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30

被迫到極限的父母

2


 

Photo by Nsey Benajah on Unsplash

小時候面對長輩的訓斥,我必然沉默以對,就算心生不忿也從不辯駁。這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不喜歡跟人爭拗,就算被誤會,也不願抗辯,所以當我面對能言善辯的孩子,有時候會無所適從,甚至啞口無言。

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忍氣吞聲,不管家長說甚麼,總是先反駁再說。

譬如媽媽叫孩子專心吃飯,他想也不想便回說,爸爸也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啊。對,孩子一直在尋找模仿對象,所以當家長其身不正,難免跌入進退維谷的狀況。

又譬如孩子的測驗成績不好,媽媽還沒開口,孩子便強調某些同學的成績更差。

當媽媽說:“要比較就找成績好的來比較,怎麼找成績差的來比較?”

孩子就會再辯駁,“為甚麼只能向上比較,不能向下比較,這樣公平嗎?”

現在的孩子追求公平對待,但這顯然與公平無關,於是媽媽會說:“你先做好自己本份吧,別人怎樣是別人的事。”

小孩要是再反駁“所以我考多少分也與別人無關啊”,媽媽肯定被氣壞。

當孩子沒日沒夜都在頂撞家長,家長的忍耐力每分每秒都備受嚴重考驗。上一代的家長習慣體罰,孩子不敢肆無忌憚對抗父母,但這一代的父母主張愛的教育,於是孩子有時候會有恃無恐,父母說一句他頂回十句,不停挑戰父母的極限。要是在街上看見一個母親抓狂,我一邊替孩子感到難受,一邊對這母親寄予無限同情,真想抱抱這個被迫到極限的母親。

我必須鄭重聲明,我絕對不贊成任何性質的體罰,能夠不打不罵管教孩子當然最好,只是這真的沒有想像那麼容易。

管教孩子時如果可以優雅,誰願意抓狂?如果孩子都言聽計從,又何需動怒?

外人永遠不明白當事人的真正感受,所以如果不打算伸出援手,請別火上加油。

2021/6/29

《那時那刻》:如果可以回到過去

0


 

《那時那刻》(Somewhere between)改編自韓劇《神的禮物-14天》,評論普遍說及不上韓版,但反正我沒看過韓版無從比較,單就美版而言,雖然說不上超精彩,但水準真的不差,能成功吸引人一直追看到結局。

又是我喜歡的時空橋,這次沒有玩得太複雜,只是簡簡單單說一個母親在女兒被連環殺手殺害後傷心過度自殺,但她醒來時發現自己回到一個星期前,看到女兒"死而復生",她決定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女兒死第二次。她本來想飛走避開女兒的死劫,卻發現命運不能逃避只能迎戰,於是她決定拼死找出殺女兇手,過程當然峰迴路轉……

關於回到過去拯救家人的影集我看過不少,《那時那刻》走查案路線,利用已知訊息來追查真兇,其實新意不強,但是劇情推進明快,所以就算有任何不合理之處,觀眾也來不及細想,一心只想知道女主角能否戰勝命運,救回女兒一命。

我總是喜歡那種 what if 的劇情,如果可以再來一次,如果可以彌補遺憾,我會做得有多盡?也許我也會跟女主角一樣,發狂守護最不能失去的女兒。可惜現實中該不會發生回到過去填補遺憾的事吧。

Netflix傳送門: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173623



2021/6/28

強迫症患者不宜訂下計劃

0


 

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之前提過我是強迫症患者,所以對於自己制訂好的計劃,總希望可以按計劃完成。

其實,誰不想率性過日子?

