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迷上癮

0


 

這個年頭,誰不曾染上癮?有些癮無傷大雅,像戲癮、咖啡癮、手機癮,但有些癮卻可大可少,像酒癮、煙癮、賭癮……

染上癮很容易,要戒掉卻千難萬難。

我不打算批判無何癮,因為我也是一個很容易沉迷的人,一沉迷便泥足深陷,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一開始不要迷上。以遊戲為例,千萬不要讓我碰,一旦開始了,我就非要過關不可,於是一發不可收拾,玩到連自己也控制不住。

之前有一年多我一直沉迷於一個城市建設遊戲,每天睜開眼就要照顧好這個都市,明知道玩遊戲是虛無的,不管建設多少工廠,升到甚麼等級,一離開遊戲就甚麼也不是,卻還是將精力投進去。玩遊戲的本意是打發時間,結果到最後時間和心神都被遊戲控制了。一邊玩一邊自責,又一直自責地沉迷。

所有沉迷成癮,都帶著一股明知故犯的狠勁,儘管會傷害自己,甚或別人,依然在所不惜,只求享受當下的快感,其他一切都是後話。

我終於下定決心刪除手機上的所有遊戲,這樣的決絕令昔日的沉迷顯得可笑又可悲。如果能這麼輕易戒掉心癮,當初為甚麼會迷上癮?

迷上一個遊戲尚且如此,迷上一個人真是不得了,所以我愛上一個人就從來不曾停止過。沉迷在愛情之中,彷如一直泅泳在幸福的當下。只要待在對方身邊,就感到無比滿足,沉醉其中,再也不願意清醒過來。

然而,一個人要有多幸運才能得到對方一輩子的愛?如果迷上一個人之後,對方突然要終止這段關係,也只能默默戒掉愛這個人的癮。過程雖然痛苦,但戒掉以後又是另一番天地,千萬不要以為世界從此崩塌。

迷上癮以後,也要懂得適時放手,人生可以很精彩,只沉迷在一件事上未免太單調,枉費得來不易的人生。


2020/12/29

關於學習類型及其他

0


 

聽不到對白,只能靠字幕

跟朋友聊開追劇的日子,對方問我最近還在追甚麼劇,我說近年我主打追韓劇,朋友立即說她不喜歡看字幕太用神,所以不會看韓劇。

我一邊佩服她能不看字幕就看得懂美劇,我基本上看甚麼戲也好,沒字幕是不行的。

沒錯,一定要有字幕啊,就算是港產片,我也要看著字幕才安樂。

如果那齣電影沒有字幕的話,我會覺得很不安,也很容易錯過某些對白。看港產片尚且如此,更別說看外語片了,我基本上是完全聽不明外語對白的,好像刻意關掉收音功能那樣,專心看字幕來了解對話內容。所以不管是看美劇、韓劇、日劇、法國電影……我都沒有問題,反正就是聽不明白。

看港產片也一定要看字幕這事還真的很難理解,明明在說我的母語,我怎麼會這麼沒信心呢?

老實說,平日跟別人溝通,其實我不一定能聽得明白對方說甚麼,有時候會聽不清楚,有時候因為同音字而有所誤解,有時候聽了整句卻一時轉化不來,要花一段時間在腦海走一轉才真正了解對方的意思。

所以我一直承認自己轉數很慢,因為我聽了別人的說話,真的未必即時有所反應,有時候真的要過好幾秒才領悟過來。

當然,我不會直接告訴別人我聽不懂,就讓自己像遲頓了的玩具,數秒後才給出反應吧。

由此可見,我絕對不是聽覺型的人。


學習類型

學習類型有很多種,當中最常見的是以下四種:

  1. 視覺型Visual
  2. 聽覺型Auditory
  3. 讀寫型Read-Write
  4. 動態型Kinesthetic

視覺型的人透過視覺輔助來學習東西,所以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影片。

聽覺型的人透過聆聽來學習,所以學習新技能的最好方法是請別人解釋一遍。

讀寫型的人透過文字來學習,所以與其跟他解釋新技能,倒不如丟一本說明書給對方。

動態型的人透過觸摸和感覺來學習,所以他要學習新技能,甚麼也不聽不看,直接動手操作。

我很明顯是讀寫型啊,我是通過讀寫來理解事物的,有時候別人跟我講解我未必真的明白,給我一本說明書就好,我看了自然就會懂。

我不喜歡看短片,寧願看文字解說,那樣我就可以按照我自己的進度來理解事物。

因為我屬於讀寫型,所以我的興趣也是讀寫啊。

讀書和寫作。


讀書和寫作

其實我絕對不能說我看很多書,對比起真正的讀書人,我看書大多是自娛居多。

所以我多數的時候也是看小說。

在短時間內讓自己沉醉在一個文字建構出來的世界,跟我的生活完全無關,或緊張,或紓壓。看到意想不到的情節會驚嘆作者的慧心,看到細意雕琢的文字會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力。

我很少看小說以外的書籍,當然也會看看散文集,但比例較少,也很少看心靈或實用性強的工具書像是親子書或理財書,對理論性的書籍提不起很強的興趣,隨便翻翻就好。總覺得所有理論都無法套用在自己身上,看完還是那個固執的自己。

有時候看到厲害的小說,會以作者的角度感到慚愧,我大概再寫十年小說也無法寫到這個水平吧。

有時候會覺得沮喪,但之後還是會繼續寫下去吧。

我當然知道要寫得好要下很大的苦功,只是人太懶,只能寫寫自己喜歡的小說,而不是厲害的小說。

有時寫作只是想排解內心的苦悶,寫小說也好,寫心得文也好,寫書評也好,寫小感想也好,也只是想透過文字將內在的自己推出去。

如果沒有文字這個工具,我大概會一直感到鬱悶吧。

2020/12/20

《女神自助餐》:拯救女性的力量

0


《女神自助餐》是台灣作家劉芷妤的最新短篇小說集,書中八個短篇小說,描寫當代女性處境,每篇都從女性角度出發,寫出女人的無奈與辛酸,當作者強調“本書情節並非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我很遺憾”時,讀者讀來自然更覺膽顫心驚。

