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8

《黑色夏天殺人事件》:突然現身的亡者

, 0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被裁定死亡的少女突然現身,父親當年因殺害她而入獄,是抑案抑或是出獄的最佳方法?

《黑色夏天殺人事件》是英國小說,講述六年前一個少女失蹤,警方追查後認定少女的父親在餐廳廚房裏將她殺害(廚房裏有大量少女的血跡),雖然一直找不到少女的屍體,但該父親還是被判罪成。六年後,一個女人突然走出來說自己是那個失蹤少女,過了六年被虐的生活,驗血證實她確實是那個失蹤少女,但她在驗血後再度失蹤。當年的警探始終認為事有蹺蹊,於是進一步檢驗少女的血液,發現血液中含有黑松露成份,如果她真的過著六年被凌虐的生活,怎麼會吃過黑松露?

警探決定追查出真相,但現在的科技不可能將一個人的血液換成另一個人,所以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女人真的是失蹤少女嗎?那她為什麼會再度失蹤?如果不是失蹤少女,那又是如何從她的血液中驗出少女的DNA?

既然被殺的人突然出現,那豈不是冤案?走完程序,大概兩個星期就會獲釋,但警探依然認為冒出來的女人並不是失蹤少女,於是他必須爭分奪秒查明真相。

基本上整本書就是圍繞著這宗案件,雖然這案件後續會扯出其他案,但都不是重點。警探憑著細微的線索,逐步逐步揭破真相,但也讓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可能因為案件和懸念比較單一,我看的時候並不覺得十分緊湊,不過懸念還是會讓人想追看結局。查明真相後還有一番掙扎,會讓人看得咬牙切齒。

老實說,當初看《黑色夏天殺人事件》這個書名時以為是日本小說,開書後才發現是英國小說,投入度及不上日本小說,總覺得文化差異比較大,而且除了查案之外,也沒有進一步探討任何事情,所以整體來說,就是如果對查案有興趣的,一看無妨那種。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4noEHN

書名:《黑色夏天殺人事件》

作者: 麥克.克拉文

出版:春天出版

日期: 2024/04/10

2025/9/2

《40歲起的人生課》:有沒有40歲都推薦看的書

, 0




 

我不抱任何期望打開這本由韓國作者金美敬寫出來的《40歲起的人生課》,然後未看完便急不及待向朋友分享這本書,書帶給我意想不到的啟發,不管你有沒有四十歲,都推薦你看這一本書。

當我們可能覺得四十歲已經人到中年,要是沒達到年輕時預期的目標,便覺得希望破滅,苦不堪言;當許多人將四十多歲視同人生的顛峰,對後續毫無規畫,把六十歲以後的人生列為無意義的時間,作者卻告訴你,「現在已是百歲時代,以二十四小時換算的話,一年約是十四分二十四秒。這麼一來,四十歲便是上午九點三十六分,也就是剛上班,正要努力工作的時候。」

作者提出以夢想當做主軸,重新整理人生的週期。出生至二十歲是幼年期,二十歲至四十九歲這三十年是首次追逐夢想的「第一人生」,五十歲至七十九歲這三十年是第二次追逐夢想的「第二人生」,八十歲至百歲則是老年。

所以啊,別說四十歲,就算你已經五十歲,也才是第二人生的開始,未來還長著呢,甚至到了六十歲,也還不是放下一切的年紀,而是把真正想要的東西掌握在手中的年紀。六十歲後的黃金期其實是努力奮鬥的四十歲送給自己的禮物。因此,不管幾多歲,現在就作出改變吧,因為今天的小改變,會為未來帶來大改變,試著相信只要改變努力方向,便什麼也做得到。從現在起,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見想見的人。

《40歲起的人生課》首先讓讀者放下對四十歲後的焦慮,繼而指導讀者如何變堅強,如何活出生活的平衡,到最後對生活有一些超實用的見解,例如關於辭職,關於賺錢,關於如何連結第二人生。

我是建議所有人都看一看這本書,說不定能從中找到力量。

撮取書中一些我喜歡的摘句:

