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6

女兒、小說或其他

0





那天跟友人說起,女兒出生後,我依然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繼續跟愛人拍拖看電影,也會在女兒入睡後繼續寫作)。
我再一次強調,女兒只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並非我的全部。
友人驚訝我竟然如此捨得,因為她們身邊有許多媽媽也視兒女為生命的全部。
也許連我自己也意想不到,但我真的懂得放手(事實是我不得不放手)。
我很清楚,每個人的人生由多方面組成,所以工作不是我的全部,愛人不是我的全部,寫作不是我的全部,女兒也不是我的全部(而我更清楚的是,我不是愛人的全部,更不可能是女兒的全部)。只有當生命中的種種結合以後,才構成現在的我。
當然,我還是很盡心盡力地照顧女兒,但我得繼續自己的人生,繼續自己喜愛的事情,如果一下子將全部心力放在女兒身上,而遺失了原來的自己,那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因此,我不會死命的擁著女兒不放,不會過份著緊她的一舉一動,更不會要求她按照我的期望生活。我希望她能夠活出自我,而不是單單做我的“乖女兒”。
我深信,這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最健康的。

懷孕的時候沒怎麼寫小說,但其實我沒停過構思。
現在也許我的私人時間不多,而且我還想看書,看電影,寫blog,但我想尋回寫小說的動力,寫更多小說。
為著勉勵自己,也為著好玩,我在Facebook增設了有關寫小說的專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也許太長時間沒有寫小說,前陣子寫的一個短篇小說,構思的時候明明覺得很正,但一下筆才發現自己寫不出小說的語言。
嗯,甚麼是小說的語言呢?我也說不準。
總之,一下筆就覺得自己寫得不好。
然後我失笑,我在寫故事,而非小說。
而很神奇的是,小說本身會教我怎樣寫,
原來的設定在真正下筆時變得不通,於是不得不更改,
這大概就是小說創作的好玩之處,
一天未寫完,你永遠不知道小說會變成怎樣,
即使寫完了,你也不會知道小說在讀者眼中會變成怎樣。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一樣吧。

2012/5/4

空蕩蕩的辦公桌

0




我喜歡整潔,雖然不至於有潔癖。
我喜歡執拾,讓一切歸位。
我喜歡簡約,可省則省,一目了然。
放完產假返回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理自己的辦公桌。
該丟的便丟掉,該留下的就分門別類,放回檔案裏。
整理完以後,辦公桌的桌面只有枱燈、電話和水杯(其他文具都放進抽屜中)。
然後有一天同事經過,指著我的辦公桌問我為甚麼會這樣?
我反問對方這樣不好嗎?
(我心想,乾乾淨淨的辦公桌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啊。)
對方又反問我,“你話呢?”
(背後的意思大概是,空無一物的辦公桌,顯示我沒有工作吧。)
我當下怯一怯,考慮將文件架重新放回桌上,讓桌面不至於空蕩蕩。
然後,我又想,何必呢?
我相信大部份人的辦公桌也堆滿文件,或者雜物(包括文件、月曆、盆栽、札架等等等等),但這真的表示他們工作繁重嗎?
如果辦公桌凌亂才證明自己在努力工作,這是多麼本末倒置的事。
我習慣完成的工作立即歸檔,每天下班前也檢視未完成的工作,分類存放,因此復工個多月,桌面依然保持整潔。
我當然可以將所有文具和文件放在桌面上,營造非常忙亂的樣子,可是我為甚麼要扮野呢?

Ps. 其實因為我除了辦公桌外,還有電腦桌,還有窗枱還有小櫃存放東西,所以我的辦公桌才可以如此整潔。



.

