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4

《原子習慣》:持之以恆才是關鍵

, 0


 

《原子習慣》這本書火了很多年,終於找了來看,而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個想法是,到底為什麼這本書會這麼火呢?

書中提到的內容絕對是老生常談,核心就是讓小小的習慣逐漸形成巨大的變化,於是必須有效地建立一套良好的習慣系統,因為一旦形成習慣,便能夠帶來大大的改善。

全書就是圍繞著這個核心主題,再透過不同的例子,慢慢詮釋如何建立良好習慣。

建立習慣的四個法則分別是:

  1. 讓提示顯而易見
  2. 讓習慣有吸引力
  3. 讓行動輕而易舉
  4. 讓獎賞令人滿足

應該已經很多人介紹過這本書,我就不詳細介紹了,但想談一談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個例子:在一個實驗中,一大班人被問同一個問題,當所有人都選擇一個明顯錯誤的答案時,實驗對象會堅持自己的答案,還是跟隨大眾的選擇呢?即使心裏知道這個答案是錯誤的,但當大家都說這是正確,便會不禁產生質疑,對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感到沒那麼肯定,而實驗結果是,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錯誤的答案。

書中是這樣解釋這個決定:「服務群體規範的內在壓力極大,被接納的獎賞往往大於贏得爭論,顯得聰穎或求得真相的獎賞,大多數時間,我寧願跟大家一起錯,也不要自己一個人對。」

這個實驗結果為我帶來不小的震撼,如果我在那個環境,能堅持己見嗎?有時候不一定是群眾,當上司提出錯誤的要求時,下屬膽敢拒絕嗎?抑或明知是錯也照做?

好啦,《原子習慣》並沒有深入討論這些問題,就真的很認真地介紹形成習慣的系統,甚至在書末提供範例和商業及教養運用手冊。

理論上,讀者可以按著書中的原則執行,由最簡單輕鬆的習慣開始,一步一步建立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至於我呢,有很多壞習慣,也有一些好習慣,我知道人生要怎麼做才變好,但更多的時候我嚮往不受拘束的自由。我肯定很多人會受益於這本書,立即行動改變人生,不過《原子習慣》沒有為我帶來新的意念,因此也沒有帶給我任何衝擊。

類似的書真的多不勝數,而這本書會爆紅除了因為成功銷售和暢銷效應之外,大概是人人都希望能養成好習慣,問題往往是,好習慣能持之以恆嗎?這才是關鍵吧。

2025/2/3

任務狂最大的煩惱

0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AI

以前我很容易胡思亂想,對未來有太多悲觀的想法,明明什麼事也沒發生,卻自行編好後續的一百條故事線,而且都不是好事。好事根本不用多想,發生的時候好好享受就是,但對於可能發生的壞事,總是想了又想,企圖為每一條故事線構思好解決方案,那麼在事情發生時便能即時作出最好的回應。

然而,哪有這麼多壞事在發生?憂慮會發生的事情通常不會發生,會發生的往往超出所有預期,之前的胡思亂想根本是白費氣力。

後來,胡思亂想的力氣大概耗盡了,我不再像以往那樣為自己添煩添亂,我一直以為是因為看破了世情,對未來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不過最近發現我不再胡思亂想的原因是我太忙了。

說老實話,我並非什麼日理萬機的大忙人,我的日理萬機,只是同一時間使用電腦寫稿、用電子書閱讀器看書、用平板電腦看影片,以及用手機玩遊戲。

不,這不是我自稱忙碌的原因,如此不專心也真是羞愧,先跳過不談。我的忙碌是因為我每天都為自己定下若干任務,要閱讀,要寫作,要觀影,要陪伴家人,要經營社交平台,要整理照片,要處理日常事務,噢,其實打機也是玩任務遊戲,只要有任務就非完成不可,今天的任務完成不了,明天只會積壓更多任務。為了明天能輕鬆一點,今天還是再努力完成任務吧。

如此這般,我不知不覺間給自己太大壓力,既然壓力來源是自己,只要減少任務就行,不過其實我樂在其中,人越忙越朝氣煥發。從早到晚忙東忙西,任務一個接一個,哪有時間胡思亂想?哪有閒情逸致煩惱未來的事?先完成眼前的任務再說啊。

一個任務狂最大的煩惱,無非是時間不夠用,生活太充實,腦袋太忙碌,根本容不下其他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