  • 在這個世界上,該負責安慰你、拉你一把的,只有「自己」。
  • 不是世界改變了人,而是人改變了世界
  • 習慣可以幫助平凡的自己變得「不凡」。
  • 人生之所以充滿希望,正是因為改變今天,明天就跟著改變了。
  • 二十歲以後就沒有好好成長過的你,難道不該在四十歲時抓緊時間成長嗎?
  • 一個人也過得理直氣壯時,才會在兩個人時感到更加幸福。
  • 犧牲我就好的不公平原則之所以站得住腳,是因為你太過輕易放棄自己的正當權利
  • 照顧自己絕非易事,我們必須和照顧小孩時一樣,投入大量的精神、情感與時間。
  • 每個人的心中一定都有個需要照顧的內在小孩。他和一般的小孩沒有不同,如果不好好照顧他,他就不會長大。只要好好照顧他,他就會成為你的靈魂伴侶。當你感到辛苦、遇上難題、覺得沮喪或跌倒的時候,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16agGI

書名:《40歲起的人生課》

作者:金美敬

出版:先覺出版

日期:2023/10/01

2025/8/19

《求救信號》:郵輪上的犯罪

, 0




 

先簡單介紹一下《求救信號》的故事吧。

主線是男主角的女友出差後再也聯絡不上,其後發現她根本不是去出差,而是跟外遇對象出遊,最不對勁的是信箱中突然出現女友的護照和一張寫著對不起的字條,要是離開他,為什麼會寄回護照?他依然無法聯絡到她,最後只能報警,但警方認為那是一個成年人自願離開的決定,所以壓根不認真看待,況且事件發生在國外,就更難以深入調查。

男主角不肯罷休,繼續自行追查,後來發現女友最後出現的地方是在郵輪上,於是決定到郵輪追查下去……

看完《求救信號》以後,還是無法理解此書到底為什麼叫求救信號,不過這不是重點,小說好看就行。那麼《求救信號》好看嗎?只能說後段比前段好看。

十五萬字的篇幅,如果濃縮到十萬字左右應該會好多了,前段有很長的篇幅描寫女友失蹤的情況,那是一個鬼撞牆的狀況,讀者知道她失蹤了,那繼續發展下去嘛,可是小說繞著這個失蹤的狀況轉了很久,久得有點令人不耐煩,幸好故事進入直路之後變得好看。

上了郵輪後,懸念越揭越多,而且小說還另外有兩條副線作為間奏,一條同樣發生在郵輪上,另一條是描述一個多次錯手殺人的年輕人,這樣的三條線最終會如何連接在一起呢?老實說,雖然有連起來,但關係不算太大,我甚至覺得棄掉那兩條副線也沒問題,甚至會更好看,所以之前才說要濃縮到十萬字,刪了這兩條副線,並縮減發現女友失蹤的過程,那就更加緊湊。

小說的結局很唏噓,很多事情本來可以不這樣發展,但是一些小事的疊加卻推向一個失控的局面。

《求救信號》是關於發生在郵輪上的犯罪,看完之後突然覺得原來坐郵輪這樣危險啊,發生在郵輪上的罪案,大多只能向郵輪注冊的國家立案,但從大老遠飛來的警察,會認真查案嗎?要在郵輪上處理屍體大概是最容易的事,丟進大海就再也找不到了,如果一直沒有發現屍體,郵輪公司肯定盡可能淡化事件。

好啦,小說歸小說,現實中大概沒那麼多犯罪吧,雖然有時看新聞會看到許多離奇過小說的案件,不過小說的轉折和因果關係肯定讓人更感唏噓,因為小說會告訴你一切前因後果,但現實中我們永遠只能抓住邊邊角角。

閱讀小說,有時候讓我們思考一些平常不會思考的問題,這大概就是閱讀小說的樂趣。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uyDGHN

書名:《求救信號》

作者: 凱瑟琳・萊恩・霍華德

出版:春天出版

日期:2024/09/20

2025/8/12

《檸檬與殺人魔》:多重反轉殺人事件

, 0




 

