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7

《亨利說,殺人比撒謊容易》:不知不覺成為共犯

0



《亨利說,殺人比撒謊容易》是一本很充滿黑色幽默的犯罪小說。一般來說,犯罪小說都是講述惡貫滿盈的兇手如何犯下令人齒冷的惡行,要麼要讀者競猜誰是兇手,要麼看警方如何抽絲剝繭將兇手就擒,而《亨利說》一書卻讓讀者跟殺人兇手一起成為共犯,雖然明知道兇手犯下甚麼罪行,卻又會同情他,希望他解決每一個難題。

小說的調子是輕鬆的,絕對不會覺得沉重。小說一開始講述著名小說家亨利的情婦懷孕了,於是他必須回家跟妻子攤牌。事實上,亨利所有小說都是出自妻子之手,而他也無法想像失去妻子的日子。亨利思前想後,還是決定解決情婦,而他很快就動手殺人,只是事情卻不如他想像,因為他回家後發現情婦竟然站在眼前,而他所要面對的問題也接蹱而來……

之後的劇情基本上就是看亨利如何解決一個又一個困局,如何應付查案的警探、如何處理目擊證人、如何完成新小說的結局、如何處理窮追不捨的情婦,還有一個對他的成功虎視眈眈的舊識……

正如書名所言,殺人容易,但之後的善後功夫才是最麻煩的,為了掩飾一個事實,必須不斷撒謊,而且謊言一個扣一個,稍一不慎就前功盡廢。

讀者全程參與亨利的殺人過程,卻無法恨起這個殺人兇手,因為他從來不是大奸大惡,反而有其可愛善良的一面。於是讀者會在意起每一個不利於亨利的危機,希望他能化險為夷,所以我開始時才說讀者會不知不覺成為亨利的共犯。

《亨利說,殺人比撒謊容易》不算是頂尖好看的小說,但是讀起來還算滿有趣味。

作者: 沙夏.亞蘭果
原文作者: Sascha Arango
譯者: 薛宇桐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5/08/01

---------------------------------------------------
官方故事大綱:
 榮獲歐洲最佳犯罪小說獎
  各國書評家與讀者一致叫好:「這是我讀過最好看的犯罪小說!」
  德國犯罪現場王牌編劇跨界處女作.轟動全球27
  好萊塢改編電影.重金推出

  真相,毀滅幸福婚姻;謊言,扼殺愛情。
  他,豈能全身而退?

  亨利是成功的暢銷小說家。
  他風流倜儻,慷慨又聰明,充滿致命的吸引力。
  人前是擁有廣大粉絲的大作家,人後是寡廉鮮恥的騙子、冒牌貨。
  他與妻子過著令人稱羨的優裕生活,文壇名聲如日中天。
  不妙的是他的情人懷孕了,說實話會毀掉這一切,
  他想,何不除掉那個麻煩的人……

2018/11/22

《陰宅異事》:玩轉時間線的鬼片

4



我不常看鬼片,並非因為害怕,而是因為實在沒有甚麼鬼片能令我嚇倒。之所以為在Netflix開《陰宅異事》(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來看,很大原因是這齣鬼片口碑實在好,結果一看之下也不得不大讚,十級推薦大家找來看看,不管你喜不喜歡看鬼片。

有人說《陰宅異事》恐怖到嘔,有人說驚嚇度很低,而我看《陰宅異事》一如以往完全沒有感覺任何驚嚇,但劇情以至佈局實在好,看鬼片但感受到文藝感,還一再扭轉時間線,完全是我杯茶就是。

《陰宅異事》改編自1959驚慄小說大師Shirley Jackson的同名小說,過去亦曾兩度拍成電影,而這次拍成劇集,改編幅度大,加入不少新元素,令一個典型的鬼屋故事煥然一新。

大橋是一家人搬進大宅後接連發生靈異事件,單是看到這條線當然覺得老套,但《陰宅異事》並非單純鬼屋片那樣講鬧鬼和驅鬼,還涉及一家人如何被過去見鬼這回事影響整個人生。

主角是一家七口,爸爸媽媽和五兄弟姊妹。爸爸的工作是低價買入大宅後整修再高價賣出,多年來他帶著一家不停搬到不同的大宅暫住。最後一次,他們來到這間靈異大宅,當然他們事前並不知道鬧鬼,他一心整修好這間大宅後高價出售,賺夠錢就建立他們真正的家,可是沒料到這間大宅卻令他們一家四分五裂。

