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29

《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達成夢想的勇氣之書

, 0


 

2022年偶然看了《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覺得超好看,書未看完已急著向別人推薦。

當時作者45歲,是公司的中層主管,某天被公司告知60天後業務不達標便要被裁,他很努力想創造奇蹟,但未夠60天便收到離職通知,這段期間他每天記下所思所感以及發生了的事,他的文字深深觸動到我。

中年失業,再找工作不容易,他作出多種新嘗試,經過了600天的努力,他用夢想設計了自己的人生,成為一位圖文作家,同時製作主持兩個Podcast節目,還偶爾擔任課程講師,成為設計人生教練,並透過「大叔診聊室」幫助別人走出低谷,重找人生方向。

最終,他由一個中年失業者,成為多元的自由工作者,而這是他真正渴求的人生,而不是為了生活、為了別人而過的日子。

說完作者的經歷,再說說這本書。《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共分四章,第一章談夢想,以及實現夢想的壹壹法則;第二章談設計人生的方式,包括三種成長思維、六種設計心態和五個執行步驟。前兩章都是理論性較高的部分,而第三、四章則結合更多作者的經歷和感悟,帶出許多實用方法幫助讀者設計人生。

我個人比較喜歡書的後半部,有較多作者的自省和經歷,也寫出許多具啟發性和鼓舞性的句子,藉著作者自身的經歷,鼓勵讀者正視自己的需求,設計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讀此書時我才知道有一門學科叫人生設計,有一種職業叫人生設計師,感覺真棒,而此書正是作者在學習人生設計課程後,結合自己的感悟,設計了讓夢想實現的壹壹法則:

1. 接受自己,聚焦在擁有的

2. 訂做夢想,瞄準真心想要的

3. 接受訊息,相信自己感受到的

4. 動手寫下,反覆提醒自己

5. 思考策略,決定可行的做法

6. 大聲宣告,訂定目標

7. 積極行動,勇敢嘗試

8. 堅持下去,不停前進

9. 耐心等候,延遲實現

10. 負起責任,面對一切

11. 接受安排,擁抱奇蹟

既然列出了壹壹法則,也就繼續列出書中提到的重點。

人生設計師的三項特質:不批評、不打斷、保持好奇心。

五個步驟:同理使用者、定義問題、創意發想、打造原型、測試送代。

六種心態:好奇心、行動導向、重擬問題、自我覺察、通力合作、說故事。

作者還提供了很多設計人生的方法,包括WayFinding Map、人生羅盤、好時光日誌、人生心智圖、人生儀表板、奧德賽計劃等方式教讀者重啟人生。

當然,列出這些只是重點,細節還是有待讀者自行了解。

不管你會否用到書中那套設計人生的方法,也能從此書中有所得著,勉勵自己不要輕易放棄夢想,不要輕易放棄爭取理想生活。不管是什麼夢想,也必須採取行動才能實現,一開始也許跌跌撞撞,但堅持下去,漸漸取得進步,終有一天會達成夢想。

這是一本給予所有人勇氣的書,推介給大家,也分享我喜歡的句子:

  • 幸與不幸,往往都是比較出來的結果。
  • 其實自己目前擁有的,已是人生此刻最好的版本。
  • 失敗的過程很痛,但卻是種有益身心的刺激;失敗所累積的遺憾,更替成功帶來了養分。
  • 你此生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生命當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
  • 找出當下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然後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上面,這就是創造幸福人生最大的秘訣!
  • 決定再也不做了,才叫做失敗!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dhiADS

書名:《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

作者:Vito大叔

出版:方舟文化

日期:2023/11/29

2024/2/28

閱讀日誌|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0


 

有點意想不到,我竟然還在看《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這本書只有六萬多字,我原本以為我三天左右就可以看完,結果看了五天還沒看完,果然非小說類的書我會看得慢一點,當然也是因為這幾天也在煲劇,既追韓劇《殺人者的購物中心》,又追舊的綜藝節目《來活了兄弟》。如果是小說我可能也會因為劇情而狂追,但非小說類在閱讀上沒有急迫性,就慢慢看啊。不過其實已看了80%,所以明天必然會將書看完。

