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人越忙,工作效率越高

3


 

Photo by Catherine Hughes on Unsplash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人越忙,工作效率越高。

因為當你面對無止盡的工作而你擁有的時間極度有限的情況下,你只能拼盡全力去完成每一件任務,全身處於緊張狀態,真的一分鐘也不能浪費啊,於是工作效率變得十分高,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工作,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回頭再看,你會詫異自己的工作效率竟然這麼高,雖然你知道這是迫出來的。

然而,當工作量放緩,你隨即放鬆下來,反正工作不多啊,不用這麼緊張啦,可以慢慢做不用急。首先你會放緩工作速度,因為即使做得慢,也能在限時內完成工作啊,然後你的注意力不再高度集中在工作身上,可能會分心做許多其他事。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一天也繃得這麼緊,這樣我們很快會累垮,適時拉緊,適時放鬆,才能持久作戰。

好啦,說這麼多,我只是想說,我必須保持忙碌才能有高度的生產力,否則啊,我會開始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懶。

很忙很忙的時候,我渴望休息,但是休息的時候,我又會因為欠缺生產力而不安,因為時間才不管我怎樣運用,總是以同樣的速度流走,如果我有寫作我就有作品產出,如果我什麼也沒寫,當然什麼也沒有。

能夠寫作的日子很美好,噢,當時寫了這些小說啊,如果那時候沒有堅持寫作的話,就沒有這些作品啊。

其實真正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超級懶,雖然我這樣說的時候總是有人會質疑我在說反話,但真的,可以不動的時候絕對不想動,所以我必須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且是細碎的目標。

譬如說,我要寫長篇小說,我的目標就不是單純要完成長篇小說,而是每天要寫多少字。

因為我是一個講求達標的人,設定了就要執行啊,就這樣,設定得越多目標,我的生產量便越高,所以有時候我可以寫完一天量的小說,再寫其他文章。但是如果沒有設定目標,我會變得十分迷茫,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也可能不會強迫自己寫作。

雖然我可以保持一定寫作量,但我絕對不是善用時間的人,我總會花一些時間打機啊,其實我總是想戒掉這習慣,不過我通常是用另一個遊戲來取代之前沉迷的那一個,直至某天真的咬咬牙堅決放棄。

當我這樣寫的時候,大概就是我下定決心戒掉的時候。

不過就算戒掉,也不代表我的生產力會提高啊。

2022/11/29

《第十年的情人節》:消閒類推理

0


 

東野圭吾的小說總是很容易看完,也許不會有甚麼大驚喜,但總不至於令人失望。

《第十年的情人節》是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了九個短篇,包括 〈新年的決心〉 、〈第十年的情人節〉 、〈今晚獨過女兒節〉 、〈敬你的眼眸〉 、〈出租嬰兒〉 、〈壞掉的手錶〉 、〈藍寶石的奇蹟〉 、〈聖誕疑案〉和〈水晶佛珠〉。

九篇小說也不是每一篇也令人印象深刻,較有印象就是點題作〈第十年的情人節〉,知名推理小說家收到前女友的邀約,在相隔十年的情人節裏,小說家原本以為前度要跟他復合,但事情卻與他預期相差很遠。這一篇結局有點出乎意料,但又不至於驚為天人。

作為推理小說,犯罪案件必不可少,除了〈第十年的情人節〉外,〈敬你的眼眸〉、〈壞掉的手錶〉和〈聖誕疑案〉都涉及犯罪,〈敬你的眼眸〉跟〈第十年的情人節〉有著相似的結構,驚奇度更低。〈壞掉的手錶〉和〈聖誕疑案〉都從罪犯的角度出發,為了掩飾犯罪費盡心思,

這本小說集之前有許多屬於日常推理,像〈新年的決心〉、〈今晚獨過女兒節〉 、〈出租嬰兒〉、〈藍寶石的奇蹟〉和〈水晶佛珠〉沒有犯罪事件,像在細說日常生活,到最後才揭露真相,前兩篇分別是兩夫婦和兩父女的相處,而後三篇則涉及一點科幻情節,當中又以〈水晶佛珠〉較有趣,父子情十分感人。

《第十年的情人節》的調子輕快,不管看哪一篇也是輕輕淡淡的,消閒不錯,但也真的談不上精彩。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2/28

