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9

《心術》:揭示醫患關係的話題作

0


作家六六的作品《蝸居》在改編成電視劇之後,成為大熱,就算沒看過電視劇沒看過小說的人也知道“蝸居”指的是甚麼。也許太有共鳴吧。

繼《蝸居》之後的小說《心術》要探討的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醫患關係。

我原本以為作者會很辛辣地直指醫療問題,替弱勢的市民出一口烏氣。不過實際卻是另一回事。六六選擇以一個醫生的日記體來作書寫角度,單就此一設計就已肯定她不是要揭破醫療黑幕。六六表示,她之所以提筆撰寫此書,與黑幕無關,卻與關愛、責任、信賴和付出有關。

當初抱著看作者如何批判醫療制度的心態看此書,結果當然是失望而回,但撇除與期望不符的因素,此書確如作者所言,寫出關愛與信任、付出與希望,當然還有醫生和病患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揭不了黑幕,卻寫出了一部“很光明的小說”(按作者自己的說法)。

喜不喜歡,見仁見智。但單就小說而論,此書的追看性其實不高。日記體的寫法,每天記載著醫院的醫務小事,基本上都是獨立的小故事,當然人物相同,有一定的連貫性,但是故事與故事之間始終連接不大,因此看完一節可以隨時放下來,沒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另外,作者在書中的參與度太大,直接干擾讀者閱讀的樂趣。作者在許多章節之後插入一些網友的經歷、意見,以及自己在醫院的所見所聞,這當然是作為一個補充,可是讀者一邊閱讀著一個醫生的日記,突然又插入其他內容,在在提醒著讀者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虛構的故事,而且,作者剛在這篇提到親眼目睹的事故,隔了兩篇讀者就會發現同樣的事故出現在“醫生的日記”中,絕對影響讀者的投入程度。

雖然如此,《心術》還是值得一看的。六六為了寫這部小說,在上海某大醫院進行了幾個月體驗生活,原本也是想著要去揭醫療黑幕,但當實際接觸後卻改變初衷,選擇寫出善的一面。

一個作者作出這樣的決定,總有其原因吧。雖然沒直接揭示醫療黑幕,但卻指出了醫療體制的弊端,例如病人有病都想看最好的醫生,都湧往三甲醫院,於是三甲醫院人滿為患,但地方醫院卻無人問津。而醫生必須累積足夠的經驗才能成為好醫生,地方醫院因為病人少,沒機會累積經驗,於是出不了名醫,結果病人有病繼續往三甲醫院,地方醫院的醫生繼續沒病人、沒經驗。這個惡性循環沒完沒了,但誰願意用自己的身體冒險,讓新手醫生累積經驗?

《心術》寫的就是類似的問題癥結,加上三個主線醫生各自面對的困難──大師兄六歲的女兒患有腎衰竭卻找不到腎源;二師兄被愛情所困;主角沒錢沒房沒地位,捱了多年依然是不出名的小醫生。圍繞著這三個人的是不同的醫療故事,像醫療糾紛、醫鬧問題、醫療制度、醫患關係等等,有激心的也有揪心的,但整體是一部溫馨的小說。

六六寫的是中國的醫患關係,儘管各個地區的醫療制度不同(單是港澳兩地已經很不一樣),但醫生和病患之間的關係,應該沒有多大分別。縱或有蠻不講理的病人,但無論如何,病人身在醫院之中一定處於弱勢,甚麼事也得聽從醫生,遇著一個醫德或態度不好的醫生,真是求助無門。對醫生來說,每天看數十個病患,一切公事公辦,不帶私人感情,但對病患來說,眼前的醫生就是希望的全部,因此醫生永遠高高在上,病人像乞求似的等待醫生發落。

每一個病患也希望醫生視他為一個個體,而非一大堆病歷的其中一張。因為是一個個體,所以有自己的感受,請不要敷衍了事。其實只要醫生態度良好,視病人為一個人,就算最後出了問題,大概也不會抱怨。相反醫生態度惡劣,就算醫術再高明,病人還是不爽的。

看完《心術》,並沒有讓我對醫院裏的醫生有多大的改觀,但小說所提出的問題,還是希望可以得到解決。

同樣以醫院為題材,我還是比較喜歡許多年前台灣作家侯文詠所寫的《大醫院小醫生》,當年還看得我哭呢。

PS. 《心術》將會改編成電視劇,不知道到時會不會又牽起話題。

書名:《心術》
作者:六六
出版:世紀出版集團 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20108月第一版
------------------------------------------------------------------
官方故事大綱:
小說以上海某知名醫院的腦外科醫生鄭艾平的第一人稱視角切入,“我”是一個想實現醫生理想和抱負的人,但是他的工作又讓這一願望遇到層層阻礙。

“這是我當主治的第四年,還沒有機會看門診,依舊在手術室和急診間裡混跡,甘當無名英雄。”“我”的同事大師兄劉曦、二師兄霍思邈三位年輕醫生,性格各異,卻都還想做個好醫生。但在這個社會輿論中,人們心裡已經習慣性地有個強勢弱勢的自然傾向性。就像員警與被捉的百姓之間一樣,醫生與病患之間,醫生是強勢,病患是弱勢。