其實此書讀到後半部,超多金句,我每天都劃啊劃,也許都是老生常談的道理,但還是會受到鼓舞,像今天的摘句是:「我沒有失敗,只是還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一些看似失敗的狀況,例如失業、失婚,讓人一下子跌入谷底,不過那也不一定是完全的失敗,也可以是一種轉機。《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的作者中年失業,一個轉身卻成為斜槓作家,如果沒有當天失業的打擊,他大概還在做一個每天追著業務跑的打工族,根本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會有另一種可能。

又有多少人在失婚後才遇上真愛?合則來不合則去,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偏執的抓著不屬於自己的人和事,錯過得到幸福的機會。

世上沒有真正的失敗,你自以為的一敗塗地,也只是成功路上的小波折,跨過了就不是失敗。

因為成功與失敗的定義因人而異,你絕對可以自行定義自己的成功,不用理會世俗的價值,只要自己滿意就可以了。

一個失婚者可能會被別人視為失敗者,但是誰說單身不可以快樂?你過得寫意自在,為什麼要理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最重要是自己的心態啊。

在許多人眼中,我不是一個成功人士,但我很滿足啊。

我也經歷過許多挫敗,現在回頭看當然知道那些只是考驗,不過當時完全不知道自己會遇上什麼結果,儘管如此,我還是堅持走下去,直至得到我想要的結果。

沒有失敗,只是還未成功罷了。

當孩子的快樂與父母無關

0


 


孩子日漸長大,生活圈子越來廣闊,終於發現世界原來無限大,於是開始嘗試擺脫父母所設下的限制,對一切新鮮事物蠢蠢欲試,探索美妙的人生,尋找專屬自己的快樂。

孩子會認識越來越多新朋友,雀躍地跟朋友互動,開始對父母感到厭煩,以前覺得父母說的一切都是金科玉律,現在只有朋友說的才是真理。

孩子會跟朋友說最細微的心事,卻只會對父母聊些不著邊際的話題。他們開始跟朋友約會,高高興興地與朋友一起參與不同活動,卻從此拒絕父母涉足。

看著孩子跟朋友互動,父母終然明白到,孩子不再單從父母那裏得到快樂。其實只要孩子快樂,誰帶給他快樂也無任歡迎,只是孩子在交友時遇到挫折和失落,父母實在無計可施,總不能插手孩子的交友狀況,只能在旁邊乾著急,希望他們能順利跨越這次挫折。

孩子小時候,父母費盡心力陪孩子玩耍,安排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無非為了給孩子帶來快樂,製造更多美好回憶。

父母一直努力將最多的快樂給予孩子,為此不惜工本,勞心勞力,因此發現孩子能自行得到快樂時,難免有一種既欣慰又落寞的矛盾心情。噢,孩子不再像從前那樣需要自己了。雖然不想承認,但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快樂不再是父母所能保證的事,孩子總得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快樂的,失落的,都漸漸與父母無關。父母看著孩子成長的背影,感慨時間過得太快,還未抓緊便要放手。

孩子踏著理所當然的成長步伐,一步一步遠離父母,而父母只能做一個旁觀者,默默替孩子打氣,並為他們提供最強後盾。不管在外面遇到什麼事,只要回到父母身邊,永遠都有大大的擁抱等待著他們,要鼓勵有鼓勵,要支持有支持,要訴苦的話,父母當一個樹洞好了。

2024/2/27

閱讀日誌|開始了才能變得厲害

0


 

繼續閱讀《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其中一段提到作者學習以電繪軟體繪圖,並寫下這一句:「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要開始才能變得很厲害。」

兩年前我也嘗試學過一陣子電繪,其實比徒手畫容易多了,因為有輔助,畫什麼也容易上手,徒手的話我是完全不行的。我從小最不擅長的事就是畫畫,所以當時能用電繪畫畫,簡直覺得不可思議。

