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7

《姊姊的守護者》:沒完沒了的拯救

2







這是朋友推薦給我看的小說。
雖然朋友,以致網上的評論都說一拿起這本小說就不願放下來,可是不知怎的,我真的不覺得這本小說有那麼強的追看性。
其實以我的看書速度來說,這本書我算是花了很短時間便看完(大概是兩星期吧),可見這本書真的具有一定吸引力。
事實上,這本小說的爭議性可能比之前介紹的《徬徨之刃》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這涉及一個人的基本權利。
先介紹一下內容吧。一對夫婦原本育有一對子女,一家四口生活幸福美滿,直至他們發現女兒凱特患了白血病,為了挽救凱特的生命,他們利用基因配型的方法產下女兒安娜,最初是為了利用安娜的臍帶血來救凱特,可是隨著凱特的病不斷翻發,安娜就不斷為她提供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直到安娜13歲那一年,凱特需要她捐贈腎臟。這時安娜突然聘請律師控告父母,企圖取回身體的使用權。
我們都不能否定,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屬於自己的。可是如果一個人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救回另一個人呢?沒完沒了的拯救,到底有沒有止境?13歲的女孩有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人生?她在這個家庭的角色除了拯救者之外,又是甚麼?
小說以多個人物的角度來推進案情發展。那宗官司大概發生在十天之內,但穿插著前因後果,通過安娜、母親、父親、哥哥、律師、法律監護人等人帶讀者遊走於不同時空,不同心境,企圖建立一個更立體的背景,更深刻地探討這個值得深思的故事。
然而,我對這種手法卻未敢認同。當中許多人物的陳述對小說發展根本毫無推進。我實在不喜歡這種寫作手法,太多節外生枝,令原本緊湊的故事未能一氣呵成。
這樣的故事本來就只會出現兩種結局。安娜勝訴,自行決定是否捐贈腎臟給姊姊。或者,安娜敗訴,只好聽命於母親的安排。然而,我們都知道,無論她勝訴還是敗訴,對她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結局。或者說,由她提出訴訟開始,不不不,該由她出生開始,她的人生就是一個悲劇。
小說的結局可以說是出人意表。雖然我喜歡令人猜不到的結局,可是我實在不喜歡這種過度刻意的安排。這不會讓我想到命運的作弄,反而是作者的嘲笑。
作者凌駕於小說之上,反而破壞了小說的魅力。
原文作者:Jodi Picoult
譯者:林淑娟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061201
--------------------------------------------------------
官方故事大綱:
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皮考特以不同人物的口吻來接續故事的發展,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對「愛」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以細膩的筆法,精妙的細節,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無料カウンター
You Might Also Like
JOIN THE DISCUSSION

2 comments

11/11/2009

你好,我是路人也瑪。
我也看過這本書,所以我也有些不同感受想分享。
作者輪流地以書中每一個主角的第一身來描述整個故事,唯獨沒有Anna的姐姐(總覺得這是作者的刻意安排)。作者的這個描述手法,讓讀者更能親身地感受到每一個人的處境,他們的難處,他們的身不由己。亦因為這樣的描述手法,讓我覺得整個故事的發生,沒有絕對的黑與白。因為是非與情理的辯護,讓所有的事情都處於一個灰色的地帶。她沒有錯,他沒有錯,她也沒有錯,那到底是誰的錯?
故事的最後一個chapter,以Anna的姐姐身份的第一身來完結整個故事。愛‧救回了他們每一個人。
這只是我的少少讀後感,希望你不要介意。

其實,有幸地在網上遇見你這個blog,真的讓我感到很驚喜。
原來你也看不少日本的書。
我也有看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一個被黑色紗布所掩蓋的世界。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追風箏的孩子呢?
這本書是佳作,值得看。

11/11/2009

也瑪:
你好呀,很開心你這麼認真跟我討論。
這本書是朋友向我極力推薦的,所以可能高出我的預期。並不是不好看,只是沒有朋友所說的那麼好。
事實上,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立場,所以很難說誰對誰錯,作者也是為了探討這個兩難的局面而書寫此書吧。不過結局的轉折有點令人不爽,據說電影改了這個結局,可惜我還未有機會看此電影。
東野圭吾的【白夜行】我才剛剛看了第一小節,待我看完了再跟你一起討論。
【追風箏的孩子】沒有看,可能我比較喜歡看日本和台灣小說吧,謝謝你的推薦,有空一定找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