2012/5/3

贏輸都是一時

0




我常常問自己,我可以容許自己失敗嗎?
當然,許多時候的失敗絕非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
例如參加比賽,就算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不保證一定會贏。
因為,就算你盡了力,還是有比你更優勝的人存在。
但是,不跟別人比較,只有自己參與的事情中,
我接受到失敗嗎?
這個年代,有甚麼是保證成功的?
從前很害怕輸,老是想贏,
但是人大了才明白,
贏輸都只是一時。
記得讀小學時,為了在校運會中無辜落敗(為甚麼是無辜,我都忘了,只記得有一些問題令我隊輸了),成班同學坐在操場上落淚。
又記得讀中學時,因為成績不好而哭個不停。
當時看得很重的事情,如今回想誰還會耿耿於懷?都已成為不再重要的事情了。
於是,面對沮喪的狀況,停一停,想一想,十年後還會為此而煩惱而沮喪嗎?
如果不會的話,就表示那根本不值得消耗我們的感情。
失敗也好,失戀也好,失業也好,
哭一次就好,然後昂然挺胸,
因為,未來總有更值得期待的事情。

我想說,我是一個幸運兒,
我贏過,我輸過,
但最幸運的是,即使失敗過很多次,我從來沒有放棄。
堅持就是勝利。
於是,我現在活在幸福之中。

回頭再問自己,我可以容許自己失敗嗎?
答案原來是不可以。
我可以接受失敗,但不容許失敗。
失敗了,總要贏回來。
曾經惱自己太執著,但又其實,我該感謝自己的執著。

2012/4/30

《往復書簡》:書信體推理小說

0






湊佳苗的《告白》令她聲名大噪,但其實我覺得小說只是一般。她的第二本小說《贖罪》口碑麻麻,所以我更沒興趣看了。到了第三本小說《往復書簡》,看過簡介好像有趣,愛人又買了,不看白不看,那就看了。

《告白》我只用了一天時間看完,《往復書簡》也沒花多少時間,這大概是作者湊佳苗的風格吧。簡單易看的行文,引人入勝的故事,具爭議性的議題,令讀者一口氣追看下去。
然而,看完《往復書簡》,並沒有提升我對湊佳苗的興趣。依然覺得她寫的小說普普通通,比她寫得好的日本推理小說作家大有人在呢。

《往復書簡》共收錄了三個短篇小說,均以書信形式進行。

〈十年後的畢業文集〉講述一班中學的老同學在婚宴中見面後,其中一人寫信追問一個同學失蹤多年的原因。

〈二十年後的作業〉講述主角受恩師委託追查六個學生的近況,這六個學生都涉及二十年前一宗遇溺意外,每個人口知的意外事故也有點不同,到底真相是甚麼?

〈十五年後的補習〉則是一對分隔兩地的情侶,在通信的過程中揭開十五年前一宗火災意外。

老實說,我從不喜歡書信體小說,總覺得這種形式寫成的小說都欠缺真實感(日記體小說的觀感也一樣),實在難以想像有人寫信/日記會鉅細無遺地記下每一句對話,並以甚麼也不知道的口吻順序寫下事件的來龍去脈(明明寫信/日記時已掌握所有訊息)。

所以,對我來說,書信體小說先天就犯下邏輯問題,湊佳苗的《往復書簡》也不能避免這問題,幸好故事有趣,亦有追看性,但以書信形式包裝的推理,不是很容易被猜到(〈十年後的畢業文集〉),就是故弄玄虛得難以令人信服(〈二十年後的作業〉),再不然就是逃不過老梗(〈十五年後的補習〉)。

似乎我又在批評了,但其實此書沒有很差啦。三個短篇小說中最好看是〈二十年後的作業〉,因此獲拍成電影。

這篇小說引發的議題是:一個老師面對不懂游泳的愛人與學生同時遇溺,應該先救誰呢?身為老師,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也應該將學生放在首位呢?但老師的身份只是人生的一部份,拯救人生最重要的人物應該受到指責嗎?

