保留下來。明明還能穿,丟掉實在太可惜,但不會穿就是不會穿,再放十年還是不會穿。

與其一直保留舊衣,不如給自己的形象改頭換面吧。

當然,你不一定要極端地丟掉所有衣物,只是可以更大膽地檢視已有之物。衣櫃裏的衣物,如果在商店見到的話,還會買下來嗎?如果以現在的眼光根本不會買這舊時的衣物,丟掉真的很可惜嗎?

(這裏說的丟掉只是一個統稱,衣服不太殘舊的話可以清洗後送給有需要的人或相關機構。)

2022/1/24

《焦慮的人》:一人不止一種焦慮

 

這不是一本關於焦慮的小說,雖然小說內的人物都充滿焦慮,但讀起來一點也不沉重,反而會邊讀邊笑,笑著笑著又會突然感到慼慼然,讀到最後猶如被一份暖意包覆,感動非常。能讀到這本小說,實在太幸福了。

菲特烈.貝克曼的小說一直以療癒見稱,處女作《明天別再來敲門》一推出便大受歡迎,往後的作品如《清單Hold不住的人生》、《阿嬤要我跟你說抱歉》都銷售超過千萬冊。他擅長以幽默的筆觸書寫動人的故事,為讀者帶來溫暖又激勵人心的力量。最新推出的《焦慮的人》繼續滋潤讀者的心靈,並以層層推進的寫法,帶來無窮的閱讀樂趣。

這是一個關於笨蛋和愛的故事,充滿愛的故事。

這樣說大概毫無吸引力吧,還是直接跳進故事裏。

小說由一宗失敗的銀行劫案開始,為甚麼說是失敗?因為銀行搶匪竟然跑去搶一間沒有現金的銀行,甚麼也搶不到的搶匪在慌亂間闖進一間公寓,當時公寓正在舉行展銷活動,而一班潛在買家就在公寓裏,於是當搶匪持槍走進來,事件毫無預兆地演變成人質脅持事件。

公寓內每一個人質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對自身狀況或未來充滿焦慮,而且不止一種,不管身處於哪一個人生階段,都會產生不同的焦慮,像是銀行女高層雖然一開口便咄咄迫人,卻一直被往事纏擾;像一對同性戀伴侶快要迎接新生命,卻沒有把握能養育好孩子;像一對退休夫婦靠買賣房屋賺取差價,二人看似親密無間,背後卻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還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一個房地產中介,以及一隻壓軸登場的「兔子」。

人質之外,所有登場人物同樣有故事,銀行搶匪當然是核心人物,一夜之間失婚失業一無所有,連下個月租金也付不出來,因為不想失去一對女兒的撫養權,於是挺而走險到銀行「借」一個月的租金,打算下月收到工資後再作歸還。負責追查案件的一對父子檔警察,父親一直為染上毒癮的女兒憂心忡忡,兒子一直忘不了多年前的跳橋自殺案,當年他救不到一個跳橋自殺的男人,卻在一個星期後拯救了另一個企圖跳橋自殺的少女,而他一直對這少女念念不忘。

一個人的自殺,到底可以發酵成一個怎樣的故事?

人質脅持事件很快落幕,銀行搶匪釋放了所有人質,就在所有人質逃出來後,警方闖進公寓,但屋內空無一人,只有一地鮮血。搶匪到底到哪裏去了?這正是警方要追查的事,亦是讀者關注的問題。

警方向人質問話的過程與脅持人質事件的前因後果相互交錯,還不斷穿插各個人物的往事以及看似毫無關係的跳橋事件。雖然人物眾多,但在作者巧妙安排下,所有情節環環相扣,人物互為影響,讀來毫不混亂,反而讓讀者在不知不覺間跟每一個人物建立起濃厚的感情,原來不但人質產生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連讀者也得到這症狀。

《焦慮的人》充斥著幽默的對白、妙趣的情節,以及出人意表的發展,還一而再地推翻讀者的猜測,讀來妙趣橫生,結局更是令人心頭暖暖的。深呼吸,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也沒有過不了的難關,所有的焦慮都可以放下來。

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總結:「我們不只是自己昨天犯的所有錯誤;我們也是自己的下一個選擇,所有的明天做下的選擇