想做甚麼就做甚麼,多寫意啊。

想追劇就追劇,想看書就看書,想睡覺就睡覺。

當然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總是得先完成自己的責任,所以我還是要上班,回家後還是要陪家人。

直至家人都睡了,我的自由時間來了,多珍貴的自由時間,所以我總是將睡眠排到最後,享受這幾個小時的時光。

如果我沒有任何目標,這時候追劇看書就好,偏偏我為自己訂下好些目標,讓自己每個月都有一種壓迫感。

那些沒人在乎的計劃

我有寫作計劃,想每個月維持一定產量,但原來很難啊,難怪之前有好多年我如此疏懶,因為雖然我享受寫作,但相比起其他我喜歡的活動如看書看電影,寫作最耗費心力。

我有閱讀計劃,想每個月多看幾本書。有時書看完一本又一本,明明已滿足閱讀計劃,我還是忍不住再開一本新書,一直讀一直讀,將自己弄得閒不下來。

我沒有追劇(電影)計劃,其實當我的時間主力放在寫作和閱讀上,打開電視的時間的確越來越少,有時看的電影都是女兒喜歡的電影,我自己喜歡的都放到一旁,放到電影下架了又重新上架,我依然沒時間看。

我想有繪圖計劃,尤其是初學必須多加練習,可是當這個月的寫作計劃未完成,我便對耗一個晚上畫畫帶著內疚感,於是,頂多一個星期畫一幅吧。

甚麼計劃不計劃,除了我自己之外,誰在乎呢?

計劃之達成

由2020年12月到2021年5月,六個月來我都能達成寫作的基本目標,但是6月快過了我應該來不及達成基本目標了。

因為突然要處理另一個較緊急的項目,其他的寫作計劃都要暫緩起來,而當計劃被打亂了,我不自覺地感到無所適從。

因為不太想做那個項目(我當然知道盡快完成便能回歸自己的計劃),我突然就甚麼也不想做了,剛放假兩天,放縱自己煲了一齣韓劇。喂喂,要做的始終都要做,我到底在逃避甚麼?

所以今個月達不到的目標,都留待下個月完成吧,反正我請了大假,原本是想要好好休息,盡情看電影,現在可能要完成未完的計劃。

其實呢,計劃是我自己定的,又沒有人監控著我是否達標,我到底在迫自己幹嘛?

率性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行嗎?

哎呀,都說我是強迫症患者,要麼不訂目標,訂了就必須達到。

有太多事情想做了,但基本上每次我只能做一件事(雖然我很少專心只做一件事),所以總是得在眾多想做的事情中作出取捨。

以上,我花了半小時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其實我這半小時我應該先做更緊急的事,所以我在這邊拉拉扯扯好明顯是在逃避。

就這樣,我繼續去做我不太想做,但必須做的事了。

2021/6/24

連道別的機會也沒有

0


 

今日腦海中一直出現"你不離,我不棄"這六個字,即使你不得不離開,我還是不想捨棄。

原本以為香港《蘋果日報》到本周六才停刊,結果昨夜突然宣佈今天是最後一天了,更可悲的是,網上平台已經看不到,立即跑去便利店想買實體報但無果。

所以,連最後道別的機會也沒有了。

多年來一直是《蘋果日報》的讀者,網上版是免費的時候看,後來轉了訂閱制也立即訂閱了,每天看《蘋果》新聞的習慣沒變,可是從今以後也看不到了。

雖然很可惜,只能希望不會再有人因為堅持發聲而身陷囹圄,不值得不值得。

有些信念值得堅守,所以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

從此,沒人替我們發聲,但不代表我們變啞了。

人在做,天在看,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我相信因果,雖然有些因果不會立即顯現,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是恆久不變的定律。

也許現在看不見希望,但還是一直心存希望,明天會更好。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誰知道會發生甚麼事?

三年前,我們無法想像世界會變成這樣,三年後,誰又敢斷言不會變成美好的世界?

祝願所有好人。

大家珍重。

2021/6/23

《屍殺片場》:猜不到的熱血

0


 

對喪屍片無甚興趣的我,本來對《屍殺片場》也是零興趣,但由於口碑極佳,所以便找來看。

電影的賣點是開首37分鐘一鏡到底,其實我對長鏡頭沒有特殊偏好,是否長鏡頭對我來說從來不是重點,但當然看完整齣電影以後就會明白這一鏡到底對於《屍殺片場》的重要性,因為其後的所有笑位/感動位都沿於這長鏡頭。

