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容易沉迷,年輕嘛,經歷的事情還不算多,一旦找到喜歡的事物便全情投入,想一想孩子在小時候看過多少遍喜愛的動畫,看足三個月也不生厭,喜歡就一直看,直到出現另一齣能取而代之的動畫,直到上學以後沒時間看動畫,直到長成青少年找到完全投入和沉迷的事物。
沉迷打機,沉迷打波,沉迷上網,沉迷漫畫,沉迷追星……家長可能會覺得,要是他們能沉迷讀書或其他有意義的事就好了,問題是那根本輪不到家長控制,家長可以強迫孩子學習,卻無法令孩子真心愛上某事物,太強硬反而適得其反。
青少年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某程度上出於本性,也可能受環境或朋輩影響。許多家長害怕孩子過度沉迷會帶來壞影響而加以制止,像家長認為畫漫畫沒用,見一次打一次,結果奪去孩子成為漫畫家的夢想。
只要能適可而止,就讓孩子盡情做喜歡的事吧。
孩子想追星,就陪著一起追好了。將情感寄託在偶像身上,有助減輕生活壓力,我們總以為少年不識愁滋味,不會有什麼壓力,不過對孩子來說,所有我們以為不重要的事物都足以壓垮他們,所以讓孩子追偶像,有寄託有期待能讓心靈得到滿足,日子將不再那麼難熬。
要是偶像思想健康有深度,甚至會為孩子帶來正面影響,偶像說一句勝過家長嘮叨一個月,偶像介紹一本書,孩子立即跟著看,為了接近偶像,孩子會有努力的動機,為了支持偶像,更可能激發許多新技能,例如剪片、製作應援物等。
任何事物都是多面體,有人認為追星浪費時間,有人卻從追星的過程中有所得著。追星的孩子可能學得更多走得更遠,陪著孩子追星,感受青春的熱熾,重拾失落的情懷,最重要是將親子距離一下子拉近起來(前提是孩子讓你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