作者寫作此書具有強烈的目的性,她要反映女性在社會上遭遇的偏見和限制,結合眾多女性的生命經驗,寫出女性的處境,以期女性在未來遇到不對的事情時,能減少責備自己、嫌棄自己,同時對其他女性更寬容。

《女神自助餐》的八篇小說分別為〈同學會〉、〈靠北克莉絲汀〉、〈嫦娥應悔〉、〈別人的孩子〉、〈在河之洲〉、〈荔枝使用說明〉、〈女神自助餐〉及〈火車做夢〉,儘管書中多篇都是耳熟能詳的題材,像是性侵事件、婆媳關係、姊弟戀、語言霸凌等,但作者所採用的角度卻帶有獨特性,一邊是發生在你我身上的熟悉故事,另一邊卻是耳目一新的角度,像是在〈嫦娥應悔〉中出現長生不老的嫦娥,儘管在世上已活了四千多年,卻依然無法擺脫男強女弱的陰影,在畏懼裏不忘帶著自責。

書中涉及的內容雖以性騷擾或性侵為主,但毫不單調,校園性侵、家庭性侵、職場性騷擾、公眾場所性騷擾等,毫不留情地撕破社會和諧的假面具,有些問題一直存在,沒有人站出來求救並不代表我們可以視而不見。然而,為甚麼這麼多女性受侵犯卻不敢張聲?為甚麼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認為女性的委屈都是矯情?

書中的女性大多處於劣勢,在追求平權的道路上固然困難重重,最糟糕的是,許多時難為女人的,偏偏就是女人。在〈嫦娥應悔〉中,嫦娥在畏懼被強暴的陰影下逃走,卻被西王母娘娘怪她誤會好人;在〈荔枝使用說明〉中,傷害主角最深的,正正是其母的語言暴力,美其名是為了她好,卻處處摧毀她的心智;在〈靠北克莉絲汀〉中,不管是婆媳或姑嫂關係,都處於兩面不是人的狀態,一方面覺得自己身處地獄,另一方面卻質疑自己是他人之地獄;在〈女神自助餐〉中,面對男女下屬競逐主管職位,女性高層擔心讓女下屬升職會讓她承受性別壓力,身為女性卻率先帶著歧視女性的念頭,還要說成是為對方著想。

《女神自助餐》的議題雖然沉重,讀來卻沒有任何艱澀難懂,劉芷妤用優美的文字,簡潔卻深刻的敘述結構,帶出女性在家庭、婚姻、職場、社會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情節精準地刺痛著讀者的傷口,鮮血淋漓地剖開女性最深層的情感,真實得讓人倒抽一口涼氣。

書中多個角色均藉著拯救他人同時在拯救自己,曾經因為懦弱而噤聲的自己,曾經因為自卑而迷失的自己。但願讀者也能從書中找到拯救自己的力量。

向每一位女性推薦這本書,不管任何年齡層,不管你有沒有遇到過小說中女性的處境,也希望你能透過此書獲得勇氣。

向每一位男性推薦這本書,讓你明白女性的處境之餘,也更懂得體恤身邊每一位女性。

《女神自助餐》的後記寫得很棒,看完以後再對照每一篇小說,重新感受每一個角色的傷痛,發掘人物的多面性以及角色之間的千絲萬縷。這些都不是純粹虛構的故事,唯願故事止於此刻,世界變得更美好。

書名:《女神自助餐》

作者:劉芷妤

出版社:逗點文創結社

出版日期:2020/04/01

購書連結:《女神自助餐》

2020/12/17

《反叛的愛》:禁忌讓愛情更純粹

0



如果說《戀愛挑戰書》(Dash & Lily)是青春無敵的戀愛挑戰,那麼《反叛的愛》(Love & Anarchy)(台譯《愛情不設限》)就是成人版的瘋狂挑戰,所以情節都意想不到,看得人臉紅耳熱。

《反叛的愛》是瑞典劇,北歐的劇集跟美劇感覺大不同,不但尺度更大,創意更加澎湃,而且不設底線,讓觀眾看得目瞪口呆。

從挑戰中帶來禁忌的愛

電影講述女主角狀似擁有美滿人生,有丈夫有子女,還被聘請到一間傳統的出版社擔任顧問,協助出版社轉型。但美滿之外卻一直存在暗湧,女主角的父親有精神病,經常闖禍要她收拾爛攤子,丈夫更抗拒家人跟他見面。在躁動不安時,女主角會用手機看A片自慰,尋求片刻的歡愉。

而她的這個習慣讓她跟男主角結下樑子。男主角在出版社任職外判的IT青年,偶然看到女主角自慰便錄影下來。為了取回影片,女主角接受男主角的任務,完成後卻生起古怪念頭,收起男方的手機,要他接受挑戰後才將手機歸還。

自此雙方玩起互相挑戰的遊戲,例如要在工作上做一件很扯的事,例如要整天倒後步行等等。兩人在挑戰中互相產生依賴感,在禁忌之中反而挑起最大的慾望。

男主角因為與母親關係疏離,所以總是不知不覺被比他年長的女人所吸引,內心的不安讓他一步一步靠向女主角,卻又會在她受挫折時挺身保護她。一個眼神一句對白,將無盡的情感表露無遺,女主角淪陷之中,女觀眾大概先淪陷了。

