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6

《社交網絡》:這麼近又那麼遠

, 0







有一些電影,就算再好看,我也會看看手錶。(難看的電影更是頻看手錶)

但看《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我竟然一眼也沒看過手錶,當電影完結時,我竟然想:吓,完啦?(還想看下去啊)

我沒想過《社交網絡》會拍得這麼緊湊,原本我一直想,一個講述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如何創辦Facebook的故事,應該不會特別好看吧,但既然電影落在大衛芬查這個導演手上,卻又應該加上特別的期待。

結果,對電影不但沒有令我失望,反而喜出望外,至少個人認為比《奇幻逆緣》更好看。

《社交網絡》以Facebook的創辦和發展為主線,並同時穿插兩宗官司。這樣的大綱本來沒有甚麼特別,但導演卻有能耐拍得引人入勝,節奏緊湊,說故事技巧以及場面調度均十分出色,而且每一個角色的性格也鮮明立體,果然是高手之作,加上Jesse Eisenberg的演出實在好,令觀眾更投入其中。

《社交網絡》開場一段分手戲已經很精彩,五分鐘的戲已將主角的個性特質表露無遺,之後劇情迅速發展,一環扣一環,直到完場才恍然原來已經看了兩個小時的天才發跡史。

總是很喜歡看關於天才的電影。天才的自信、傲氣、專注、不屑、孤芳自賞、恃才傲物、自我中心,都是有趣的情節,不過,天才與混蛋總是一線之差,他無疑有其過人之處, 但在別人眼中,他不過是一個混蛋罷了。

主角被告侵權,他的抗辯簡單不過,“如果他們有本事構思出Facebook,早就創立了Facebook”。

我們看到製成品時,總是輕易說出“這沒甚麼了不起”、“我也想得出啦”這類說話,但為甚麼總是遲遲想不到?

很喜歡電影海報的宣傳文句:

You don’t get 500 million friends without making a few enemies.(有5億人同你做FRIENDS 梗有幾個人當你係眼中釘)

誰沒有敵人?說是敵人也許有點誇張,但眼中釘總有吧(當然,你亦可能成為別人的眼中釘)。互相看不順眼的人,一生之中不可能沒遇上過,因為我們不可能滿足每一個人,也不可能認同身邊每一個人。

相信大部份的人都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做錯,但“眼中釘”卻總是在找碴,“他們”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也許,真正的問題是,你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而最可怕的是,一般人根本不會想到這個問題。他們一直認為,所有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不懂自我反省,而且本身一點能力也沒有。

看《社交網絡》,你可以不認同主角的處事態度,不過,就算全世界不認同又如何,he simply doesn’t care。如果你有才華,你絕對可以無視別人的目光,以及一切閒言閒語。但世上真正有才華的人畢竟不多。

所以,一般人還是繼續擁抱社交網絡,多交朋友少樹敵人,至於成為多少人的眼中釘,當看各人的造化,以及生活態度。

電影改編自《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 The Founding of Facebook: A Tale of Sex, Money, Genius and Betrayal》,而內容部份出自Facebook另一個創辦人Eduardo Saverin之口,還加上法院訴訟紀錄。當中有幾多成真假,無從稽考。事實上,你永遠不可能知道另一個人的全部,即使對方是你的伴侶。所以,別妄想從一齣電影、一本書,或別人的口中可以全然了解一個人。

Facebook為社交網絡打開了一個新局面,朋友與朋友之間這麼近又那麼遠。Mark Zuckerberg大概沒想到,一個意念,扭轉了五億人的社交網絡模式。

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夠把握住成功的意念,堅持再堅持,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功?

這,大概就是《社交網絡》好看之處。
-----------------------------------------------------------

官方故事大綱:
就讀哈佛大學的朱克伯格,不忿被女友狠心拋棄,憤然將大學內聯網內的女生相片上載,令其女友被全校男生評頭品足——這個被稱為Facemash的網站,便是Facebook的前身。雖然幾乎被校方踢出校,但朱克伯格在好友Eduardo Saverin的幫助下,矢志在網絡上創一番事業,令會員人數急速攀升,業務更推廣到世界各地的大學學院。名成利就結果招來嫉妒,在Napster創辦人Sean Parker的賞識下,Facebook在矽谷立足的同時,手足之間開始出現分歧拆夥,最後更鬧上法庭
You Might Also Like
JOIN THE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