十分推薦的一本小說,千萬不要錯過。

書名:《焦慮的人》

作者: 菲特烈.貝克曼

出版社:天培

出版日期:2020/12/30

《焦慮的人》已拍成電視劇,並且在Netflix可看。

Netflix傳送門: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214609

2022/1/20

我只是想傾訴一下

 

Photo by Harli Marten on Unsplash

不如講講心事吧。

毫無疑問,我是一個孤僻的人。

有時刻意讓自己表現得合群一點,不過是基於社交需要。就算我不需要任何朋友,卻還是要跟別人合作,總不成老是擺出一副厭世又惹人討厭的嘴臉,所以我盡可能保持微笑,有人跟我說話時定必有禮地回應。

我不討厭跟人聊天,只是不太會主動找話題,每次交談之間出現片刻的沉默也使我焦慮起來,哎呀,快找話題啊,萬一話題接續不下去,對方會覺得我枯燥乏味嗎?不安促使我說出言不及義的話,最終印證我確實是個索然無味的人。

不管我如何擅長孤獨,偶然還是需要讓心事傾瀉出來,然而,我根本不擅長向人傾訴心事,因為所有事情化成我口中的言語都變得單調無趣。講不出口只好寫下來啊,這倒成為我寫作的契機。

有時會覺得找人傾訴心事好難,因為我總不能要求對方只聽不說,明明是我想訴說心事,許多時演變成對方的吐苦水大會。即使我有機會說出苦惱,對方卻總是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以過來人身份向我指指點點,猛要我振作加油,要我跟他的一套來看待事物,無視我的失落徬徨,這不但無法紓解我的心結,反而令情緒惡化。

我只是想找一個人專注擔任聆聽者的角色,於是我上美容院有時不是為了美容服務,而是為了跟一個與我生活沒有直接交集的人訴說生活種種。付錢找人陪我聊天,可見我的孤僻有多無可救藥。

總覺得心事是年青人的專屬品,所以隨著年紀增長,閱歷越廣,視野越濶,慾望隨之變得稀薄,心事也就可有可無。

我將可有可無的心事一再變調,化成鍵盤上的敲敲打打,編織出一篇又一篇小說,掩飾我渴望得到認同的心情。

繁星點點,我和我的影子,同樣渴望得到愛。

2022/1/19

生日.Me Time x 3 .不再耍廢

 

Photo by Kostiantyn Li on Unsplash

生日禮物

雖然不敢說自己無欲無求,但真的沒有甚麼生日禮物想要。

如果我真的有甚麼想要,在當下就買了,根本不用等到生日那天。

所以當丈夫問我想要甚麼時,其實真的沒有甚麼特別想要。

不過,今年想做一次DNA測試,朋友測試過,用一條頭髮就可以檢測到身體健康狀況,之後透過飲食方式改善身體問題。

因為有朋友的見證,看到健康有顯著改善,所以我也心動想去測試。

不過,朋友說要有心理準備,聽到結果時肯定會大受打擊和不開心。

因為大概不試過不會知道自己身體有這麼多問題,然後當被告知這不能吃那不能吃,肯定會很難受吧。所以想等過了年再去,開開心心過年嘛。

雖然現在不覺得自己的身體有多差(其實也沒有多好),但到了一定年紀,還是想了解一下自己的身體吧。

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擁有一切嘛,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所以,今年的生日目標是管好自己的身體狀況吧。

Photo by michal dziekonski on Unsplash

最好的生日禮物

其實最好的生日禮物是甚麼?

我今年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是一份豪禮:

就是放自己三天假。

去年生日請了一天假,讓自己宅在家耍廢,好好享受Me Time。

今年再進一步請三天假。

Yeah,於是連休五天假。

還有更好的禮物嗎?

我笑說,那明年請一個星期假,後年請一個月假,大後年索性退休好了。(我到底有多想退休?想退休想瘋了!)

有三天可以自己一個宅在家,當然最開心。

但今年不能耍廢,我要趁這三天將小說改好(已經改了一個月還未改好,現在趁機作最後衝刺),並且清掉積欠的稿債。

一日不改好小說,感覺上寫任何稿都有會內疚,所以希望今天改好小說,明天清掉稿債,後天就能好好享受假期,盡情煲劇看書。(想得真理想,但我能做得到嗎?)