婚外情也好,姊弟戀也好,辦公室戀愛也好,男女主角挑戰著各種禁忌,讓慾望更高漲,而愛變得更純粹。

不管你的出身,不管你的身份,我就是想跟你在一起。

出版社在傳統與電子化之間擺盪

《反叛的愛》並不單單聚焦在男女主角之愛中,也反映許多現實問題,例如婚姻問題,個人價值觀問題,還有出版社在傳統與電子化之間擺盪的問題。我對劇情描寫出版社的運作情況最感興趣,出版社的主要工作當然是出版書籍,但除了審稿和編輯工作之外,還要應付許多事務,例如要跟作者打好關係,還要處理作者的失德行為,作品拍成電影的改編問題,還要籌辦發佈會,書展,跨媒體宣傳等等。

出版社的每一個員工都很可愛,熱愛文學,也很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正因如此,我更覺得書店老闆聘請女主角是絕對的錯誤,我實在看不出女主角對書店做了甚麼建樹,破壞倒是多到數不完。

出版社老闆想讓書店邁向電子化,同時間接納串流公司的收購,顯然明白到繼續墨守成規的話書店便要面臨倒閉問題。編輯雖然明白電子化是大方向,但心裏卻認為將作品影像化其實是對文學的抹殺。無奈的是,閱讀人口不斷減少,出版社的收入不斷減少也是事實。

到底文學重要還是暢銷重要?為甚麼有時候明知作品不會暢銷,出版社還是願意出版?

無論如何,對出版社來說,好作品才是重點,結局在荒唐之中揭示好作品所帶來的豁然開朗。

不管世界多荒謬,好的文學作品確實能洗滌人

2020/12/16

道不道歉在你,原不原諒在我

0


 

道歉是一種美德,寬恕也是一種美德,所以家長總是不經意地將這種美德硬塞給孩子。

先來一個情題吧,兩個孩子在公園玩耍,男生突然推倒女生,雙方家長隨即過去了解,先不管孩子鬧翻的原因,推倒別人的男生肯定遭受指責,並被要求向女生道歉。男生可能因為女生撞到他才還手,不覺得自己有錯,但在大人施壓下,不情不願地吐出對不起”。女生呢,被男生推倒在地,又氣又痛,而男生態度敷衍的道歉令她更加憤怒。然而,女生的家長卻強要求女生原諒男生,因為“對方已經道歉,我們要大方原諒他。”

只要對方道歉,原諒就是唯一的選項嗎?

想想孩子的心情啊!女生不明所以地被男生推倒,心裏憤怒到極點,而她的憤怒絕不是對方一句“對不起就能平息(更何況對方根本不是真誠道歉),偏偏家長卻強迫自己原諒對方,這教她的憤怒如何找出口?

如果家長只求息事寧人,兩個孩子能在此事上學到甚麼?

男生和女生都帶著憤怒而無法釋放的情緒啊。男生真的知道自己有錯嗎?不知錯而被迫道歉,他學到的不是分辨對錯,而是虛偽和忿忿不平。女生會學到就算被欺凌,只要對方道歉便必須原諒對方嗎?將來要是她遇人不淑,她也會委屈自己原諒一個不值得原諒的人嗎?

有時候虛偽的道歉比完全不道歉更令人討厭,就算是真誠的道歉,這一刻只要我還不想原諒你,那就即管不妥協吧。

道不道歉在你,原不原諒在我。

沒錯,道歉和寬恕是美德,但也不能忽略情緒問題,擁有表達憤怒的自由,孩子才能學會堅持、拒絕與希望。

家長介入孩子的爭執時,必須先讓孩子弄清對錯,而非隨便道歉或表態原諒。請尊重孩子的選擇,即使他們選擇憤怒。


2020/12/11

關於手帳及其他

0


 

Photo by Estée Janssens on Unsplash

手帳/電子手帳

每年到了年尾,我也會心思思買一本手帳。

但翻開市面上的手帳,總是沒有一本完全合心意的。

又其實,即使買到一款百份百合心水的手帳,我知道我也不會堅持寫多久。

買了一些退而求其次的手帳,通常連一月都未過就放棄了寫手帳的習慣。

有甚麼都記載在電腦就好。

一直是Evernote的重度使用者,基本上甚麼也記錄在Evernote內,由文章、日記、觀影記錄、銀行記賬、網站擷取到照片等統統都記在那裏,其實不止記事這麼簡單,我直接用Evernote來做工作台,正在寫甚麼,還有寫作的靈感、題材等等都存進去,打開來就可以找到接下來要寫甚麼。

雖然覺得Evernote很好用,但有時很奇怪,覺得有些情況不夠滿足我的需求,又會向外尋求更好用的工具,使用ToDoist做To Do List,暫時是我用過最簡潔最好用的To Do List工具,但有時我也懶得仔細填寫。

後來又嘗試用Notion,很多人使用Notion取代Evernote,但到目前為止我仍然找不到一個可以取代Evernote的工具,雖然說新版的Evernote災情嚴重,但我只要堅持不升級到新版,也就沒有甚麼好抱怨了。

Notion的功能的確強大,界面也漂亮,但對我來說有點複雜得過了頭,所以我只能用Notion來做一些紀錄,像是現在這個Reading List對我來說真的一目瞭然,在讀甚麼書,有甚麼書買了待讀,有甚麼想在圖書館借的,以及讀了甚麼書。

也有做Writing List之類的,Notion的分類方式強大,可以改變瀏覽模式(像用Board View改為Table View甚至Timeline View),也可以做Sorting,在這方面的確做得比Evernote好,但Evernote更直覺更簡潔卻是不爭的事實。

因為習慣了使用這些電子工具作記錄,所以總是不知不覺放棄了手寫的手帳。(雖然每到年終又會心思思買新手帳……)

Photo by Isaac Smith on Unsplash

目標

每年到了年終,除了檢視自己達成了多少目標,也會重新制訂明年的目標。

十一月尾時為自己設定好一些新目標:

  1. 每月第一個星期寫三篇專欄(這樣我整個月也不用再寫了,其實一個月只需寫兩篇,寫三篇是想儲一些備份,有沒有可能儲夠備份一年也不用再寫呢?)
  2. 每月第二個星期寫一篇書評
  3. 每月寫五篇Blog
  4. 每月第四個星期寫一篇小說
  5. 每月讀兩本書

好了,訂好了目標本來是想等2021年到來,但後來一想,為甚麼一定要等新一年才實行新計劃。

坐言起行嘛,不能就現在開始嗎?