我依然很有興趣畫畫,只是當我連寫作的時間也不夠,就自然而然減少畫畫,漸漸地什麼也不畫了,再後來接觸AI繪圖後,發現只要輸入指令便能輕鬆得到很不錯的成品,進一步打消我繼續學電繪的念頭。其實也不算是打消,如果我真的很閒,我還是想再學一下。

當年的學習電繪的經驗確實印證了那一句:「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要開始才能變得很厲害。」

我並不是因為擅長畫畫才開始學習電繪,更不是因為我畫得厲害,我只是想學一種新技能,而在學習中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做到。只要肯嘗試,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我畫畫再醜也好,照樣可以開始學畫畫,人人都知我是業餘,根本不會對我的作品諸多批評。只要堅持學下去,相信連我這樣的人也可以畫得越來越好,變得越來越厲害。

付出時間和努力,就能夠得到回報,畫得不好,再多沉吟,總有一天能畫得好。學習其他技能也一樣,認真學習,保持熱情,就能做得越來越好,只是能堅持下去的人畢竟只佔少數。

事實上,我就沒有持續畫下去,因此我到現在也沒有畫得很厲害(根本完全生疏了),未來會否重拾電繪呢?說不定哦,不過現在的重點會放在寫作上,可能要好一段時間後才再有雅興畫畫。

一直覺得培養興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我們總對有興趣的事保持熱情,而生活需要熱情才保持熱度,不讓生命冷卻。

我的興趣有很多,所以對生活的熱度一直不減。

《入侵者們的晚餐》:反轉再反轉的黑色喜劇

0


 

因為喜歡日劇《重啟人生》,知道電影《入侵者們的晚餐》的編劇正是《重啟人生》的編劇笨蛋節奏,便毫不猶豫打開來看。

果然,笨蛋節奏編劇的作品就是水準之作。原本以為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沒想到反轉再反轉再反轉,到後來已經數不清反轉了幾多次,反正就是最後一刻也在為觀眾帶來驚喜。

如果想輕輕鬆鬆看一齣好戲,《入侵者們的晚餐》肯定不會讓你失望。

電影講述在同在一間家事服務公司打工的清潔員和料理員在一次工作後聊天時聊到公司社長逃稅的傳聞,於是決定以「劫富濟貧」為藉口,到社長家偷取社長因逃稅而藏在家中的巨額現金,而她們更找來一個對犯罪有相當研究的朋友一起行竊。

電影由此正式展開,三個人順利來到社長家中,但接下來發生的事絕對超乎觀眾的想像。意外一個接一個發生,情節一次又一次扭轉,每次當觀眾以為事情就是這樣的時候,往往就是一次顛覆認知的時候。

除了反轉再反轉的劇情,人物之間的交流也趣味十足,很日常,但又很出奇,譬如兩個女主角一開始聊著聊著決定「劫富濟貧」就讓人覺得荒謬又理所當然,之後也有很多莫名其妙卻不突兀的情節,而且許多對白也讓人會心微笑,幽默又可愛。

我不打算多作介紹電影劇情,因為真的知道得越少越好,這樣才能感受到處處的驚喜,只能說電影有許多小伏線,有時是一個鏡頭,有時是一種情境,看到後來觀眾才察覺到剛才那個鏡頭那個狀況原來是有原因的,不得不給編劇一個讚,竟然可以為一個如此簡單的故事設計出這麼多無窮的驚喜。

還有一點要讚的是,這電影只有90分鐘,有時片長超過120分鐘的電影會讓我卻步,偏偏現在的電影越拍越長,所以見到90分鐘的電影就會有一種久違了的安心感。


Netflix傳送門: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742210

2024/2/26

閱讀日誌|這是你想要的人生嗎?

