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6

《小屋》:與天主對話

5





書買了多年,一直沒看,直至電影《天堂小屋》上映,才立即找出來追看。

當初會買這本書大概是看到介紹說天主降臨小屋跟喪女的主角對話,這個構思很有趣,而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還是想看一看天主會怎麼解釋世間的不幸。

《小屋》的故事很簡單,內涵卻十分豐富。故事說男主角的女兒被人擄走殺死,卻連屍體也找不到,多年來男主角一直走不出喪女陰霾,同時認為遭天主背叛。有一天他在信箱中收到自稱是上帝的來函,邀請他到女兒受害的小屋中共渡周末。雖然難以置信,他還是踏上了這旅途,並真的遇見了三位一體的天主,並跟天主進行多場對談。

這天書開宗明義是為心靈療傷,讓讀者透過主角與天主一場又一場的對談和激辯,逐漸放下悲痛憂愁,重新擁抱生活的熱情。我猜想教徒一定會看得津津有味,而身為非教徒的我,雖然也覺得本書好看,但追看性實在不大,所以我只斷斷續續看了近一個月才將書看完。

看《小屋》會得到一定的啟發,以下節錄一些有意思的句子:
l   多數的鳥被創造出來,是要來飛翔的。停在地面上對牠們而言,是牠們飛行能力之內的一種限制,而非顛倒過來。
你被創造出來,是要來被愛的。所以對你而言,過著彷彿不被愛的人生也是一種限制,而不是顛倒過來。
l   你斷定的善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而改變。除此之外,雪上加霜的是你們有幾十億人,每個人都在斷定甚麼是善,甚麼是惡,所以當你的善惡和鄰居的善惡衝突時,就會引發打鬥和爭論,連戰爭也會爆發。
l   你的問題假定毒是不好的,創造這種東西沒有意義。但很多所謂的有害植物,就像這個,都含有驚人的療效,或是在結合其他成分時,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必要元素。人類知道得不透徹,卻有極大的能力斷定善惡。
l   惡是我們用來描述缺乏善的字,正如我們用暗這個字來描述缺乏光,或用死來描述缺乏生。惡與暗實際上並不存在,只能在相對於善與光時,才能讓人明白。我是光,我也是善。我是愛,在我裡面沒有黑暗。光與善確實存在。所以,把你自己從我身上移除會讓你投入黑暗。宣告獨立會導致惡,因為除了我之外,你只能倚靠自己。而因為我就是生命,與我分離就是死亡。
l   恩典並不依賴苦難而存在,但是苦難存在的地方,你會在許多面向與色彩中發現恩典。


書名:《小屋》
譯者:陳敬旻
出版:寂寞  

日期:2017/05/01

---------------------------------------------------
官方故事大綱:
生命的絕妙奇遇,帶領他踏上一場癒合巨慟的動人旅程

  麥肯帶著三個心愛的孩子在暑假結束前到山上露營,開心的假期正要結束,卻赫然發現小女兒蜜思失蹤了!經過警方地毯式的搜尋,最後只在一棟山間小屋發現了蜜思血跡斑斑的紅色洋裝……

  事隔三年半,蜜思遇害的「巨慟」仍籠罩在麥肯心中。在一個郵差無法送信的暴風雪天,麥肯竟在自家門前的信箱發現一封署名「老爹」的信,信中邀請他週末到「小屋」碰面。「老爹」是麥肯妻子小娜對上帝的暱稱,而「小屋」則是他回憶中的至痛。這是某人開的一場惡意玩笑、殺害蜜思兇手的邪惡計畫,還是上帝真的送來了一封邀請函?

  困惑、痛苦與憤怒的麥肯,決定獨自踏上重返小屋的旅程。不料在那兒等著他的卻是……

  他在小屋到底遭遇了什麼事?這一切跟蜜思、「老爹」又有什麼關係?


2017/5/10

孩子為甚麼一定要乖

3




每當別人要求孩子乖巧,我總是疑惑,孩子為甚麼一定要乖?為甚麼一定要符合成人設定的乖小孩標準?然而,當孩子太搗蛋或太難纏,我還是不自覺地要求孩子聽話一點,但隨即感到愧疚與哀愁,我又墮進相沿成習的陷阱了。

孩子為甚麼一定要聽話?孩子按自己的喜好行動有違成人的意願,成人看不順眼便以絕對權力者的姿態命令孩子聽話,要是遇到反抗便伴隨言語恐嚇或體罰。

孩子不乖到底有甚麼問題?孩子不乖會惹成人生氣,一生氣就容易失控,口不擇言。任何類似“你再這樣就不要你”、“這個家不需要像你這樣的小孩”、“你再哭就叫警察來抓你”的謊言都屬於無謂的恐嚇,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只有乖和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嗎?孩子不乖、不聽話就不值得被愛嗎?孩子不乖就不愛,分明是情緒綁架。每一個孩子,以至每一個人也需要被愛,在隨時失去愛的陰影下成長,令孩子長期處於不安狀態,因為害怕不再被愛,只好扭曲本性取悅他人,以為乖巧聽話才獲得認同才值得被愛,做得不夠好便喪失被愛的資格,久而久之習慣無視自我價值,長大後面對任何人際關係也委曲求全,最終不懂自愛、忘卻自尊,面對傷害也不敢放手。