Photo by A n v e s h on Unsplash

生日願望

因為滿足於現狀,所以我其實也沒有甚麼特別的生日願望。

但據說生日可以許三個願望。

那麼第一個願望就是身體健康。

第二個願望就是疫情快快過去。

第三個願望好像不能說出來,那我留給自己吧。

2022/1/12

打破主觀認定大作戰

 

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往往是從小開始形成的主觀認定,假如要追溯這份主觀認定當初是怎樣形成的,很可能會發現是小時候受到家人、師長或朋輩的影響。

例如粉紅色是女孩子的顏色,男孩就是喜歡玩具車,只有不正經的人才會紋身……這些觀念並非孩子一開始便擁有的,而是因為聽到別人這樣說而認定的觀念。然而,許多事情也沒有標準答案,像有人覺得豹紋圖案很土氣,有人覺得很酷,這本是個人觀感,卻總在不知不覺中受旁人的看法影響。

對孩子來說,最大影響力的人莫過於師長,有時候師長一句無心快語便會成為孩子的指標,如果老師對某學生產生偏見,其他學生不期然附和,更糟糕的是,連學生本身也從此認定自己不夠好。

日本作家伊板幸太郎在小說《反蘇格位底》中,讓一班學生展開一場打破主觀認定大作戰,誓要將老師對某學生的偏見扭轉過來,這麼做並非單純為了幫助被看扁的學生,而是為了拯救這老師將來教導的孩子,希望當他體悟到自己的主觀認定是錯誤後,未來想對小孩懷抱先入為主的觀念時也能慎重起來。

其實能否扭轉老師的偏見並非重點,真正重要的是要改變看待自己的想法,不能跌入別人的主觀認定,從此一蹶不振。

書中提出用一句說話應對,當有人說出你不認同的主觀認定時,應該挺起胸膛理直氣壯跟對方說:“我並不這麼覺得。”

如此這般否定對方的偏見,堅定表明自己的立場,不讓其他人受這些主觀認定影響,最重要是自己不能動搖,不管別人怎樣說也能認清自己的本質。

好小說除了好看之外,還會為讀者帶來新角度、新觀點,甚至翻轉讀者的世界觀。以這點來看的話,《反蘇格拉底》絕對是好小說。

2022/1/11

主題閱讀|末日的預告與生命的盡頭

 

既然玩了主題閱讀,不如就認真說說我在主題閱讀的感悟吧。

在2021年尾,我看了一齣末日電影《千萬別抬頭》,也看了兩本講述癌病死亡的小說《漣漪的夜晚》和《獅子的點心》,迫使我思考末日或死亡的事。

末日的預告

先說電影,我個人是很喜歡《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啦,雖然評語是好壞參半,但我看得很開懷。咦,這電影明明是講述末日啊,我怎麼會看得開懷?

導演以黑色幽默和極盡諷刺的手法拍攝末日題材,將全人類都罵個一遍,當然,還是有針對性地嘲諷政治和現實,但其實將人類的各種劣根性都罵了。

電影講述有天文學家發現有聖母峰那樣大的彗星將於數月後撞上地球,導致全人類死亡,這明明是頭等大事,但是最初白宮的人根本不當一回事,即使天文學家上電視宣佈世界末日將至,電視主持也是輕描淡寫笑著帶過,人類關心的是娛樂新聞多於迫在眉睫的末日預告。

因為太荒謬,所以觀眾都忍不住笑起來。

但真的太荒謬嗎?其實我們會不會也表現得跟電影中的愚民一樣?

環保問題、氣候問題一直都迫在眉睫,儘管不停接收警告,但又有多少人認真面對?

影響享樂的問題,先放到一旁吧,反正我不處理總有人處理。

每個人都是這樣想,就算抬起頭就能夠見到即將撞上地球的慧星,但依然會有一大班人高呼「千萬別抬頭」。

只要不抬頭,就不用面對末日問題,就可以自欺欺人說,根本甚麼問題也沒有,繼續飲飽食醉,繼續沉迷享樂,反正人都終須一死。

《千萬別抬頭》的結局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在此不爆雷了,未看的其實很推這一齣電影,大卡士當然賞心悅目,黑色幽默令人看得開懷也矚目驚心。

在死亡面前,理應人人平等,但是有一些權貴卻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左右別人的生命,平民百姓要做甚麼才能取回生命的自主權?難道大家真的束手無策嗎?我覺得這值得深思一下。

這些年來,有過許多世界末日的預告,幸好許多也落空了,但其實我總覺得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也許不在我們的世代,但總有一天,總有一些事會令人類滅亡,正如恐龍的滅絕。