0


 

繼續讀《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書中提到一份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職業:人生設計師。

原來人生設計甚至是一個學科,真是長知識了。

作者在四十五歲那年迎來失業,然後徹底轉換跑道,所以看了他的故事後,實在不能再說自己年紀大不能作出任何改變,因為想要改變的話,只要行動就可以了,其他都是籍口。

今天的摘句是:「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這件事在我大學畢業時就問了自己一次。

大學畢業之前,一位大學教授很熱心地為我安排畢業後的去向,他心中有一個理想的盤算,為我打造整套職業生涯,可是他完全沒有跟我商量過。

如果我願意我可以照他的安排走接下來的路,那可能是一條康莊大道,只是當我知道他的計劃後,心底自然而然升起一陣反叛的情緒。為什麼我的人生要照別人的安排而行呢?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答案清晰不過,教授所安排的路並不是我想要的人生。縱使沒有具體計劃,我還是不願意走別人要我走的路。這樣算是叛逆嗎?但我只是想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別人對我的期待。

於是,我自己找工作,按著自己的步伐邁步向前。也許現在的發展未必是最理想的,但管他呢,這至少是我自己的選擇。

有時我會想,怎樣的路才算是成功呢?一定要成為教授,成為領導主管才算成功嗎?這從來不是我的追求啊。

我喜歡創作,但不喜歡學術,如果要我走學術的路,我一定會覺得很痛苦,而在自己不喜歡的領域工作,人生注定不快樂。

對我來說,人生的交叉點並不是出現在大學畢業後的工作選擇,而是當年離開我很喜歡的酒店業。偶然我會想到,要是我一直留在酒店業,發展會比現在好嗎?也許會,也許不會。

那是另一個平行時空所發生的事,我可以有許多浪漫的想法,反正我已經錯過了那一段可能發生的人生,踏上另一條道路。

我沒有對現在的生活有任何不滿,有過憂鬱有過愉悅,有過挫敗有過滿足,過去的不回首,現在過得開心就好,反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到我離開人世之前,我要很自豪地說,我活出我想要的人生。

2024/2/25

閱讀日誌|先求有,再求好

0


 

這兩天來了一個家族小旅行,去順德兩天一夜遊。

長途車適合用電子閱讀器看書,這次帶著Kobo出門,自然要看從Kobo買的書,去旅行輕輕鬆鬆不想追看劇情,所以就選了Vito大叔的《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

他上一本《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我超喜歡,所以他再出新書當然第一時間買下來。

今天讀到的一句:「先求有,再求好」絕對是我一直實踐的習慣。

沒有東西從一開始就是完美的,所以不要在開始時就要求這麼高,這樣壓力太大,很可能弄巧反拙。

像我寫長篇小說,如果要構思到十全十美才動筆,我可能永遠也不會動筆,不動筆就永遠沒有作品啊,構思到如何天花龍鳳也沒用。

要完成一篇小說,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動手寫啊。先不管會寫成怎樣,總之寫了再說。寫得不好大不了重寫,至少寫出了初稿,往後要怎麼改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際針對初稿修訂,寫得不夠好就改到好為止,一改再改直到百分百滿意。如果連初稿也無法完成,一切都是空談。

這就是我近年的做法,想要得到結果,就先動手再說。

作品不會自動生成(用AI生成的作品畢竟不是你的創作),錢不會從天而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什麼也沒種,自然什麼也不會得到,雖然結果有時不盡人意,但至少行動了,對得起自己。

以前我很喜歡說「盡人事,聽天命」,就是盡了我所盡的努力,到最後得到什麼結果已經不是我所能控制,就聽天由命吧。有好結果當然最好,就算結果不如預期也不要怨天尤人。

一切都是命,但不代表我們可以什麼也不做。先做好自己本份,其他的事就順其自然吧。

2024/2/24

《阿拉斯加韓醫院》:來一趟阿拉斯加療癒之旅吧

, 0


 