沒聽說過桒垣愛夕這個作者,會看《檸檬與殺人魔》是因為文案說有很多反轉,我對反轉的小說向來有偏好,總想考驗一下自己是不是想到那反轉。

先介紹一下小說內容再來談反轉吧。

一開始女主角得知妹妹被殺,這已不是她家第一次遇上兇案,在她十歲時父親被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殺死,行兇動機不涉仇怨,純粹因為對方心底裏一直有著殺人的慾望,結果現在她家又遇上兇案,更糟糕的是,有媒體報導她妹疑似涉及保險金詐騙,其男友替她買了保險半年後意外身亡,於是她妹由受害人變成人人喊打的加害人。女主角不信妹妹是這樣的人,於是決定搜集證據還妹妹清白,可是不但處處碰壁,還遇上襲擊。這時她得知當年殺父的兇手出獄後不知所蹤,於是懷疑是對方殺死妹妹……

小說一開始鋪陳的懸念不錯,由於兩姊妹在父親被殺後就分開住,因此主角其實不知道妹妹的真面目,面對全世界對妹妹的質疑和鄙視,她無從辯駁,因為她根本不知道事實到底是什麼。追查的過程不算緊湊,主要是為了鋪陳結局的多重反轉,不過幸好小說的篇幅短,很快便進入高潮部分。

小說確實反轉連連,而且不是一次單純的反轉,而是不斷反轉再反轉,單是敘述式詭計就不止一層,其他反轉也是一層又一層。

反轉多就代表好看嗎?當然不是,至少反轉要合理,要讓人震撼,一切必須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內吧。我覺得不合理的地方不是某個反轉,而是小說中一個關於父女的設定,這個設定算是一個關鍵,不過我覺得不合理,也就有點出戲。不過如果扣除那個不合理的設定,後面的反轉連連還是讓人有點驚喜。

《檸檬與殺人魔》雖然不算十分精彩,但整體還是好看的,算是一本可以輕鬆看完的消閒讀物。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16tvIT

書名:《檸檬與殺人魔》

作者:桒垣愛夕

出版:春天出版

日期: 2024/09/20

2025/7/29

《失業教我們的事》:將失業視為轉變的契機

, 0




 

《失業教我們的事》顧名思義,就𠂇是一本關於失業的書,而且很大部分集中在中年失業這個課題。

現在失業率高企,很多人失業之後也很難找到工作,所以現在看這本書特別感慨。

此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是要將失業視為人生的禮物,直接引用書中的句子吧:

  • 有一種失去,叫作獲得。在失業時期,老天爺幫你按下暫停鍵,不是讓你用來抱怨失去工作,而是感恩再度獲得那些重要的失去
  • 失業才讓人完整且豐富多彩,轉身注意到工作之外,還有更精彩豐富的人生,像是自己、健康、家人、朋友,或是生活。

當然有人不認同失業是禮物,因為失業實在太痛苦,要是一直找不到新工作怎麼辦?

事實上,書中很大段落提到中年人失業後找工作的困境,當一個中年人自以為經驗豐富,是公司的中流砥柱,結果被裁以後才發現不是公司需要他,而是他需要公司。當他離開公司以後,就算他擁有再多的經驗,也敵不過年紀比他小的人。那個年齡門檻可能四十歲已經出現,甚至提早到三十五歲。許多公司寧願請聽教聽話的年輕人,也不太願意請中年人。

越看越悲涼,不過此書當然帶出一些應對失業的方法,不止是行動上,也包括心態的調整,上面提到的將失業視為轉變的契機,靜下來看看人生最重要的事到底是什麼。

書中有很多不同的人的職場和失業經歷,看看別人在面對什麼問題,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所面對的處境。

失業的人不是隨隨便便寄出一些履歷便完事,而是應該將失業當成事業來經營,每天花八小時寫履歷和準備見工事宜,中年人寫的履歷跟年輕人寫的履歷肯定不能一樣啊,如果還只是將以前的履歷拿出來調整,成功率肯定不大。

失業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沒有收入難以維持生計,所以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失業以後不是要急著找工作,要找的其實是收入。作者教導斜槓課程,斜槓就是多重職業,不受限於單一職業,而是選擇多重職業和身份的生活。很多人害怕轉變,但是現在的社會結構已不同於以前,不改變很難走下去。

發揮所長,也學習不認識的新事物。天無絕人之路,只要願意,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1joruw

書名:《失業教我們的事》

作者:洪雪珍

出版:商周出版

日期: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