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3/16

【懷念澳門凱悅】自助餐吃不停的A Pousada

0




老實說,現在的我對自助餐的興趣幾乎是零。
一來我自問食量不大,二來吃自助餐的時候我幾乎是不吃熱盤的(單吃冷盤又實在不划算嘛),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凱悅工作時吃過太多自助餐了,雖然那裏的自助餐很讚,但我還是有點吃得有點怕了。
大概每間酒店都必須備有自助餐供應吧,而澳門凱悅專攻自助餐的餐廳就是A Pousada,中文名叫做玲瓏閣。
我想,當年提供最多款式的自助餐一定是澳門凱悅了,因為自助晚餐天天供應,而且每晚都有不同主題。尤於我的記性甚差,所以我已經無法記得當時的自助晚餐內容,於是我便在網上找來下面的資料:
星期一──健康美食自助晚餐
星期二──寰宇美食自助晚餐
星期三──粉面薄餅美食自助晚餐
星期四──火辣泰式自助晚餐
星期五──東瀛品味自助晚餐
星期六──海中寶自助晚餐
星期日──牛扒三文魚自助晚餐
上述編排跟我的記憶有一點點出入吧,因為我記得星期一晚應該是悅荷坊中餐廳主理的中式自助晚餐,而忘了哪一晚則是由玲瓏閣和悅荷坊聯袂主理的。不過都不重要吧,反正就是晚晚不同。
到了某些節日如聖誕節、復活動,甚至是情人節,我們都會安排特別豐盛的自助餐,於是定必請來記者試食拍照寫鱔稿。請記者來吃,我和上司當然也得陪吃,邊吃邊聊,當時跟那幾位記者的感情還蠻好的。
除了慣常的自助晚餐之外,還不時有美食節,請來不同地方的凱悅廚師來澳推出一個星期的美食周,我工作期間就曾經有泰國、日本、內地(嘻嘻,我忘了是哪一個地方啦)的大廚專誠來澳獻藝。每次有美食節,我們定必邀請記者來試食,順便寫寫鱔稿。於是我們又會跟記者一起大快朵頤,吃了一次,覺得好吃,便跟家人和朋友再來吃。
那時候我的男朋友還滿喜歡吃自助餐的,於是我們心血來潮又會在這裏吃吃自助餐,可以想像我當時吃自助餐的頻率嗎?
但是相比於自助晚餐,我更喜歡的卻是凱悅的自助午餐。星期一至五的自助午餐主打沙律和麵包,Buffet Line上放滿各式麵包和配料,諸如芝士、生菜、蕃茄、各式火腿、肉片、沙律等等,還有不同醬料,任由自己配搭出不同口味的三文治。說起來也垂涎三尺,因為我實在太喜歡吃沙律和三文治了,而且基本上單吃這兩樣已經很滿足了。(如果不吃熱盤,自助午餐的價錢還可以打六折呢)
星期六、日的自助午餐款式更多,換了我喜愛的pancake,但是就不能自製三文治,其實也沒所謂啦,反正中午我本來就吃得不多。
到了現在,如果要我判斷一間酒店的自助餐是否美味,我只能單憑那裏的沙律是否款式夠多夠新鮮來決定,因為我不怎麼吃熱盤,也幾乎不吃甜品,所以各位如果想請我吃自助餐,我還是提議吃別的吧。