過去的一條線講述這一家七口搬進大宅後所遇到的靈異事件,交錯著五兄弟姊妹長大後的遭遇。劇集共有十集,頭五集每集講述這五兄弟姊妹的故事。

大哥雖然入住鬼屋,但從沒見過鬼,也不信弟妹見鬼的事,認定他們跟媽媽一樣有精神病。他長大後卻靠寫靈異小說成名,首本作品更是寫一家人入住鬼屋的故事。

二姊是控制狂,同樣沒見過鬼,但對死亡有不一樣的體會,她長大後開殯儀館,親自為死者化妝,對大哥將鬼屋事件寫成小說極為反感,跟他幾乎不相往來。

三姊具有通靈能力,手碰到之處都能感應到人或物的感受或發生過的事。她勇敢卻又脆弱,長大後成為心理醫生,專門協助情緒受困的小孩。

四弟入住鬼屋後便不斷見鬼,即使搬離鬼屋仍沒停過被鬼滋擾,因為害怕,也因為想逃避,他開始濫藥,多次戒毒也不成功,經常欺騙家人也偷他們的財物,成為這家人中最頭痛的人物。

五妹也是經常見鬼,並因此產生睡眠問題,總是半夜醒來後呼吸困難動彈不得。長大後曾經遇到過幸福,可是鬼魅始終沒有放過她......五妹的故事最淒美,因此第五集看得人最心痛。

第六集起,本來各自生活的這家人再次聚在一起,並且不得不重新面對曾經入住鬼屋一事......

當小孩說見到鬼,大人總是說這是小孩的幻想,得不到認同的孩子心理會受到多大的扭曲?看四弟和五妹一生也走不出陰影就知道,逃避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陰宅異事》玩轉時間線,除過去和現在不斷交替外,還不斷為觀眾帶來驚喜。過去影響著現在是自然不過的事,但原來現在也會入侵過去。正如最後主角會發現,時間不是直線,而是如雨點那樣灑下來,過去現在未來的發生沒有規律,令人對無常更加感慨。

《陰宅異事》玩驚嚇之餘也充滿懸疑味,一道從來無法開啟的門,隱藏著多少秘密?直到答案揭曉,觀眾才驚訝地發現劇集不斷給予提示。

除了顯著要讓觀眾看見的鬼魅外,劇集還在許多不起眼之處隱藏著鬼魅,因此觀賞時不妨細心留意,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PS. 第六集玩長鏡頭玩得十分精彩,看此劇時不妨多留意這一集。

---------------------------------------------------
官方故事大綱:
過去與現在接連閃現,一個破碎的家庭面對老家嚇人的回憶,以及驅使他們離開的可怕事件。





2018/11/21

媽媽羞辱事件簿

0



不管你有沒有聽說過“媽媽羞辱”,也必然遇過“媽媽羞辱”這回事,也許你是受害人,被人毫不留情地批評育兒方式;也許你是批評者,質疑別人不會帶孩子;即使你不是受害人也非批評者,大概也當過旁觀者(包含網絡公審的圍觀者)吧。

巴士上一個婆婆厲言指責一個媽媽“你點做人阿媽?”,只因看到對方的孩子皮膚嚴重潰瀾,便認定對方沒有妥善照顧孩子,對方解釋是濕疹,她便高談濶論醫治濕疹的偏方,鄙視對方連這基本常識也沒有。

這是典型的媽媽羞辱,其他例子多不勝數,像沒有餵哺母乳的媽媽被視為自私偷懶、沒有安排孩子學音樂是妄顧孩子前途……

隨便對別人的育兒方法指手劃腳,亂加意見極為容易,像巴士婆婆批評那個媽媽時,根本不知道對方為求醫好孩子的濕疹而付出過多少努力,如果可以醫得好,天下間哪個父母會任由孩子被濕疹折磨?許多人習慣看到表象便妄加批評,認定只有自己那一套是正確的,卻沒考慮過無情的批評為別人帶來多大壓力。

四方八面的育兒建議隨時令壓力爆煲,來自陌生人的媽媽羞辱尚可一笑置之,但親友的批評卻避無可避,被親近的人(尤其是自己或伴侶的父母)指責育兒方式不妥當最痛最無助,卻也最常見。