2022/11/24

寫作啊,就是想被看見

0


 

Photo by Debby Hudson on Unsplash

我想被看見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在現實中絕對不想被看見,所以我特別喜歡角落生物,因為我就是那種寧願生活在角落,不想成焦點的存在。

然而,在寫作世界是另一回事。在寫作世界,我總是希望被看見。

雖然說,寫作主要是為了滿足內心的渴求,像是被療癒,像是情感宣洩,像是分享好物,像是滿足創作慾,文章寫好以後會發表,不管是在報章還是網上發表,都會希望被看見,否則便太寂寞了。

噢,其實我一直覺得寫作是一件寂寞的事,大概因為我的文章很少聽到回饋,我寫得好嗎?有人在看嗎?有人喜歡嗎?怎麼好像沒多少反應啊。

我不可能強迫任何人閱讀我的文章,就算是我的丈夫也不能。

別人一定以為我寫好小說以後,第一個讀者就是我的丈夫,畢竟他是小說家啊。很早以前也的確是這樣,但後來我基本上都沒主動他看啦,除非我對那篇小說特別沒信心想請他把關,否則總覺得沒需要吧,他如果想看,在我發表的時候自然會看啦,最好他看到之後主動讚我有進步(咦,好像沒怎麼發生過),否則強迫他看好像沒什麼意義,因為這樣我的心情會患得患失,而他也必須承擔給我意見的責任。寫作是一個人的事,何必弄得像兩個人的事?

雖然放棄了第一個讀者,但我還是想被看見,而我只能相信作品誕生後自有其命運,會不會被看見也是一種命吧。

拉票活動

好啦,今天其實還想說一下,今年四月,我的長篇小說《都是那些傳說》在鏡文學開始連載,全文可按此看: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book/28156

《都是那些傳說》共分為十四章,分別為:

1. 除夕,明年今日

2. 一月,經常請吃飯的陌生人

3. 二月,召喚靈魂的照片

4. 三月,小孩才做選擇

5. 四月,宇宙不止一個我

6. 五月,被怪物吞噬的遺失物

7. 六月,以生命為代價的詛咒

8. 七月,心願必達的神秘筆記

9. 八月,一分鐘的無用異能

10. 九月,賜你勇氣的夢幻酒

11. 十月,起死回生的綠手指

12. 十一月,美魔男女的奇蹟小屋

13. 十二月,終結遺憾的書店

14. 新年,最美麗的約定

每一篇其實都是獨立的短篇小說,但又可以串起來成為一個有連貫性的長篇,所以可以隨便選一篇感興趣的題目看,當然由頭開始看會更精彩。

會再一次介紹這篇小說,是因為《都是那些傳說》最近入圍文策院「出版與影視媒合」的票選活動 ,好啦,我當然知道自己是陪跑的啦,畢竟這篇小說還沒有出版,看過的人應該不會很多吧,但既然有幸入選,還是要盡一盡作者的本份,拉拉票吧。

這是投票連結:

https://taicca.surveycake.biz/s/zwKLY?fbclid=IwAR3RauzAwhUaQDHRXxyZpMRvtzJTCcCB57ApxPwryfDcOO1T-C78KRun21w

投票方式是:

1. 選【文字書】

2. 選【靈異鬼神】

3. 選《都是那些傳說》

請大家幫幫忙投票啊。

其實最後結果如何對我來說不重要,但我還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看到我的小說,這樣我的寫作路上就不會那麼寂寞啦。

不如順便推書吧

既然在拉票,不如再推一次書吧。

我的長篇小說《無差別愛人》在去年有出版電子書啊,這是讀墨的購書連結:https://moo.im/a/7gnJPY,其實除了讀墨之外,各大電子書城都可以買到,有興趣的可以搜索一下購買啊。

就這樣,感謝各位支持。

2022/11/23

失敗者同盟

0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每次遇到倒霉事心裏都會很難受,可是當你發現身邊有人跟你有著相同遭遇,心情登時輕鬆起來。你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只是在倒霉路上並不孤單的感覺,讓你的心理得到平衡。

看,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別人都會遇到相同的遭遇。雖然別人遇到什麼問題也與你無關,但有人跟你一樣倒霉還是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與此相反,當你遇到不幸而別人活在幸福中,心裏難免不好受,你不想見到任何幸福的人,即使對方是你的朋友也一樣。