上月看的《奶奶的夏威夷祭祀》是一班韓國人去夏威夷,這個月看的《阿拉斯加韓醫院》是一個韓國人去阿拉斯加求醫。一冷一熱,有趣有趣,而且小說中都有多個介紹當地風景人情的描寫,感覺自己也在當地走了一趟。不知道下個月會不會又讓小說帶著我去旅行呢?不過下個月我是真的去韓國旅行。

說回《阿拉斯加韓醫院》,如果讓我分類的話,這是一本療癒小說,而我一向喜歡看這類小說,而這一本出奇地劇情豐富,讓人不知不覺跟著劇情走,慢慢地就愛上書中的眾多角色。

小說一開始講述女主角受了九個月的手痛之苦,那時候她被計程車撞到右手,雖然沒有骨折,但從此手痛得更連指甲也剪不了,當然工作也做不好,結果被炒了。

女主角已看盡所有醫生卻完全無法解決手痛的問題,後來她聽說阿拉斯加的一間韓醫院出現痊癒個案,於是她便遠赴阿拉斯加求醫。

看這小說之前其實我沒聽說過韓醫院,原來是指韓式醫療,我對韓式醫療的唯一了解來自《大長金》,這次看小說見韓醫生也會使用把脈、針灸等手法,大概類似中醫吧。不過小說中的韓醫生是一個會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醫生,因為他會說女主角幻覺見到的黑衣少女是腎臟神。腎臟是恐懼或害怕,因此女主角所面對的問題來自恐懼。

女主角一聽到什麼腎臟神差點轉身就走,而她一個人來到陌生的國家,很快與一些人結成朋友,而他們的友誼更成為全書一大看點,很喜歡看萍水相逢的人如何在患難之中建立關係。在求醫的過程中,女主角發現手頭的源頭竟然來自於她撞車前所買的一本童話書……

往後的劇情有點出人意表,而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所有人聚在一起跟女主角一起解決一個問題,過程熱血又感動,畫面感十足,我彷彿看到這班人坐在車上浩浩蕩蕩出發的畫面,超愛這一段。

小說的結局雖然很美好,但如果能再清楚交代兩個重要但隱藏的角色的去向肯定更圓滿,我明白現實中許多事情也交代不清,某些人來了又走,根本不知道他們最終如何,所以我才希望小說能圓滿一點,不帶一點遺憾。

總的來說,《阿拉斯加韓醫院》是一本難以猜測劇情走向的小說,有療癒有懸疑,有追兇有驚險,有友誼還有愛,最後的最後,所有問題都有出路,有時候不一定十分圓滿,但放開心懷,接受所有結果,放下執著,自然能夠迎來新的方向。

準備好來一趟阿拉斯加之旅吧。真的,我超怕冷,但看這本書時竟然希望自己身處阿拉斯加,身邊就有一班不同國籍的朋友,每天吵吵鬧鬧但又互相關心。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7hkpyA

書名:《阿拉斯加韓醫院》

作者: 李昭姈

出版:漫遊者文化

日期:2024/01/08

2024/2/23

閱讀日誌|輕裝上陣的人生

0


 

繼續讀《阿拉斯加韓醫院》,即使中間有一些相對沉重的往事,但整體上算是一本輕鬆的書,總算沒有選錯。

今天的摘句是:「伊琪打算往後也要慢慢地減輕人生的行李。」

伊琪是女主角,她離開阿拉斯加時賣掉已經用不著的登山用品,頓時發現行李變輕了不少,同時打算減輕人生的行李。

我一直覺得,人生到某一個階段就要開始為人生減重,總不能讓身外物越積越多,這樣背上的負擔多重啊,最重要是根本沒必要啊。

曾經擁有過便已足夠,不一定要一直長留在身邊啊。十八歲時穿的衣服,總不可能穿到四十八歲吧,就算還合身,就算款式沒有過時,但已經不再切合年齡身分,十八歲時穿短裙是青春,四十八歲還穿短裙難免讓人笑話。

年紀漸大,丟棄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也發現一個人根本不需要擁有這麼多。以前衣櫃擠得滿滿的,近年沒添多少新衣,卻不斷送走舊衣,儘管如此,我發現我穿的衣服只不過是在那幾件之間無限循環,根本用不著那麼多。

