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育兒,人人有一套理論。走進書店,育兒書籍佔滿整個書架,你若認真鑽研坊間的育兒理論,反而會感到不知所措。
百歲醫師教你嬰兒哭鬧不要抱,餓了不急於餵奶,這樣才能培養嬰兒規律的作息。然而,另一派專家呼籲家長積極回應嬰兒的訴求,讓嬰兒產生安全感,建立起親子間的親密關係,繼而發展對人及世界的信任關係。
所以孩子哭了,到底是該抱還是不抱?
家長總是被矛盾心情糾纏著。
你希望孩子有愉快童年,不做功課的奴隸,但是你害怕他們進不了名校,成就不了光明的人生。
你從小要求孩子乖巧聽話,卻憂慮唯命是從的孩子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將來人云亦云,面對霸權、面對世間一切無理也只是默默承受,最終成為受苦一族。
你是文明人,自然希望孩子文明講理,於是教導孩子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遇到欺凌立即通知大人,交由大人處理。可是,當你看到校園霸凌的新聞,你不禁擔心孩子面對暴力不懂反抗,結果成為欺凌目標,甚至擔心孩子日後遇上暴力伴侶也不會逃走。
孩子說不想再跟某某做朋友,你認為做人應該大方,於是當某某來找孩子玩耍時,你一邊鼓勵一邊推孩子跟對方玩耍。然而,你留意到孩子不情不願的表情,你開始質疑為甚麼要迫孩子面對自己討厭的人?你以為你在替孩子加強社交能力,卻在抹殺孩子選擇朋友的權利。孩子長大後,肯定會遇上許多必須妥協的事情,你何必急著讓孩子學習委曲求全?
成長路上,孩子一步一腳印,家長一步一憂心。
家長想孩子好,自然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然而,育兒理論縱有千百套,卻沒有一套適用於所有孩子。你在尋找最好的育兒理論,但真正適合你孩子的育兒方式只有一套,而那必須靠你順應孩子的天性和特質,一步一步摸索出來。一切理論都只是參考,因為你才是最了解你孩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