譬如你長期失業,你絕對不會想跟工作穩定的朋友聚會,因為你無法控制內心的嫉妒;你失戀的時候不想見到家庭幸福的朋友,因為這會增加你的感傷。對方沒有說過任何傷害你的說話,但他們的存在就是礙眼。

你這麼慘,他們憑什麼活得這麼風光這麼幸福?就算跟他們訴苦,他們能理解嗎?沒有經歷過相同痛苦的人,所有安慰說話都是虛言假語。

你只想跟有相同經歷的人圍爐取暖,說是組成失敗者同盟也沒關係,你們就是失敗者啊,只有失敗者才能理解失敗者的心情。至於被你棄於邊緣之外的朋友會不會覺得受傷,會不會覺得莫名其妙也沒關係,你是失敗者,還要顧慮幸福人士的感受嗎?他們已經贏得全世界,被你鄙視一下有什麼所謂?他們依然成功依然幸福啊。

萬一你真的有以上這種心態,我先給你一個抱抱,因為我可以理解你遇到失意之事無法平衡的心態;但我也必須給被你疏遠被你鄙視的朋友一個抱抱,想安慰一下他們可能因而受傷的心情,他們只是在過自己的生活,沒有做錯任何事啊。

生活好難,失意難免,幸與不幸本來就是相對的,但願所有人的友誼都與境遇無關,一起捱過人生的難關。

2022/11/21

人一宅,就像冬眠的大熊

0


 

Photo by Sixteen Miles Out on Unsplash

我一直是一個內向的人,就算在聚會中也偏向少話。

我不是不喜歡跟別人相處,兩個人聚會通常都能聊得愉快,可是人一多,我就會擔心我的說話根本沒人有興趣,於是乾脆只聽不說。

如果沒有人約會我,我幾乎不會主動約會別人,所以我是一個被動的內向人。

疫情來襲之後,聚會減少了,而我一直渾然不覺,反而覺得很自在,自在到我幾乎不願意出門。

假日如果要外出,我會覺得是一種勞動,如果能夠整天宅在家,我才覺得算是真正的休息。我知道有些人放假絕不願意留在家,必須往外跑才算不枉假日,只能說每個人的偏好也不同。

我以前好像沒有這麼宅啊,但人太容易養成習慣,當我習慣了假日都待在家之後,更不想外出,於是變得越來越宅。

早兩天突然在想,我宅到這個地步真的沒有問題嗎?其實在社交網絡看到別人滿滿的行程,我也在想,我是不是也該為女兒安排一點活動嗎?

其實疫情之情,我們每個周末也會安排外出活動,那時候女兒還小,也想盡可能給她一點娛樂,放長假更會安排去旅行。然而,我跟女兒已將近三年完全沒有離開澳門了。雖然說沒有人鎖著我們不讓外出,不過外遊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回澳要隔離,萬一染疫可能會被指責貪玩累人,而且因外出而染疫也沒有病假。這樣的枷鎖還真是要很任性才能置之不理。

澳門的地方這麼小,可以活動的地方也不多,後來就索性不安排任何活動了,也許其實只是因為我懶,所以早陣子朋友說周日可以一起野餐,我也趁女兒沒有測驗的那個星期安排了一場快閃野餐活動,看她跟朋友跑跑跳跳,才想起童年應該是這樣才對嘛。

以前經常去戲院看電影,現在更習慣在家看串流電視,已經完全不會看直播電視了,都是自己選擇播放權,雖然有時單是選擇看什麼就很傷腦筋。不過遇到很感興趣的電影還是會跑戲院啊,看電影始終是一大娛樂。

沒有朋友約我見面,我也不會主動約會別人,所以有好些朋友已經許多年沒有聚會了,這樣想的時候突然就懷念起這些很久沒見的朋友們。

每個人都有權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我喜歡宅在家裏對別人沒有影響,卻在影響著我的家人。因為我的宅,家人好像也變得宅起來。有時我會心存愧疚,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呢?所以如果家人有節目,我還是願意配合。

人一宅,就像冬眠的大熊,雖然一直窩在洞裏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偶然還是要活動一下身心,不能讓自己跟社會保持太大的距離。

2022/11/18

《罪人的真相》:沒有無緣無故的殺人

0


 

眾目睽睽之下發生的兇殺案,誰是兇手、行兇手法完全沒有懸念,唯一無法解釋的就是行兇動機,但這重要嗎?