已經沒有興趣為自己打扮得多亮麗,現在相信我的內在永遠比外在重要。(也許是因為外在條件越來越差,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吧)

輕裝上陣,讓人生更自在。

今天想買一場演唱會門票,但一秒就賣完了,我守著看倒數,一夠鐘就按下去,手速還是慢了搶不到票。雖然很想看,卻也沒有多失望,人生總不能事事如意,重要是不如意時不會陷入沒有必要的失落之中,世界沒有欠我任何東西,買到固然開心,買不到證明我支持的歌手魅力驚人,我也很高興啊。

留一個心願,永遠都有著美好的期待,那也很好啊。

2024/2/22

閱讀日誌|記憶消失的話,問鯨魚吧

0


 

《阿拉斯加韓醫院》看到61%,開始出現一些懸念,但我不認為這能算是推理小說,不過我喜歡書中的氛圍,不同國籍的人住在阿拉斯加一個小區之中,女主角來這裏求醫之後很快跟大家混熟,互相幫忙,十分歡樂。

關於手痛,女主角得到線索知道自己遺忘了一些什麼,可是遍尋腦袋也找不到相關記憶,那個韓醫生竟然提出去問鯨魚。

完全不是比喻,而是真的出海問鯨魚,因為鯨魚會共享靈魂。若是鯨魚A發生了什麼事,鯨魚共同體會感知到這件事;若是鯨魚B得知了新的故事,也同樣會分享給所有同類。如此這般,鯨魚知道所有事情,連人類遺失了的記憶也可以問得到。

真的嗎?不知道這是單純的小說設定抑或真有這樣的說法,不過鯨魚是靈性動物倒是真的。

雖然人類自稱萬物之靈,但人類真的是最有靈性的生物嗎?這點我有點保留。宇宙這麼大,我們只是以自己的視角來觀察事物,換個角度又是另一回事。在自然界眼中,人類大概是無情又愚蠢的破壞者吧,才不是什麼萬物之靈。

關於記憶,我的記性不算很好,很多事情都記不住,因此我才會這麼熱衷寫日記,如果有什麼需要追溯,看一下日記就會找回記憶。

因為記性不好,許多事情我都沒有太鮮明的記憶,即使是最糟糕的事情,過了也就過了,不想被過去的記憶糾纏著。

當然,我不至於什麼也記不住,如果問我有什麼深刻的記憶,我的腦海裏還是會浮現一些畫面,再往下挖大概就能挖到一點什麼。記憶像是時空穿梭的工具,只要我願意,就能帶我重溫當時的片段。不過那都是我記得卻選擇性遺忘或是因為沒需要而擱置了的記憶,如果是徹底遺忘了的事情,大概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一個人每天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怎麼可能完全記住呢?除非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否則有時我連昨天發生過什麼也要很努力思索才記得。

我是一個喜歡向前看的人,傷心事發生了也就發生了,不追究不悔恨,與其想著過去,不如想想未來,而心裏的創傷就由時間來治好吧。記憶不是用來填補失落的人生,而是讓我們建立情感,因為有過這些經歷,我才是現在的我。


文字自有力量

0


 

AI Photo created by Bing

作為一個每天與文字打交道的人,我必須相信文字自有力量,這樣才會覺得自己做的事具有意義和價值。

雖然我很清楚閱讀的人越來越少,但不代表文字的價值越來越低。

一束鮮花和一封情書,收到哪樣會讓你更高興?官方答案是兩樣都收就好,但如果只能選擇一樣,我會傾向收情書多於鮮花,鮮花只要付錢就能買得到,情書卻需要真情和巧思,要如何給一封情書釐定價值呢?那可是無價啊,每次翻閱情書上的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自己如何被愛,從情書得到的力量可以是一輩子呢。