而事實上病人的不信任、醫鬧的胡攪蠻纏、醫療糾紛的敗訴,現實一次次地打擊著這群醫生。在這種壓力巨大的氣氛中,年輕的醫生為他們的理想掙扎著:“我”的女朋友小蕾因為被患者鬧事而打傷了,小蕾憤然辭職,同時也與不能保護自己的“我”分手;大師兄劉曦是個很討患者喜歡的副教授,但自己孩子卻因為腎衰竭每天在死亡邊線徘徊;二師兄霍思邈是名醫之後,愛慕漂亮演員小芹,對病人卻有自己的一套同情心。他好心救治的重症病患賴月金成功從手術臺推下,卻最終未度過危險期。 

2010/10/27

明知一切是假的

0


多少年沒入過鬼屋了?
近年每次入鬼屋,都是為了陪表妹。
她老是愛問我,害不害怕。
我又老是答她,明知是假的,有甚麼好害怕呢?

今天除了表妹之外,還第一次跟愛人一起到鬼屋玩。
那些鬼怪的造型千篇一律,
嚇人的招式也大同小異,
不外乎突然彈出來怪叫一聲,
或者在你身後出現發出鬼聲鬼氣,
現在的我,似乎比以前更無畏,
以前尚且會猜想甚麼時候有甚麼彈出來,
又或者自己添油加醋地幻想,於是心存一點點恐懼,
現在,甚麼也不想,
直接就走在最前面。
突然彈一個人出來嚇你,
那是被嚇倒,而不是害怕。
入鬼屋,究竟是為了尋求怕鬼的恐懼感,還是想被人嚇倒呢?

當然,入鬼屋還是一大班人一起玩才開心,
害怕也好,鬧哄也好,
We嘩鬼叫的,你推我讓的,
有時候我想,
入鬼屋就是為了這氣氛吧,
難道真的以為裏面會有鬼嗎?

2010/10/25

有美食的人生

0


我算揀飲擇食吧。
雖然我總有許多藉口,但我無可抵賴,我真的有很多東西不吃。
基本上,我不吃蝦蟹牛鴨鵝。
原因是這些東西的毒素很厲害。
有一些東西我是碰也不會碰的,
例如豬手豬腳、禾蟲、臘腸臘味。
又有一些東西是我不喜歡吃的,
例如冬菇、雞蛋、獅頭魚。
但我得強調,我只是不喜歡吃,但還是會放入口的。
我不太喜歡吃雞,卻常常吃,
見到太多肉會感到怕怕,
蔬菜當然會吃,但吃不多,
甜品可免則免。

看到這裏,你大概搖頭吧。
這麼揀飲擇食實在不行啊。
但我其實明明很喜歡美食啊。
我喜歡吃壽司,喜歡蜆,喜歡生蠔,
喜歡餃子,喜歡薄餅,喜歡沙律。
喜歡上海菜、川菜、意大利菜、法國菜。
喜歡所有美食。

有美食的人生,過得特別滋味。

2010/10/22

每個目標都是催化劑

0


常言道,知足常樂。
但人總是貪心的,得一想二。
剛滿足了這方面,又開始追求別的。
於是,交了男朋友的,就想結婚。
結了婚的,就想發達。
買了新車,就想搬屋。
甚麼都有了,就想尋求突破。

一個人一生可以有多少次突破?
已經掌握了的人生,
要多少勇氣才能走出Comfort Zone
誰敢保證突破之後的人生更合你意?更能令你滿足?
誰也不敢保證。
於是,在尋求突破與不能突破之間,
猶豫、壓抑、痛苦。

但你明明,甚麼都擁有了。
還未足夠?
小學時作文課寫的“我的志願”是甚麼?
中學畢業時你的抱負是甚麼?
初初踏上職場,你又有甚麼目標?
為甚麼明明應該感到滿足,最後又會對生活諸多不滿?

人的一生漫長,總該有個規劃吧。
是甚麼令你未能達成目標?
是目標訂得太高?
抑或是你一直走錯方向?

人不能停滯不前,
我們都需要進步。
每個目標都是催化劑,
只是永遠不要忘記,
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比我們自以為的少。

2010/10/18

身體小事

0


最近數月,幾乎不能久坐,一久坐就痛。
終於看了物理治療師,原來是尾椎發炎。
開始進行物理治療。
就那麼一次,咦,真的沒那麼痛了。
當然,還因為我聽從吩咐,
乖乖的以正確的姿勢坐著,
雖然這樣很累。

不說不知道,
原來我有輕微扁平足,
買個鞋墊,希望有所改善。
很久以前就知道我有脊柱側彎,
這一次確定了側彎部分在中間,
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而且問題輕微,不用處理。

燙了頭髮。
gel效果曲一點,
gel自然一點,
gel就跟沒燙沒兩樣。
哈哈,隨時可以變髮了。

我一肥,就肥在臉上,
很乞人憎。
我要減磅,健康地減磅。

2010/10/17

記性差,只好作一些改變

0


最近記性越來越差,
譬如說,我想打電話給某人,
拿起電話卻忘了要打給誰,又或者電話接通了卻記不起要說甚麼。
為了解決這問題,
我除了將要做的事情統統寫下來外,
還得醒起甚麼就立即做甚麼,
否則哪怕只是過了半分鐘,我也可能會記不起。

