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更快樂的一小時》:每一天也可以過得快樂

, 0


 

來到2024年最後一天,介紹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也是一本關於快樂的書。

我們總是說時間不夠用,但明明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時間。每天二十四小時,要怎麼運用是每個人的自由,總是說自己很忙很忙的人,到底將時間花在哪裏?為什麼總是覺得身不由己,放棄自己覺得重要的事?

《更快樂的一小時》並不是教讀者空出一個小時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簡單,而是教你度過每一個快樂的小時,以至快樂的一生。

當然,我們不可能分分秒秒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當我們做一些不太快樂的事情時(例如家務、通勤),怎樣改變觀念令事情變得快樂一點呢?答案是將快樂的事與不快樂的事捆綁在一起,譬如在通勤或做家務時聽podcast或電子書,譬如在做完不喜歡的事情時,給自己一點獎勵。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在一個瓶子中裝滿高爾夫球,這個瓶子滿了嗎?還未,因為還可以放許多小石子進去,裝滿了以後,瓶子滿了嗎?也還未,依然可以倒進沙子……

時間確實有限,如我們想將高爾夫球(重要的事)放進去,必須從一開始放進高爾夫球,然後才在縫隙中放入石子(次重要的事)和沙子(雜事),否則一開始將沙子倒滿瓶子,就再也放不下高爾夫球。

因此我們在分配時間時,必須挑出重點先排進行事曆中,而不是塞滿不太重要的雜項。至於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固然人人不同,不過這裏所指的重要事項,實際是能令你快樂的事,因此盡可能讓快樂的事填滿行事曆吧。

這本書有很多練習讓讀者更有效地調整時間和心態,挪動時間以活出更快樂的人生。

如果一直覺得被時間追著跑,如果一直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快樂,不妨參考這本書的做法。

我們每一天都應該活得快樂,這樣才不枉此生,而什麼是最快樂的事?書中說根據統計,大多數人所選的快樂事都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譬如跟家人或朋友約會,譬如跟孩子相處的時刻,因此別讓工作或雜務耽誤了這些最重要又最快樂的時刻。

不同年齡的人對快樂的追求也不同,年紀越大,越能發掘簡單生活的快樂,不過年輕人當然也有年輕人的快樂,每個人的快樂也不同,但擁有的時間倒是一樣的,要怎麼利用,要怎麼度過這一生都是自己的選擇。

在迎接新的一年時,調整心態,將真正重要的事挪到最前前吧,別被雜事干擾,祝大家也活出精彩人生。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0kFGKZ

書名:《更快樂的1小時》

作者: 凱西.霍姆斯

出版:先覺出版

日期:2022/11/01

2024/12/27

容易生氣的人

0


 

AI Photo created by Canva

我從來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

因為脾氣不好,一有不滿便生氣,生悶氣是將所有情緒吞下去,身體吸收太多負面能量,健康早晚響警號。要是不生悶氣而是將情緒爆發出來,結果同樣糟糕。

一個人生氣時,什麼惡毒的話都說得出來,腦袋根本不受控制,想到什麼說什麼,有時連想不到的也脫口而出,冷靜下來才後悔剛剛口不擇言,傷害了別人,自己也不好過,反覆回想那一段爭拗以及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哎呀,我怎麼可以這樣說?可是話已出口,傷害已做成,要怎麼挽回呢?這麼一鬧,雙方心裏都產生疙瘩,就算關係沒有破裂,往後見面難免尷尬,從此心存芥蒂。

要是剛才能夠忍一忍,接下來便不會鬧得不愉快,現在也不用忐忑不安。

因為生氣而口不擇言的結果絕對得不償失,不管對方是家人、朋友、同事,抑或是偶然遇見的客人或路人,為對方的行為起爭執、大聲咆哮根本沒有意義,什麼也解決不了,反而帶來更多一發不可收拾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情緒,遇到不滿的事情會生氣十分正常,沒必要壓抑情緒,只是生氣歸生氣,處理不當後續會引發更大問題,紓緩情緒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不過氣上心頭的當下,情緒爆炸,那些聽音樂啊、找人傾訴啊全部派不上用場,對我來說,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處理,立即逃離現場。在情緒激動之前先深呼吸,將要吐出口的話硬生生吞進肚裏,再趕緊離開讓你生氣的人和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再深呼吸三次,在腦海中預演一次你打算說的話,如果覺得內容不妥當,改動內容重新預演一次,通常在換過三輪之後,要說的話已不再那麼傷人。你還是可以生氣,事後你想怎麼發洩也可以,只是當下千萬別說任何會讓自己後悔的話。