我每天大量閱讀,沒有閱讀的日子難免有點心虛,總得翻閱一點什麼,讓文字滴滴答答輕敲心靈,讓情感淅淅瀝瀝流瀉胸懷,心裏才會踏實起來。我最常閱讀小說,每一個小說世界都奇幻無比,都是我無法想像的世界,每次看到意想不到的內容,就會覺得賺到了。偶然也會閱讀非小說類的書籍,商管類書籍讓我增進知識,心靈類書籍為我洗滌心靈,我更因閱讀了「靈魂學」的書從此改變生活態度。我喜歡閱讀多於瀏覽影片,皆因閱讀的節奏由我掌控,可快可慢,被某句句子觸動了又可隨時停下來反覆思量。

我也堅持每天寫作,能天天寫出作品當然最好,寫不完就明天繼續,累積一點是一點,總有一天能寫出滿意的作品。就算不是創作,我也堅持每天寫日記,靠著文字這個媒介為生命留下一點憑證,記錄我的生活和想法,鼓勵自己不要虛耗生命。

平常我不特別喜歡思考,腦袋越來越不靈光,可是每天堅持文字的輸入和輸出,讓腦袋的齒輪轉動起來,嘿,我在思考啊,感覺多好。

如果我不閱讀也不寫作,大概會失去思考的動力。我讓文字成為生活的重心,並從中取得沿沿不絕的力量。

2024/2/21

閱讀日誌|手痛能衍生出怎樣的故事?

0


 

因為連看兩本沉重的書,決定看一本輕鬆一點的書,但一時之間又沒想到哪本比較輕鬆,就按照之前的閱讀計劃看《阿拉斯加韓醫院》。

老實說,要不是看到劉芷妤的推介,這個書名絕對不會吸引到我點擊查看,看小說簡介時,其實感覺有點莫名其妙,雖然手痛的部分讓我感同身受,但後續劇情好像不太搭調,所以不禁猶豫到底要不要買這本書。

本來是決定放棄了,買了好多本其他書也沒為此書結帳,怎料Kobo突然送我五折券,當時我已沒有其他書想買,又不想放過五折券,於是便買了這一本,怎料書買了兩天就發現圖書館可以借了。

有一點想吐血,但深呼吸兩下,這種事真的時有發生,支持一下出版界也是好的。

正常來說我不會這麼快開新書來看,但後來看到讀者介紹說這本小說30%後變成推理小說,最後還變成犯罪追緝,看簡介完全聯想不到這是推理小說,聽說是推理小說便興趣來了,打算盡快看這本,以解買了未看圖書館就有的惆悵。

此書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是講述女主角右手臂長期劇痛,我之前右手也痛了超過一年,所以很好奇右手痛可以發展出一個怎樣的故事。

關於手痛,去年我有提過針灸後讓我的痛楚舒緩不少,針對手痛我前後進行了三次針灸,在最後一次治療時醫生為我拔罐,我見不用火就能拔罐超方便,回家後立即淘寶買了一套回來。

我自行拔了幾次之後,竟然達到康復程度99%的地步,基本上在日常之中再沒有感覺任何痛楚,可能做某些高難度動作時會有一點點不自在,但反正平日我根本不會做那些動作,所以我當自己擺脫了手痛的煩惱啦。

老實說,我曾經以為手痛的問題會一直纏擾著我,但某天突然就好了,感恩感恩。

現在偶有肩痛背痛也會自行拔罐,拔完之後真的會得到舒緩,所以覺得這是買得最好的一次淘寶(重點是超便宜啊)。

說回《阿拉斯加韓醫院》,到目前為止看了28%,講述女主角如何承受手痛到最後決定遠赴阿拉斯加求醫的過程,還未進入推理部分,但已開始出現疑幻疑真的劇情,暫時覺得挺有趣的,希望之後不會讓我失望。

2024/2/20

《弟弟》:漆黑中的微光

, 0


 

沒想過會連續看兩本如此沉重的書,《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已經夠沉重了,沒想到《弟弟》猶有過之,不過這本書也非常好看,難怪會獲得2023台灣文學獎的金典獎。


