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26

別讓分數定義你的孩子

7







當我看到多張由剛升讀小一的學生所寫的願望卡都寫著“希望科科滿分”時,我的神經突然被觸動到,繼而心生恐懼。

不管滿分的願意是出於孩子的個人意願,抑或是家長加諸在孩子身上的期盼,這個良好的願望還是令我極度不安,想像一下這些孩子在漫長的學業生涯上將要承受的壓力,便禁不住倒抽一口涼氣。

可以科科滿分的話,誰願意捧蛋?如果說捧蛋太極端,那麼滿分不過是另一個極端。由此端到彼端,中間迴盪著眾多成績不好也不壞的學生,這些學生當中有的努力爭取滿分卻做不到,有的對分數毫無概念,有的覺得測驗前有溫習測驗時有作答就好。

學生求高分,家長渴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異、出類拔萃,但每個學生的資質不同、興趣不同、所付出的努力也不同,分數當然有差別。有時候不管家長如何努力,也無法控制孩子的成績,而重點是無論孩子取得甚麼成績,你的孩子依然是你最親最愛的孩子。如果因為太著緊孩子的分數而令自己歇斯底里,對孩子大呼小叫,最終破壞親子關係多不划算啊,到孩子長大成人,你不會記得他在某次測驗的成績,但他卻可能一輩子記著你曾經因為某個分數而說過的狠話。

孩子一直在成長,我們不該隨便給孩子下結論,更千萬別以分數來定義孩子,測驗滿分不能保證孩子長大後出人頭地,成績欠佳也不表示他一無是處。測驗考試只是評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熟識程度,與孩子的品性無關。

科科滿分是一個緊箍咒,讓孩子的情緒緊繃,也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我不是要你對孩子的成績放任不管,與其盲目追求高分數,不如好好發掘孩子的專長,用心培養他們的品格,讓孩子成為獨當一面的好人。


You Might Also Like
JOIN THE DISCUSSION

7 comments

9/28/2018

我記得我讀書時從未祈求過科科滿分,覺得中上便可。但確有位次次測驗都九十分以上的同學仔,一跌落八十幾分便很不開心,怕被母親罵。(所以我更加覺得分數不用太高,不要提高父母的期望,之後會很難守。)
你知不知有套台劇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劇集由小說改篇,英文叫On Children,Netflix有播。這是套「親子恐怖片」。我看第一集看了一半,已受不了要停看。最怕看小孩子受苦。

9/28/2018

@

記得以前坐校車的一個師妹,有一次測驗不合格驚到震,說她媽講過有不合格就要趕她走,她堅持她媽講到做到,有時真不明白為甚麼有些家長會這樣嚇孩子。

我知道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不過還未開始看,現在多輕輕鬆鬆看一些講家居設計的節目,例如《House Doctor》,《Stay Here》。也許我沒甚麼天份,但如果讓我重來,我可能會選讀室內設計。

9/28/2018

@Kitty Leung 我小學時曾經因為不小心,而拿不到某個奬(好像是「帶齊功課奬」),因為怕被母親罵,結果在全班面前哭,然後老師問全班同學是否不計我那次不小心,讓我可以拿奬,結果全班同學都願意。但我從此以後都不再做這樣的事,之後一直都不喜歡求人......
不建議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因你是位開通的母親,不用再看這劇集驚惕自己。而且第一集已看得人很不舒服:)

-沒有入行,也可以做點家具小佈置呢~

9/29/2018

@

本來確有興趣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但是前面還排了很多電影/電視,加上你這樣說,應該有排都未輪到佢。

10/01/2018

@Kitty Leung最近看新小說家Jason Reynolds。嘩,感動都喊,文筆超好。但原來十五歲才第一次看小說,以前成績好差。真是看不出!

10/01/2018

@Jitda Hui

那有沒有一本是你特別推介?你看的是英文版?

10/01/2018

@Kitty Leung我正在看Long Way Down,文字很美靂。但結構頗深奧,聽講快拍成電影。Boy in Dark Suit故事好簡單,易讀,但隱藏的情感都好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