2024/12/23

《下流律師》:被家庭牽絆的法庭攻防戰

, 0


 

看完艾迪弗林系列之後意猶未盡,繼續找律師小說來看,先來這本《下流律師》。

發現許多同類小說的主角都必須有著酗酒等心理問題要克服,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突顯出主角如何由委靡不振到最後克服困難,打一場必敗無疑的官司。

《下流律師》正是以主角剛離開勒戒所便接到姊姊電話,她被控買兇殺人,人證物證俱在,從未參與過刑事案件,甚至從未出過庭的主角,是否要接這個燙手山芋呢?更何況,他這個姊姊由小到大不斷羞辱他,甚至害他離婚,而他又被黑幫威脅,他到底要怎麼選擇?就算他想救姊姊,面對證據如山,他該怎麼推翻一切呢?

故事相對簡單,懸念是要如何打贏這單官司,以及到底真兇是誰。案情並沒有很複雜,人物也不多,查案的過程雖然有條不紊,但不算曲折離奇,結局有點出人意表,讓人掩卷後不禁輕嘆。

小說一開始節奏比較緩慢,開場是兇手和一眾相關人物與命案有關的行動,接下來才到律師主角出場,不過待主角出場後便流暢起來,未到最後也不知道真兇到底是誰。

法庭戲當然是重頭戲,控辯雙方的攻防戰十分緊湊,開庭後的節奏十分明快,讓人一口氣追看到結局才安心。其實我看法庭小說就是為了看律師如何在法庭上如何扭轉各項證據,這些情節總是讓我百看不厭。

然而,《下流律師》最精彩的部分我認為是主角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在全書中佔著重要的位置,兩姊弟在父親過身後幾乎不再往來,他們一直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縱使父親死去多時,對他們的影響力還在。原生家庭是牽絆,也是眷戀。

小說在營造主角姊姊的性格上十分出色,每次見她出場也覺得煩,因為她就是一個很煩的人,總是一開口就傷人,而且一直理直氣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這種人十分討厭,她和主角一見面便吵得面紅耳熱,其後二人的感情慢慢轉變直到和解,過程寫得動人。

與艾迪弗林系列相比之下,《下流律師》的個案不算曲折離奇,複雜度沒那麼大,好看,但又不至於十分精彩,喜歡法庭小說的話不妨一看。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rxDKPQ

書名:《下流律師》

作者: 羅伯特.貝利

出版:春天出版

日期:2024/08/30

2024/12/18

家族牽線人

0


 

AI Photo created by Bing

即使是一家人,也未必十分親近,平日沒什麼往來,只在節日相聚,而且大多由家中長老牽線。

長老一聲令下,所有兒孫聚首一堂,莫敢不從,甚至不用長老開口,子子孫孫自動自覺組織活動,兄弟姐妹之間有一份不言而喻的默契,每到周末都回老家陪長老吃飯,順便跟兄弟姐妹說說笑笑,聊聊社會現象,談談工作狀況,長老未必參與太多話題,但能看到孩子們(在長老心中,子女年近不惑也還是是孩子)已心滿意足,要是還能跟孫子甚至曾孫見面,更是人生大滿貫。一個人來到晚年,追求的也不過是生活平安喜樂,家人健康無憂。

長老的話題難免重重複複,不外乎關心孩子的工作狀況、孫子的學業成績,再來就是聊聊天氣和電視節目,大概也會談談街坊的八卦,畢竟生活圈子有限,不太常外出,所有資訊都靠電視和手機提供。要是長者學會使用智能手機,便更容易掌握家人動向,即使平日不常見面,也不會如此掛心,只要用手機看到家人的消息,隨即感覺踏實。