於是,最近習慣甚麼也即時處理。
譬如說,看罷的DVD立即收好。
以前總是看完就讓它繼續放在DVD機旁邊,結果越堆越高。
單是DVD當然問題不大,
但當家裏其他雜物也是這樣日積月累,
清理便得花上數倍時間。
明明即時處理只需一分鐘,
弄到堆積如山才處理卻起碼要花半天。
哪樣更符合效益,一目了然。

習慣即時處理之後,
心理負擔明顯輕了。
如果你說等一下才處理,
大多數的情況是等了十下也不會處理
你只會讓事情越積越多,
最終將事情完全拋之腦後,
又或者讓事情積壓得越多越不想處理。
當所有事情都能夠即時處理,
待辦的事情便越來越少,
生活上輕鬆了,
心理上也達到無負重狀態。

可以即時處理的即時處理掉,
不可以即時處理的就記下來。
可以丟的,統統丟了,
留下來的,善加利用。
生活簡約而美好。

2010/10/14

地鐵愛的故事

0


關於緣分,該怎麼說呢?
那天在街上閒逛,看到一件T恤寫著:
It’s a Miracle to Meet You.
遇到一個陌生人,你們交談,何時決定你們相伴一生?
兩個原本不相識的人,在某年某月某天,
遇上了,愛上了,從此不離不棄,
那絕對是一個奇蹟。
---------------------------------------
一直想寫一個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地鐵愛的故事。
不過,真人真事只有兩宗。
那年那月那日,
當他們還未成為情侶,
第一次約會和第二次約會都是過大海看電影。
走進地鐵,站在車尾的一角,
他問了她一個一輩子難忘的問題,
“妳估我高一點還是妳高一點?”
她噗哧的笑了出來,因為他明顯比她高很多啊。
他趨近,站在她的身旁。
他和她之間的距離,令她的心跳急速起來。

許多年之後,
當他們已經成為夫妻,
過大海看電影也成為他們的習慣。
看完電影,
他逛書店,她逛商場,
然後約好某個時間在酒店會合。
逛完商場,她走進地鐵站,
隨意走進一個車廂。
進去以後,竟然發現他早已在車廂內。
繁忙時間隔數分鐘就有一班列車,
一班列車有許多個車廂,
他們在茫茫人海中依然遇上了。
於是,相視一笑,緊緊的擁抱著對方,
彷彿分離的一個小時像是一個世紀。
---------------------------------------
相遇了,相愛了,
就該一直珍而重之。
奇蹟,總是可一不可再。
慶幸今生讓我遇上你。
心滿意足了,往後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恩賜。

2010/10/13

《失魂家族》:瘋狂失魂的驚慄喜劇

, 0


我常常想看好笑的電影,可是真正的喜劇很難找啊。想不到看1998年的法國電影《失魂家族》(Sitcom)卻笑得開懷。

Sitcom是英語 situation comedy 的縮寫,即處境喜劇。但《失魂家族》的內容明明應該是悲劇,卻偏偏炮製成處境喜劇,在瘋狂之中引人深思。

這是導演Francois Ozon的第一部長片,也許因為是處女作,沒有負擔,所以能夠玩得更盡更放。

電影講述本來安逸正常的中產家庭,一家四口過著循規蹈矩的日子。這一家的改變首先是請了新女傭,然後在一個宴客之夜,父親帶來一隻白老鼠回家。所有跟這隻白老鼠接觸過的人都失魂起來,先是兒子突然宣佈他是同性戀者,接著女兒自殺不遂變成半身不遂。家裏起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最保守的母親陷入痛苦之中,但父親依然愛理不理,終於母親決定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失魂家族涉及同性戀、性虐待、亂倫、色情、暴力、人生的荒謬等內容,可是看著卻一點也不覺得抗拒,反而因為完全猜不到下一步會發生甚麼事,所以想繼續窺探這個家族接下來會怎樣,過程驚喜處處,常有惹笑之處。

結局更是完全意想不到,在此不便爆料,因為真的很爆,是爆完可以再爆那種。
一隻白老鼠可以將一個家庭弄到天翻地覆,到底這隻白老鼠到底暗喻著甚麼?有人說是改變,因為每個跟老鼠接觸過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都起了變化。有人說是釋放,將每一個人的陰私和慾望都徹底釋放出來。

一旦釋放了秘密的慾望,便不用再作任何掩飾,於是可以完全豁出去。別人接受與否是別人的問題,只要不介懷別人的目光,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得自由自在,活出精彩的真我。

就算不被世間接受,也只有活出真正的自己才是精彩的,否則一輩子在別人的期望下過活,一輩子戴著符合別人眼光的面具,最終只會黯然失色。

面對周遭的轉變,如果看不過眼又改變不來,一是讓自己融入其中,體會對方的感受,說不到就可以接受過來(戲中母親的抉擇);一是裝聾扮啞,不聞不問,無視問題的存在,最後卻被遺棄(戲中父親的處理方法)。