犯罪電影《罪人的真相》告訴觀眾,行兇動機是重要的,因為一個人不可能無緣無故殺人,在殺人之前,一定有甚麼原因在推動著這殺人的瞬間發生。

只有六集的《罪人的真相》由Jessica Biel身兼監制和女主角,帶觀眾尋找罪人之所以成為罪人的真相。雖然《罪人的真相》共有四季,但屬於單季故事,即每一季都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故事,可以放心享用。

劇情講述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跟丈夫和兒子去海灘游水,期間毫無徵兆地殺死一個男泳客,殺人後她當場被補。人證物證俱在,加上她爽快認罪,根本就毋須調查,但負責追查此案的警探(竟然是《暗戀你暗戀你》的男主角,大大加分)卻堅持要找到行兇動機這塊拼圖,案件才算完整。

殺人兇手沒理由不知道自己的行兇動機吧,但她就是說不出所以然,她堅持不認識死者,但為甚麼要殺死一個陌生人?

追查真相的過程緊湊,疑幻疑真的線索會給出甚麼答案?真相揭開,雖然真的猜不到,但我其實期望更震撼的真相,現在的答案好像稍稍難以自圓其說,嗯,還是不要太執著合理性。

《罪人的真相》不單是查案電影,也探討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女主角的母親以愛之名將女兒重重圍困,好可怕。細女一出生便患重病,回家竟然跟大女說因為她懷著她時將所有力量都給了她,所以妹妹無法得到足夠的力量才會患病。明明與大女無關,卻將一切罪名推給大女,讓她一輩子承受著這份內疚。長大一點,這個母親又對大女說妹妹病情轉差皆因她偷吃了巧克力。沒完沒了的枷鎖卻沒有影響兩姊妹的感情,事實上劇中的姊妹情拍得很好看。

女主角演得好,雖然扮後生是有點點吃力,不過沒關係啦,《罪人的真相》拍得好看,值得追看。

Netflix隨意門: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175802

2022/11/17

「失敗」的父母

0


 

Photo by Sarah Kilian on Unsplash

我所指的失敗並非指在育兒方面做得不好的父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兒方式,有時候無論多努力,子女還是會大暴走,但這不代表他們是失敗的父母,事情從來不是這麼單一化。總之,今天要討論的不是父母做得好不好,而是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失敗」嗎?

父母都想成為孩子成功的榜樣,所以總是爭取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的「成功」,譬如工作獲上司肯定,譬如在比賽中脫穎而出,譬如在攤位遊戲中贏得大獎,總之就是想讓孩子覺得父母無所不能。

然而,人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萬一突然被裁員呢?萬一參加比賽輸掉呢?萬一玩遊戲一直贏不到呢?誰也不想失敗,更別提失業了,在照顧自己失落的情感之餘,還要顧慮子女的感受,一點也不容易。父母在子女面前是否一定要堅強到底?能不能偶然表現出脆弱的一面?

很多父母習慣在孩子面前表現強勢,覺得這才是父母應有的面貌,但與其逞強,不如讓孩子看到父母最真實的一面。就算你是孩子的父母,也依然是獨立個體,而每一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刻,沒有需要掩飾,在孩子面前「失敗」,並不代表自己是失敗的父母。

萬一失敗了,就跟孩子進行機會教育吧,正面告訴他們,你失敗了的心情有點糟,可是你不打算被失敗擊倒,所以等心情平復過來,你會繼續努力,雖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只要全力以赴便對得起自己,到最後成功與否已經不是重點。

失業更不是你的錯,請不要視為自己的失敗,不如把握機會跟孩子多多相處,親子共處的每分每秒都珍貴無比,好好享受這珍貴的時光,說不定會成為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個人的成功或失敗,也不會影響你作為父母的能力,愛孩子,愛自己,讓愛成就幸福的家。

2022/11/16

《正義迴廊》:對正義進行思辯

0


 

