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3

《父子》:仇恨中包含更大的愛

0







《父子》絕對是一齣好電影,卻不是我喜歡的電影。

這存在矛盾嗎?

但我沒必要喜歡每一齣好電影吧。

老實說,看電影以前一直以為這是陳腔濫調的溫情電影,大概是父與子相依為命的慘情故事吧。

結果,父與子是相依為命沒錯,也的確是一個慘情故事,可是卻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這決不是甚麼溫情電影。相反,這電影十分殘忍。

雖然說是殘忍,可是電影中並沒有甚麼殘暴的鏡頭,即使是打人的場面也只是輕輕帶過(由於我看的是短版本,不知道剪掉了哪些鏡頭),但是意識上的殘忍卻令我感到極度不安。
電影海報這樣寫著,“無仇不成父子,無冤不成夫妻”。這電影講父子之間的愛,也講父子之間的恨。正因為父子關係不能改變,所以即使有恨,當中必定包含著更大的愛。

注意,下面的內容可能涉及劇情,未看電影的朋友請自行決定是否看下去

從一開始,兒子就問母親,為甚麼父親這麼沒用,可是他卻一直崇拜自己的父親。縱使父親再不中用,縱使父親經常對他咆哮,對他動手動腳,他還是自己的父親。所以,他必須跟著他,必須聽命於他,不管那些命令是對還是錯。

然而,對小孩子來說,對與錯從來是由大人來界定的。

兒子第一次偷同學家裏的手錶回家,父親沒有責備他。第二次他拿起同學的錢筒,父親初時著他放下來,可是轉念之間又叫他拿走。得手之後變本加厲,入屋行竊,都是在父親的安排之下。要回頭嗎?退路都給父親截斷了。

其實,這個父親也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吧。

第一次看到兒子偷東西,他感到詫異。第二次他先是猶豫,後來卻也屈服了。對他來說,沒錢開飯,沒錢還債該怎麼辦?失去一點尊嚴也不打緊,更何況是兒子的自尊?反正冒險那人不是自己,不勞而獲的錢來得輕易(雖然我有點疑惑,為甚麼當地的人都不喜歡將門鎖上),在走投無路之下,只好靠兒子偷錢。

最心痛的是,兒子告訴父親他不想再偷錢了,他寧願找工作賺錢。一個還不到十歲的孩子竟然比父親更成熟。這到底是一段怎樣的父子關係?

電影去到中段,我還以為父親會一如其他溫情片般漸漸大徹大悟,漸漸生性,與兒子過著安樂的日子。可是始終沒有。

這大概是我不喜歡這電影的原因吧。而且我最討厭這種人了,很難投入戲中的世界。

很奇怪郭富城願意接受這個角色,因為這個角色完全不討好,某程度上還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仆街”。最令人看得咬牙切齒的該是,在兒子行竊事敗,眼見兒子被追打,他竟然不敢拯救他。

對於這個角色,竟然教我想起《大時代》中的丁蟹,以為自己永遠是對,錯的永遠是別人;自己付出的別人一定要接受,以為這就是愛人的表現;動不動便大吵大鬧;事情出了狀況就推兒子出去承受,自己卻畏首畏尾。

郭富城憑此片奪得金馬獎男主角,但我卻不以為然。不能否認他演得很努力,可是太刻意的努力卻顯得不自然,但我還是承認,他有幾場戲的確演得好,卻只限於局部。

楊采妮的演出不過不失,只是有點驚訝她作出這樣性感的演出,著實有點意想不到。吳景滔演來自然,以九歲之齡奪得最佳男配角也不令人意外。

電影的結局是悲,也是喜。
兒子因為行竊被判入兒童院(終於擺脫了窩囊廢父親,在兒童院裏起碼可以過安穩的生活,三餐溫飽。我會不會太一廂情願了?)長大後離開兒童院,贖回當日偷走的第一隻手錶還給同學家人。然後他找到父親的下落,遠遠的看著父親的新生活,所有的愛與恨,隔著一條河,似遠還近。
--------------------------------------------------------------------------------------------
官方故事大綱:
風和日麗的一天,小孩在上學前發現母親的舉止有異,他懷疑母親要離家出走。他不動聲色,跑到父親工作的餐館廚房去,通知父親要趕快回家。小孩與父親趕回來,碰到正要離去的母親。父母二人在街上糾纏;父親硬把母親拖回家去,更將她鎖在房間裡,母親哀求小孩放她出來,小孩不敢。父親從來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他不明白母親為可要離開他。母親早已對脾氣暴躁、沉迷賭博的父親死心,她準備再次遠走高飛。父親為了挽救夫妻二人的感情,安排一家三口去坐郵輪,母親逮到了好機會。起行前一刻母親瀉肚子。她看著父子二人離去,失落之情盡是骨肉分離之痛…

You Might Also Like
JOIN THE DISCUSSION