失魂家族的場景主要就是一間大屋,在一間屋內玩出各種荒謬之事,果然符合處境喜劇的定義,但說是驚慄喜劇,皆因許多爆破點也在挑戰道德的底線,對衛道人士可能會有不寒而慄之感。

我則純粹覺得好玩過癮,很久沒看過一齣又好笑又出彩的電影了。

------------------------------------------------------------
官方故事大綱:

少女 Sophie 與哥哥 Nicolas 和爸媽同住,一家四口,似乎只欠隻狗,但爸爸卻帶回一隻看似無辜的白老鼠~ 原來這白老鼠殊不簡單,跟它接觸過的人都會逐一失魂:哥哥由怕醜仔變成潮爆基男,Sophie化身成SM女王,對男友 David 百般凌辱,媽媽則對兒子 Nicolas 突然起痰,爸爸更染上不太健康的飲食習慣再加上新來的女傭 Maria 和她的黑人丈夫 Abdu 同來湊熱鬧,這個幸福家庭怎能不多事?

2010/10/12

規律

0



在沒有規律之中尋求規律,
是不是人類的本性?
有沒人可以一直沉溺在沒有規律的生活?

我絕對有成為宅女的潛能。
每天寸步不離家門,
只要能讓我看看書、上上網、打打字就心滿意足。
如果還能聽聽音樂、追追劇集更佳。
我甚至不會投訴厭悶。

因為生活規律,
所以我們越加期待突如其來的不規律,
那讓人在規律之中找到突破,
嚐到一絲新鮮感。
然而,當不規律持續下去,
早晚會變成規律,
於是,我們明白到,
我們根本逃不出規律。

我企圖周旋於不規律的規律之中,
隨心、隨性地享受著、努力著,
一分一秒、一字一句,
都不是白白流逝。

2010/10/11

楊千嬅《Home》:人成熟才值得自豪

0



 楊千嬅的演唱會,似乎頗有好評。

 我沒能看到她的演唱會,買來新碟《Home》細聽,也很不錯啊。

 楊千嬅有多久沒出過一首好聽的歌?

 大概轉了會之後就一直叫人失望吧。

 然後,在收音機聽到《斗零踭》,終於找回“楊千嬅”的感覺。

 當初喜歡楊千嬅的歌就是這類輕快的歌曲,舒舒服服、簡簡單單的,令人聽得開懷。

 《斗零踭》由藍奕邦曲詞一手包辦,絕對讓楊千嬅回勇。單是因為這一首歌,我就決定要買這張EP

 女人由抗拒穿高踭鞋到有了自信後,再高的踭亦能駕馭。這首歌楊千嬅唱來好不自信。婚後的她果然更放更快樂。一個人開心,做甚麼都更出色吧。

  沒有路我行不到 沒有事我辦不到
  人成熟才值得自豪
       ──摘自《斗零踭》

 聽著聽著,我也要給自己增添自信才行。
 視楊千嬅為心頭肉的林夕在這張EP填了兩首詞,《飲酒思源》和《我係我》。前者講兩個好友的友情,總讓我想起《姊妹》,但又沒那般深刻。反而更喜歡《我係我》的自問自答。

  問我這一刻有幾多夢想 其實不想更逍遙
  問我這一生最美好日子 人若不死答不了
  問我不開心會記起甚麼 其實不必答這條
  問到一開心愛吃些甚麼 還是這點更緊要
  問我憎不憎犯錯的自己 寧願高歌愛不完
  問到可想刪去某些回憶 能被刪走了先算
  問我當初可有錯失甚麼 忘掉當初最安全
  問到他朝想再博取甚麼 誰願扯得那麼遠
       ──摘自《我係我》

 《我係我》曲風輕快,繼續為楊千嬅打造自信豁達的形象。

 《Home》另外兩首歌都是電影宣傳曲,《呼吸需要》(《志明與春嬌》)以香煙比喻愛情,絕對配合電影的感覺,輕輕淡淡的。《初見》(《抱抱俏佳人》)則是抒情慢歌,帶著點點無奈。

 很喜歡這張EP,五首歌也好聽,整體效果比之前出色太多了。(轉會後試過整張唱片也找不到一首動聽的歌)

PS. 楊千嬅同期還推出新曲+精選,面對這些唱片,我總是感到無所適從。明明擁有所有舊歌,就為了幾首新曲而買整張唱片?我一般會選擇放棄。如果將那些新曲推出EP,我倒會毫不考慮買下來。

2010/10/9

《模仿犯》:精彩的經典之作

0


作者宮部美幸花了五年時間寫成《模仿犯》。書分兩冊,字型較一般小說細小起碼兩號(也因此每版都多了行數),合共一千三百多頁。我足足花了兩個星期才將書看完,不過看完以後很滿足啊。不是因為憑著意志終於看完全書,而是因為這部推理小說(其實已經超越了一般推理小說)真的很精彩,果然不愧是經典之作。