2007/2/8

【懷念澳門凱悅】可一不可再的紅鶴餐廳

0




 我不知道,澳門還有環境如此優美的餐廳嗎?
紅鶴餐廳有一個小小的池塘,池邊樹影搖曳,池內錦鯉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還有雙雙對對的鴨子悠閒地穿梭其中。棕色的實木餐桌、特色的吊燈和吊扇,連特別鑄造的刀叉都帶著濃厚的地中海風情。
 餐桌上永遠放著一瓶橄欖油、一瓶白醋。客人坐下來,侍應先放上用竹片盛著的白毛巾及一小碟的粗鹽,點菜後便會奉上一個渾圓、香氣噴鼻的麵包。這個麵包是用柴爐烤焗的,只此一家,麵包滲著柴木的香氣,外皮酥脆,內裏軟滑,大廚將麵包輕切四刀,方便食客食用。吃這個麵包也可以很考究,先將橄欖油倒在碟子上,適量地加上粗鹽,如果喜歡的話還可以加上白醋,然後將麵包撕開一片片,醮上橄欖油,真的一流。要是加上特製的雞肝醬,簡直是人間極品。
 我依然記得,我第一次到紅鶴餐廳吃飯是由Hong Kong Sales OfficePeggy宴請,那天甚至是我第一次跟她見面呢。那天中午,我們吃的東西我都忘記了,只記得第一次來到這裏,覺得這裏的環境實在不可多得,有如置身於園林之中,暫時忘記自己身處在澳門,甚至忘了吃完這頓飯後要回去工作。
我在紅鶴餐廳的回憶特別多,因為紅鶴餐廳可說是澳門凱悅的signage餐廳,所以許多時候都是在這裏招待記者。除了Canteen之外,我大概吃得最多的凱悅菜就是紅鶴餐廳吧。(關於試食和招待記者,還是另開章節吧)
 紅鶴餐廳的大廚叫做江哥,是路環人,他煮的不是正宗的葡菜,而是將葡菜和澳門菜結合起來,更適合本地人的口味。每天他都會親自到街市看看有甚麼新鮮的材料,然後買回來做Today’s Special。一般來說有記者來訪都會到紅鶴餐廳試食,而許多時都會請來江哥講解各項美食的烹調技巧,可惜我始終是煮飯白癡,所以一成也學不到。(早幾天剛剛跟凱悅的舊同事吃飯,追問江哥的去向,終於他知道去了哪裏工作了,如果有一天我想念他的廚藝,我也知道該往哪裏去了)
 除了麵包和雞肝醬是每次必吃外,焗鴨飯、梅子豬肉、鹹蛋黃炒蟹、非洲雞、葡式米飯……都是令人難忘的美食。有時候招待記者試食,選菜式時往往就是選我和上司喜愛的食物,所以必然會有特色拼盤(因為有我喜愛的吉列蝦仔、最愛的雞肝醬,還有馬介休球和燒葡國腸等等),還有焗鴨飯、非洲雞都是我的必然之選。呵呵,想起來,我終於明白為甚麼我在凱悅時是最胖了。
其實我覺得,澳門凱悅最美麗、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紅鶴餐廳。記得有一次要為紅鶴餐廳拍攝新一輯照片,作為推廣此餐廳的官方照片。在攝影師的鏡頭下,連一瓶紅酒什飲也影得令人垂涎三尺。
美麗的東西可以長存在照片上,也希望長存在我的記憶之中。
所以,有了這篇東西。

2007/1/11

【懷念澳門凱悅】懷念到想哭的悅荷坊

0




好了,終於到了介紹一下澳門凱悅每一間餐廳的時候。
我一直覺得,悅荷坊的點心是全澳最最最好味道的。 
可惜現在都沒有機會嚐到了。 
之所以會叫悅荷坊,是因為悅荷坊有一片落地玻璃,外面就是一個小小的荷塘,夏天的時候還真的有荷花呢!
那裏的蝦餃真的很大隻,那時候我還未戒蝦,每次一口蝦餃,滿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奶皇飽也實在是一級棒的,熱辣辣的咬下去,香濃的奶黃緩緩的流出來,我想我永遠也忘不了那裏的奶皇飽的好味道。 
我是在這裏第一次喝荔枝紅,一喝就愛上了,自此每次在這裏開茶,一定要飲荔枝紅。 
還有一些冷盆好像皮蛋豆腐、蝦子荀等等,都令人難忘。 
作為一間出色的中餐廳,餐牌必須經常翻新,也常常要製作新點心,於是悅荷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新餐牌,而每次我們都有份參與試食大會,為新點心品評品評。不用說,那些點心都棒極了。 
印象最深刻是甘荀炸油粿。我們是第一批試食的,看到扮成幾可亂真的甘荀,酥炸的油粿裏面卻是甜而不膩的奶黃,實在是超讚。於是,每次有記者到悅荷坊試食,我都會大力推薦這款點心。後來在別的酒樓見過類似的點心,但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關於悅荷坊的記憶,原來還有很多。 
例如中秋節在這裏做的月餅記招、端午節在這裏做的粽子記招、還有師傅向我們講解乳豬怎樣燒才美味。 
又例如我和一班Sales & Marketing的同事常常一起到悅荷坊飲茶,可以是有人生日,可以是HK Sales Office有同事過來了,又可以是甚麼也不是,純粹一班同事聚一聚,大家嘻嘻哈哈的,開心得不得了。我之所以常常覺得我們在凱悅很有團體精神,是因為所有同事無分你我,沒有小圈子,每次聚會幾乎都是全體人員出席。 
還有還有,我和老公都十分喜愛的自助火鍋晚餐,新鮮的食材任取,目不暇給,還有多款甜品,每次去吃都得捧著大肚子出來。 
說起來,竟然有點想哭的衝動。實在是太太太懷念悅荷坊了。