不過,《弟弟》並非全書也抑鬱,前半段十分輕鬆,是到了後半段才逐漸沉鬱起來,而且看得出作者已經有所克制,但後段還是看得人不敢呼吸,怕呼吸急促了也會影響到這小姊弟。


《弟弟》描寫一對姊弟由希望步向絕望的過程。女主角在十二歲那年第一次失戀,在失戀的同一天,弟弟出生了。十二歲的女主角從此愛上這個弟弟,總是將弟弟帶在身邊,看著他長大,而弟弟就陪著姊姊走過青春期,走過每一段愛情。


弟弟是如此聰穎又討人喜歡,不單女主角像戀弟狂一樣愛著這個弟弟,每個讀者也會愛上這個弟弟。


女主角讀大學後,再也不能跟弟弟形影不離,她渴望著弟弟快快長大,沒想到弟弟的成長完全失控,不是因為他在反叛期作出任何叛逆行為,而是因為他積極參與抗爭活動(噢,從某個角度來看,也的確是叛逆了)。


對於發生在香港2014年的那場社會運動,作者並沒有作出任何詳盡的介紹,沒提事件的前因後果,甚至沒提他們在爭取什麼,可見作者並非想渲染那場社運,就只是單純寫出此事對參與者帶來什麼衝擊,如何影響著一整代人,甚至是一個城市。


小說沒有多寫,但我們都知道現實發生了什麼事,如果2014年已經夠慘烈,5年後肯定會將他們推向絕境。唯一慶幸的是,小說的時間停在2015年,一眾主角可以稍事歇息,讀者也毋須看到這個城市如何吞噬這一對可愛的姊弟。


女主角如此深愛著弟弟,可以為他放棄任何一段感情,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及這個弟弟重要,要是弟弟活不下去,她要怎麼原諒自己?原諒這個世界?人要怎麼解脫別人的痛苦?


後段看得人心整個揪在一起,太痛了,而這種痛,讓人確切感受到生活的無可奈何。你有所追求,但時不與你,而且一切一去不回。


時間真的會沖淡一切嗎?又一些年過去了,有人活著有人不,抑鬱者能走出黑洞嗎?抑或多年來一直往下墮?


書中有一句是這樣的:「漆黑中,就算最微小的光,都能被看見。」


但願每個墮進黑洞中的人的都能發現這微小的光,由這小亮點照進心坎裏。活著很痛苦,但值得堅持下去,因為只有活著才能見到希望。現在可能看起來很絕望,不過總有光亮之時。

「沒有一個日落是相同的。」


同樣,沒有一個日出是相同的,也許不是現在,但總有一個日出會帶來希望。


分享書中的其他摘句:

  • 如常過活,就是他去證明自己沒被打垮的方法。
  • 青春就是傾盡全力去證明自己的對。
  • 沒有一個日落是相同的。
  • 漆黑中,就算最微小的光,都能被看見。
  • 只要繼續去做對的事情就可以了,你不需要為別人的謬誤負責任;更不需要浪費你的生命去證明。
  • 每個在此地出生的孩子,都要經歷一遍志願從崇高到荒謬以致荒蕪的過程,才能長大成人。
  • 這個城市就會失去一點點無可取代的事物,只是一點點,就算我們心裡慌張,都會裝作無所謂。因為真的無計可施。漸漸就連自身特色亦慢慢減退消融
  • 所發生的事情,會令人禁不住咆哮,還有更差勁的嗎?結果就是,還有,還有很多。
  • 事情不會笑鬧一下就過去,社會上的事情是這樣,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也一樣,都需要我們認真看待。
  • 他能從黑洞裡爬出來,他掉進黑洞一去不返,我都這麼愛他,我不會抱怨。他從此宇宙漫遊,再不復返,我也不會拉著他,這是他的選擇。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6gjswC


書名:《弟弟》

作者:陳慧

出版:木馬文化

日期: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