於是,十二月第一個星期我真的完成了三篇專欄,第二個星期完成了一篇小說,書呢,因為年終要清書的關係,也因為突然在網上借了多本書,在10天內我看了5本書和10本漫畫,早就超標了。

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清楚列出我的目標和達標情況的工具,但一直找不到合心意的,後來終於在Notion找到一個類近我要求的Template,再加以調整便組成我的理想工具。

暫時覺得很滿意,但不知道自己會否堅持使用。

Photo by John Baker on Unsplash

人生記錄

其實我覺得自己近乎偏執地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除了每天寫日記之外(我的日記是使用MS Word打字,再在Apple的Page用每天一頁形式記錄著,在Page中會改標題和每頁貼兩張相),還有閱讀記錄、觀影記錄、寫作記錄、目標達成記錄,幾乎做過甚麼也記下來,當然少不免有銀行賬戶的交易記錄、信用卡記錄、股票買賣記錄……

有時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做這麼多記錄,有意義嗎?

有意義嗎?

意義這回事還真不好說。

人不是終會死亡嗎?

人死後這些記錄當然甚麼意義也沒有了。

可能因為害怕自己渾渾噩噩虛耗人生,所以才會如此偏執地將自己的人生記錄下來。

噢,原來我在那一年做過這些事,原來那一天我沒有白過。

當然還是會有甚麼也沒有做的日子,但日子都沒有白過吧,記下自己做過甚麼,就算再無聊也好。

無無聊聊過的也是日子啊。

每一天也是新開始,所以不用等到明年才實踐新目標,想到就做吧。時間真的不等人啊。

2020/12/2

黑臉白臉

0


你花了很多時間摸索後,才終於明白,你不可能以單一面貌管教孩子。

有時候你是無微不至的慈母/父,孩子未開口便已照顧好他的需要;有時候你以威嚴震懾孩子,制止他失控的行為;有時候你是他的好友,互相傾吐心事;有時候你是老師,以身作則建立榜樣;有時候你想毫無顧忌地寵溺他,但有時候你必須強硬起來,不能任由孩子予取予攜。

這樣說來,你根本是千面人啊。

在教養的路上,有時鬆有時緊,怎麼可能長期只扮演黑臉或白臉的角色?

如果你長期擔綱黑臉的角色,孩子可能不肯跟你親近,怕被你指責。然而,要是你只做白臉,孩子縱然喜歡親近你,卻也同時不自覺地欺負你。

其實不管做黑臉還是白臉,最重要是全家人站在同一陣線,要做黑臉的話就全家人一起做吧。

管教孩子時,最忌父母二人不協調,一個做黑臉一個做白臉,教孩子如何適從?這個說不可以,另一個卻說可以,那到底是可以還是不可以?當黑臉嚴厲管教時,孩子哭著找白臉撒嬌,白臉為求安撫孩子而准許他不遵守黑臉的要求,黑臉的立場頓時瓦解,孩子從此有恃無恐,往後要管教便難上加難。孩子哭著尋求安慰時,白臉當然可以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但立場還是得與黑臉一致啊。

一方在管教,另一方插嘴更是大忌,就算不認同對方的管教方式(虐打兒童當然要立即制止),也請盡量不要當場表達反對意見,那會對孩子做成混亂,也會令之前所做的努力付之一炬。待二人獨處時才作討論吧,達成共識以後就遵從這個共識作出管教。

管教孩子本來就不能一成不變,漫漫長路,鬆緊有時,在張弛之間尋找最適合你孩子的管教方式,不管做黑臉還是白臉,父母雙方也要連成一線啊。

2020/11/29

《超時空通話》:跳出同類電影的套路

0


因為喜歡看時空片,所以登入Netflix時看到主頁推介《超時空通話》,二話不說就開來看,事前完全沒有了解過劇情講甚麼。

本來以為是類似《Frequency》或《Signal》之類的電影,主角可以跟過去的人通話,於是向過去的人提供線索以圖扭轉過去改寫歷史,過程總是緊張又熱血,過去與未來合作最終改變歷史,開拓出更美好的未來。

《超時空通話》的開頭也的確是這樣的設定,只是沒想到中段以後劇情走向大不同,完全癲覆這類電影一路以來的套路,接下來變成驚慄片,讓觀眾完全猜不透劇情發展。

兩位女主角的表現也出色,很容易令人看得投入。

所以喜歡看類似時空片的朋友,建議在不知劇情的情況下開來看吧,肯定會有驚喜。

Netflix傳送門:《超時空通話》

以下含有劇透,未看電影的請迴避。

劇情講述朴信惠回到舊居,某天室內電話響起,來電者竟然是身處二十年前同一間屋的全鍾瑞,二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通話後,金鍾瑞得知朴信惠的父親在二十年前因為火災身亡,所以主動拯救其父。朴信惠身處的環境突變,而她明明已死去的父親竟然真的活著,一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朴信惠非常感謝全鍾瑞的幫忙,於是偶然得知她將會被繼母殺死後,便立即告訴對方,讓她免於死亡,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她所救的人竟然會變成連環殺手。她先殺死繼母,接著將得知兇案的人一一殺死。

朴信惠知道她殺人後大驚,不肯再接聽她的電話,但這卻惹怒了全鍾瑞,為了迫使她聽電話,她對朴信惠的父親下毒手,並綁住了還是小童的朴信惠,又利用其母的性命迫她查出警方如何抓到她。

身處二十年後的朴信惠,要如何拯救自己和母親?每次過去被扭轉,現實都會作出改變,到底結局會變成怎樣?