看電影前我甚麼評論也沒有看過,看完電影時覺得還不錯,再看評論才知道這是一齣笑片,但我在觀影過程卻幾乎沒有笑過,電影的確是設計了一些笑位,只是觸不到我的笑點。我覺得不錯也其實純粹被結局的一腔熱血所感染。(我發現我很喜歡熱血的情節,只要劇情夠熱血,就算有再多缺點我也會喜歡)

大家在談論這齣電影也盡量不要爆雷,因為一旦爆雷就會完全毀了電影帶來的驚喜。所以我在這裏也不說這麼多了,總之《屍殺片場》很好玩,不用擔心這是一齣恐怖的喪屍片,因為一點也不嚇人。

2021/6/21

《盜海豪情之八美千嬌 》:太理所當然的搶劫

0


 

《盜海豪情之八美千嬌 》(Ocean’s Eight)是女版的《盜海豪情 》(Ocean’s Eleven),但跟原版相比相差十萬八千里。

雖然卡士還是滿滿的耀眼(有我喜歡的Sandra Bullock和Anne Hathaway,但每一個角色的著墨都不重,性格也不明顯,因此營造不出各個勁人共治一爐,一起完成不可能搶劫的爽趣感。

電影講述女主角假釋出獄後,立即計劃一宗最大的搶劫案,並找來多個精英加入搶劫團隊。目標是一條價值不菲的鑽石頸鍊,這條頸鍊平日鎖在牢牢的保險箱,但在藝博晚宴這一晚,卻會掛在知名女星頸上……

搶劫頸鍊本身沒有甚麼驚奇的新鮮感,籌備過程沒有甚麼阻撓,搶劫過程也太順利,於是觀眾彷彿只是在看花生騷,無法激起觀眾情緒上的起伏(我甚至看得懨懨欲睡)。

此片純粹是一看無妨的娛樂片,看看各個女主角還不錯,但不要對劇情有任何期待。

Netflix傳送門:https://www.netflix.com/mo/title/80225841


2021/6/17

《瘋魔》:是真瘋還是被害?

0


 

最初看預告時以為《瘋魔》(Unsane)是講述女主角無端端被困精神病院,後來困惑於她到底是被害抑或是真瘋。所以當劇情走向跟我預期不同時,即使電影拍得不差,我還是感到有點失望。

女主角不過去精神病院找醫生聊聊天,結果在不知情下填了表格就被迫在精神病院過夜,報警求助無效,之後更說要繼續留院觀察七天。她每天被迫吃著精神科藥物,跟一班精神病人共處,更糟糕的是,她發現精神病院內其中一名工作人員就是之前不斷搔擾她的跟蹤狂。然而,不管她怎麼說,就是沒有人相信她,而這一切都是真的嗎?抑或只是她的幻覺?

求助無門的感覺最能令觀眾投入,如果是自己置身這樣的處境,能找到方法解困嗎?雖然不敢相信現實中真有這回事,為了利益將正常人困在精神院內,但現實往往比電影更離奇,現實中肯定有更多我不知道的事情在上演。

看電影前沒有預料到跟蹤狂這環節,本來以為是女主角跟精神病院的抗衡,結果加入了跟蹤狂便又變得跟一般驚慄片無異。雖然營造到緊張氣氛,卻沒有甚麼懸疑性。

此片最大賣點當然是電影以手機iphone拍攝,雖然有部份鏡頭感覺有點硬,但整體來說拍得並不差,所以我也可以利用手機拍一齣電影嗎?

2021/6/16

頑皮以外的日常

0


 

孩子剛出生時,家長珍而重之地捧在懷中,盯著孩子一直看一直看,捨不得移開視線,只為捕捉孩子的一顰一笑,就算哭鬧也是珍貴的存在。

孩子漸漸長大,我們早已視孩子的存在為日常,看見孩子的笑靨雖然會湧起欣悅之情,卻難以再感受到最初的悸動。

迷失於日常的細碎之中,讓我們因為習慣而無視日常的美好。因為美好恆常地存在,便不再對日常產生特別的情緒,反而在意起美好以外的一切瑕疵。

因此,當孩子一頑皮,便會即時觸動到家長的神經。喝止、責罵、懲罰,只為制止孩子頑皮下去。孩子確實需要管教,這點無庸置疑,只是家長會否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孩子在頑皮以外的日常?