然而,在世界末日之前,我們可能首先面對的是個人的死亡。

生命的盡頭

有生,才有死。

世界末日是大規模的死亡,但願這一天永遠不要到來,然而,個人的死亡始終不能避免。

一開始我看《漣漪的夜晚》時,根本不知道講甚麼,然後第一章就是主角的死亡,癌病。

咦,這題材跟《獅子的點心》一樣啊,於是看完《漣漪的夜晚》後立即再看《獅子的點心》,順理成章以「生命的盡頭」為這個月的閱讀主題。

雖然兩本書也是述說末期癌症病人的故事,而且兩個主角都是女性,都是壯年得癌,但所描寫的角度卻截然不同。

在《漣漪的夜晚》,主角在第一章便已死亡,咦,主角都死了,要如何接下去?

主角的死亡猶如漣漪,一圈一圈地影響著身邊的人,跟她最親密的丈夫、姐姐,曾經跟她共事的同事,小時候認識的朋友……

接下來的每個章節便從不同人的視角出發,透過他們的回憶,逐漸建立起主角具體的形象,也讓讀者更了解她的事跡。

《獅子的點心》則是主角在最後的歲月中,選擇到一個島上的療養院「獅子家園」度過餘生,在這裏跟其他「客人」一起靜待生命走到盡頭,但這過程一點也不傷感,反而處處流露溫暖,洋溢著愛。

雖然已經做好死亡的心理準備,但主角在「獅子家園」繼續感受到活著的美好,感恩在生命中遇到的一切,包括得病這回事,因為即使在得病後,她依然遇到許多美好的事物。

死亡是霸道的,雖然如此令人悲痛欲絕,但是隨著時日過去,悲傷還是會漸漸減退,在《漣漪的夜晚》中,主角最初死去時,大家都難過不已,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縱管主角已逝,但她為身邊人帶來的影響卻沒有停止過,她曾經有過的行動,儘管微小,卻足以改變對方的人生。

我們活在世上,不知道自己甚麼時候做的事會對別人帶來甚麼影響,所以更加要謹言慎行,善待他人。

時間繼續推移,死亡變得越來越遙遠,曾經的愛與恨,執著與執迷,無一不可放下來。

慢慢的放寬心懷,然後再看《獅子的點心》,進一步讓心境變得更豁達,將生和死看得更開,也許讓大家直接看看此書的摘句就明白這本書如何潤澤著讀者的心靈。(關於《獅子的點心》,我稍後將會專文介紹。)

《獅子的點心》書中摘句:

  • 出生和死亡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唯一的不同,就是門朝向哪一個方向打開而已。
  • 從這裡看是出口,但從那裡看就是入口。我們只是不停地改變外形進入輪迴,在輪迴的世界,基本上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 生命總有一天走到盡頭,那就在盡頭之前,充分享受自己的人生。
  • 要保持笑容。越是痛苦的時候,越要仰望天空,盡情地笑,就可以為比你更痛苦的人帶來希望。
  • 人並不是因為開心才笑,而是因為笑了才開心。
  • 一個人的幸福,取決於能夠為身邊的人帶來多少笑容
  • 人生真的就像是一根蠟蠋。蠟蠋無法點亮自己,也無法自己將火熄滅。一旦點燃,就無法違抗自然的發展,只能等待燃燒殆盡,火才能熄滅。
  • 人生在世,就是成為別人的光。我們藉由消耗自己的生命,成為照亮別人的光,用這種方式照亮彼此。
之前的主題閱讀只為好玩,如果可以的話,我想之後的主題閱讀都能寫一寫主題閱讀的感悟,這樣會令閱讀更有意思吧。

2022/1/5

被高薪所困

 

Photo by Keren Levand on Unsplash

以下提出的問題,十居其九都會得到相同的答案。

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工作有為你帶來滿足感、令你快樂嗎?

嘿嘿,真是天真爛漫的問題,於是我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好言相勸。

“工作只為糊口,誰要談理想?”

“工作已經給你賺取薪金,別貪得無厭追求滿足感啊。”

“你是受薪工作,不是受薪追尋快樂。”

我明白,我真的明白,工作就是工作,要在工作中覓得理想大概跟要嫁給一個有錢有帥氣、專一又寵你的丈夫一樣難,不是不可能,只是除了講求自身條件,還需講求際遇和運氣。

工作存在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讓你享受,雖然如此,要找一份讓人樂在其中的工作真的那麼難嗎?