因為有著這些具爭議的議題,所以湊佳苗的小說總是受到注目。我不特別推薦她的小說,但一看亦無妨。

作者:湊佳苗
出版:時報出版
日期:20111121
---------------------------------------------------------
官方故事大綱:
湊佳苗《告白》齊名新作!
  更勝《告白》!改編電影盛大開拍,影后吉永小百合主演
  「書信體」回歸強悍冷冽風格,指名道姓,揭露「罪行」!
  從頭到尾「抓緊讀者心跳」的湊佳苗最高傑作!
  建中資深國文老師 陳美儒
  精誠中學國文老師  曾依達
  小葉日本台
  部落客達人蒼野之鷹、陳建嘉
  共同推薦
  離奇失蹤、溺斃意外、校園縱火自殺……看似單純的意外。
  事件真相,就從打開信封那一刻起,開始揭曉……
  全書包含三個短篇故事,充分運用湊佳苗式的「信件」型式,
  「書信體」強悍冷冽,是作者最擅長的懸疑推理劇情。指控罪行,抓緊讀者呼吸
  〈十年後的畢業文集〉:一場婚禮讓十年不見的高中好友重逢,唯有五年前神祕失蹤的千秋缺席。旅居回國的悅子,寫信給當晚唯一在千秋身邊的好友靜香,想知道失蹤原因。但是,寫信的人真的是悅子嗎? 
  〈二十年後的作業〉:初任教師的大場,接到恩師真智子委託,協助調查二十年前,真智子所教過六名學生的現況。當年一場意外,師丈為了救學生而溺斃。根據六人說辭,大場發現真相大有出入,自己也與這件意外有關。委託他調查的人真是恩師真智子?事件將有驚人發展。
  本篇改編電影拍攝中,影后吉永小百合領銜主演 
  〈十五年後的補習〉:萬里子的男友純一突然決定出國擔任兩年志工。隨後的書信往來中,屢屢提及中學時,萬里子和一樹被好友康孝反鎖在倉庫中,當時倉庫起火,純一將自己救了出來,一樹命喪火場,康孝隔天跳樓自殺。兩宗命案的創傷即將屆滿十五年,純一此時出國,暗示真相並不單純。 

2012/4/13

腳踏一星

1





1.
從小就腳踏一星。
不是有個說法謂腳踏一星,能管千兵嗎?
如果小說人物是兵,我大概真能管千兵。

2.
三個星期前,我突然發現腳底那粒星變大了好多。
黑痣異變通常不是好事。
有看過《非誠勿擾II》嗎?當惡性黑色素瘤擴散,想救也救不了。

3.
黑痣變大了,依然無痛無癢。
我有權不管它。
但這只是自欺欺人的逃避。

4.
發現黑痣翌日,我立即求診。
醫生看了一眼,斬釘截鐵地說:
不用考慮,一定要切。

5.
預約好手術時間,如常生活。
我沒問手術將如何進行,甚麼也不知道,所以一點也不害怕。
我一直是一個勇敢的患者。

6.
到了預約時間,醫生說那黑痣要切,不能用激光。
切了以後再化驗,當然不希望是惡性。
然後給我手術協議書,我看也沒看就簽了。

7.
醫生笑,你看也不看就動筆啊?
我說,反正就是要做。
他說,還可以選擇嘛。

8.
我不知道還有甚麼選擇,反正除之而後快。
躺在手術床上等醫生,我記起沒為那黑痣拍過照。
姑娘竟然立動替我拍完一張又一張。很好笑。

9.
天啊,在腳板打麻醉針超痛啊。
動刀時我完全沒感覺。
不過縫針時痛痛的。

10.
我以為小小的傷口縫一針便行。
醫生又笑,你以為我是神嗎?一針。
手術後我問共縫了多少針。一二三四五。共五針。

11.
姑娘告訴我,有人等到那黑痣大到不能再大才來,
切除後要住兩個星期醫院,完全不能下床。
又有些人已經擴散了,救不了。

12.
傷口在腳底,不能正常走路。
用腳踭走路,越走越痛。
洗澡不能讓傷口碰水。超麻煩。

13.
隔天要回去換藥,
化驗報告要一星期才有,
十多天後拆線。

14.
但願化驗報告一切正常。
我還想多活好些日子。
雖然有說年底就是世界末日。

15.
如果早知這個手術這麼痛,我還是會做這手術。
我是一個勇敢的患者,甚麼也不怕。
現在只希望快點正常走路。

2012/4/8

《沒有出口的房間》:他人即地獄

0







我是因為看到別人介紹《沒有出口的房間》的佈局精彩,結局震撼,所以也沒研究此書說甚麼就買了。

有時候這樣能意外遇到驚喜,可惜此書並非我杯茶。

沒有出口的房間先講述一個編輯首次去拜訪一名作者索取書稿,書稿就叫做《沒有出口的房間》,接下來就是這部小說的內容:一男二女來到一個房間,他們進來之後唯一的出口堵住了,遍尋不獲其他出口,於是他們互相訴說過去,尋求三人之間的共通點。