2006/12/26

【懷念澳門凱悅】Canteen

0




凱悅的Canteen每天提供四餐,早餐、午餐、晚餐和夜宵。
每個月我都會獲發早餐券和午餐券,然後每天憑券到Canteen吃飯。
早餐每天都有一個主題,最記得逢星期三吃腸粉,自己加調味醬,正!其他日子有時是炒麵,有時是炒米粉。嗯,其他都不太記得了。
記憶中我好像不是常常在Canteen吃早餐,
午餐的款式更多,通常也有幾款菜式任選,白飯和湯水任取,每天還有一款水果,通常是橙、蘋果和香蕉。之後還可以自己調配咖啡奶茶。
每次到Canteen吃飯,先取一個托盤,拿好餐具,看看今天有甚麼心水美食,告訴廚師要甚麼,他們便會拿給我,然後推到旁邊,盛湯,卻從不盛飯,然後便找位置坐下來。我在Canteen通常都與F&B的Sa姐一起坐,當然還有其他同事,其實大家都有固定的飯腳,偶然又會跟不同的同事一起坐。
後來我常常想,我之所以在短時間內跟酒店的不同同事混熟,很可能就是因為Canteen的功勞吧。大家都在這裏吃飯,吃飯的時候大家東拉西扯的,就算感情上沒有增長,卻也一定會熟落了。
Canteen的食物水準雖然不是超水準,但也其實不錯。至少我加入澳門凱悅後,真的胖了不少,所以後來才會養成中午不吃飯,只吃餸的習慣,到今天依然如此。

2006/12/11

【懷念澳門凱悅】Press Kit

0




所謂Press Kit,就是將介紹澳門凱悅酒店的新聞稿放在一個folder裏面。到現在我依然記得,那個folder是黃色的,我最喜歡的顏色。
 如果是第一次見面的傳媒,便得遞上Press Kit,讓他們更了解酒店,還會因應需要加上酒店的幻燈片,最熱門的當然是酒店全貌,其次就是客房、不同的餐廳、健身室、Spa等等(當然是照單執藥啦,視乎對方需要甚麼)
 至於Press Kit裏面有好幾份新聞稿,有酒店的fact sheetbrochure,有介紹整個凱悅集團的,有介紹澳門凱悅的歷史,有介紹澳門凱悅的設施,有介紹各個餐廳的特色,還有許多其他的,我都忘了,只記得一有空就要準備好Press Kit,中文的,英文的,以備不時之需。
 於是當我終於可以閒下來的時候,我就會打開那些檔案,準備好公司信紙,然後不停的列印那些新聞稿,再把所有資料放進folder內。每次準備一大堆,就不用臨急抱佛腳啦。
 公關部當然負責準備Press Kit,而Sales那邊就要準備Sales Kitfolder是一樣的,但是裏面除了fact sheetbrochure外,其他資料全部不同,好像他們會介紹宴會室和會議室,這個我們就不需要啦。
 現在回想起來,Press Kit還是挺管用的。

2006/11/22

【懷念澳門凱悅】數字傳呼機

0




現在我一直疑惑,現在到底還有多少人使用傳呼機。
當我買了第一部手機時,就已經放棄了傳呼機。
但是在凱悅工作,我卻獲發一部傳呼機,而且還是數字傳呼機。
這部傳呼機是酒店專用的,有一個專屬的傳呼號碼,別人找我的時候,只要打這個傳呼號碼,然後按下要我回覆的電話號碼就可以了。
然後,我在傳呼機看見那組數字,就知道誰找我了。
需要傳呼機大概是因為公關的工作要我在酒店裏走來走去,許多時都不在辦公室裏,於是有甚麼急事找我也可以輕易找到。
前堂突然有人來找我、Receiving突然有貨要我去領取、我約的團抵達了、印刷房找我去睇版……
最害怕是看到總經理辦公室的號碼,因為不知道找我甚麼事。
我已經忘了這組傳呼號碼了,我想未來我也不會再擁有傳呼機吧。
突然有點懷念把傳呼機掛在身上的重量。