近半年香港電影狀態大勇,不但有多齣電影大破票房紀錄,精彩的電影也一齣接一齣上映。《正義迴廊》上映後口碑載道,其實我在上映第一週便已經看了,先旨聲明,這是一齣重口味電影,戲中有許多殺人和裸露場面,所以是三級片啦。

電影取材自2013年在香港發生的弒雙親案,當年兇手殺死父母後,竟然在網上建立一個名為“失蹤的爸爸媽媽”專頁,除了網上尋親,又跟兄長一起到警署報案,後來更高調接受電視台採訪希望觀眾協助尋找離奇失蹤的父母。事件蘊釀數天後,行兇者在遊戲群組中自爆殺了父母,並迅速被警方拘捕。兇手宣稱父母是被他和一個朋友共同殺害的,而行兇地點正是朋友家中……

案件發生在9年前,所以我雖然對此案有印象,但細節都忘了,也不記得審判結果,所以看電影的時候還是會為審判緊張,對結果感到詫異。對於改編自真實案件的電影,許多時都帶有獵奇色彩,但是《正義迴廊》並不是想單純拍攝這宗兇案,而是想探討正義,所以不要抱著看獵奇電影的心態進場,準備好對正義進行一場又一場思辯。

電影裏的時空交錯,時間既非線性,空間也會跳躍。時間非線性容易理解,就是電影的時間線會不斷在案發前前後後移動,但因為拍攝手法出眾,所以觀眾並不會感覺混亂。至於空間跳躍,就是戲中的角色在同一個時間會在不同空間出現,在戲中最常見的場面是,當陪審團在會議室研究案情時,會在兇案現場“現身”,看著兇手的行兇場面,探討兇案的各種可能。

這種時間和空間的跳躍很考功夫,而顯然導演控制得宜,令觀眾猶如置身案發現場,跟著陪審團一起思考各個疑點。

在法庭戲中經常會出現一句“疑點利益歸於被告”,就是說當案件出現疑點時,應該依有利於被告的原則判決,因為大原則是寧願放過有罪者,也不應冤枉無辜者。

電影中出現兩個被告,一對死者的兒子毫無疑問是行兇者,問題是他的朋友有參與嗎?兇手說他跟朋友一人殺一個,但他的朋友在法庭上堅持自己無辜,而當日他在警署中承認殺人是因為不管他說了多少次自己是無辜,警方依然不相信,並持續施以精神虐待直至他認罪為止。(之前看《連續殺人犯還在外面》一書,有一個男人就是因為被警方施以長時間的精神虐待而認罪,因為他認為只要認罪就能擺脫眼前的困局,而他既然沒有殺人,上到法庭便可以還自己清白,可是他沒想到他一旦認罪,幾乎等同於沒有翻身之日)

電影沒有正面說明到底行兇者的殺人目的是什麼,也沒有正面說明兇手的朋友到底有沒有參與殺人,只是嘗試從多個角度帶出各個可能性,再由觀眾自行判斷。事實上,真相到底如何,大概只有當事人才知道。

辯護律師的工作是替被告作出辯護,他們需要知道真相嗎?抑或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夠?不管對方有沒有殺人,不管對方殺人的理由如何,總之做好辯護工作就行?因為就算是殺人犯也有獲得辯護的權利。假如辯護工作做得好,令有罪的人無罪釋放,那應該為贏得官司而高興,抑或為放過有罪之人而難過?

死者的兒子是兇手無誤,但陪審團曾經嘗試探討他為什麼會殺人,是因為成長階段的不愉快?是因為覺得父母偏心兄長?是因為他有財困時不獲幫助?不管原因如何,在這宗案件中,殺人也不是迫於無奈的選擇,所以任何原因也不會構成可憐兇手的因素吧。

至於兇手朋友到底是真傻還是裝傻,戲中人未必分得清,而戲外的觀眾更加無法分辨,因此當觀眾離場時,可能帶著滿腦子疑問,如果你是陪審團,你會作出怎樣的判決?