三個人的故事完全無關,一個是大學女講師,工作上跟同事發生糾紛,同時為子女的問題而煩惱;一個是暢銷書作家,他憑著依附比他年長一倍的名作家妻子而取得成功,可是他最近愛上一名藝妓;一個是普通的家庭主婦,平凡的生活因收到離家出走的女兒的明信片而遭到破壞。

三個故事梅花間竹地呈現,出現的人物眾多,所採取的視角也不統一,令追看性大打折扣(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將書看完,不是完全不好看,但也沒有吸引力令我急著追看)。看畢全書會發現有好些情節根本毫無關係,可有可無,多餘的情節大概是我看到最後無法得到滿足的原因吧。

此書的賣點應該是意想不到的結局,也即是連繫這毫無交集的三人的原因。老實說,結局不容易猜得到,但這是因為作者凌駕一切,可是我卻嫌這樣的佈局過度堆砌,不夠自然,雖然真相揭開讓讀者驚訝,卻無法打動讀者。

書中多次提到沙特的《密室》中的設定:他人的存在就是地獄。

他人即地獄,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中,常常不經意地扭曲自我,彷如活在地獄中。

“他人即地獄”是書中最重要角色所承受的痛苦,也因而設置地獄給所恨的人。

這是一本充滿陰暗的小說,幾乎每一個角色也不是好人,也有著自私、醜惡的一面。

只能說,我還是喜歡爽快的小說。


作者:岸田璃子
譯者:紅色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91123
-------------------------------------------------------
官方故事大綱:
身為編輯,首次到名作家的家裡拿新書原稿,我的腳步不禁像灌了鉛塊般沉重。大門打開後,被譽為「美女」的恐怖小說新銳仁科千里出現在玄關。然而令我驚訝的是,那張美麗的臉龐竟然毫無血色,一股涼意開始爬上我的背脊。
仁科千里面無表情地遞給我一份題為《沒有出口的房間》的原稿,那是兩名女性和一名男性被關在一個房間裡的故事。專攻免疫學的大學講師、診所醫師的再婚妻子,以及身為電視寵兒的暢銷名作家,毫無交集的三個人卻都發生了相同的遭遇:在回過神來的時候,人就已經站在一扇紅色大門的前面,而且彷彿被這扇大門誘惑似地,不由自主地走進了房間……

2012/3/29

我疼,但不寵

, 0





1
當了三個月媽媽,依然是新手媽媽吧。
新手媽媽有很多困擾,但總算一一克服過來。
別人總有許多湊仔秘方,我聽之學之,但不是每一道秘方也適用於我的女兒。
沒關係,在我們相處的三個月中,自然磨合出最適合我們仨的相處模式。

2
別人喜歡問我女兒難湊嗎?
我總是爽快地回答:很難湊啊。
不想在別人面前讚她是其中一個原因,
她弄得我們一個頭兩個大也是事實。
尤其是六周大以前,夜夜難眠。
每天總有數小時紥紥跳,狂哭不止。

3
七周以後,漸入佳景,偏偏又開始出現吃奶問題。
直到現在還是會常常在吃奶時狂哭,弄得我們手足無措。吃足一小時也未必吃得完。
是肚子不適嗎?到醫生處檢查一切正常。
是厭奶嗎?但這麼小的人兒,不吃奶又可以吃甚麼呢?
不喜歡這奶粉?她又沒吃過別的奶粉,只知道這味道,真的會懂得“不喜歡”嗎?
因為如此,體重總是不達標。
唉。

4
因為女兒喜歡哭鬧,我不禁想,她的興趣就是哭和扭計。
初時我們總是她一哭就抱她,
哭了一夜到了清晨我崩潰了,放任她哭,
哭了個多小時就是堅持不停。
不得不向這個小人兒屈服。
又然後,有一天她哭著哭著突然就收聲了。
我們從此訓練她自我安慰。
哭了不一定要抱,至少不會急著抱。(有長輩出現的場合行不通,因為他們總是忍不住急著抱起她)
輕拍她的胸口,給她一個奶嘴,在她眼前晃動搖鈴,又或者我們失蹤讓她獨處,都有機會讓她停止哭鬧。
小人兒都是聰明的,沒有人在她身邊,知道哭多久也沒人抱她,自然就會收聲。