2006/11/2

【懷念澳門凱悅】工作工作再工作

0




如今要回憶我在凱悅的工作,可能真有點勉強。
畢竟已經是四年多前的事了。
首先是每天得看報紙,然後將與酒店有關的報導/廣告全部剪存下來(每個月都要做一個見報Report呢),並將一些相關新聞(大概是與旅遊業、澳門發展有關的新聞吧,我都忘記了)翻譯成英文給總經理看。
其實我第一份實習時已經要做這樣的工作,將新聞翻譯成英文給高層看,亦因為這樣的工作,培養了我對翻譯的興趣,所以後來才會跑了去讀翻譯。
提到新聞,我在凱悅的工作還包括撰寫新聞稿(寫得最多的大概是“食經”吧,哈哈,因為通常要介紹餐廳的新菜式,或者節日有甚麼美食嘛),還要負責Press Kit(關於Press Kit,將另文介紹)。
因為Public Relations是對外的部門,主要職責就是盡最大的力量推廣酒店,向本地傳媒,也向外地傳媒,所以經常跟記者打交道。本地記者基本上都混得很熟,而外地傳媒通常都是見一次面吧,但我們必須在這一次見面當中,讓他們感受到凱悅最美好的一面,住最好的,吃最好的。
其實我們的工作基本上是圍繞著節日而運行的。
由元旦講起,跟著有重頭節日農曆新年,然後是情人節,緊接而來有復活節,復活節之後有母親節、父親節,期間還有端午節、勞動節,跟著便有漫長的暑假,然後就是中秋節,黃金周,萬聖節,最後當然少不了普世歡騰的聖誕節,還有除夕的Gala Dinner。
每一個節日,我們事先都要設定好推廣計劃。
由於許多推廣活動都與F&B有關,所以我們跟F&B和大廚保持著非常密切的合作關係。他們定好節日的美食安排後,我們便會一起準備試食大會,邀請記者來試食(Yummy Yummy),於是我便要寫新聞稿,還要製作廣告,以及許多印刷品。
酒店的所有廣告和印刷品都是經我們負責的。我負責擬定內容,Catherine確定後再交設計師設計。設計好的廣告/印刷品要過五關斬六將,首先當然要通過Catherine啦,否則根本出不了這個Office。然後要通過S&M總監、F&B總監(如果與F&B有關)、相關部門負責人(視乎廣告性質而定)和總經理。
期間當然要修改再修改啦,很少完全不用修改就收貨,而我就是那個中間人,將要修改的地方告訴設計師修改。
定好廣告後,便得製作菲林,由出菲林到與報館留位落廣告,到將菲林交到報館手上,到處理廣告費用等等一大堆程序我都要參與。看來不過是小事,但是過程繁複。如果是其他印刷品,牽涉更多程序就是。
另外,我們跟旅遊局也有著密切關係。旅遊局會將申請要求我們接待一些外地傳媒,於是我們要決定是不是要接這些團。一旦接了,便要準備很多東西,住房安排啦,飲食安排啦,拍攝安排啦。
除了旅遊局外,還會有一些外地傳媒直接與我們聯絡,於是我們得決定是否接這些團。每次有Site Inspection,我們事先也要作很多事前準備。
除了傳媒外,有時凱悅也會贊助一些表演節目,哈哈,這卻有一個好處,有時可以免費看這些演出,記憶中就看過Air Supply、芭蕾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等。
嗯,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日常的文件工作吧,例如做會議紀錄(每次開會都是我做會議紀錄,而且必須在限期前完成,所以我很討厭開會)、做Report(好像每月都有幾份Report要做,但是現在記不起是甚麼Report了)、處理大堆email(當時好像沒完沒了的email,現在都忘記了內容)、購物要入紙申請、部門同事請假要入假紙、處理客人投訴等,還要經常到收貨部收貨,總之就是坐不定。
後期還加入做Staff Newsletter,由於設計師在我們的部門,所以部份撰稿、設計排版、校對工作都落在我們的部門身上。期間還要經常開會,聯繫同事交稿情況等。
這樣的工作量算大嗎?我不知道,但是那時候真的覺得忙得不可開交。當時我的口頭禪就是:有九百萬樣工作等著我去做,永遠不可能準時下班呢。
當然還有許多不固定的工作,不能盡錄。
嘩,我以為我都忘記啦,可是寫起來卻可以越記越多。至於我記不起的,也就是真的記不起,所以只能說,當時我在凱悅的工作量絕對不止於此。