你為甚麼一定要教出乖小孩?在長輩眼中,乖小孩只有一種面貌,但這並不符合所有孩子的個性。如果所有孩子都聽話得毫無個性可言,千人一面的結果是你所樂見嗎?你教出一個百分百乖巧聽話的孩子,卻失去一個擁有獨特個性的小孩,這代價值得嗎?

孩子不聽話,單純是他的問題,還是你沒弄懂他?你為孩子設定的標準真的正確無誤嗎?萬一你所抱持的觀點是錯呢?萬一孩子不快樂呢?與其要孩子聽話,不如讓他們擁有判斷是非善惡、對錯好壞的能力。


孩子不乖,但我的愛從不缺席,與值不值得無關,純粹基於愛的本質。

2017/5/2

《春嬌救志明》:當是笑片看就好了

2




我對《志明與春嬌》這個系列從來沒太大感覺,我甚至已不太記得上兩集講甚麼,所以在毫無包袱的情況下看《春嬌救志明》,輕輕鬆鬆兩個鐘,這樣就很好。

不要視之為愛情片,當是笑片看的觀感就很好,至少我真的有笑過,作為笑片是合格有餘了。

至於愛情那部份,兩個人關係穩定了就必須發生波瀾才有戲劇性,要分手才能復合,所以硬大概沒甚麼人會認同春嬌的世界觀吧。明明志明對她好,對她家人好,沒有第三者,沒有吵架,簡直是對她千依百順,還想跟她結婚生子,但她硬是要追求那虛無縹緲的安全感,到底有誰可以明白她的腦袋在想甚麼?換作我是志明,早就好行夾唔送。雖然如此,童話般的結局還是令人看得挺開心。不過,我其實更喜歡看他們習慣了彼此關係的生活默契。

關於劇情,真是弱到一個點呢。契媽那一段本來已夠無聊,硬要安排這樣的角色來勾起春嬌的妒嫉,到最後爆出她來港的真正目的,更是無稽到爆,大概沒有觀眾會收貨吧。匆匆結束了這個角色,便輪到為分手而分手的戲碼,完全是要毀掉觀眾對女主角的好感。女主角父親回來以及和解一段,也寫得力不從心。


好像彈了很多,但重申一次,當《春嬌救志明》是笑片看就好了,不必太認真。

2017/4/27

《星夢動物園》:儘管老土,但我感動

2




《星夢動物園》的故事框架很老土,但正因為這份老土,我反而大受感動,並且覺得好好看。


故事講述為了挽救生意越來越差的劇院,負責人阿畢決定舉辦一個歌唱比賽,他好不容易湊夠1000元獎金,但因誤印為100000元而引來大批參加者,經選拔入圍的動物各有遭遇,他們努力綵排,力爭100000元獎金,但何來這100000元呢?阿畢從沒氣餒,用盡一切努力令這場比賽成功,期望將劇院起死回生,可是意外一個接一個出現……
單看故事內容便知道劇情套路,雖然如此,我還是會被劇情牽引,一路看一路想如果我是編劇,我會如何拆解所有危機呢?危機最後當然會解決,但看到美滿的結局時還是會感動得亂七八糟,每次看到別人經過多少努力後終於取得成功也總想哭。
大部份參與表演的動物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像黑幫家族猩猩太子爺不敢對老大爸爸說他的歌唱夢,像每天忙著照顧老公和25個仔女的家庭主婦豬太太迷失在每天暈頭轉向的家事中、像箭豬少女入圍比賽後卻與男友感情生變、像擁有美妙歌聲但超級害羞的大象女……當然少不了樹熊拯救劇院的主線,令整齣電影精彩沒有悶場,加上電影由多首動聽的歌貫穿,勁歌熱舞,十分精彩。

電影帶出的訊息非常好,像永不放棄的精神、追尋夢想的堅持等,十分適合一家大小觀看。
---------------------------------------------------
官方故事大綱:
大劇院的負責人樹熊阿畢,想盡辦法挽救每況愈下的業績,除了出於責任,更因為自小對劇院的愛。現在到了山窮水盡的關頭,他決定盡地一煲,舉行一個能讓大劇院回復昔日輝煌的歌唱比賽。