戲中就是這樣充滿著不同的思辯。電影二個多小時,但一點也不覺得冗長,看到最後反而有一種“唔夠喉”(廣東話教學:意指不夠)的感覺,主要是覺得法庭戲的唇槍舌劍還不夠,陪審團的討論也不夠,像剛開始討論然後就裁決了,好想繼續看他們的爭辯呢。

戲中的演員都有出色表現,尤其是飾演被告的兩位演員楊偉倫和麥沛東更是精彩絕倫。

好戲都值得支持,希望《正義迴廊》取得理想成績,讓業界有信心繼續拍出有水準的電影。

2022/11/14

《20世紀少女》:因為曾經那樣深深被愛

, 0


 

最初會將《20世紀少女》加入片單,純粹因為片名(明明知道這跟《20世紀少年》無關,還是莫名其妙地有著一種情意結),後來看到有人撰文介紹此電影時說明明沒有煽情灑狗血的場面,卻會讓人淚流不止,因為知道這不是單純賣慘的戲,於是便想挑戰看看我的淚點。

這是一齣青春愛情喜劇,其實一般來說我對青春愛情電影沒什麼興趣,想當年很熱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便完全無法吸引我,不過這齣《20世紀少女》我卻覺得很好看啊,如果不特別抗拒這題材的電影,真的很推薦看看。

電影講述女主角羅寶拉的好友金妍度在去美國做心臟手術前,對一個叫白賢振的男生一見鍾情,女主角為了讓好友安心,自告奮勇要查探白賢振的資料再向好友匯報,在過程中她竟然也展開了自己的初戀故事,愛上了白賢振的好友馮雲浩,而初戀總是既甜蜜又揪心,笑完又哭,哭完又笑。

電影中九成的情節也是發生在中學階段,就是一段又一段純愛,兩男兩女的關係,雖然不至於錯綜複雜,但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雖然電影的大橋並不算太創新,甚至好些情節也有一種熟口熟面的感覺,不過電影拍得流暢自然,又賞心悅目,男女主角都演得好,看著看著就自然投入到那個青春無敵的純愛世界,隨著劇情發展而心情起伏,最終真的會感動得流下眼淚。

這是一齣後勁強勁的電影,越到後期越好看,而且這大概是一齣每回想一次都會感動一次的電影,超級推薦。

《20世紀少女》的故事發生在1999年,當年還在使用傳呼機,十分懷舊,對於成長於那個年代的觀眾來說,應該會勾起許多回憶吧。

其實我看這電影前,事先甚至沒看過預告,男女主角全部不認識,所以一開始看到韓孝周客串飾演長大後的女主角,特別驚喜。

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會覺得戲中的愛情十分動人。因為曾經那樣深深被愛,我想我是幸福的。人生漫漫,往後再也不可能遇到一個比你更愛我的人,遇上你,愛上你,再也忘不了。我的人生從此不一樣,再沒有一個人能夠取代你的地位。這是我的初戀,如此刻骨銘心,如此地久天長。

Netflix傳送門: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472752

以下為劇透區,未看的請留步,待看完電影再回來看吧。

電影中有許多場面也十分動人,而且令人難忘。

有一場戲是男女主角失散多年,女主角漸漸接受了男主角不會再出現的事實,於是她開始聯宜,當聯宜對象說出他的名字跟男主角一樣時,思念的情感一觸即發,即時淚奔,也不理自己身處公共場合,放聲大哭,嚇得那個聯宜對象手足無措。

接著女主角致電那個已經打不通的電話,對著無法接通的另一端哭著說要徹底忘記他。然而,口裏說著要忘記,卻始終無法忘記這段初戀,所以即使過了十多年,依然保持單身。

到了最後的最後,男主角透過錄影帶,終於跟女主角"重逢",20世紀的初遇,想見21世紀的你。

一切都回不去了,所有遺憾都過了期,卻又歷久彌新。

2022/11/11

回家後的5個小時

0


 

Photo by Oriel Mizrahi on Unsplash

平日上班的日子,我通常是吃完晚飯才回家的,大概在晚上7:30回到家裏,當然有時早一點有時晚一點,大概啦。睡覺呢,也是有時早一點睡有時晚一點時,但早不會早過11:30,遲又不會遲過1:30,就平均12:30睡吧,所以由我回家到睡覺,大概有5個小時。

我在這5個小時會做什麼呢?