2006/11/1

【懷念澳門凱悅】Pigeon Hole

0




之所以稱之為Pigeon Hole,大概是因為白鴿有送信的隱喻,而這裏就是各個部門送信的地方。 
只是,沒有白鴿。 
於是,各個部門都得派員到這裏送信和收信。 
而我就是我部門的白鴿。所以每過一段時間(例如工作得有點悶,想出外逛逛),我就要到Pigeon Hole看看屬於Public Relations的格格有沒有信/內部通知之類的,又或者我有甚麼要給其他部門,我都得跑到這裏將函件放在相關部門的格格內。 
Pigeon Hole佔了整整一面牆,有著所有部門的格格。所以有甚麼要通知所有部門,只要來到這裏,將通知放在每一個格就行了。 
由於Pigeon Hole就設在F&B Office的外面,所以到Pigeon Hole後,我很可能會跑去F&B OfficeSa姐(F&B Office秘書)聊一聊。事實上,Sa姐就像一個大家姐,一直很照顧我。到了現在,一班舊同事相約飲茶,Sa姐也會約我出來,成為我和一班舊同事的橋樑。

2006/10/31

【懷念澳門凱悅】Orientation

0




作為一個新人,進入一間具規模的酒店之後,便得參加
Orientation,從而增加對酒店的了解。
由於我的記憶不可靠,我只能說我的Orientation大概為期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除了要看有關酒店的短片之外(就是酒店的創立過程、理念、高層講話諸如此類的),還要到各個部門去了解他們的運作和工作流程,於是我便會知道每一個部門到底是幹甚麼的,以後我有甚麼疑問,我也知道我到底要去找誰。
另一個更大的好處是,因為Orientation,我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認識每一個部門的同事(當然,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記得每一個人),並讓每一個部門的人認識我(這個比較容易,要他們記住一個新人,總較一個新人記住每一個同事容易)。
於是,我的Orientation開始了:
l            Front Office (FO)
l            Purchasing
l            Club at the Hyatt
l            Engineer
l            Food & Beverage (F&B)
l            Operator
l            Sales & Marketing (S&M)
l            Resort
l            Accounting
l            Housekeeping
l            Laundry
l            Human Resources
l            Banquet
還有沒有呢?都說了我的記憶不可靠,總之每一個部門我都得去。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渾渾噩噩,在短時間之內到底能吸收多少?反正之後繼續在這裏工作,自然就會了解更多。

2006/9/24

【懷念澳門凱悅】認路,認出幾條路

0




在澳門凱悅工作,第一件事不是要認識所有人,也不是要認識所有工作,而是要認得所有道路。
曾經在酒店工作的人一定知道,除了開放給客人的區域外,還有許多隱閉的道路是員工專用的。
那些通道通常都是迂迴曲折的,這條後樓梯可以通向這裏,也可以通往那裏,總之就是四通八達。
要記住每一條路並不容易,尤其是對一個認路奇差、沒有方向感的我來說,簡直是一大考驗。
除了要記住每一條路,也得記住每一個部門的所在之處,還有酒店不同的餐廳(有
A PousadaGreen House、悅荷坊、池畔餐廳和紅鶴餐廳)、健身室、診所、更衣室、網球場、多功能球場、泳池等等等等(噢,天知道我總共花了多少天才記住每一個位置)
現在回想起來,澳門凱悅其實並不算太大,至少相比起目前正在趕工的澳門新酒店,實在有小巫見大巫之感。每次經過那些地盤,就會不禁想,要是在裏面工作,一定會行到腳軟,每次向客人介紹酒店設施,由一邊走到另一邊,未到已經累透。
到了後來,我當然是對每一條路瞭如指掌,閉上眼也能找到捷徑,只是事隔四年,現在回去我還能夠走回那些捷徑嗎?
呼~~根本就回不去了,醒醒,別做夢吧!