如果現實可以一再變化,那現實還真的存在嗎?抑或一切都是虛幻?

本意是救人,卻意外製造了一個殺人兇手,而且最終更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做成這個局面,除了因為朴信惠所救的人本性邪惡,也是因為朴信惠的愚蠢所做成。明明都已經看到新聞說對方殺了人,偏偏要在電話中質問對方,讓對方知道她不久後會被警方抓到一輩子坐牢,那她能不發狂嗎?(全鍾瑞的演出令人心寒。)

身處未來的人雖然可掌握所有線索,但真正有執行力的人卻身處過去。雙方鬥智鬥力,結局一再扭轉。

字幕之後還有啊,不要急著關機。

不過話說回來,最後這個為扭轉而扭轉的安排不太合情理,不看的話心情會比較好。

2020/11/26

《戀愛挑戰書》:聖誕青春純愛劇

0


每年聖誕,Netflix也會推出超多聖誕戲,是真的超多啊。

因為喜歡聖誕氣氛,所以每年我也會挑數齣聖誕戲來看。

今年在我家打響頭砲的是《戀愛挑戰書》(Dash & Lily)。

這是微你劇,一共八集,每集約半小時,因此四小時可完食,而我也在一天內追看完畢。(其實最初以為是電影才開來看呢)

這是一齣發生在聖誕節的青春純愛劇,純到男女主角在頭五集也沒見過面,兩人就因為一本紅色筆記簿而互相挑戰對方,繼而透過文字互相愛上(不合理嗎?你可以說是不合理,也可以說是青春),有點像現時流行的網戀,但他們的聯繫方式不是即時的,而是困難多了,想像一下將筆記留在一個地方讓對方找到並完成挑戰後再放在另一個地方,一旦遺失筆記就沒有其他聯絡方式了。

劇集講述討厭聖誕的男主角本想靜靜一個人渡過這個節日,卻陰差陽錯在一間書店的書架內找到一本紅色筆記簿,筆記中寫著一個挑戰,男主角完成挑戰後與留下筆記簿的女主互相挑戰,後續發展是他們都按著對方的挑戰指示來完成任務,並在過程中互相傾吐心事,繼續愛上文字背後的陌生人。

看他們互相挑戰時,感覺有點像多年前的韓國電影《觸不到的戀人》,雙方也是透過信件聯繫,再按指示行動,例如到某間餐廳吃飯,或到某個地方遊玩。當然,《戀愛挑戰書》的考驗遠低於《觸不到的戀人》,畢竟他們活在同一個時空啊。

兩個生命本應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因為一本筆記而遇上,文藝氣息濃厚,而兩個素未謀面的人,依照對方的建議嘗試新鮮事物,這麼近又那麼遠,為劇集建立一個浪漫的氛圍。

男主角的父母離異,有一個因為移民而跟他分手的超正前女友,女主角則是一個熱愛聖誕的華藉女孩,有一個同性戀哥哥,有一對瞞著她搞移民的父母,還有一個管教甚嚴的外公。

男女主角各有自身要面對的問題,而他們透過筆記互相安慰對方,鼓勵對方,促使對方離開舒服圈,探索生命的另一種可能,而這個過程也同時在追尋自我,突破一直牢牢套著自己的框框。

劇情發生於聖誕前後,因此聖誕氣氛也遍佈全劇,如果要挑一齣具聖誕氣氛的愛情小品,此劇應該可以讓你愉快地歡渡一個下午。

男女主角都不算是俊男美女,但他們的平凡令劇集更具說服力。愛上一個跟你在紙上談情的陌生人,如果對方還是超級俊男美女,那多超現實啊(雖然這樣的劇情其實本身已很超現實)。

即管你長相平凡,卻能讓我心靈滿足,所以我希望跟你在一起。

這就是愛情。

噢,青春真好。

2020/11/25

告別2020年之前

0


 還有36天便要告別2020年。

11月開始,我為自己訂立了閱讀目標,就是要將我在這兩年開了但未讀完的書統統看完(對,有些去年開了頭的書到現在還沒讀完。)然後再以一本伊坂幸太郎的小說作結,其實積存了好幾本伊坂的小說未看,該看哪本好呢?

最新出的《鯨頭鸛之王》?抑或早前看過電影的《小小夜曲》?

嗯,不如就一本為2020年作結,一本為2021年打頭陣吧。其實還有好多本伊坂未看呢。

當我這樣說時,丈夫就問我,吉本芭娜娜的書你看完未?(當然未,但我手頭上剛好拿著她的《喂喂下北澤》,去年暑假去日本旅行時帶著的書,從下北澤回來年多,我竟然還未看完,不是說小說不好看,只是放下了就被其他書吸引住。

他又問,還有鄧九雲的書呢?

其實還不止呢,紀優穆修的書,劉梓潔的書,陳浩基的書也是見一本買一本,躺在書櫃內等著出新天。

我說,我有百多本書買了未看啊,又有數十天想在圖書館借的書。

女兒問,你書櫃哪來這麼多書?