我們在家族群組中的任何留言都能滋潤長老的心靈。因為長老的存在,我們更積極在群組中互傳訊息,平日未必有時間天天見面,至少可以隔空問候。

長老生日,再忙也得抽時間出席慶生晚宴,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年今日還有沒有機會跟長老慶生。

長老是家族牽線人,將家人凝聚在一起,一旦長老不在,家族聚會頓時大幅減少,兄弟姐妹間還會見面,但疏遠一點的親戚,大概就疏遠到不再往來。

失去了家族牽線人,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忙碌,每個周末在長老家飯聚的習慣從此消失不見。到了節日,沒有人號召聚會,在節日過後,才發現自己對長老的思念比你所以為的還要濃烈。

2024/12/16

《即使明日死去也不後悔》:今天就是適合重生的日子

, 0


 

這是一本讓人反思人生的書,什麼最重要?什麼需要放棄?在人生最後一天,現在的煩惱還值得煩惱嗎?你希望別人記得你什麼?隨著問題一步一步拷問靈魂,探索最真實的自己。

此書共有38個提問,38個讓人反思的機會。雖然很多問題老掉了牙,不過如果跟著提問逐一寫下答案,真正思考自己正在面對的人生,說不定會對人生有另一種體會。

當你寫下十個在你人生中重要的事物,然後重槌出擊,告訴你會在人生最後一天失去以上所有事物。噢,對,你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死亡,這件事無可避免,不過你還是不斷在追求,只是在死後,什麼也帶不出,如果真有靈魂的存在,唯一可以帶走的就只是回憶,你到底是如何度過這一生。

當你死後反思這一段人生時,你不會為你賺到多少錢而自豪,但你會為你得到多少愛,又付出多少愛感到欣慰。

把每一天當作是最後一天地活著,想像這是最後一頓飯,這是跟朋友最後一次見面,於是每一頓飯也吃得特別滋味,每次聚會都更加珍惜。

今天就是適合重生的日子,假設你可以活到80歲,對30歲的你來說還有50年時間,有什麼做不到?對50歲的你來說,也還有30年時間,想做什麼也綽綽有餘啊。即使你已經70歲,也還有10年時間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在吐出最後一口氣時,你能夠愉悅地說一句:「我的人生有趣又有意思」嗎?你能夠對人生毫不後悔嗎?

《即使明日死去也不後悔》可以是一本輕鬆易讀的書,基本上半天就可以讀完,但也可以是一本艱澀的書,要是你真的跟著書中的指示為每一個提問寫下答案,那可能要耗掉很多日子,因為好些問題不是一時三刻便能寫出答案,必須經過認真思考才能答得出來。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些書中摘句:

  • 你的人生,是由對自己發問的問題來決定的。
  • 或許明天就死了。你想怎麼度過人生?
  • 因為我們從未整理出真正重視的人事物,才會讓時間無謂地流逝。
  • 如果你已經知道目的地在哪裏,只要往那裏前進就能抵達。
  • 今天就是最適合重生的日子。
  • 在人生最後被問的問題不是「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的人生是被愛著的人生嗎?」「而你,徹底愛過了嗎?」
  • 人生的終點,就是在嚥下最後一口氣的那瞬間,放開至今所有到手的東西。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78pvKR

書名:《即使明日死去也不後悔》

作者:翡翠小太郎

出版:方智出版

日期:2024/09/01

2024/12/11

你的努力不必被人看見

0


 

AI Photo created by VIVID AI

「你的努力不必被人看見。」

看到這句話應該會感到深深不忿吧。

這麼努力卻沒有人知道,公平嗎?先不討論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公平可言,只是不妨想一想,我們一路以來努力付出只是單純為了被人看見嗎?不見得吧,我們一心將事情做好,努力是過程,被看見只是伴隨的結果。

我們想做好一件事,於是全力以赴,這樣的純粹多麼美好啊。

努力是想做出好成績,但從來沒有人保證,努力等如成功。在一場競賽中,每個參賽者都付出百分百努力,然而,最終只有一個人獲勝,是其他人不夠努力嗎?當然不是這樣,只是制度必須選出優勝者罷了,這不表示沒有獲勝的人就是失敗者,更不能抹殺他們所付出的努力。