那是一種正常狀態,孩子沒有乖巧到令家長擊節讚賞,也沒有做出任何超出家長接受範圍的行為,於是一切被視之為日常,沒有表揚,當然也沒有懲罰。

在每天的相處之中,家長往往只注意到孩子頑皮的時刻,卻對他們日常的表現視而不見。孩子發脾氣會被懲罰,但其實他們大部份時間也沒有發脾氣啊,為甚麼沒有人會讚賞他們當天沒有鬧情緒?

家長對孩子頑皮的行為設立懲罰機制,卻不會對“沒有頑皮”的行為給予獎勵,因為那是應該的,孩子理應乖巧聽話,理應自動自覺讀書溫習,理應將書桌書包收拾乾淨,理應幫忙做家務,理應成為家長眼中的好孩子。

所有的理應都轉化為一個框框,將孩子框進去。

那家長在甚麼時候會給予孩子獎勵?大概就在孩子突破框框的時候吧。表揚孩子突破框框無可厚非,但待在框框內就只能被無視嗎?

孩子日常的表現同樣值得關注,請不要只著眼於他們表現不好的時候,讓孩子感受到即使他們只是待在框框內,還是會得到認同。

2021/6/13

【短篇小說】獨男毒女

2


 

(這篇小說的插圖也是我自己畫的,最初想用水彩效果,但水彩效果畫那個孤島不夠層次感,為了畫出孤島的立體感,試了很多筆刷,做了很多圖層,也許最後結果不算完美,但總算盡力了。人物的填色手法很特別,一開始將整個人塗上肉色,然後每個部份透過調較色彩對比度而變成不同顏色,算是新玩法。每次都學一點新技巧)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而婚姻制度企圖透過法律將兩個人綑綁在一起,完全不合理。兩個人要是兩情相悅決定一起生活,那很好,因為那是基於他們的自由意志,但如果有人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勉強自己走進婚姻制度,那不是荒天下之大謬嗎?」

對於衛承毅的言論,我的腦筋轉不過來,我無法理解他為甚麼有這樣的想法,但也找不到適當的言語駁斥他,最後決定直接放棄跟他談論婚姻制度,反而想了解他一直保持單身的原因。

「一個人不寂寞嗎?」我問。

「一個人的時候為甚麼會寂寞?」衛承毅的眼神並沒有任何挑釁意味,他大概真心疑惑為甚麼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

反倒是我被他質疑以後,開始反思為甚麼會覺得一個人很寂寞。

大概因為我成長於一個大家庭吧。我有四個兄弟姊妹,我排行第三,從小家裏總是吵吵鬧鬧的,我在外面遇到甚麼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回到家裏必定第一時間跟家人分享,大家會跟我一起笑一起哭。假日的時候,總有人安排好節目,有時是父母,有時是兄弟姊妹,有時由我負責統籌,總之我在家裏從來不愁寂寞。這樣的家庭背景讓我難以想像一個人的生活,回到家裏只有自己一個,開心是一個人,難過是一個人,連放假也是自己一個,怎麼可能不寂寞?

「獨身主義並不是不交朋友呀。我跟大多數人一樣擁有精彩的社交生活,而且還擁有高度的自主權,我做甚麼不做甚麼都是基於我個人喜好,不會受任何人影響。我喜歡這樣的生活,不打算改變。」

我猶豫著該怎麼回應,衛承毅又問我:「你害怕獨處嗎?」

「不是害怕不害怕的問題,」我突然感到詞窮,該怎麼解釋我的感覺呢?我不是真的害怕獨處,只是不想一個人過生活。「但如果可以有人陪伴在側,有人跟我分享感受,不是更好嗎?」

他側側頭,「每個人的感受也不同,我不需要陪伴,更不需要跟別人分享我的感受。」

「所以你連一個社交帳戶也沒有。」我像解開了謎底一樣雀躍。他因為不喜歡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也不關心別人的生活,所以從來沒開設過任何社交帳戶,大概也沒計劃這麼做。