  1. 回家後第一件事是洗手,這是疫情之後養成的習慣。
  2. 第二件事是喝一杯蘋果醋+檸檬汁+海鹽的特飲,再吃營養師建議的保健品。
  3. 第三件事是吃口香糖,其實已經戒了甜食,以前是每晚一片巧克力作為全日的highlight,但現在改為吃口香糖,讓生命始終有一點甜。
  4. 之後是餵魚+清理魚缸,養了魚就要為牠們負責。
  5. 接下來是洗澡時間,當然之後還要吹頭和護膚,其實我很懶護膚,大概是塗最基本的東西吧,很偶然才會敷面膜。
  6. 我和女兒的內衣都是手洗的,累。
  7. 跟進女兒的功課和溫習,其實自從她升上六年班之後就不用我督促了,不過有時不懂的功課還是會問我,而在測驗前夕也要認真溫習,不過我正學著放手,盡量不管太多,這樣我們雙方也落得輕鬆。
  8. 大概8:30,我打開電腦,上網瀏覽啊、寫作啊、寫日記啊、聽歌啊、閱讀啊,這通常算是我最自由的時間,有時候可能除了日記外,什麼也沒寫出來,單是上網瀏覽時間就不知不覺消失掉,很可怕。
  9. 玩手機,噢,對,我就是無法專心,所以有時我會突然拿出手機打打機,明知浪費時間卻又一直玩,好啦,我會再節制一下。(有時老公見我坐在書床前,開了電腦,開了電子書,開了iPad,還在玩手機,他就會笑我日理萬機)
  10. 看串流電視。這其實不是每晚都會看啦,有時整晚就坐在電腦前,通常到周末才會看電視,但偶然會陪女兒看,如果開了一齣劇太緊張,我可能就會一直煲,一回家就煲。(有時女兒要使用我的電腦,通常那個時候我就會看電視)
  11. 大概10時,女兒準備睡覺,這時候我會替她拍照,這是每天堅持的動作,偶然她會很不情願,但就哄哄她給我一個笑臉,堅持了差不多11年的動作,到底能夠堅持到她幾多歲呢?
  12. 好,女兒依然要人陪睡,最近的模式是我和丈夫輪流陪一晚,所以隔晚就要陪女兒睡覺,我陪她睡的時候通常會閱讀,大概半小時一小時吧,待她熟睡才能離開,有時我們一站起來她便察覺,於是走不到又要再多待一會。
  13. 通常11時過後才成功離開,我通常會返回書房繼續用電腦,寫未寫完的稿,完成日記,或者隨便上網瀏覽一下,或者繼續閱讀。寫稿我有自己的進度要求,譬如我會要求自己在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就完成當月的專欄,這樣我接下來的日子都不用再分心處理這件事。最近要寫小說就堅持每晚都要完成一定字數。
  14. 寫日記是每晚必須完成的事,如果當天不記下來,到了翌日我可能就忘記大半了,所以盡可能即日寫。我的日記也有一個模版,除了文字,也固定貼兩張照片。通常我的生活沒什麼值得拍照,所以就貼女兒的照片啊,每天兩張,見證著她每一天的變化。我還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許多紀錄,看了什麼電影和書,寫了什麼稿都會一一記下來,好啦,其實我花很多時間記錄自己的生活。
  15. 前一陣子我有本事待在電腦前也沒做什麼,一抬頭發現已經是零晨1時,最近刻意早一點點睡,所以我現在11時多或12時會進睡房,通常還未有睡意,所以就會看一下書,通常看20分鐘左右我便會出現睡意,那就睡覺啊。

(咦,沒有運動啊,有一陣子我一回家會跑步,但好像堅持不到一個月。)

基本上就是這樣,沒有任何特別。

我肯定是沒有什麼時間管理術可言,我本身就經常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例如打機,例如上網,有時真的整夜什麼也沒做時間就過了,當然我有時會想,其實很多人也是這樣過啊,所以我就會安慰自己,就算沒寫出什麼也不是問題。

其實今年開始女兒不再那麼黏著我們,所以我們空出了更多自由時間,以前由洗澡後到她睡覺前,可能要陪她玩陪她看電視陪她溫習,真正的自由時間可能在11時後才出現,但現在她都不怎麼要我們理會,所以至少在她睡覺前,我們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這樣,她越來越大,我們的自由時間就越多,雖然有時會有一點點覺得,我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

有時候我們會說要珍惜每一天,但到底做什麼才算珍惜呢?我在思考這個問題,卻繼續放飛自我,就算沒有生產力也沒所謂,我還活著啊,我又活著過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