先撇除那些挑戰道德底線的家長言行,絕大多數的媽媽也想用最好的方法養育孩子,問題是育兒方法千百種,沒有一套百分百正確,你可以向對方提供育兒建議,卻不必強迫別人接受你那一套。要知道,媽媽的質素與資歷不一定成正比,高年資並不代表你當媽媽比別人優秀,資訊日新月異,舊的一套可能早已過時。

育兒路上有夠累的,天下間的媽媽需要同理而非批評,需要鼓勵而非羞辱,共勉之。

2018/11/13

《魂斷之屋》:法國懸疑迷你劇

11




Netflix看的法國電視劇《魂斷之屋》只有六集,以懸疑為賣點,由於人物眾多,時間跨度大,頭兩集認人認到暈,但進入狀態之後幾乎要一口氣追看下去。

劇集分三條線,一條線講述一對情侶來到一個幾乎荒廢的小鎮,打算在這裏舉辦婚禮,並邀請一班兒時在這裏居住的好人出席婚禮。一條線描寫二十年前搬進這小鎮一間大屋的一家四口與小鎮各人的交流。最後一條線則是其中一名主角跟心理醫生的訪談。

頭兩集是熱身,介紹人物和各人以前的遭遇,單是要配對誰是二十年前的誰就已有夠忙的,由於一開始已充斥著懸疑和危機,像第一集結尾就是連接小鎮與外面世界的唯一一座橋斷了,所以眾人滯留在小鎮內,加上無法跟外界通訊,令他們求助無門。第二集有人受傷,第三集開始集集有人死亡,到底誰是真兇?真兇的目的又是甚麼?

由於三線並行,大大增加了觀眾競猜誰是兇手和二十年前發生甚麼事的趣味。雖然兇手不難猜,但其實劇集的重點並非估真兇,而是要看人性的劣質。

喜歡看懸疑戲的人看《魂斷之屋》應該不會失望。

(下面含輕微劇透)
看畢全劇,不禁覺得此劇根本就是法國版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噢,劇中沒有金田一,甚麼沒有偵探),但不管是悲慘的往事、兇手復仇的目的、以至兇手竟然是已死的人……都是金田一慣常出現的橋段。

復仇無話可說,但殺死無辜的人則超出復仇的本質。被仇恨佔據人生,甚至不惜捨棄之前建立的一切,在復仇之後大概會發現甚麼人生的虛妄吧。

---------------------------------------------------
官方故事大綱:

一群朋友齊聚法屬阿爾卑斯山的偏遠小屋避暑。隨著過去的黑暗秘密曝光,大夥跟著掉進致命的陷阱。 


2018/11/9

《職業觀眾》:由茄喱啡到焦點

0



事前完全沒聽說過這部電影,在Netflix看到《職業觀眾》(The Clapper)的簡介覺得很有趣,加上頗喜歡女主角Amanda Seyfried,所以便立即開來看。

《職業觀眾》講述男主角靠在電視的廣告節目中擔任職業觀眾,主要是按指示給予適當的反應,像是大笑、拍掌、表現驚訝或讚嘆等,偶然還會提出發問。他是一個敬業樂業的職業觀眾,常常為自己配上不同裝扮,例如黏上不同的鬍子、戴上不同的帽子等。有一天一個電視節目以這個不同造型的職業觀眾作為話題,公開尋找這個人。
男主角突然成為焦點,街上多個廣告牌在尋找他的下落,有人享受一夜成名,但他只想默默做好他的工作,但這下他作為職業觀眾的生涯完全給毀了,最糟糕是,他跟油站女職員剛剛才冒起的戀火,但成為群眾焦點令他們難以發展下去……

電影的大橋有趣,但節奏有點失衡,一邊寫他成為焦點一邊寫愛情,但始終有點搔不到癢處之感。電影平平淡淡的,不算難看,但又沒那麼好看。

---------------------------------------------------

官方故事大綱:
一個初來戶到洛杉磯的人,為了勉強糊口,在專題廣告片中擔任職業觀眾。但當他突如其來成為了鎂光燈焦點,他的生活就此變得複雜無比。

2018/11/7

買,還是等?