2006/8/30

【懷念澳門凱悅】每朝例會

0




後來我常常想,這樣的每朝例會真是令人懷念極了。
每天早上,大概十時吧,當上司在總經理房間開完高層的例會後,
Sales &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的同事都會聚在Macau Sales OfficeOffice內,開一個簡單的例會。
例會上,Sales Office的秘書Marylyn會首先在白板上寫下凱悅和另外兩間主要競爭酒店昨天的OccupancyRoom Rate,然後Sales Office的經理Miguel會宣讀今天三間酒店的Expected OccupancyRoom Rate
每次看到凱悅的Occupancy高於另外兩個酒店,我都會暗地裏感到非常雀躍,好像打了一場勝仗似的。那時候真的覺得自己跟酒店站在同一條船上,所以很著緊這些數字,雖然我的存在對這間酒店的生意額所佔的影響力近乎零。
宣讀完上述資料後,所有人都會報告今天的工作,例如Sales Office各同事便會報告今天約了甚麼客,接待甚麼團(通常是指商務團),今天有甚麼宴會等等,總之就是自己在跟進甚麼。
Public Relations就只有Catherine和我。通常Catherine都會報告今天約了甚麼記者,或者採訪或者拍攝或者試食諸如此類的。而我呢,通常都沒有獨立跟進的事項,就是跟隨Catherine行動,所以到我報告時,我通常只是回答“No, thanks”,外加一個笑容。
事實上,Sales & Marketing的“活動”每天都會由秘書負責輸入電腦,再列印給各人手執一張,而這種例會不過讓大家報告一次今天的活動,補充突發的事項等等。
當然,如果有甚麼上頭傳下來的命令需要讓大家知道,也會在這時候向大家宣佈啦。
我還記得第一朝出席這個會議時,當Miguel問到我時,我竟然口啞無言不懂應對,然後當Catherine和我回到辦公室時,她就告訴我剛才太驚青了
,這樣是不行的,於是她就教我鎮定,沒有事情要報告時就回答“
No, thanks”。
這句真是很好用的,因為後來開任何會議,在會議完結時都會go around the table,即是逐一詢問在場同事有沒有事情需要補充,而我一般就會很純熟的笑著說“No, thanks”。
有時覺得,這樣的每朝例會感覺多好,所有同事有機會聚在一起,了解其他同事今天到底在忙甚麼。透明度一級棒。
現在的公司(該說是我身處的部門)不習慣有甚麼例會,莫說是每朝會議,就是連周會也不能堅持到底。所以呢,有時雖然身處在同一個部門,甚或是同一個小組,但是大家卻未必知道大家在做甚麼,於是便會發生許多溝通不足的誤會。

2006/8/27

【懷念澳門凱悅】永恒的第一句

0




Good Morning, Hyatt Regency Macau, Public Relations, Kitty's speaking, how may I help you?
每次接電話,也得一口氣講完這句話。
這樣冗長的開場白,我總懷疑對方是不是聽得清楚明白,可是,既然這是全公司的禮儀,我只需照講如儀就是了。
當年訓練有素,甚麼時候拿起電話也能背誦如流,所以後來人事部多次打來神秘電話測試各部門接電話的禮儀,我都能順利過關。
現在的公司沒有硬性規定接電話時要講甚麼,所以我通常“喂”一聲,記得的時候就說“早晨/午安”,再好一點就加上部門名稱。
如果有一天我接電話時說:“早晨,
XX局,XXXX廳,我叫Kitty,請問有甚麼可以幫到你?”,肯定會很好玩。

2006/8/25

【懷念澳門凱悅】我的親密戰友

0




我屬於公關部,而公關部又在
Sales & Marketing的龐大陣形下,所以我就有一班非常要好的親密戰友。
而這些親密戰友是即使到如今(我離開了四年有多)仍然時刻掛念的,同時亦相信,我們這一個團隊,是我工作上最最最有團隊精神的一Team
那時候的公關部(Public Relations)只有三個人,我的上司Catherine (Communications Manager)Sammy(Art Designer)和我(Public Relations Officer)。而Public RelationsMacau Sales OfficeHong Kong Sales Office Reservations都在同一個總監Andrew(Sales & Marketing Director)旗下,密不可分。
先介紹一下我的親密戰友(我想只提到大家的英文名,該不會介意吧):
Macau Sales Office MiguelAnnieRaymondLynn & Marylyn
Reservations MonGloria & Lilian
還有一大班Hong Kong Sales Office的同事(噢,對不起,雖然望著相片,但我還是無法記得每一個人的名字)
Andrew是我們的總監,基本上長駐Hong Kong Sales Office,但當然會不時來澳門管理我們啦。
每次望著與這班戰友的合照,就會覺得十分感慨。
好掛念你們呀。雖然我們現在肯定是各散東西,但是我相信,曾經建立過的友誼是不會消磨的。
再講一次:好掛念你們呀!!