我說,大部份都是電子書啊,除了部份喜愛的作家會買紙本書外,其實現在都傾向買電子書,節省地方啊。

以前我看書看得慢,看看以下統計便汗顏了。近兩年有了電子書之後的確看多了,但以這樣的速度,要看完已買的書其實也要花五六年吧,而且我其實還會不斷買新書啊。

2012–8本

2013–10本

2014–14本

2015–14本

2016–17本

2017–22本

2018–27本

2019–14本完讀+5本未讀完

2020-預計完讀26本+4套漫畫

清書行動中,昨天將去年只開了頭就放到一邊的《屍人莊殺人事件》一口氣看完,最初以為是一般的暴風雨山莊殺人事件,看了開頭不覺得有甚麼特別,放下之後等了一年才再拿起,但當看到轉折之處,不禁大呼過癮。用XX來構成暴風雨山莊還真是令人意想不到,而在XX的設定之下寫的本格推理卻也十分出色,交出的線索公平讓讀者參與。小說還有著後設小說的味道,很對胃口就是。本來想立即開續集《魔眼之匣殺人事件》,但還是得先清掉未看完的書才行。

(XX是不能說的秘密啦,看過書的人都不能劇透)

未看完的書中,還有台灣作家既晴濶別多年的新作《城境之雨》,期待了很久呢,既想快點看完又不捨得這麼快看完,下一本不知道要等多少年啊。

如果要達成今年的閱讀目標,即我還要清掉3本書再另加一本伊坂的新書,還剩下36天,希望以我緩慢的閱讀速度也足夠吧。

2020/11/22

《當我們死後,靈魂去哪了?》: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0


 

每個人都知道人生的終點是死亡,卻對死亡所知不多,而我們對未能掌握的事物總是感到畏懼和無力,因此大家都敬畏死亡,盡量不去思考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死真的如燈滅嗎?抑或就算肉身死亡,靈魂卻永恆不滅?如果真的有靈魂存在,死後的靈魂又會去哪裏?

對於死亡,我們知道其存在卻極力迴避,但如果我們能夠深入了解死亡的面貌,在面對死亡時便不會那麼無助,尤其是面對親友的離世,也能在悲痛之中找到力量走出幽暗。

在《當我們死後,靈魂去哪了?》一書中,作者具體地描寫死亡的過程和感受,寫出身體和靈魂在面對死亡時所經歷的各個階段,同時提供臨終陪伴的建議,指導讀者如何陪伴即將離世的親友,以及如何渡過痛失親友的傷痛期。

作者艾珂波亭是美國的通靈人暨靈療師,擁有與靈魂互動的能力。在此書中,作者細訴多個死亡案例以及與靈魂溝通的例子,生動有趣又引人入勝。雖然是講述死亡之書,卻為讀者帶來平靜和安慰,讀後感到非常溫暖,根本就是療癒之書。

此書的重點是,靈魂確實存在,因此死亡並非終點站,而且你可能已經死過無數次。你每次來到人世之前,也會規劃好生命藍圖,確定在這一世要得到哪些經驗使靈魂進一步成長。死亡時間早在規劃生命藍圖時已經確定,當你在這一世完成所有任務,便是“畢業”之時。然而,有些人會有好幾個“退出點”。到了退出點,靈魂會盤點這一生所完成的事,再決定是要結束這一生,抑或繼續留在人世待下一個退出點出現。

死亡可以有多種方式,有些死亡來得急且快,有些卻拖延很久。死亡的感覺到底是怎樣呢?死亡是靈魂脫離軀殻的過程,掙脫沉重肉身的感覺是輕盈的,而人在這個世界死亡時,等於在另一個世界誕生,一邊是哀傷,另一邊卻是喜悅。死後的靈魂會通過白光隧道進入天堂。天堂有多個社區,每個社區也反映出一個不同的實相,我們會去哪個社區,取決於我們生前對現實的信念和意識,而靈魂會不停往不同實相移動,尋找更好的生活方式,並持續學習和成長。

也許你無法相信天堂的存在,那還是聚焦在死亡這主題吧。

對於親友的死亡,我們最關心的可能是,他們在死亡的時候痛苦嗎?如果無法在他們臨終時守候在旁,他們會感到孤獨嗎?此書告訴我們,遇到衝擊死亡時,靈魂多半會提早脫離肉身,因而不會感到痛苦,而人是絕對不會孤零零死去的,死亡時必然有天使或已故親友的靈魂相伴,而有時候,臨終者會故意選擇親友離開後才靜靜離開,所以不用感到自責。

我們也會因為親友離世後無法再見面而感到難過,但想像一下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跟已故的親友在一起,自在地觀看著我們的生活,死亡並沒有將我們和逝者分隔啊。

《當我們死後,靈魂去哪了?》還談論自殺、孩子的死亡等令人遺憾的事,也有教導如何克服失去摯愛的傷痛期,讀完此書,像得到救贖一樣,解開一些死亡帶來的心結,不再畏懼死亡的來臨,同時明白到生命並沒有終結,我們還有機會跟離世的親友團聚。

每一個人的出生也有著重大意義,死亡也一樣。面對死亡,我們難免傷痛,但日子還是可以過下去。

書名:《當我們死後,靈魂去哪了?》

作者:艾珂.波亭

譯者:蕭寶森

出版:新星球

日期:2015/01/08


購書連結:《當我們死後,靈魂去哪了?》



2020/11/18

誰願做掃興王?

2



“你好掃興啊。”被孩子投以埋怨的眼神,你頓時呆住,完全反應不過來,你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和難受,實在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甚麼。

的而且確,只要問起功課,提及溫習,不管是甚麼時候,孩子也會覺得掃興,但如果孩子懂得主動溫習,又何需你費神提醒呢?

