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4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母女之間的愛恨情仇

, 0






 

完全是因為書名而買的一本書,因為我有一個女兒,而我的脾氣也一直不好,所以害怕女兒的脾氣也跟我一樣差,看到這樣的書名能不買嗎?

原本以為這是教養類的書,不過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實際上是心理學的書,因此對我來說內容有點硬,不太容易消化,也花了很多時間才能看完這本書,甚至看完以後不太記得自己到底看了什麼,當然,主題就是母女之間的愛恨情仇和相愛相殺,母親的想法和做法直接影響著女兒一輩子。

此書的作者是心理諮詢師,書中有涉及一些她負責的諮詢個案,並且集中分析諮詢對象的心理狀態,譬如在公司裏的人際關係可能是家庭關係的延伸,某人從小到大一直不滿母親偏心姐姐,長大後卻又面對她們的不斷苛求,內心極度不滿卻又不敢對母親發作,於是當在公司發生類似(但完全不同)的狀況時,便將所有不滿發洩在對方身上。

有的孩子因為母親的不安而出現身體狀況,而當母親的不安消失後,孩子的病也不藥而癒。

有的孩子因為過得比母親幸福而心生畏懼……

諸如此類的個案零散出現,結合著心理分析進行解讀,不過我看那些心理分析總是無法集中精神,剛看完就忘記了前一段內容,因此讀完此書並不覺得有什麼得著。

直接引用一下書中的摘句吧:

  • 不論母親的人品再怎麼完美,再怎麼願意為所有人犧牲奉獻,只要孩子感受不到和母親獨特的聯繫,母親在孩子的心中就等於缺席。
  • 孩子需要的不是好母親,而是專屬於自己的母親。
  •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母親」,只要以最真實的自我和孩子建立各自獨立的特殊關係,就已足夠。
  • 實際上得不到關愛,與自以為沒有得到關愛,兩者有明確的差別。孩子無時無刻都在渴望、要求父母給予全然的愛與滿足,但是教養過孩子的父母就知道,再怎麼做,這些付出也經常付諸東流。反倒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偶爾無法滿足孩子匱乏的時候,孩子卻記得一清二楚。
  • 陰沉也好、消極也罷,只要不討厭那樣的自己就好。
  • 母親不允許孩子有負面想法或任何惡意的態度,反倒可能在孩子心中埋下不該有的罪惡感和負罪感。
  • 困住我們的其實是自己的思維,而不是他人的目光。
  • 當母親潛意識不願放棄身體所記憶的滿足與快感時,便可能在情感上拒絕放開孩子。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3nopDI

書名:《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作者:朴又蘭

出版:悅知文化

日期:2021/9/29

You Might Also Like
JOIN THE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