在大多數人眼中,努力和成果是掛勾的,他們由頭到尾只看見結果,因此堅持要別人看到我們的努力顯然是自討苦吃,一味追求別人認同,只要做不出好成績便被否定所有努力和付出,多悲哀啊。

到底為什麼努力一定要被看見呢?是因為一個人默默付出太寂寞嗎?沒有人是一個島,人際關係永遠是煩惱的源頭,生活必須與人接觸,因而無可避免承受別人合理或不合理的評價,太在意的話會失去自我評價的能力。

每次希望努力被看見,都是迷失自我的時刻。為了被看見,我們故意做出討好別人的行為,當努力不是為了成全自己而是討好他人,便難以分清努力的方向和價值。

每個人都應該有目標,而那個目標必須發自內心,絕對不能由別人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努力達成目標,內心自然會變強大,這過程並不需要別人認同。你的努力不必被人看見,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不用跟任何人比較,也不用在意別人的評價,我們從來不是為了別人而活啊。

2024/12/10

《無辜的共犯》:另闢蹊徑突破重圍

, 0


 

艾迪弗林系列的第七本,亦是中文版的最新一本,希望第八本快點出中譯本吧。

這一次主角臨危受命,要幫一個因丈夫是連環殺人犯而被控是共犯的女人,而且兩天後便要上庭。本來已經逃亡並消聲匿跡的殺人犯在這時候再次出動,殺證人,殺警員,目的是要將妻子救出來。主角腹背受敵,一邊忙於庭審,一邊要應付糾纏不休的殺人犯……

每一次主角都有非贏不可的理由,可是面對種種不利的人證物證,如何在法庭上逆轉每一個證據一直是看法庭小說的樂趣,而這系列從來沒讓人失望過,雖然這本小說的法庭戲不算多,主角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法庭外查案和設局,不過法庭戲還是一如以往般精彩,而法庭外的設局更是精彩,有時候如果想達到的目的無法經由正常途徑得到,那麼跳出固有思維,另闢蹊徑才能突破重圍。

對比這系列之前兩本,《無辜的共犯》一開始時的張力並不算十分強大,不過中段以後再次讀到欲罷不能,越臨近結局越停不下來,直至看到結局才安心,不過其實根本安心不了,那個結局大概會讓人心生不安。那個結局的反轉,雖然事後回想並不是什麼創新的點子,不過在當下還是會感到吃驚吧。好啦,不打算劇透太多,自己感受那種震撼。

來一點題外話,小說很多時也會出現某個角色的日記,而這些日記都會鉅細無遺地描寫每一個細節,每次讀到這種日記體都會覺得太不真實,老實說,誰會寫日記寫到連對話都一清二楚,然後又無故交代自己的身世?

我當然明白這是為了小說效果,這樣是讓讀者了解事件來龍去脈的一個簡易方法,只是我確實不喜歡這種敘事方法。然而,在《無辜的共犯》中,日記還有著另一個功能,也就能了解在這裏使用日記體的原因。

《無辜的共犯》之後,這個律師團隊好像又多了一個助力,期望第八集這個角色還會繼續出場。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aruTUV

書名:《無辜的共犯》

作者:史蒂夫.卡瓦納

出版:馬可孛羅

日期: 2024/01/31

2024/12/4

技能解鎖

0


 

AI Photo created by VIVID AI

看孩子技能解鎖是一件快樂的事,第一次轉身,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說話,都讓大人雀躍不已。孩子漸漸長大,解鎖的技能越來越多,而大人所能感受到的驚喜亦逐漸減退,不再對孩子的新技能感到大驚小怪。

都已經長這麼大,學會什麼也不足為奇。事實上,許多家長唯恐孩子學得不夠多落後於人,於是報讀多個興趣班,但當中有多少屬於孩子真正的興趣,又有多少單純為興趣而學?