以前你哪敢這樣跟父母說話?話未說完就給賞耳光,未溫完習便看電視肯定要捱打,但是現在你只能緊握拳頭,奮力抑壓著喝罵孩子的衝動。

你不明白為甚麼你要對孩子如此忍氣吞聲,當然你可以狠狠罵回去,但這從來不是你的選擇。在成為父母之前,你就決心絕對不要以父母管教你的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打鬧孩子是最輕鬆的做法,但從來不是理想的管教模式。現在你才知道,管教孩子有多難有多苦,而且所有的苦都只能往肚裏吞,就算你向別人掃苦,也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的感受,有時候甚至連伴侶也未必懂你的心情。

“又不是要他考第一,用不著迫得這麼緊嘛。”

你噙著眼淚撫心自問,你不是要他考第一,只是想他取得合格的成績,這樣的要求很過份嗎?況且重點永遠不是成績,而是孩子待你的態度。會說你掃興的孩子絕對不容易管教,孤軍作戰的話孩子更加有恃無恐。你可能感覺憤怒或沮喪,卻依然不會放棄管教孩子。

哪一個父母想做掃興王?你當然只想跟孩子嬉戲玩樂,但現實中的教育制度確實不容許學生和家長偷懶,除非你決定放養,否則在培養出孩子的自覺性之前,大概只能繼續做掃興王。

管教孩子從來不容易,要堅持不打不罵很難,而在不打不罵的情況下教出自覺性強的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當然有天生自覺的好孩子,可惜他們總是別人的孩子。

你並不孤單,一起努力吧。

2020/11/17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無限之外有更大的無限

5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上映時就知道口碑極好,但我一直迴避看悲情電影,更何況這電影打正旗號講述癌症患者,實在需要衝破一定心理關口才會選擇來看,但幸好還是看了,真的很好看啊。

有一種電影是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但縱使如此,觀眾還是會覺得拍得好看,《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即屬此類。雖然要講述癌症病人,但是調子並不悲情,反而充滿笑和甜蜜,即使面對死亡的威脅(其實誰人不是呢?),愛情卻還是可以令人心花怒放,將愛與死亡並排放著,愛永遠先於死亡,所以不管生命長或短,還是先愛了再說吧。 

電影講述兩個癌症患者,在一次病友聚會中認識,並很快成為好友,雖然雙方都心動了,但是女主角卻因為不想有人為了她傷心而一度拒愛。然而,他們走過一場又一場難忘的經歷,最終還是踏上愛的旅途。

電影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對白,好像一開始女主角說:有甚麼比患癌更悲慘的事?就是家有患癌的孩子。的確,癌症患者當然可悲,但是作為癌症患者的父母,又肯定更悲痛欲絕。癌症患者無從控制自身的病況,所有的痛都可以自行承受,但是卻始終放不下家人/愛人對自己的愛莫能助,以及有天失去她的痛苦。女主角一直擔心自己走後父母的世界會從此停頓,但當她知道母親正在修讀社工課程,並已準備好在她離、去後如何重新投入生活時,她是完全如釋重負。 

另一句難忘的對白,在01之間有著無限,例如0.10.120.112......02之間有著更多無限,還有03之間,以至0和百萬之間,無限之外還有更大的無限。我們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只是活著的時候一直假裝有限並不存在,這樣才能在無限之中尋找另一個無限。

男主角很Sweet,惹人憐愛,女主角不夠美,但演得十分出色。這是一齣很好看很好看的愛情電影,不會過份悲情,噢,但最後半小時的確很催淚。生命有喜有悲,誠意推薦。

PS. 看完《小失戀大漫遊》再加上看過《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突然就好想去阿姆斯特丹。 


2020/11/16

《願望咖啡館》:挑戰道德底線的願望

0


 

因為看過《完美陌生人》(Perfect Strangers),自然會對同一個導演執導的《願望咖啡館》(The Place)感到興趣,而且題材還更離經叛道。

《願望咖啡館》整齣電影幾乎都在同一間咖啡館同一張桌子發生,偶然會拍攝一下咖啡館的外觀,但除此之外都是咖啡館內的情境,就是不斷有人來到咖啡館來跟一個神秘男子講條件。話說這個神秘男子總是拿著一本厚厚的記事簿,當有人來向他提出一個願望時,他就會翻開記事簿然後向對方說出一個任務,只要完成任務,他們的願望都必然可以成真。

電影沒有交代這個神秘男人是誰,也沒有解釋為甚麼這些人會知道他擁有這種神秘能力,總之訪客絡繹不絕來向他提出願望,而他便說出任務,這些任務大部份也是強人所難。


一個父親希望患上癌症的兒子能夠康復,但他必須殺死一個女孩。
一個老婦希望患上老人痴呆症的丈夫會記起自己,但她必須放置一個炸彈殺死無辜的人。
一個盲漢希望重見光明,但他必須強姦一個女子。
一個警察想找回遭偷竊的錢,但他必須狠狠襲擊另一個人。
一個女人想變美麗,那麼她須搶劫十萬零五毛。
一個老人想跟女神發生一夜情,而他必須保護一個陌生人。
一個修女希望重新感受上帝,她必須懷孕。
一個女人想變心的老公浪子回頭,她必須拆散另一個家庭。

八個願望八個任務,大部份都是超越道德底線的任務。許願的人一再指控神秘男人是魔鬼,提出的任務太離譜,但還是不斷受到誘惑,一再掙扎是否為了達成自己的願望而犧牲別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又是否可以遮蔽良知?

願望與任務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而各人的任務看似無關,但又原來環環相扣......