2006/8/6

【懷念澳門凱悅】見工,幾乎就放棄了

0




 澳門凱悅的工作是我的第三份工作了(不包括之前的實習和暑期工)。
在此之前,我在香港一間出版社任小學中國語文(澳門版)擔任編輯。那份工作基本上是輕鬆的,不過因為澳門辦公室只有三個同事,其中一個是Sales,留在公司的時間很短,而我跟另一個同事不太合得來,對方連招呼也不肯跟我打,我每天在公司裏就對著她,而她不理睬我,可想而知當時的生活有多悶和沉鬱。
當時我也無心要找另一份工作,只是我一直希望可以做公關的工作(曾經在電力公司實習做公關),所以當看到凱悅酒店請公關主任,廣告上又寫著他們提供的是Career,而不是一份Job,最重要的一點是,履歷表可以電郵過去,不用郵寄(因為我實在太懶了,如果要郵寄的話,我可能就不會走出這一步了)。於是,我就隨意的將履歷電郵了過去,然後幾乎不懷任何期望地,竟然收到面試的電話。
面試安排在星期六進行(當時我星期六不用上班,所以不用請假去見工),我繞到酒店的後面,經過了保安,轉上閣樓的人事部。
人事部看起來有點殘舊,也沒太多的同事。
填了一份十分詳盡的表格,然後是進行筆試,好像是要翻譯一篇文章,然後人事部的負責人便跟我面試,至於他面試內容我都忘了啦,只記得他問我為甚麼想來見工,我就說是因為廣告上說是因為Career一字吸引了我。後來我悄悄看他在表格上評分,好像也不是怎麼高分。
跟他面試過後,他說我還得跟公關部經理進行面試,他問我想今天還是另約時間。當然是今天嘛,我才不希望再拖延下去呢。
可是他說對方正在見客,要我等一會。結果我等呀等,等到下午一時多,對方仍然未有空。
有那麼一刻,我想就這樣走了算了,反正我心想成數不高,也不要浪費時間嘛。結果就在我放棄以前,對方已經準備好了。
另一個職員帶我走過迂迴曲折的道路,抵達公關部。
推門進去,是一個很細小的空間,如圖(我好不容易才畫到這樣的平面圖,而我強調我一向沒有繪圖天份,所以不能笑我啊)。我先坐在經理室外面的位置等了一會,我看看這裏的環境,雖然細小,但是卻是我喜歡的感覺。當時心想,能在這裏工作也相當不錯啊。
跟經理(Catherine)面試的時間也不是太長,內容也忘啦,好像是隨便聊聊,不過記得她叫我用英文介紹自己,雖然我中學時是讀英文部,但是讀大學之後也沒怎樣接觸英文,尤其是編輯工作根本就不需要用到英文,所以我說得不怎麼流利。
面試完畢,我也沒抱任何希望,所以後來接到電話要進行第二次面試(跟Director of Sales & Marketing見面),我也有點愕然,更愕然的是,第二次面試根本甚麼也沒考,對方只是問我覺得Catherine怎樣,能否合得來,然後介紹一下部門的運作,接著說這樣行了,出去跟Catherine說了甚麼,Catherine就過來恭喜我,又親自送我離開。
我一直覺得很迷糊,好像接受不到即場獲聘的事實。
無論如何,我就這樣加入了澳門凱悅,展開了一連串美妙的回憶。

2006/8/3

【懷念澳門凱悅】寫在完結的前頭

0




二零零六年六月三十日,澳門凱悅酒店最後一天營業。 
我選擇了在三天前最後一次光顧紅鶴餐廳。
重臨舊地,而又明知道這是最後一次,心情難免激動又感觸。
有那麼一刻,望著那些餐具,那個用柴爐烤的麵包,竟然有想哭的衝動。
許多點點滴滴都一湧而上,原來有些事情以為自己已經忘記了,卻又記憶猶新。
首先該說明一下,我在20013月到20028月期間在澳門凱悅酒店的公關部任公關主任。那一段日子,該是我工作上最最最開心的日子吧。
而這段日子又是無法復返了(連澳門凱悅也沒有了,我還怎麼回到過去?)
因為實在太懷念了,所以很想寫一下,朦朧記憶下的凱悅之旅。
這是開始,寫在完結之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