「我是一個老派的人。」他將杯中的最後一口酒喝完。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我不應試圖改變他的想法,如果我真的想愛他,便得先扭轉自己的觀念。如果我做不到,也只能夠退下來。

難怪他身邊從不缺女伴,卻始終沒有一個女人能長期駐守在他身邊,而跟他交往過的人從來沒有對他抱怨過,因為他從一開始就表明立場,他是獨身主義者,並不打算跟任何人建立長期關係。

然而,他每次也真心對待女伴,浪漫、溫柔、激情、忠誠,只是一切的美好都短暫。

也許就是因為短暫,才會如此美好。

我盤算著我跟他能維持多久的關係,一晚?一個星期?還是一個月?

只要一旦擁有過,我只會變得越來越貪心,想擁有更多,想一直擁有下去。

所以,我應該在開始之前就切斷情緣吧,這樣我往後便不會受到傷害。

只是他真的太吸引了,嘗過總勝過從未開始吧,至少我不會帶著永遠的遺憾過未來的人生。

這時我才明白,愛上他的女人根本是作繭自縛,不管如何選擇到頭來結果都是一樣。

我望進他的眼眸,像跌進一個深洞,再也爬不出來。

他微微一笑,眼眸裏的笑意讓我徹底投降。

我還是放棄掙扎好了。

* * *

「新來的小吳真的愛上那個毒女嗎?」嘴賤的張主任說這話時連表情也很賤。

大家都嘻嘻哈哈的叫他積一點口德。

他口中的毒女是人事部的行政秘書靜恩,明明年紀輕輕,言行舉止卻像一個上了年紀的大嬸。

不管他們在討論甚麼,靜恩也無法融入話題,她總是表現得畏首畏尾,彷彿害怕說錯一句話便會惹來厭惡的目光,但是她那樣的表現也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喜愛,於是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她從來不參與同事間的聚會,一下班便匆匆忙忙趕回家,同事組織的假日活動她統統拒絕,總是說要陪母親吃飯逛街。

張主任曾經見過她一個人在火鍋店吃火鍋,從此向同事宣稱她是「毒女」,他說連「宅女」也不足以形容她。

雖然有同事反駁說一個人吃火鍋沒甚麼問題,但張主任嘴巴不饒人地說:「問題不是出在她一個人吃火鍋,而是她在三天前才拒絕我們的火鍋約會,當時她堅定地說她不喜歡吃火鍋。」

所有人登時靜了,彷彿說甚麼也挽救不了一個撒謊被抓個正著的小女孩,反正大家跟她並不熟稔,沒必要維護她。

自此之後張主任和某幾位同事持續開她的玩笑,而且每次他一強調「毒女」,大家都心領神會知道他正在講靜恩,漸漸的,大家都有意無意疏遠這個被標籤的女孩。

小吳新進公司還不到一個月,對文靜的靜恩心生好感,其他人太吵了,聽到他們一天到晚吵個沒完沒了便感到心煩。

每個中午,他都見靜恩熱過飯後回到自己的座位默默地吃著,她甚至在吃飯時沒有使用手機,她就是專心一致地吃著飯,表情專注而悠和,飯後她會立即清洗飯盒,返回座位後從手袋中取出一本小說安靜地閱讀。

觀察靜恩一個星期之後,他確定對方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女孩。

他像中毒一樣愛上她,假日時因為無法跟她見面而感到滿身不自在,心癢難耐,這讓下定決心追求她。

後來聽到張主任叫她毒女時,他理所當然地認同這樣形容她再貼切不過了。她對他來說就是毒物一般的存在。

小吳投其所好,暗中觀察靜恩在看甚麼小說後,立即到書店找來同一本書再徹夜追看完整本小說。

小川系的《暖和和手套國》,像童話一般的小說,那夜他看完小說後心裏暖洋洋的,多渴望能夠像男主角那樣掏心掏肺愛著女主角,兩個人過著平淡而幸福的小日子。喜歡看這種小說的女孩肯定心地善良。