5
女兒扭計,我其實沒有太擔心。
因為扭計也有時限啊。
有人說扭計扭一百天,我就想,就算她扭到半歲一歲,也不過是半年一年,總有一天她就不會再扭計了。
因此,我總是樂觀地面對她的扭計。

6
那天在微博看到有人這樣寫道:
“法國人湊仔常說兩個字: 'wait' 'no', 叫佢等等可訓練他耐性,知道任何要求也不可能即時滿足,要他知道他(小孩)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不會因他有要求而停下來的!常說''是因為父母絕不能滿足他所有要求,因為慾望是無窮無盡,得不到所想的是會感到沮喪挫折,正正就是要他學懂處理這負面情緒。”(http://weibo.com/u/1747698215
這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樣啊。
我才不希望她持寵生驕,因為這個世界不會每一個人也寵她。
當她習慣了萬千寵愛在一身,面對真實的世界便會感到失落,因為別人都不會遷就她。
我要她知道,她的要求不一定能夠得到滿足,因為這是現實。
我要她知道,這個世界每一個人也同樣重要,她只是其中一員,照顧自己感受之餘,也得體諒別人的狀況。

7
我當然疼女兒,但我不想寵她。
我想讓她知道,父母疼愛她,是她的最強後盾。
正因為我們疼她,所以更加不能寵她。
這樣她才能更好地生活,獨立而不失方寸。
人生有得有失,有苦有樂,就算我們多麼渴望她被快樂包圍,卻不能避免她受傷、遭遇不快。

8
我不急著讓女兒學習知識,因為她早晚會認識,何必強迫教她認字背詩?
我只想培養出女兒良好的態度。
性格也許是天生的,但態度絕對需要後天培養。
態度就是一切。
三歲定八十啊,擁有良好的態度,遠勝過三歲就能將唐詩背誦如流。

9
我不強求女兒乖巧,只想她活出個性。
我們未必是最棒的父母,但必定盡心盡力。
我們是如此深愛女兒,但我們不會以女兒為生活的中心。
我們依然有自己的人生,而女兒是我們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繼續看電影,繼續寫作。
當然,女兒的成長我們絕對不會忽視。

10

一直想介紹《樂當幸福不良媽》這本書。
兩年前我去高雄旅行時無意中買的,這該是我看過最有共鳴的“育兒書”,從此以後再看其他“育兒書”也覺得不過如此。
作者的教女方式絕對反傳統,例如她並不強求女兒愛她(《妳可以不愛我》),甚至可以不孝順她(《不需要孝順我》),例如女兒打破碗子,她沒有打沒有罵,反而將家裏所有材質的碗拿出來讓她摔(《勇於犯錯》),例如女兒做出危險的行為,她竟然要她重覆做一次(《關心的傷害》),例如不強迫女兒跟別人分享,又例如她不讓女兒上學,跟朋友組織共玩團(《學習的胃口》)。
她寫的每一篇文章幾乎都能啟發我,將來我有機會做父母,絕對不會犯下一些許多父母也容易犯的錯,好像對孩子講大話說再頑皮就不要他,讓他處於隨時不被愛的惶恐之中。
超級推薦此書。

11
教育子女沒有一套方程式,不是輸入甚麼就會得出必然的結果。
我們只能邊做邊嘗試,希望以最適合她的方式養育她。
我不用她成才,只想她快樂,不受無謂的傷害。

2012/3/22

《家政婦三田》:總能夠得到救贖

0





《家政婦三田》在2011秋季日劇檔中取得最高收視,破盡紀錄,於是我好奇到底有多好看呢,在兩日之間看完,此劇其實沒有精彩到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步,但在日本引起極大迴響卻是事實。引人入勝的神秘角色,加上一點點溫情,成為此劇的賣點。

故事講述一個有四子女之家的母親意外死亡,父親遂聘請家傭來照顧子女,但這個家傭不苟言笑,彷彿不帶任何感情,而且無論他們提出甚麼命令,包括殺人、自殺、做愛、綁架等等,她也會照做,到底是甚麼令她變成這樣的一個人?