選一份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自然能夠樂在其中,問題是,世事總是難以兩全其美,當你在工作上得到滿足感,往往在工資上難以得到滿足。到工資滿足得了你,工作要麼使你抓狂,要麼令你生厭。

如果工資低,面對沒有樂趣可言的工作,當然早辭職早幸福,但要是薪高糧準,福利一大堆,而你又沒自信離職後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便只好一邊抱怨一邊堅持,即使每天工作也如受折磨,還是沒有足夠勇氣離開。

然而,甚麼是“更好”?是指薪金更高還是指工作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你不斷抱怨職業生涯沒有前景又沒有退路,但是當面前放著一份完全符合理想的工作,只是薪金減少一半,你會願意放棄現在的高薪,投向未知的幸福嗎?

抓在手中的感覺才實在,誰願意放手一搏?萬一換來的不是美夢成真,而是虛幻的泡影呢?不敢放手,自覺被困,完全是作繭自縛。抱怨被高薪所困的人,再苦也得不到同情。哼,你拿著高薪無病呻吟又不肯走,叫那些低薪捱苦的人情何以堪?

2022/1/4

2021/12閱讀總結

 這個月看了20套書,共33本,其中9本是小說,算是小說豐收月。看到有興趣的小說兩三天就看完一本,但遇著不太喜歡的小說,卻要捱很多天才看得完,像《阿嬤要我跟你說抱歉》我真的看了很久(明明不是我杯茶,為甚麼不放棄呢?大概因為又不至於差到要放棄吧)

主題閱讀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四月的閱讀主題是反烏托幫,所以看了《薩哈公寓》和《1984》。

五月的閱讀主題是改變未來,所以看了《時空旅人的沙漏》和《我所預感的悲傷未來》。

六月的閱讀主題是殺死小說家,所以看了《直到殺了我最心愛的小說家為止》和《4012號室》。

七月的閱讀主題是家人的定義,所以看了《拼裝家庭》、《小雪:被愛的條件》和《接棒家族》。

八月的閱讀主題是雙胞胎,所以看了《換身雙子》和《最親愛的我們》。

九月的閱讀主題是音樂,所以看了《蜜蜂與遠雷》、《尋琴者》和《一弦定音》。

十月的閱讀主題是死亡與靈魂,所以看了《甜蜜的死亡氣息》、 《鬼要去哪裏?》1–2、 《送葬協奏曲》、《百鬼夜行誌:幽遊卷》、《靈魂交換所》、《從未知中解脫》、《靈界散步》和《魂囚西門》。

十一月的主題其實有兩個,正式的主題是記憶障礙,所以看完《玻璃的殺意》之後特意找來《別相信任何人》來看。另一個主題呢,因為正參加讀墨的羅曼史馬拉松,所以看了《陰大人》、《陰同學》和《壞家教》,馬拉松未跑完,下個月繼續。

十二月的主題也有兩個,小說主題是生命的盡頭,所以看了《漣漪的夜晚》和《獅子的點心》;漫畫主題是時尚,所以看了《時尚哪有這麼難》和《我妹的時尚宅男改造計劃》。

小說9本

《獅子的點心》

評分:★★★★★

短評:雖然是講述死亡,卻是一本超溫柔超溫暖的書。

故事十分簡單,就是一個女子生命將盡,來到檸檬島上的獅子家園(安寧療養院)度過餘生。

這裏每個星期天都會做一款由病人所點的點心,每一款都伴隨著病人的回憶。

面對死亡,更能感受生之喜悅。

這書還有許多關於食物的描寫,讓人更進一步感受到,活著真好。

《魔女復甦》

評分:★★★★☆

短評:書名是《魔女復甦》,所以以為講魔女,怎料完全錯,魔女只是象徵意義。

一個被分屍到剩下肉末的屍體被發現,警方追查後竟然發現兇手是……

然後一整個由推理小說變成恐怖小說,後段描寫得太有電影感,已經可以想像拍成電影的畫面會是怎樣,總之就是刺激到不行。

這不是單純的追查兇手的推理小說,還關懷社會問題,兼顧娛樂性,好看。

這是我看中山七里的第二本書,跟我第一本看的《連續殺人鬼青蛙男》一樣那麼變態,這裏說的變態大概是死者的死狀吧。

《漣漪的夜晚》

評分:★★★★

短評:會買這本書是因為看到有人寫看這本書哭了很多次,然後書腰簡介又說這是日本書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Top 1,好啦,我抱著要被感動到哭的準備打開這本書,一直看到最後,也完全沒有任何一刻讓我想哭。