翌日靜恩繼續拿出小說看,小吳等到靜恩看到小說尾聲時靜靜地流下眼淚,他抖著手將紙巾遞給她。

「昨晚我讀這本書時,也很感傷呢。」小吳用小說打開話匣子,令靜恩對他另眼相看。

兩年之後,小吳與靜恩結婚,他們一致決定到拉脫維亞渡蜜月,那是《暖和和手套國》所設定的夢幻國度的原型。當他們手牽手踏進拉脫維亞時,心裏多慶幸這個國家在毫不察覺的情況下,為他們牽上了紅線。

* * *

我從來沒有後悔過誕下女兒。

縱使做單親媽媽從來不是我人生的選項,但當我知道意外懷上女兒時,我一刻也沒有想過要放棄她。

生命如此寶貴,更何況我深愛著她的父親,怎麼想那也是上天的恩賜而不是懲罰。

單親媽媽的路不易走,但我甘之如飴。我珍惜著女兒的存在,她讓我的生命變得色彩斑斕,我永遠也不會是一個人。

我沒想過我跟衛承毅的關係會因為女兒而有了延續的可能。

當時我們的關係還沒結束,但我不敢對此有任何期望,我絕對不會利用女兒的存在而對衛承毅提出違反其意願的要求,我甚至想像到他知道我懷孕後會立即離我而去。

雖然作了最壞的打算,我還是鼓起最大的勇氣才能面對衛承毅。「我必須告訴你,我懷孕了。我已經決定了要將孩子生下來,但你沒必要負父親的責任,那單純是我的個人決定,只是我也不能將此事隱瞞你,畢竟他也是你的孩子。」

我努力保持鎮定,但全身還是微微的顫動起來。

他聽到後沒有驚愕也沒有不悅,只是溫柔地將手覆蓋在我的手背上,「我知道了。」

他不會作出任何承諾,這點我早已知道,他沒有抓狂或一走了之,對我來說已是喜出望外。

衛承毅並沒有因為女兒的誕生而改變任何生活方式,我很高興他能夠忠於自己的生活態度,但更高興的是,他願意承認自己父親的身份。

雖然他是一個經常缺席的父親,但至少他沒有完全棄我們於不顧,而且我看得出他真心愛著女兒。

我當然理解他缺席的原因,可是隨著女兒漸漸長大,她在不同時期便會提出不同的疑問。

五歲的時候,她問我:

「為甚麼爸爸都不願意跟我一起生活?是因為我不夠乖嗎?」

「當然沒有這回事。」

「那到底是為甚麼?」

「妳會覺得我不夠好嗎?」

「不會,妳是最好的。」

「爸爸是否跟我們一起生活,跟我好不好,跟妳乖不乖一點關係也沒有,純粹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對他來說是最自在最開心的,我們都想爸爸開心吧。」

她點點頭。

「況且,他一直很疼妳,不是嗎?就算他不常在,但他跟我們見面時,都是全心全意愛著我們,不是嗎?」

當我這樣告訴女兒時,也像是在安撫著內心的惴惴不安。

九歲的時候,女兒問:

「要是爸爸不再回來,我們怎麼辦?」

「有甚麼需要擔心?就跟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樣啊。」

「可是現在我偶然還會見到爸爸,但如果他不再回來,我就永遠見不到他。」

「我不能代妳爸爸答應妳甚麼,可是我可以答應妳,我會一直在妳身邊」

「如果妳突然死掉呢?」

「妳還有外祖父外祖母,還有舅父姨姨,我們每一個人都十分愛妳。」

我希望讓女兒知道,她一直是被愛著的。

十四歲的時候,她最後一次提出對父愛的質疑。

「如果連爸爸也不愛我,我憑甚麼得到別人的愛?」

「我們並不需要靠別人的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只需要好好愛自己。」

「所以沒有人愛我也沒有關係嗎?」

「無論如何,我也愛妳啊,所以妳不必自傷自憐,請千萬記著,有一個人一直毫無條件地愛著妳,妳是一個擁有許多許多愛的女孩。」

她深深的嘆氣,也許當時她還無法完全明白過來,但我知道總有一天,當她找到一個用心愛著她的人時,她就會明白,她一直值得被愛。

有時我覺得女兒的孤僻個性跟她父親的若即若離有關,但我可以做的只是更用心地愛著她。

因為這樣,我跟女兒的關係一直非常好,好到她一下班就趕回家陪我,連假日的活動也是陪我吃飯逛街。

我常常勸她多跟朋友約會,不用老是惦掛著我,年輕人就該有年輕人的生活,但她總是笑而不語。

我曾經擔心以她這樣的個性,可能會交不到男朋友,沒想到某次我們跟衛承毅吃飯時,她竟然帶來了男朋友。

對方外表老實,言行有禮,看來是可以付託終身的對象。

我很高興女兒終於找到愛她的人,倒是衛承毅顯得渾身不自在,就算他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對於女兒身邊出現另一個男人還是會產生妒火。如果女兒遇上的是跟他一樣的獨身主義者,他大概會痛揍對方吧。

誰能欺負我們的寶貝女兒啊?

女兒跟丈夫到拉脫維亞渡蜜月的那天,衛承毅問我:「竟然連女兒也結婚了,我大概也該定下來。」

雖然已經一把年紀,聽到他這樣說,我的心還是異常地快速跳動。

「反正女兒搬出去了,妳一個人住我放心不下,不如退租搬來我家吧。」他說得輕巧,語氣卻異常認真。

我深呼吸叫自己冷靜下來,盡量以漫不經心的語氣說:「我考慮看看吧。」

其實沒有甚麼需要考慮的,但姿態上總不能讓他予取予攜。

他向我投以溫柔的眼神,微微一笑,「妳慢慢考慮。」

該死,他的笑容還是那樣迷人,我再一次舉手投降,誰叫我一直深愛著他呢。

愛情,原來真的沒有年齡界限。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對愛情著迷。

2021/6/9

《鶯逝》:當警方不作為

0


 

《鶯逝》改編自真人真事,因為是真人真事,我就不怕爆雷了,以下內容涉及案情:

話說在2010年一個女子在長島失蹤,母親知道後用盡一切辦法尋找女兒。警方雖然在女子失蹤前收到求助電話,卻很遲才抵達現場,結果抵達時已經找不到人。

警方原本對女子失蹤不上心,但在女子的母親不斷進迫下,才展開搜查,並且在該區找出多副女性骸骨,可是遲遲沒找到失蹤的女子,後來索性向其母表示,她的失蹤與當地發現的殺人案無關。

母親不肯放棄,堅持尋找線索,當地居民檢舉可疑人士,警方表示對方與案件無關,女兒最後出現的地方明明有閉路電視,但警方沒有要求查看,任由錄像被清洗。女兒遺留在現場的外套有可能找到兇手的線索,可是證物卻無故失蹤……

當警方不作為,一個女人可以怎樣追查真相?這樣的劇情越看越令人氣憤,尤其是想起近年鄰近地區在現實中所以發生的種種,就更加無力。

年多以後,在母親的多番堅持下,警方才在沼澤中發現失蹤女子的屍體。然而,案件一直沒有偵破,縱使後來骸骨越找越多,但這個連續殺人犯依然消遙法外。

電影在主線以外,也有講述受害者家屬如何互相扶持,以及母親與另外兩個女兒的關係。

比較深刻的對白是受害者家屬指出,知道失蹤的家人死了,總比不知道對方的死活好。知道親人死了雖然傷心,但至少可以盡情悲痛,然後放下。但如果親人只是失蹤,一直懸而未決,雖然可以保有希望,卻是永恆的折磨。

都說現實往往比電影更離奇,因為一直為女兒尋求公道的母親,最終死在幼女的刀下。

結論:值得看嗎?

看《鶯逝》難免令人聯想到同樣是母親為死去的女兒尋公道的電影《廣告牌殺人事件》,只是後者好看太多了,《鶯逝》拍得比較平淡,又畢竟是改編自真人真事,拍得有點像紀錄片,劇情也較單調,中段我甚至睡了,不過醒來後也無阻理解劇情。

所以,如果想看類似題材的電影,會推薦看《廣告牌殺人事件》好了。

Netflix傳送門:https://www.netflix.com/mo/title/8022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