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16

請別否定負面情緒

2






呯。

膽戰心驚的一聲過後,是結束,也是開始。

生命戛然而止,悲痛才開始蔓延。

香港在半年間逾二十名學生自殺,最小的才十歲。成年人無法理解是甚麼令他們非死不可,並質疑他們為何不求助,卻忘記自己一直無視他們的求救訊號。

坊間對學生自殺議論紛紛,或怪責學生意志力薄弱,或惋惜隕落的年輕生命,或批評家長忽略子女,或炮轟教育制度不堪、社會價值觀扭曲。但為甚麼眾多議論也無法阻止下一宗悲劇的發生?

輕生的學生並非單純的死亡數字,也不是一種社會現象的犧牲品,他們都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故事和痛苦。我們是局外人,甚麼也不了解,根本沒資格談論其死亡決定,也不應將責任輕易推給任何人。

讀書壓力太大,痛苦不被理解,情緒沒有出口,孤獨得不到愛……自殺者求死的原因不盡相同,因為不了解,所以我一直思考,父母要怎樣做才能避免孩子踏上輕生之路?

絕大多數父母都深愛孩子,但正因為愛,往往在無意間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的生活,又用自己的價值觀騎劫孩子的夢想。孩子從小就被灌輸學業很重要,成就很重要,賺錢很重要,但對他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當下的感受。因此,父母應少說話多聆聽,孩子不一定需要指導和建議,卻肯定需要陪伴和認同。認同孩子的選擇(即使不符預期),認同他們的感受,讓他們安心傾訴。

一個人承受著超過他所能負荷的痛苦才會求死,鼓勵他加油、勇敢面對未來無疑是廢話,叫他顧念親情更是百上加斤。這時他需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否定其痛苦和負面情緒硬要他振作,等同推他到崖邊。

關心而不操控,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尋求快樂,培養他們愛與被愛的能力,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同時讓他們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不要教孩子只想著贏。贏,固然很好,但輸得起,才是人生的大贏家。


You Might Also Like
JOIN THE DISCUSSION

2 comments

3/18/2016

其實,十到十八,七十到八十,應是生命最多波折的日子,需要很大的家庭和友情支援。得不到,會很危險!

3/24/2016

@Jitda Hui

其實人生時時都有機會遇到波折,有時的確要靠別人的支持才能克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