在過程中,阿畢漸漸發現這比賽不止是拯救劇院的行動,更是盛載著無限個夢想的舞台。當中五個參賽者一鳴驚人:希望用歌聲找到自己方向的豬媽媽樂詩;歌聲迷惑心靈的小老鼠Mike爺;擁有天籟聲線,卻時常發台瘟的怕醜大象女美雅;一心希望擺脫黑幫家族生意,夢想以歌曲感染大眾的猩猩Johnny仔,及渴望離開自大男友,靠自己闖出一片天的Rock友箭豬女阿雪。在水銀燈的照耀下,每個人都能成為主角,用生命高歌屬於自己的金曲。

2017/4/26

養兒防老的虛妄圈套

0




內地一對夫婦早年把房子賣掉讓女兒到美國留學,女兒十年來一直留在美國,最近更說要跟外國男友結婚。面對女兒找到理想生活,他們非但高興不起來,反而徹底崩潰。老父直言後悔送女兒出國留學,更指這是一輩子最錯誤的決定,感覺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只為別人培養女兒,他企圖以斷絕關係來迫她回國,卻又擔心跟獨生女失去來往後,剩下的幾十年怎麼過,將來老了誰來照顧?

對於這對夫婦墮進養兒防老的虛妄圈套,旁人要不一笑置之,要不大說一聲活該。

生兒育女的原因千百個,最要不得的就是養兒防老。你將孩子帶來這世上,竟是為了老來有所依靠,將自己擔心年老時遭遇的種種困擾交托給孩子,讓孩子未出生已負上一輩子的重擔,立心不良啊,難怪孩子找到幸福自己卻徬徨失措。

一心養兒防老的人除了自私,還是自私,他們當然沒考慮到孩子可能面對的壓力,但是將自己的未來寄託在擁有自由意志的個體身上,絕非明智之舉,風險極高,要是孩子變成啃老族,連老本也保不住,孩子成家立業,又可能要動用畢生積蓄為孩子買樓。與其冒這塲沒必要的險,倒不如將子女養育經費用作投資,老了有錢乾脆聘請私家看護貼身照顧,服務不好還可開除對方,子女不孝卻要看他們臉色。

我並非鼓勵你不生育,只是你的生育理由不該跟防老掛勾。要知道,你的孩子從來不是你的孩子,不不不,我不是指他們並非你的親生子女,而是說每個孩子也是絕對的個體,擁有獨立靈魂,他們雖經你而來,卻從不屬於你。

孩子有自己的命,你也有自己的命,自己的生活自己負責,不要將責任推給下一代。別再強調養育孩子付出了多少,這是你自找的,孩子並沒有求你賜予生命。孩子孝順父母是義務,而非責任。


你老了,孩子孝順你,是你好命,孩子不理你,也只能認命。

2017/4/21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親情,盡在不言中

, 0




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抉擇:突然被告知你的兒子在出生時被調換了,你的親兒原來另有其人,而與你相處了六年的孩子是別人的,於是你該選擇與你相處了六年的孩子,還是選擇與你素未謀面,但有著血緣關係的孩子?

設身處地考慮這個抉擇便感痛苦,根本難以取捨嘛。親兒固然不應該放棄,但是有著六年牽繫的孩子更難以割捨,這到底該如何是好?說到底,當初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錯誤? 

以上的抉擇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誰調換了我的父親》的核心問題,原本這是一個可以灑狗血的題材,但導演卻拍得淡然而克制,而這樣反而令觀眾看得更著緊。即使沒有煽情的場面,也能觸動觀眾的情緒,甚至可以令人感觸落淚。親情難以割捨,而所謂的親情,跟血緣沒有必然關係。

福山雅治飾演的男主角是精英,全心全意放在工作上,對兒子要求嚴格,卻一直怪妻子將兒子教得太溫馴太乖巧,自己卻沒甚麼時間與兒子相處,當他知道兒子跟別人對調了,他除了茫然之外,也無法立即作出決定。親兒在鄉間的大家庭生活,頑皮又粗魯,但這是他的親兒啊。有人說不如兩個也要吧(但這如意算盤不是自己說了算),有人說當然是要親兒,血統最重要,但妻子只想跟一直相處的孩子在一起……