6



  話說我家的iMac2012年尾買入,早年經常出現速度太慢的問題,在Apple Care三年保養到期前拿去維修,發現是hard disk壞了,直接換了一個。自此跟我愉快地相處了年多,然後又再出現速度變慢的問題。這次我想直接換新的,本來去年出新款時就想換,但當時因為天鴿吹毀我家要重新裝修,就暫時不換新iMac
  到今年三月想換時,就想六月快到了,說不到六月的發佈會將有新款機呢(媒體不斷吹風),等到六月沒有,我就等九月的發佈會,九月沒有,我就等十月的發佈會,結果還是沒有。
  現在我的iMac慢到一個甚麼程度呢?大概我本來10分鐘可完成的事,我要用個半小時吧,這樣不是在浪費生命嗎?
  我當然可以現在就立即買去年推出的iMac,但總是不甘心等了這麼久得個桔,而且媒體一直說新iMac的性能會強很多,我就更買不下手。
  但要繼續使用這部電腦也確實很痛苦,有考慮過買新推出的Macbook Air,但原來我只要加一點點就可以買到性能更好的Macbook Pro,不過不管我買Air還是Pro,都肯定是一部過渡期的電腦,因為當iMac推出新款,我就會立即買,而這部手提電腦便成為尷尬的存在。重點是,我無端多花兩萬多元買一部我原本不需要的電腦。
  當然,我也可以用回Windows機,但一旦習慣了Mac OS,就不想轉回去。
  買,還是繼續等?我還在苦苦掙扎,大家有甚麼建議?

家長的矛盾題

4



來來來,各位家長來檢測一下你中了下列多少項矛盾題:

一、想孩子快高長大,卻不想他們長大得太快,快得令人措手不及,轉眼已獨立起來,多令人懷念小時候的孩子,只是時光一去不復返。

二、想孩子飛得高走得遠,勇敢開闖美好人生,但又怕孩子飛得太高、走得太遠,最終對自己不屑一顧。

三、想孩子多才多藝,卻不過問孩子的意願,也沒好好發掘孩子的天份和興趣,只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功課忙,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當中有多少是孩子真心想學,有多少是家長覺得有需要學?

四、想孩子聽教聽話,又怕他們太聽話會失去自我,對甚麼事也唯命是從,面對傷害也不敢拒絕,最終保護不了自己。

五、想孩子能言善辯,但又覺得他們駁嘴是大逆不道。

六、想孩子擁有愉快童年,卻沒有提供足夠的玩樂時間。孩子需要玩樂,遊戲跟學習一樣重要,但為了應付學業,孩子每天只能溫習、做功課,玩樂變成奢侈的期望。

七、想跟孩子親密無間,無所不談,卻從不認真看待孩子的心事,或對他們的想法妄加批判,久而久之孩子拒絕再向家長吐露心事。

八、想孩子多閱讀圖書,自己卻從來沒有在孩子面前閱讀過(喂,看手機不算閱讀啊)。

九、想孩子吃得多吃得快,又怕他們長得太胖,體重一發不可收拾。

十、想孩子身體健康,卻老是心軟讓他們吃零食、喝汽水。

十一、想孩子學會輸得起,心裏卻暗暗渴望孩子一輩子只贏不輸。

十二、明明知道每個孩子也獨一無二,但總忍不住拿孩子跟其他小孩作比較。互相比拼較量也許是社會上不成文的共識,家長卻沒必要參與比較遊戲。孩子做得好不好是自己的事,任何比較也是多餘而無益的。


2018/11/6

《自殺互助會》:殺人與自殺

0




我對某些字眼毫無抵抗力,像“時空”,像“燒腦”,於是早前看了一本文案介紹說是燒腦的小說《人生複本》,後來又看了一本介紹說是燒腦系懸疑小說《自殺互助會》。

呵呵,好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趕上了小說的燒腦程度。

其實就算《自殺互助會》沒有標榜為燒腦系,單是看了故事大綱就足以吸引我買書來看,所以現在就先說一說這本書的故事內容吧。

男主角正準備自殺,突然門外有人敲門大叫他的名字,書桌上冒出一張字條寫著“開門,這是你最後的生路”,而字條更是他的筆跡。他迷惘下打開門,迎來一個陌生的年輕人,對方知道他正打算自殺,並向他提出一個提議,只要他殺死一個無法受法律制裁的殺人犯就可以加入組織,再殺掉一個想自殺的成員,組織就會派人來殺他,這樣他的家人便不用承受他自殺的痛苦。男主角考慮後決定接受這提議,並且順利殺掉兩個人,但是事情並沒有如他預期那樣發展……