以這角度看,難免失望。但書還算是好書吧,篇幅不長,所以一天內就看完了。

一開始是一個女人在醫院病逝,接下來每一個章節都是死者身邊的親人或朋友的自白,從中讓讀者了解到死者生前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如何對別人帶來影響,而生者又是如何面對失去親友的悲傷。

對我來說,這本書沒有很悲傷啦,雖然書寫死亡,卻還是溫柔的。面對世事,所有人、所有心情最終也會消失,沒甚麼好執著的。

《前男友的遺書》

評分:★★★★

短評:被這本書的簡介吸引到。

一個男子寫的遺書竟然是將遺產贈給殺死他的兇手,如果找不到兇手就將所有遺產歸國有。

到底誰會設定如此荒謬的遺囑?他的其中一名前女友,以律師身份替一個自稱是兇手的人申請這筆遺產,一步一步走進這家人的秘密之中。

因為覺得這個設定有趣,所以買了這本書後便立即看,結果在三日便追看完。

雖然設定有趣,但過程還是很本格推理,所有事情都有合理解釋,兇手也不容易猜,結論是小說好看,但也沒有很大驚喜,對這設定有興趣的不妨一看。

《好學生》

評分:★★★★

短評:延續上個月羅曼史主題,這個系列中,我覺得最好看的一本,雖然都是講一男一女由中學開始認識,到大學開始談戀愛,但這一次的心理描寫最細緻,終於讓我感受到男女主角之間是如何愛上對方的,而不是女主角沒弄懂自己的情感就跟男主角在一起。

《各自辜負的那些年》

評分:★★★☆

短評:華文小說的好處就是貼近自己的生活,所以通常都看得特別快。

這本小說圍繞兩個不同父不同母的姐妹,就是父母本來都各自有自己的女兒,婚後再住在一起。兩姐妹都非常痛恨對方,就因為覺得自己的父親/母親被對方搶走了,而這恨一直無法化解,再加上一個被對方奪走的男人,令二人關係更加惡劣。

結局的化解有點過份戲劇化,沖淡了之前一直營造的真實感。

其實我覺得還不錯嘛,可以輕鬆讀完的小說,也順便思考一下,父母要怎樣公平對待子女。

《喜歡是深深的愛》

評分:★★★☆

短評:一個由愧咎引發的愛情故事,一段將青春的苦澀帶到成年後再發酵的愛情。

故事由中學生玩MUD線上遊戲開始,因為我之前聽也沒聽過MUD是甚麼,所以看了一段時間也還投入不到。

到事情出現變故才漸入佳景,進入成年後的故事比較好看,雖然我還是覺得男主角所犯的罪狀根本不是罪,實在沒必要帶著如此重大的愧疚想要補償甚麼,到後來揭發也不應該生氣啊,事實上他根本沒做錯事啊。

《不再獨自悲傷的夜晚》

評分:★★★

短評:我喜歡吉本芭娜娜,所以特意找來她的小說《不再獨自悲傷的夜晚》為2021年作結。

這本小說由五個短篇組成,有點日常,有點靈異,有點感傷,有點療癒。

睽違文壇兩年的復出之作,卻讓我有點小失望。是翻譯的問題嗎?總感受不到以前讀她小說時的透明感。

《阿嬤要我跟你說抱歉》

評分:★★★

短評:因為如此喜歡《焦慮的人》,所以將作者的舊作也找來看,但這本《阿嬤要我跟你說抱歉》真的完全不是我杯茶,太童話了,看得我興趣缺缺。

最大的問題是,我記外國人名真的很差,而這書的出場人物又太多,於是我根本記不住哪個是哪個,而劇情又真的太沒有連貫性,於是…其實…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甚麼。