大概是這樣一個神秘莫測的角色,令觀眾看得著迷,而且幾乎每集都有富爭議性的命令,吸引觀眾追看下去。

觀眾當然最想知道女主角的身世,雖然在第八集已經清楚交代,但卻沒有減低觀眾的追看意欲,反而更想知道她最後會不會笑,於是結局才狂收40%,這是近十年日劇所沒有的風光吧。

女主角出任家傭的一家,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問題,像父親竟然不知道父性是甚麼,長女渴求被愛結果焦頭爛額,幼子被欺凌卻無力反抗……

差點就要四分五裂的家庭,卻因為一個從不給予意見的家傭而漸漸凝聚起來。這樣的故事其實可以拍得更精彩(雖然已經極受歡迎),現在此劇的魅力完全集中在主角身上,劇情顯得平面不夠突出。幸好久休復出的松嶋菜菜子演出不帶表情的女主角,不慍不火的演繹令角色在沒有變化之中帶出層次感,因而取得觀眾的憐愛。

嗯,我承認,有那麼一場我的眼眶有濕潤。無法挽回的遺憾總教人悲愴。

女主角的身世其實沒有離奇到令人驚訝的地步,但也有令人感動的地方。

喜歡女主角每次面對別人徵詢意見,總是回答:“這個得由你們自己決定。”

面對問題需要作出決定時,有些人可以迅速判斷,有些人則優柔寡斷,未能自行下決定時,總希望別人能夠替自己作主,免去自己下錯判斷的責任。可是,無論別人給你甚麼意見,最後決定執行的人還是你自己,出了差錯就算推卸責任,面對後果的人依然是你。有些事情,根本無法逃避。

我們每天都做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決定,有些重要,有些無關重要。無論如何,統統都是你的決定,無怨無尤才是最理想的生存法則。

此劇到最後,女主角“拯救”了這個家,同時也給這個家庭“拯救”。這樣的安排令人心頭一暖。

只要願意敞開心扉,總能夠得到救贖吧。

---------------------------------------------------------------
官方故事大綱:
因為母親的意外而瀕臨瓦解的阿須田一家,聘請了一位名叫三田的幫傭家政婦。吩咐的工作她全部都能完美達成,但卻總是像個機器人般面無表情。不論是什麼樣的命令,甚至是犯罪,三田都會冷靜的執行,讓阿須田家中的成員以及身邊人們驚訝不已!
然而三田的種種行動,卻逐漸讓分崩離析的家庭開始產生出乎意料的變化……

2012/3/8

《失戀33天》:總有一天能跨過去

0






雖然說《失戀33天》開創了電影奇蹟,在中國以900萬的成本狂收三億多票房,可是我實在不明白為甚麼這電影會如此火紅。

電影拍得很一般,當然不難看,但又說不上十分好看。劇情其實鬆散欠張力,勝在對白夠幽默毒舌,讓觀眾看得大呼過癮。然而,對白只佔電影的一部份,總不能單靠對白精警就說這電影拍出超水準嘛。

《失戀33天》開宗明義是講述失戀後三十三天的生活。女主角撞破戀愛七年的男友跟好友的約會,頓時失戀了。雖然在戀愛中一直處於上風,可是失戀的她也只能慘兮兮地顧影自憐。失戀縱使難過,生活還得繼續,於是在婚禮統籌公司工作的她,還得服侍一對對新人,慘上加慘,而且與她拍檔的同事更是口賤非常,令她哭笑不得。


其實講述失戀的電影絕對可以拍得好看,例如《愛情回水》(Cashback)和《心跳500天》(The 500 Days of Summer),可惜《失戀33天》抓不緊失戀的感覺,東拉西扯的劇情令人難以投入,而且最後的小故事(金婚夫婦)拖得太長,不討好,結局更可以用急轉直下來形容,在鋪排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結局只會令人覺得啼笑皆非。