當初我的確被“自殺互助會”這個概念所吸引,以為小說必然是圍繞著“自殺”與“殺人”這回事,怎料才到第二部(20%),小說已經出現驚人的轉折,然後到了第三部(28%),再來一個徹底的反轉,之後讀者已跟主角一樣如墮迷宮,到底甚麼是真,甚麼是假,主角分不清,讀者更是捉不緊。

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已完全超出我的預期,自殺不再是主線,倒是開始查起案來,而且是非一般的查案方法,越看越離奇,當讀者一直以為在查A案,到最後卻牽扯出B案,而之前的每一個蛛絲螞跡原來都有關連。

燒腦嗎?其實有點作者說了算,讀者參與度不高。好看嗎?緊湊程度一般,結局未免太突兀,有一種落雨收柴之感,浪費了之前的種種鋪排。看《自殺互助會》之前,宜放下所有預期,這樣大概能更享受小說的各種轉折。

書名:自殺互助會
作者:費德利可.阿薩特
譯者:馮丞云
出版:漫遊者文化
日期:2017/07/04

---------------------------------------------------
官方故事大綱:
【警告: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你只會陷入無限迴圈】

燒腦系懸疑小說
高智商心理驚悚故事

彷彿謀殺版的《讓愛傳出去》
各種神轉折不斷挑戰讀者

  表象永遠與真相無關,
  可是腦內風暴會讓人噩夢成真!
  一個不斷循環的殺人任務,
  一場噩夢成真的腦內風暴,
  這一切,都從他答應了那起自殺交易開始……

  38歲的泰德有成功的事業、心愛的妻子和一對7歲雙胞胎女兒,然而家庭事業兩得意的他最近被診斷出長了腦瘤,因為不想要面對這種漫長而痛苦的死亡,他決定一了百了,舉槍自殺。就在他即將扣下扳機的時候,門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泰德本想不予理會,卻看見桌上有一張字條,上面寫著「開門,這是你最後的生路。」那千真萬確是他的筆跡,但他卻不記得寫過這張字條。更詭異的是,門外那人竟然知道他的名字。
  來者自稱賈斯汀.林區,是某個祕密組織的成員,該組織專門除掉因為司法體系失能而逍遙法外的殺人犯。他向泰德提出一個難以拒絕的提議:在死前殺掉兩個人,一個是逃脫法律制裁的殺人犯,一個是也想自殺的企業家;泰德完成任務之後,組織裡會有其他人來殺掉他,這樣他的家人就不需要承受親人自殺的心理罪咎。
  泰德考慮再三後答應下來,然而在執行任務時卻發現事有蹊蹺:以為該死的殺人犯原來真有不在場證明;應該孑然一身的企業家其實有妻子和兩個女兒,背景和自己驚人地相似;最詭異的是,當他去質問林區時,卻看到林區短時間內似乎老了15……
  這個神秘組織的真相如何?他是陷入了詭異的殺人迴圈陷阱,還是這不過是自己瘋狂的幻想?當泰德試圖連結不斷出現的「回憶」與現實,發現這一切都和他的過去以及一樁連續殺人案有關……

2018/11/1

《談情誘愛》:愛情大混亂

0


 2005年的愛情電影《談情誘愛》(Rumour has it)Jennifer Aniston,有Kevin Costner又有Mark Ruffalo,所以不理劇情就開來看。

電影以經典電影《畢業生》為引子,說《畢業生》的原著小說以女主角的母親婚前一周的婚外情為藍本,於是女主角懷疑自己並非父親的親生女兒,而是母親在婚前出軌的結果,便決定尋找那個可能是自己親生父親的男人......

這樣的故事設定本來就有點奇怪,然後劇情發展更奇怪。

也許我的道德感很重,所以我完全接受不了這電影的劇情。

(以下含嚴重劇透)

我承認我老土,但我實在無法接受女主角本來是要去認父,結果數小時下來竟然跟對方上床,而這個男人又曾經跟她的母親和外祖母發生過關係,天啊,我好亂呀。

就算接受到這一點,我也接受不了女主角的未婚夫明知道她對自己不忠,卻依然能原諒對方。

哎呀呀,我真是太老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