我是先看森田芳光拍的電影版的,老實說,電影拍得並不好,當時對這個故事零認識的我,看完電影只覺得莫名其妙,故事也不覺得有甚麼吸引力,但為甚麼這部小說會成為經典呢?尤其是那個結局,更是看得我一頭霧水。(現在才知道電影改寫了那個結局。)

抱著這樣的好奇心,買了這部書回家,也沒有立即看,一直擱著,然後終於花了兩個星期看完。

《模仿犯》分為三部。

第一部講述女性連環殺人案的發展,由發現被肢解的手腕開始,寫發現手腕者本身是滅門慘案的倖存者;寫失蹤少女的親人如何應付變態兇手;寫警方如何追查真兇;寫文字工作者決定撰寫這起事件;寫兇手如何利用傳媒將事件推上高潮。而這一部的結束,竟然是兇手的突然死亡。

第二部寫兇手的童年往事以及犯案的心路歷程。(於是,這時候讀者已經完全掌握兇手的動機、犯案過程、心理轉變等等。)

第三部寫兇手死後,所有角色如何連接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撫慰受傷的心靈,當然還要寫真兇的下場。

老實說,看第一部時還不是十分吸引。因為作者採用不停轉換視角的寫法,即是這一段寫寫這個,下一段又寫寫那個。由於其時還未投入故事中,人物轉換頻繁,追看意欲不是很高,而且每一節常以高潮結尾,明明看得緊張萬分,突然又轉另一個人物出場,有點掃興。(據統計,全書有名有姓有背景有心理描寫的角色合共43個,就算有些人物只是出場一節、兩節,讀者也會記得這些人物。)

不過越看下去,當掌握了主線人物之後,便越發趣味盎然,尤其是第二部的兇手篇,簡直欲罷不能。到了第三部,又會為一眾人物被兇手玩弄於股掌之間而心急不已,而當看到結尾時又會被感動到。

未看完全書,我已經很明白為甚麼《模仿犯》會成為經典。那不是因為書中案件有多離奇曲折,事實上,書未到一半讀者已經掌握了案情(而這亦是此書好玩之處),但撇開故事,此書描寫的每一個人物,除了反映了該等人物的生活和內心世界,還藉著這些人物構建出當時的社會面貌。

43個人物輪番上場,有的不過是社會上的小人物,像是蕎麥店老闆、加油站小工、住院病人等等,但就算角色再小,都有著深入的描寫,讓讀者了解這些小人物的人生起落,這些人物難道不是社會的縮影嗎?

受害者的描寫當然少不了,有的是離家出走的少女,有的與家人關係疏離,到底是甚麼做成這種關係?那些少女的心態是甚麼?

上述的不過是一些周邊人物,作者對主線人物的描寫更是細膩,兇手、受害者家屬、警察、傳媒......以至社會上每一個層面是如何看待這示連續殺人案?如何看待扭曲的殺人事故?

在追看《模仿犯》的過程中,讀者不但覺得兇手殘忍,還會為社會上殘酷的一面感到心寒。鄰里故然無法接受兇手的家屬繼續住在他們身邊,就算連受害者的家屬也無法接受,原因可能就是因為不吉利。

另一宗滅門慘案的倖存者被殺人兇手的女兒追著要他跟其父親見面,接受她的父親也是滅門案的被犠牲者,繼而簽署減刑請願書。原來有一種人是用這種思考模式,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別人身上,很可怕吧?

受害者家屬永遠自責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嫌疑犯家屬為證明家人的清白陷入崩潰邊緣,傳媒工作者一窩風追捧話題人物,旁觀者冷眼旁觀又暗自慶幸事不關己,兇手對控制整個局面的欲望……

《模仿犯》是一本充滿多角度思考的小說,是近年看過的推理小說中最精彩的一本,絕對推薦。

──宣傳決定了善惡、決定了正邪、分辨了神與魔。法律、道德規範其實只存在於外圍。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值得依賴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很有能力的。每個人都是因為決心接受對方的依賴而成長的。
──殺人殘酷的地方,不只是殺死了被害者,像我們這些活著的人也一點一滴被殺害著。而最令人生氣的,殺害我們的不是殺人的人,而是活著的我們自己殺害自己。
──真實這種東西不管被丟得多遠,最後都會找到路回家。

書名:《模仿犯》
作者:宮部美幸
譯者:張秋明
出版:臉譜出版
日期:2004

-----------------------------------------------------------------------
官方故事大綱:
  一隻女性的右手腕被發現在公園的垃圾箱裡,那是兇手嚐過「獵殺人們」的快感後,所發出的挑戰宣言……
  一輛燃燒墜落谷底的汽車。從死於車禍的男人房間起出無數的「殺人記錄」,操縱整個案情的兇手,呼之欲出……
  在《模仿犯》一書中,眾多無辜少女之所以一個一個被殺,不是為了報仇,不是由愛生恨,更不是見財起意。
  一連串被殺的少女和家屬從不認識兇手,也不了解自己為什麼會變成被害者,直到兇手開始利用媒體,一次一次演出預告殺人的恐怖連續劇時,被害者家屬和社會大眾才發現,模仿犯的殺人動機只是……