學習樂器必須勤力練習,家長便迫孩子每天練琴,學業已經夠繁重,加上練琴的壓力,孩子有苦不敢說,因為家長總會搬出大堆理由要孩子乖乖就範。

要是孩子報讀更多興趣班,繁忙兒童從此生活多姿多彩,喜不喜歡、快不快樂似乎不用過份深究,對許多家長而言,每一種技能也能增值,多學一種技能戰鬥力便增添一分,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有利無害。孩子喜歡當然最好,否則強制學習毫無樂趣可言。

離開校園後,再沒有被迫學習這回事,許多人從此不再追求新技能,以前學得夠累了,現在能不學就不學。如此放鬆一段日子以後,直到發覺自己有所不足,才產生充實自己的衝動。

大人的技能解鎖往往更值得高興,因為隨著年紀漸長,學習能力肯定有所下降,一來腦筋轉得慢了,二來潛意識出現抗拒心態,抗拒學習新事物,抗拒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抗拒發現認知過時。因此,當一個成年人成功技鎖新技能,肯定是付出百分之二百努力後得出的成果。

你近年解鎖過什麼技能呢?不一定是大學問,可能是開始每天慢跑,可能是第一次自助旅遊,可能是自行更換了家裏的水龍頭。

經過努力解鎖的技能,再小也彌足珍貴,所以不要停止進步,更不要停止學習,好好享受學會新技能的樂趣。

2024/12/2

《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輕盈地感傷

, 0


 

我發現有點難評價《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這本小說,直接說,我覺得這本小說很好看,但又感覺到這未必是一本人人能接受的小說。怎麼說呢?這本小說的情節也許並不十分重要,在娓娓道來的四則人生故事中,讓人感受到主角對愛的渴求與疏離,文字流暢,讓讀者輕易產生投入感,感受到小說中那個五光十色又孤寂無依的生活。總體而言,這是一本需要慢慢感受的小說,以輕鬆的語調訴說著一個男同性戀者的感傷人生,有愛情,有親情,有友情,有更多自我的探索,很好看。

《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以四則短篇小說構成這本長篇小說。四個短篇基本上獨立成篇,不過由於都是圍繞著同一個主角,因此這四個短篇就像剖開主角人生某一個時期的片段。

首篇<在熙>講述身為男同性戀者的主角跟一個女性朋友在熙同居的生活,這篇寫得最生動活潑,將在熙的放蕩不覊描寫得淋灕盡致,這種不涉情愛的男女之情深得我心,是一篇越看越喜歡的小說,而這個短篇小說已經拍成電影,期待。

第二篇<一片石斑,宇宙的味道>講述主角在三十一歲時回憶二十六歲的一段戀情,以及寫他與母親的恩怨情仇,母親在他讀書時發現他的性傾向後不斷向他施壓,主角當年立心長大後要將母親丟棄,但當母親患癌,他卻自然地肩負起照顧者的責任,而他在此時與年長他十二年的朋友發展出一段令他極盡投入又飽受委屈的關係。

第三篇<大都市的愛情>顧名思義就是描寫發生在大都市的愛情,描寫男主角在夜店認識了調酒師後的一段戀情。不管是不是同性戀,這就是一對戀人之間的愛情,我喜歡這一篇,將兩個人之間的愛情寫得極為細膩。有些情節明明是感傷的,卻寫得極為輕盈,因此讀來不會覺得沉重。我喜歡主角的敘述語氣,越讀越有味道。

第四篇<遲來的雨季假期>延續<大都市的愛情>的人物關係,藉著回憶深化這段關係的細節,讀到最後一句,心裏黯然,回味再三。

小說寫得十分細膩,彷彿歷歷在目,文字讀來舒服有感,可是對於追求刺激感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節奏太慢,所以我才在開始時說很難評價這本小說。

《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的韓國原名其實是《大都市的愛情》,只是中文出版時改了這個長長的小說名。《大都市的愛情》除了首篇《在熙》改編成電影以外,整本小說亦已拍成同名韓劇,還由作者親自編劇,早陣子播放時引來韓國民眾示威,反對劇集美化同性戀。現實進一步呈現小說中所提出的問題,性少數者在現實中所遇到歧視和不公。

如果想靜下心來看一本好看的小說,我絕對會推介這本《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06AGNO

書名:《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

作者:朴相映

出版:潮浪文化

日期: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