我本來對此電影十分期待的,但是看完電影後雖然說不上失望,但也實在難言驚喜。所有劇情推進都是來自許願者與神秘男的對話,雖然說可讓觀眾自行填補當中的過程,卻有失戲味。而各人之間的環環相扣也沒有我預期所扣得那樣緊,所以這電影僅是點子有趣,雖然也有反思的地方,但難成經典。

---------------------------------------------------
官方故事大綱:
一個神秘的男人,每天都坐在咖啡館裡的同個座位,答應著所有來訪顧客的每個願望,並指定他們必須完成一件特定任務來當作回報。男人會交付他們什麼任務呢?而為使願望成真,他們又都做好了完成任務的準備嗎?





2020/11/15

《外星生命》:一場困獸鬥

2


 

好啦,我承認我甚麼沒有看過劇情簡介就找了《外星生命》(Life)來看,也許單是被海報中的兩個男主角所吸引。海報如此靜態,所以我完全沒想到這是一齣驚慄片,結果跟女兒一起看後嚇得她猛說這戲根本是兒童不宜。

故事其實很簡單,六名太空人在火星上發現了生物,於是開始研究這”外星生命”,但外星生命不似預期,人類自以為可以掌控任何事,結果當事情開始失控,始發現一切超出預期。

整齣電影九成九的時間也是在太空艙內發生,六個人,一個外星生命,一場困獸鬥,構成一齣緊張萬分的驚慄電影。儘管觀眾知道一定會有人犧牲,但在預期之內還是有許多意料之外的情節,令觀眾訝異。

人在太空,跟地球失去聯絡,要多無助有多無助,外星生命越變越強,在太空艙展開殺戮,而太空人必須在有限的資源下對付這種前所未見而又一無所知的生物。雙方展開攻防戰,未到最後一刻也未知誰勝誰負。

電影壓迫感很強,作為娛樂電影,應該不會令人失望。

2020/11/9

《后翼棄兵》:型,真心型

4


如果《Emily in Paris》是賞心悅目,那《后翼棄兵》就是目不瑕給。

《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開播之前,單是看介紹便已決定將這齣劇集放入待看清單,純粹因為這齣劇的主題與下棋有關。不,我不懂西洋棋,對下棋這題材有興趣,則是因為我好喜歡漫畫《棋魂》,難得有一齣講下棋的劇集啊,當然要看。

《后翼棄兵》開播之後,好評如潮,然後我才知道女主角竟然是《思・裂》(Split)的女主角安雅泰勒喬伊(Anya Taylor-Joy),單看劇照完全認不出來,而事實上,看《后翼棄兵》時,也還是難以將兩個角色聯想在一起。(後來看完劇集才知劇中一個男角竟然是《哈利波特》中欺負哈利的肥表哥,嗯,根本就判若兩人嘛。)

因為《后翼棄兵》好評不絕,便立即開來看,一看果然不得了,此劇的精緻度和完整度破錶,縱使有著一般競賽電影的架構,但處處有驚喜,每一集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就算不懂捉棋也一樣會看得緊張刺激,劇情本身就十分精彩)

劇集講述女主角Beth成為孤兒後在孤兒院學會下西洋棋,並且迅速展現下棋的天份,往後的劇情就是圍繞這個西洋棋天才如何逐步登上高峰。

關於天才的描寫,許多電影都將天才寫成孤僻冷傲。Beth的孤僻源於童年的經歷,童年時見證著母親的人生失意再踏上自毀之路;她冷傲,因為她不擅交際,堅持我行我素,不甘於隨波逐流;她極度自我中心,完全不理會別人的感受,想做甚麼就做甚麼,從不討好別人;她堅持己見,一旦認定了目標就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完成。這樣的一個女生,絕非討人喜歡的甜姐兒,不但如此,她還濫藥、酗酒,問題多到數不清,然而,儘管如此,看完《后翼棄兵》的觀眾,大概都會被Anya Taylor-Joy收服(演得實在太好了),一如劇中所有角色,幾乎都被女主角收服了,雖然這個角色的個性一點也不討好,但大家還是會愛上她。

型,真心型。

大概因為即使到了這個世代,大部份女性都還在努力爭取別人喜愛(更別說是六十年代的女性),努力的笑,努力的逢迎,努力的解決問題。

然後有一個角色,不想笑的時候絕對不會對你笑,不喜歡的話就直接不幹,她做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為了自己,這個世界只要討好自己就夠。當然這樣的性格太衝,現實中絕對不受歡迎,不過最重要的是,她有真材實料,所以型得起。(女主角濫藥、酗酒、偷竊當然是問題,但看膩了完美的角色設定,這樣一個充滿缺陷的角色可能更真實吧)

這樣的角色設定,無法讓觀眾代入,卻又讓人羨慕不已,為甚麼我一直都在討好別人?甚麼時候才能如此無所畏懼的型?

也許因為女主角一直身處於失去之中,當她再沒有甚麼可以失去之後,還有甚麼需要害怕?

坊間喜歡評價女主角如何以一個天才少女的姿態,橫空降臨在男性至上的棋界,以至強調這是女權電影,然而,女主角在戲中說過,為甚麼大家只強調她以女性贏得比賽而不是聚焦在她的棋藝?所以,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不用性別來看這個角色呢?

女主角跟後母的關係拍得尤其好看,兩個被拋棄的女性相濡以沫,活出自我的人生。這一段母女情篇幅也許不多,但十分深刻,而且完全不落俗套。女主角受後母的影響、對後母的牽掛,幾個鏡頭便顯露無遺,根本不用任何對白。

不但劇本寫得好,《后翼棄兵》的美術化妝、服裝設計都非常出色,女主角的造型隨著經歷和心境不斷變化,每一個造型都令人難忘。

其實不用理會此劇的內容,打開來看就是,然後你很快就會投入到這個六十年代的西洋棋世界、天才少女的孤寂世界,明白到為甚麼此劇口碑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