2010/10/7

《真我霓裳》:輕鬆悅目的時尚日劇

0



 又一齣改編自漫畫的日劇。

 而我之所以會看《真我霓裳》,原因可能只有一個。

 就是為了女主角香里奈。因為之前看《Love Shuffle覺得她實在很有型很亮麗,所以自然對此劇也感興趣。

 其實很久之前就看了SP,當時還覺得黑目瞳真的很漂亮很有氣質,這樣的年紀還能保養得這麼好,實在不容易啊。

 《真我霓裳》常被說成日版《穿Prada的惡魔》,因為同樣以時裝為主線,同樣有一個對時裝一竅不通的女主角,當然同樣有一個人見人怕的女上司。

 所以,其實故事內容也很相似。故事講述女主角原本在百貨公司的床上用品部工作,後來被調到女子時裝部,她不情不願地上班,發現不懂兼不屑打扮的自己無法適應新的工作,這樣多痛苦啊,於是她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投入工作之中,當她終於享受工作的成就感的時候,她面臨家庭和事業的抉擇……

 在這類勵志劇集中,主角必定在經過眾多考驗之後有所成長,有所感悟。雖然《真我霓裳》沒有甚麼突破的情節,也沒有甚麼痛哭流涕的感動位,但此劇看得人很舒服啊,輕輕鬆鬆的,而且還可以看到日本流行打扮(噢,忘了說,此劇是2009年的作品,所以還不算十分過時),幾乎集集不同華衣美服,好不悅目。

 香里奈在劇中奉旨穿靚衫,但在她演的角色懂得打扮之前,她素顏架著眼鏡、束著頭髮、穿著老套時,還真的很難相信她就是首席名模。然後發現,原來妝扮真的可以點石成金。

 刻意妝扮、穿得亮麗真的可以令人增添自信,可是要天天妝扮得充滿自信,大概也挺累人吧。(而且成本相當高:金錢、時間,缺一不可)

 黑目瞳在劇中說:穿沒趣的衣服,人生也會變得沒趣啊。

當女主角迷惘於不知道甚麼衣服才適合自己時,黑目瞳對她說:照照鏡子吧。鏡子會很老實的告訴你。又如果真的不知從何入手,就先選一件最喜歡的東西,上衣也好、配飾也好,想著要如何將之突出,自然懂得配襯。

 《真我霓裳》還涉及百貨公司的運作和鬥爭(其實也主要是女裝部),如何入貨、佈置、促銷、開拓市場,當然還有公司鬥爭的爾虞我詐,劇情算豐富,一點也不覺得悶。

 至於話說回來,家庭和事業為甚麼總不能兼得?

 劇中的女主角是因為男朋友決定返回家鄉繼承祖業,想跟女主角結婚回鄉落地生根吧,可是女主角的事業才剛起步,她剛剛開始投入工作,剛剛發現真我,真的就放棄一切做家庭主婦嗎?

 《穿Prada的惡魔》的女主角也面對同一個抉擇,結果兩齣戲劇的女主角各有不同的選擇,那反映了東西方的價值觀不同?抑或反映了兩個選擇的力量是均等的?
港澳的女性有多少需要作出這種兩個只能活一個的抉擇?如果有一天要你選擇,你的答案會是甚麼?

 事業帶來的是個人的滿足感(當然還包括金錢),家庭帶來的是細水長流的溫馨。怎樣取捨,各人自有思量,唯一能說的是,怎樣選擇也必須作出捨棄,只要最終不後悔,其實兩條路也可以得到幸福。
----------------------------------------------------------
官方故事大綱:
主人公天野絹惠(香里奈)總是戴著土氣的眼鏡,絲毫不知道時尚為何物。而黑木瞳扮演的時髦上司不停的對她進行嚴厲教訓,使天野最終實現華麗的變身。
故事改編自漫畫家槙村智琉的同名漫畫作品,講述的一個原來即不懂得化妝穿著又乏味的女孩天野絹惠(香里奈),偶然的機會卻成為了商店里女子時裝部的職員,在擁有超群時尚感的嚴格女上司神保美姬(黑木瞳)的磨練之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故事。 

2010/10/6

所有人都值得擁有幸福

0


所有人都值得擁有幸福。
今天在小說中這樣寫著。

有甚麼人你希望對方得不到幸福?
殺人犯?
政府高官?
憎恨的人?
立場不同的人?
已經擁有一切的人?
很可怕的想法。
當你認為某人不值得擁有幸福時,你本身的幸福會被奪走嗎?

有些人縱使十惡不赦,
他們最初降臨世上時,
還是值得擁有幸福,
因為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既然所有人都值得擁有幸福,
為甚麼世上還有這麼多不幸者?
難道他們都不值得嗎?
不幸者到底做了甚麼才會遭遇那些不幸?
可悲的是,答案很可能是:
他們甚麼也沒有做(錯),
他們就是純粹不幸。

所有人都值得擁有幸福。
可是值得還值得,
事實是,不是每一個人也能得到幸福。
幸福與不幸之間,
存在著多少命定、多少巧合、多少偶然,以及多少值得?