好啦,這大概只是我的問題,因為這是暢銷書,而網上找到的大多數是好評,所以真的是我的問題啦。

漫畫5套,共18本

《時尚哪有這麼難》1–3

評分:★★★★☆

短評:《時尚哪有這麼難》真是超爆好笑,很久沒有看漫畫笑出聲來。

一個盆栽編輯被調職到時尚雜誌工作,跟一班分別來自拳擊雜誌、電影雜誌、寫真等宅男一起待在時尚界,這班宅男不但對時尚界一無所知,連跟女性相處都有問題,每天都鬧出不少笑話……

真的很推這套漫畫,太歡樂了。

《我妹的時尚宅男改造計劃》1–8

評分:★★★★

短評:漫畫《我妹的時尚宅男改造計劃》根本就是教人購買衣服的指南嘛,雖然主打是男裝,但就算是女性看了也會明白到許多關於時裝的知識。

由一個對時裝零知識的宅男開始,讓妹妹逐步教他如何購買適合自己的衣服,每一本都會有一些新知識新品牌的介紹,實用又有趣。

《怪物的孩子》1–4

評分:★★★★

短評:改編自電影的同名漫畫,我沒看過電影啦,不過細田守的故事都有趣又溫暖。

這個《怪物的孩子》講述一個男孩在母親死後走到怪物世界,並被怪物收留,跟著怪物練劍,成為很厲害的劍士,中間當然有轉折有波瀾,好看。

《為了愛上春天》

評分:★★★☆

短評:媽媽沒時間陪女兒於是訂製了新型機械人陪伴她,機械人跟女兒一起長大,但因為機械人安裝了心,有了情感,於是對於主人的幸福漸漸產生妒意……

故事發展不難估計,不過情感堆疊得好。

《楚楚可憐超能少女組》5–6

評分:★★★

短評:多看了兩本之後決定暫時放棄繼續追看。有點膩,而且畫面有點亂,我就越看越亂,心想還是找更好看的漫畫來追吧。

家居書2本

《收納盒的N+1種整理術》

評分:★★★★

短評:我超喜歡看家居整理的節目和書,看了就覺得心曠神怡,縱使自己未必做得到。

這本書有超多圖片,都是使用收納盒後井井有條的圖片,我知道我做不到,但還是看了就覺得療癒。

此書的結論是沒有最好的整理方法,只有最適合你的整理方法。我們都有自己的習慣,未必真的能完全照搬別人那一套,但從中得到啟發也不錯。

《空間最佳化!家的質感整理》

評分:★★★☆

短評:如果給我重新選擇一個職業的話,我一定會選擇空間整理師。

雖然作者也是近四十歲才轉換跑道,但我還是沒有信心可以做得來。

這書教人如何整理家居,只是覺得不太適用於港澳那種微型單位。

趣的個案是有一個人本來想自殺,但怕別人來到他家發現他家凌亂不堪,於是請了整理師來他家整理,結果看到全屋在三天內大改造,自己也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喂喂,整理真的很重要啊。

圖文書2本

《不辭職,便辭世》

評分:★★★

短評:書名雖然有趣,其實也在暗暗發放負能量。

對於既不能辭職,又無法辭世的人來說,情何以堪?

書以短文形式揭露打工一族對公司的不滿以及想辭職的心情,那部分充滿負能量,雖然上班族可以從中得到共鳴的快感,但我不太喜歡看抱怨文。

到作者真的辭職後,這本書對我來說才有點趣味,因為終於不再抱怨了,但離職後的不安卻也真實得令人累。

《奈良手記》

評分:★★

短評:我喜歡奈良美智的畫,但又不至於是粉絲。

此書是她在1999–2000年在德國的日記,很大部分是流水帳,看得我霧煞煞。

偶然會有一些小心得,但埋在流水帳中,依然感受不深。

除非是鐵粉,否則此書可以略過。

繪本2本

《愛, 要用對方需要的方式, 不是你想給的方式》

評分:★★★☆

短評:小女孩從河邊撈了一尾魚回家,把魚缸佈置得美侖美奐,可是魚卻一直悶悶不樂,於是她明白到,就算她將魚缸弄得多美,也及不上讓魚回到河裏那麼開心,於是她將魚放回去,學懂愛要用對方需要的方式進行

《吃掉枕頭的熊》

評分:★★★☆

短評:被書名吸引,為甚麼熊會吃掉枕頭?

此書講的是一隻失眠的熊,一直睡不著,一直找辦法解決失眠問題。

簡單易讀,也有吸引力,最後當然解開失眠之謎。

大概可以讓小孩子知道,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