大人在考慮該怎麼選擇的時候,小孩又有沒有選擇的權利?大人在考慮甚麼是對小孩最好的生活時,那真的是小孩最開心的生活嗎?小孩渴求愛,渴求關懷,同時能付出愛與關懷。每一段關係也必須是雙向的,否則關係便會傾斜,無法正常地維持下去。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為觀眾提供很多思考的角度,我喜歡點到即止的結局,沒有將一切說盡,親情,盡在不言中。
----------------------------------------------------
官方故事大綱:
精英分子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 飾)相信,人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一切才算成功。他擁有完美學歷、令人羨慕事業、美滿家庭,更深信自己是社會上的勝利者。然而,一通醫院的來電,卻對良多完美的人生,開了一個始料未及的玩笑當年醫院弄錯,將他家的孩子跟另一家對調了。悉心栽培的6歲兒子慶多(二宮慶多 ),竟是別人的孩子。他與妻子決定拜訪齋木雄大(Lily Franky ),親眼看看自己的親生子。齋木疏晴(黃炫升 )頑皮、好動,如同脫韁野馬,個性和表現與自己精心養育的「乖仔」南轅北轍,這使良多的心情更為矛盾及複雜一夜之間,良多的人生出現了嚴峻的難題:他該執著於血緣,還是選擇一直陪在身邊多年的「兒子」呢?而已渡過的6年的家庭生活將如何處理﹖「愛」又該如何量度?是枝裕和導演再以日本家庭為題,展開成為父親的必修課。


2017/4/9

女兒的主見

4




我一直說女兒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
連續兩次,一個護士、一個店員,在跟她接觸不到兩分鐘後都說她很有主見。
後來我在想,為甚麼她會這麼有主見,終於給我想到一個原因,那就是,她有一個很沒有主見的母親。
我是大多數情況都由她作主,穿甚麼衣服、吃甚麼東西、去哪裏玩耍,嗯,包括選甚麼學校。
每次別人跟她說話,我盡量從旁觀察而不插嘴,於是店員問她喜歡甚麼,她會立即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用顧忌我是否喜歡。
如果我甚麼也搶著話事,她大概會失去自我,也不會這麼有主見。
有主見的孩子是不是好事?也許對她的成長來說是好事,但作為父母,有時還挺頭痛的,我們有我們的想法,而她總有她的堅持,我們的意見未必一致,小事情無傷大雅,有時候要達成共識就要看誰能說服誰,不過我還是盡可能尊重她的意願,實情是有時候我根本無法說服她,不想運用父母的權力高壓令她屈服,就只能我們屈服。當然,我們都有底線,不是完全隨她喜歡。
不過,她有主見是好事,因為要我下決定總有太多猶豫,有時我還未開始思考她已有答案,省下我的思考時間呢。

2017/4/7

《觸不到的她》:當寂寞無可避免

4





終於看了數年前口碑很好的《觸不到的她》(Her),果然好看。故事雖然簡單,但拍得精彩。電影的設定在未來,男主角與妻子分開近一年,生活苦悶,某天買來人工智能語音助理,跟交談後發現對方聰明有趣,十分了解他,漸漸地竟然跟對方發展戀情。

看男主角跟人工智能約會的情節很有趣,雖然沒有實體存在,但愛情還是可以發酵。然而,明知對方不存在依然投入感情,早可預期結果吧,但愛情的不可理喻正是不計後果,愛上了就沒有退路,直至愛情消失殆盡的一天。 

電影設定在未來,也許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能跟人談情說愛,但當人類愛上人工智能時,除了因為寂寞,在現實中找不到更了解自己的對象,真正的原因會不會是愛上的其實是自己呢?如果人工智能是隨著跟主人溝通而不斷進化,這個人工智能不過是按照自己意志所發展的程式,我們最終學會的愛始終受限於自我。

男主角的工作是替別人寫信給親友,以情書為主。雖然自己的感情生活失敗,但還是能寫出感人至深的情信。在未來的日子,當一切都電子化,大家反而更嚮往一封一封動人的信,可惜如果信是別人代寫的產物,再濃的感情也毫無意義。 

能擁有一個愛人是多麼幸福的事,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或到沙灘曬日光,或看一齣電影,或閒聊一個下午,或甚麼也不做,單純只是擁著對方。但並不是每一個人也能擁有這樣的幸福,當寂寞無可避免,找一個可以隨時隨地陪自己的人工智能只是一個暫逃寂寞的方法,就算有朋友可以傾訴心事的朋友,對方也不可能時刻守候在旁,所以還是要積極找到一個人也能快樂的方法才行。 

------------------------ 

官方故事大綱:
故事發生在不久的將來,居於洛杉磯的菲奧多(祖昆馮力士 )是個內向但感性的人,職業是專為不擅表達情感的人代筆撰寫情書信件。菲奧多因剛與青梅竹馬的妻子(朗妮瑪娜 )離婚而心碎傷悲,但想不到他很快便投入了另一段新「戀情」他迷上了新買回來的人工智能語音助理「莎曼珊」(施嘉莉祖安遜 聲演)。「她」不只是電腦軟件中的一把虛擬女聲,更是一位有思想感情且親切有趣的朋友、甚至情人;「她」的求知慾與渴望與日俱增,菲奧多對「她」的感情與依賴亦有增無減。他與「她」打破界限,非一般友情孕育出異想天開的愛情,更重新令對方學懂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