所有人都值得擁有幸福。
因為這個信念,我昂首闊步,
迎面而來的,都是幸福的滋味。

2010/10/5

《讀心神探》VS《Lie to Me》

0


  因為所有人都說《讀心神探》是抄襲美劇《Lie to Me》,昨夜看了一集《讀心神探》,而家裏又剛好有第一季的《Lie to Me,基於我擁有比較研究的精神,所以就播了兩集來看。
  當然,不用我說,你也知道哪一齣比較好看。

  別提港劇千篇一律的角色關係、人物性格和劇情安排,如果不是這樣編排,我嬲添呀。(哈哈,真正想說的是,根據過往經驗,稍有突破的港劇的收視均非常慘淡,所以繼續沿用此模式來安撫師奶觀眾但求過日神的心態是一種必要。)

  但真正高低手之分是如何處理劇情的主題。

  兩齣劇的主題均是男主角擅於閱讀每個人的微表情以及肢體語言繼而屢破案件。因為所有案件都涉及人,凡是人就會講大話,但表情不會講大話,只要懂得閱讀微表情所帶出來的訊息,就能洞悉一個人的真正情感,非關語言。

  因為這一點,大家便說《讀心神探》抄襲《Lie to Me》,但我相信,除了這一點,兩者的案件應該不會重複吧。因為無線的習慣是向各大劇集致敬,所以就算案件重複,也應該是其他劇情,而非《Lie to Me》。
  而所謂高低手之分,就是如何處理主角解讀微表情的關鍵。

  為了遷就宏大的師奶觀眾群,《讀心神探》必須要將豬腸畫出來才行,否則誰看得懂?所以,你會看到林保怡每破解一個人的表情,必定言無不盡地向身邊的人(其實目標是觀眾)作出解說。嗱,他這樣這樣就代表甚麼甚麼,然後身邊的人恍然大悟地附和:噢,原來是這樣,你很厲害啊。

  那麼《Lie to Me》是怎樣做的?鏡頭捕捉那些表情特寫,但不一定會有人解釋。主角當然也會提到剛剛那個人的表情表示甚麼,但他不是在解釋給觀眾聽,而可能是透過跟同伴爭論而帶出來,感覺自然多了。

  我只看過《讀心神探》一集和《Lie to Me》兩集,這樣比較當然不合格,所以就此打住。

PS. 哈哈,其實兩齣劇我也會追看下去。反正我就是喜歡看查案片。

2010/10/4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收貨有餘,驚喜不足

0



  我不是徐克的擁躉,所以不會抱著很大期望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嘻嘻,進場的唯一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劉德華主演吧。)所以當然沒有失望。以這類電影來說,這電影是收貨有餘了,只不過沒有甚麼驚喜罷了。
  《狄》算是古裝偵探武俠片吧,狄仁傑出場就是為了查一宗人體自燃案。別說在唐朝,就算發生在當下,有人在你面前突然自燃死亡還是很嚇人的一件事吧。然而,人體自燃只是一個幌子,反正怎麼離奇的死法也不過是要追查兇手和手法。如果查案過程夠曲折離奇還是會讓觀眾緊張不已,不過《狄》的查案過程實在公式化,聰明的觀眾大概一開始就猜到兇手是誰,而行兇手法更在一開始查案便已經水落石出。這樣究竟還有甚麼看頭呢?

  嗯嗯,就算案不用查,真兇還是捉的。於是,劉德華一邊要捉拿真兇,一邊又要避過不知是誰派來的殺手,還要應付身邊不知是敵是友的伙伴。(挺忙的嘛)
  暗殺一次又一次,連場武打,總算為平淡的查案過程增添一點樂趣。
  除了看武打,另一個看頭應該是演員吧。

  先談談主角劉德華吧。其實也沒甚麼好談的,因為他的演出就是一貫的劉德華,有點氣定神閒,當然不失帥氣(私心的說),可惜成不了亮點。
  那麼,劉嘉玲可以嗎?
  電影上映前大量以劉嘉玲飾演武則天的造型來作宣傳,但我猜想這個方向真是弄巧反拙。有多少人是因為劉嘉玲飾演武則天而入場我不清楚,不過基於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緣故,相信離場時大家都會對劉嘉玲的演出感到失望吧。

  其實看電影之前,看預告片時聽到劉嘉玲的聲音,我就納悶,怎麼她說對白這麼沒氣勢啊?果然,整齣電影也看不出武則天應有的氣勢,也許電影要描寫武則天柔情的一面,不過觀眾看著看著應該會因為期望的落差而感到失望。
  如果找一個霸氣一點的女主角,相信效果會好一點吧。
  李冰冰的演出中規中矩,反而鄧超的白臉造型夠突出,角色也令人耳目一新。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評價傾向兩極化,有人覺得好看,認為徐克回勇,亦有人覺得失望沉悶。我覺得這電影絕不沉悶,只是缺乏震撼力,沒甚麼驚喜罷了。
---------------------------------------------------------------------