當然,此電影絕非一無是處,否則就不會口碑載道,創出電影奇蹟。電影改編自網上大熱的小說,都市感強,對白亦夠精警和毒舌,其中男主角在婚禮中替女主角出氣一場,過癮非常。

事實上,《失戀33天》的男女主角也演得出色,尤其是男主角文章演口賤的疑似同性戀角色入木三分,令電影不至於太過平庸。

我們常說,時間可以治療一切。這點我是認同的,再深切的悲哀,時日過了,還是會淡下來,就算不能完全撫平,但錐心之痛還是得以減緩。

於是,失戀當然能夠治癒,問題是,那需要多少時間。

如果每個人失戀也只花33天就能夠復原重新振作,那該多好。再痛也不過痛33天。其實就算是333天,只要知道期限,就表示能看到出口,既然總有一天能跨過去,自然有力量熬下去。
可惜許多人面對挫折(失戀只是其中一項)都以為是世界末日,沒能看到出口。

《失戀33天》不是療傷系電影,看了並不會懂得如何面對失戀,我反而覺得更適合戀愛中人看,能夠維持一段戀愛關係,自然能避免失戀。

---------------------------------------------------------------------------


官方故事大綱:
27歲在婚禮企劃公司上班的小資女黃小仙,撞見男友和自己姐妹淘的甜蜜約會,長達七年的愛情瞬間破滅。 一口刻薄言辭和對這世界的過份樂觀害慘了她。
向來性格強勢的黃小仙跌入痛苦深淵,工作上又困難重重。剛剛失戀,卻要替一對對新人策劃婚禮。而同事王小賤,既冷酷又毒舌,對黃小仙的慘況一路冷眼旁觀,甚至在傷口上灑鹽。
徬徨的黃小仙站在失戀的當下回顧過去和未來,希望找出自己的人生和愛情的正確道路。她停下腳步思索,究竟失戀警報何時才會解除呢?

2012/3/1

《Hugo》:沒有白活的人生

0






Hugo》的中名片名《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絕對誤導觀眾,如果想在此電影中看到奇幻和歷險,那注定會感到失望,甚至乎會覺得沉悶非常,因為這電影不折不扣是一齣文藝片啊。

作為久別戲院的頭炮,當然要選一齣勁的,所以選了《3D Hugo》,進戲院之前刻意不看任何影評,連預告片也沒看,期待著驚喜。

一開場的3D效果就令人嘆為觀止,然後劇情慢慢展開,由小孩雨果在火車站跑來竄去開始,逐漸將不同的人物緊扣在一起,再揭開另一個人物不為人知的往事,到最後感動閉幕。
 喜歡電影的觀眾一定會特別喜愛《Hugo》,因為此電影處處向舊電影致敬,並以不一樣的方式介紹電影歷史,令一眾影痴讚嘆不已。

雖然我喜歡看電影,但絕對稱不上影痴,對電影歷史更是認識不多。雖然如此,看到結局一幕,還是會深受感動。

沒有人的一生是白活的,曾經做過的一切也不會白費。縱使被世人遺忘,但真正的意義卻不會湮沒。

也許,我們都不偉大,亦沒有作出巨大的貢獻,但一如主角雨果在電影末段的領悟:

如果整個世界是一個機器,每一個生存的人都是當中的零件。一件機器之中絕對不會出現多餘的零件,因此每個人活著皆有其意義。

我們活著已是重點,所以不用質疑自己為甚麼會活在這個世上,也不用懷疑自己的天職。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也必定有自己的用處。

帶著這樣的訊息離場已夠滿足吧,又如果對電影有熱情的,更會愛煞《Hugo》,因為電影故意“重拍”多場舊電影的經典場面,例如多次出現火車到站的情景,就是要重溯第一齣公映電影中火車到站對觀眾做成的震撼;另外,又安排主角爬出大樓躲在巨鐘外,都是經典電影的重現。到最後,更是開宗明義向法國電影大師Georges Méliès致敬。

看完《Hugo》,就像上了一場關於電影的課堂,好玩不會沉悶。

雖然我個人覺得劇情推進有點緩慢,但無阻最後的感動離場。此外,《Hugo》的3D效果十分出色,值得到戲院欣賞。

延伸閱讀:

《看「的冒險」前,必看的十部經典電影》

雨果的冒險:電影課堂

-------------------------------------------------------------------
官方故事大綱:
在巴黎火車站27座時鐘後牆的暗窄通道裡,12歲的男孩雨果為了紀念逝世的父親,一直鍥而不捨在修理父親留下給他的機械人,並想透過機械人寫的字得知父親留給他的秘密訊息。幾經周折後,憑著父親的筆記及女孩伊莎貝爾的協助,雨果終於修好了機械人,由此引出更複雜、更驚人的奧秘;而雨果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2/2/14

婚戒十問

0




1.      結婚是不是一定要有婚戒?
2.      結婚戒指的意義到底是甚麼?
3.      婚後必須堅持每天戴在無名指上嗎?
4.      結了婚而不戴婚戒,有道德責任嗎? 
5.      婚戒應該著重價值還是心意?
6.      你願意花多少錢購買婚戒?
7.      婚戒應該是雙方共同選購,抑或由一方選定?
8.      婚戒應該從一而終嗎?
9.      遺失了婚戒,另一半感到憤怒正常嗎?
10.  婚戒破損了,該怎麼辦?

你說,婚戒怎麼可能破損?
但這的確發生了。
數年前,我婚戒上的鑽石曾經掉出來,雖然已重新鑲嵌,但一直對此存有陰影,怕哪天會再丟失。
數周前,愛人的婚戒竟然無端裂開成為C字,中間的鑽石不翼而飛。
是可以再打造一隻一模一樣的,不過我們選擇重新選購另一雙。
於是,在踏入婚姻的第十個年頭,在我們的關係由二人世界變成三人世界之後,我們換上新的婚戒。
從來不相信婚戒與承諾掛鈎,因為,婚姻從來不是靠一雙戒指來維繫。
只有愛,讓我們在一起,相守一輩子,相看兩不厭。

2012/2/7

近日種種

0




最近用錢用得厲害,我就跟自己說,說不定今年真是世界末日呢,既然如此,當然是把錢花掉好一點。
如此這般,心安理得地繼續消費。
還有許多東西想買呢。
萬一世界末日沒有如期降臨,錢又花掉了怎麼辦?
那還可以怎辦?當然是努力賺錢啦。
賺了錢再繼續花錢,Yeah!

終於換了新電腦,原本可以使用免費的Office Starter,但是為著使用自訂標點符號的功能,我還是花錢買了正版Office
如果不能自訂標點符號,將大大阻礙我打字的流暢感。於是近乎執著的非使用此功能不可。
花了一點時間將慣用的軟件安裝到新電腦,遇到一些bug,其實沒有大影響,但我堅持要上網搜尋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後,終於解決了,近乎執著的堅持。

說起執著,那大概是山羊座的特徵之一。
為甚麼相同星座會有相同的性格?不是應該人人不同嗎?
不過我在六個星期大的女兒身上,看到這種執著的特質。
為甚麼她可以哭得這樣堅持?堅持到執著的地步。唉。

現在讀書對我來說該有點奢侈,畢竟連睡覺的時間也不足夠。
但書買了還是要讀的,於是將一批待閱的書集中起來,希望能夠逐本KO
書要讀,電影更加要看。

許多個月沒到戲院看電影,單靠看影碟始終若有所失,尤其是現在每次播碟我總會睡著。
澳門最近多了一間戲院,新戲上映時間貼近香港,再也不用苦等。
還沒有機會到新戲院欣賞電影,事實是還沒有機會進戲院呢。
其實現在也不是不能去戲院,只是想等一齣超精彩的電影罷了。

想添置新衣,最好能夠換個新形象。
換新形象的話,除了要買新衣,還得丟棄舊衣。
有時間想好好執拾衣櫃,可是我知道我捨得丟棄的衣服不多,總是覺得還可以穿的。唉,這樣下去就換不了新形象啦。
可是,還沒有時間逛街買新衣,是不是上網買比較省時呢?

家裏的東西越來越多,但空間有限。
總在想著該如何儲物才不失霸氣。
其實答案很簡單,越簡單越好。
對,家裏的東西越簡單越好,只保留必要的。
但必須夠狠才行。
我得學習再狠一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