官方故事大綱:
  隨著高達100的通天浮屠落成,武則天 (劉嘉玲飾) 登基之日亦將近。但接二連三駭人的自焚案相繼發生,死者全為武后的親信。一切究竟是逆天而行的天譴,或是有人暗中在挑戰她的權威!
  武則天聽從國師的指引,命令上官靜兒(李冰冰飾)將通天神探狄仁傑(劉德華飾)召回,並命為欽差,聯同上官靜兒、裴東來(鄧超飾)查案。期間,狄仁傑與生死之交沙陀(梁家輝飾)發現一種名為「赤焰金龜」的靈虫與自焚案有著莫大的關係,建議狄仁傑深入異地「鬼市」查探線索。他不但發現案件疑點重重,更遭到連番追殺,只因太多人不願他查明真相。
  自焚案受害者越來越多,登基大典迫在眉睫。未查出真兇是誰,所有證據都直指與武后有關。究竟這個女皇帝背後藏有多少個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被委派協助的上官靜兒及婓東來究竟是敵?或是友?通天幹探狄仁傑誓言以性命解開千古奇案!

2010/10/2

《沒有錯的草原》:重拾九十年代熟悉的氣息

0



九十年代我最喜歡的香港作家是草雪,可能只是單憑她的一本小說《二重鏡》。

如果現在重讀的話,可能會有許多挑剔的地方也說不定,不過對於當時還在讀中學的我來說,這本小說極具吸引力,跟我之前看過的愛情小說都與別不同。

《二重鏡》的吸引力在於那份中產文化人的魅力,也在於她的文字,許多句子讀來也可堪玩味,而且讀著她的小說,就很自然的沉醉於她所架設的場景之中。小說讀完,帶點茫然,若有所失。

當時我大概將可以在市面買到的草雪的作品都買了,然後她就再沒有推出新作品,直2010年推出的這本《沒有錯的草原》。

書中六篇小說長短不一,書寫的年份由1991年至2010年。其實除了最後一篇岩手山下驅動的浪漫號:廿五年後寫於2009年,其餘的作品多是寫於九十年代,於是閱讀兩篇最早期的小說淡出的煙蒂赤道赤心,那份曾經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好令人懷念啊。

而事實上,我也確實最喜歡這兩篇舊作,依然冷眼旁觀的筆觸,依然聰明自恃的角色,依然可堪玩味的文句,縱使沒有跌宕的劇情,小說讀來依然有其吸引力。

(所以說,作家擁有獨特的風格真好,不管是好是壞,讀者一看就認得出這是誰的作品,喜歡的讀者於是如獲至寶,彷彿重拾最珍貴的回憶。)

之後兩篇寓言沒有錯的草原壁虎和翠鳥的早晨均以動物的角度來書寫,抒發她對自然生態的關注。

對,在這六篇小說之中,除了講述兩性關係、人生的得失悲喜,還探討著環保問題。

作家也許多多少少帶有一份使命感,將看不過眼的事情寫下來,希望為世界/社會,或至少個人帶來改變。

然而,理想歸理想,靠一支筆能感動世人繼而作出改變的事,究竟是不是真的會發生?正如草雪在序中所言:“作家如我,即使十年前、廿年前已訴諸筆下……但除了自嘲一管筆的卑微,還道如何!”

今生好〉和〈岩手山下驅動的浪漫號:廿五年後〉分別寫於2000年和2009年,算是較新的作品,可是感覺反而及不上九十年代的作品。

《沒有錯的草原》絕對不是草雪最好的作品,但其文字和風格依然令人回味。

也許作家都有全盛時期,最美好是能夠把握全盛時期生產好作品,否則全盛時期一過,往後的作品很難再超越自己。

書名:《沒有錯的草原》
作者:草雪
出版: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日期:20107
------------------------------------------------------------------------
官方故事大綱:
《沒有錯的草原》這本小說集,首度輯錄了草雪的寓言,乃繼草雪的長篇《灰飛》後,又一曲折有致,耐人尋味的作品。
  踏進九十年代及千禧年代,草雪訴諸小說、散文、詞,以至寓言裏,盡是她那對大自然的眷戀和反覆思量!
  誠如她在序言提到:
  本書六個故事,其中兩個發生於非洲肯尼亞,一個於馬爾代夫,另外三個於香港和日本,單看舞臺的背景也許已能略見端倪。再看故事的體裁,可分為兩個輕喜劇,兩個寓言,還有兩個格調較高的言情小說。但無論故事發生在哪兒,無論直接寫人,寫情,抑或用動物來借題發揮,能夠貫通這六故事的一句話,莫過於套用草雪在其寓言〈壁虎和翠鳥的早晨〉的結尾所說:
  「暫時來說,宇宙只有一個生存空間。」
  本書的中篇〈赤道赤心〉,「刻意地將一群有閒的香港中產階級,放置在赤裸裸的草原上。身為知識份子、他所執着的眼前光景,他們所介懷的情與慾、得與失、悲與喜,就真箇能把野生動物比了下去?」

作者簡介:
  草雪,香港資深作家;創作全面,閎中肆外,自成一家。草雪已出版著作共廿五種,包括小說(長、中、長篇)、散文,以至詞集等。她早於八十年代初期為多份報刊及雜誌撰寫散文及短篇等專欄,其後則撰寫長篇連載。《沒有錯的草原》這本小說集,輯錄了草雪於九十年代至今寫的中、短篇,更首度輯錄了草雪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